1、 湖北省襄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由材料“平民社会”“十年寒窗”“跃登上第”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穷苦子弟”通过读书和考试也可以做官、“跃登上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正是
2、科举登榜后轻松的心情,故C项正确;“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是察举制的一种,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为打开中国市场 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掠夺中国财富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解题时注意紧扣“根本目的”,扭转贸易逆差是在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扭转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A项不合题意;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广阔的
3、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进步一打开中国市场,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故B项正确;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掠夺中国财富是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3x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x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x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打败阿古柏。1878年,除伊犁外,x疆重新
4、回到祖国怀抱。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随后,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B符合题意。 4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 A.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解答本题
5、要阅读理解题干中“男人就是城邦”的本质内涵,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由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民主是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及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成年男性皆属于公民的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儿童、外邦人、奴隶不是雅典公民,不享有民主权利,故A、B、C三项错误。 5(2013长春市实验中学期末考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
6、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奥巴马的国情咨文谈到中国、德国、印度等国的发展以及美国存在的问题,其实质表明了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故选D。当前一超多强的格局未被打破,排除A;美国仍是一等国家,排除B;新国际格局还未确立,排除C。 6罗斯福新政最能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是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贫穷的境况更趋恶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罗斯福新
7、政放弃了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C项与这一经济政策符合,故C项正确;A、B、D三项的说法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反对政府干预,与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恰好相反,故A、B、D三项错误。 7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 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答案】C 【解析】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 500万1 700万人”,这说明了大危机破坏性特别大,C正确。 8地方志是研究历
8、史的常见史料。民国时期南浔镇志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人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贸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买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仔细研读该诗歌,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 C.出现买办和买办化商人 D.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稳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完全解体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人申江界”“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说明此时
9、出现了买办,故C项正确;“遂使家家买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显示了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出现了解体现象,故D项错误。 9广东省在阳江海域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余件,其中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中不可能有 A.青瓷 B.白瓷 C.珐琅瓷 D.青花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珐琅彩是在清代时期出现的,而南海一号为宋代商船,所以不可能有珐琅彩,故C项正确。 10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
10、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由材料“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因为只有官营手工业是专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而且技艺水平最高,故B项正确;民营手工业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形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为了满足家庭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故D项错误。 1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
11、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本题材料说的是外国商品入侵中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冲击,而不是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故C项正确;A项不同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不同的方式,甲午中日战争前是商品输出,战后是资本输出;B、D材料中没有体现。 1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这次改革 A.目的是抗日 B.导致白银外流 C.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稳定了金融市场 【答案
1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还没有对日宣战,故A项错误;法币政策将法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四大银行,加强了四大银行的地位;四大银行是由官僚资本掌握的,因此法币政策的推行实际上是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导致白银外流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在实行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法币政策统一了币制,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稳定了财政,故D项正确。 13下面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
13、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答案】D 【解析】“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实行的,故A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故B项错误;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了“大跃进”以来农业领域中的“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提出,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正确选项是D 14一般来说,标语是时代的产物,多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列能体现“新时期”的是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
14、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是“文革”时期的口号,不符合题意,故A、B两项错误;“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出现在“大跃进”阶段,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这句话出现在对外开放最前沿深圳特区,属于新时期,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5某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该报的评述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B.拉开了中国近
15、代报刊业的序幕 C.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D.宣扬驱除鞑虏,创立民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开创了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故A项错误;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序幕的是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故B项错误;由材料“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知该报是维新运动中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舆论工具,与宣扬驱除鞑虏、创立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关,故D项错误;改良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 16“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
16、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答案】B 【解析】通过时间“1520年”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中的事件环球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排除A;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排除C;D与史实不符。 17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可见 A.美国已成为世界
17、经济中心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D.发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之后,世界经济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故A项错误;1876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英国仍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蒸汽机车,显然同美国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相比落后了,故B项正确;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故C项错误;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故D项错误。 18“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材料表
18、明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 B.殖民扩张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的不同 D.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导致了英国社会价值观念和法律制度的变化,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适宜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故选D项。 1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经济模式,即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发展这种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 A.英国 B
19、.法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A项不符合题意;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法国推行的就是这一经济模式,故B项正确;德国以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又以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来保障市场,将市场的自由竞争与社会的公平相结合,主张个性自由、讲究效率和社会公正,C项不符合题意;日本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D项不符合题意。 2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正确的
20、是 A.阻碍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 B.导致苏联政局动荡 C.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D.赫鲁晓夫改革破除了该体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故B项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赫鲁晓
21、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故D项错误。 2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消费品得不到满足。材料所述现象根本原因是“斯大
22、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故B项正确;A、C两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原因;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22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自留地占全国耕地的4,但其产量却占苏联农产品总量的25。这说明当时 A.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 B.个体农业是苏联农业产量的支柱 C.苏联政府仍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 D.苏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自留地是农户个体经营的土地。材料反映了苏联的自留地少,但产量却很高,从反面说明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苏联建设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集体农业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
23、错误;苏联工业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造成农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不是天祸,苏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3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1998年6月18 日,该国际组织宣布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6亿美元的中长期贷款,以帮助中国的农业和能源建设。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是 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经济组织。联合国是政治组织,不提供贷款,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
24、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与材料信息“中长期贷款”不符,B项错误;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C项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不提供贷款,故D项错误。 24“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材料的观点是:中国加入世贸,融入全球化,给中国带
25、来了负面影响。他没有看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发展的机会,从“土匪”、“赔嫁妆 ”可以看出材料是对中国加入世贸负面效应的夸大,故 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5英国金融时报 2010年12月12日报道 ,WTO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 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 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说明()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题干中世贸组织的报告对欧盟的经济贸易行为提出指责,说明世贸
26、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学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对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 古罗马法学阶梯第一卷第二篇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
27、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唐律疏议名例在其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春秋阴阳相须而成者也。”从概念上讲,“德礼”是儒家的,“刑罚”是法家的,“昏晚春秋阴阳”是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自西汉以降中国法律发展到唐代逐渐“臻于完善”,并成为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法律原理结构(如下图示)。中华法系强调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趣的是,罗马法系也多次出现“自然界”一词,这似乎提醒我们,两者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 材料四 中西政治
28、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律的基本原则。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罗马帝国繁荣强大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
29、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答案】(1)追求正义;强调对人的关注。 (2)罗马法随经济发展而变革。 (3)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儒、法、道三家思想的融合;逐步完善;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 (4)基本表现:“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原因:中国 政治上,秦统一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教训;经济上,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希腊 政治上,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经济上,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作答时注意东西方法律的横向对比。 第
30、(1)问,依据材料“法学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对物的法律” “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得出其原则。 第(2)问,根据材料“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促进了罗马社会进步。 第(3)问,依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春秋阴阳相须而成者也”体 “自西汉以降中国法律发展到唐代逐渐臻于完善,并成为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法律原理结构”得出中国
31、法律的特点。 第(4)问,第一小问结合中西政治制度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可以结合中国和希腊的政治、经济因素回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
32、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稍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
33、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
34、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学生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
35、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
36、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除此之外,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还进行了哪些调整? (3)“春天”的内涵是什么?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发展
37、趋势,我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原因:传统小农经济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斯大林认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摆脱粮食供应困难的问题。 影响: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促进了苏联社主义制度的建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从长远看,制约了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2)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另外调整: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人民公社。 (3)“ 内涵”:改革开放。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
38、门。 措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加入世贸组织(加入WTO)坚持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4)启示: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开放。 第(1)问,第一小问,农业集体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积极方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提供原材料,促进了其发展;消极方面结合材料“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可知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的调整指的是
39、在农村的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小问,这种调整的作用主要包括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一次正确的调整。第三小问,其他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 第(3)问,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春天”出现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状态来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走在对外开放前列的是经济特区, “座座城”应该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三小问,应对的措施就是中国是如何逐步融入世界的,从主动参与的国际组织与方式的角度回答。 第(4)问,从各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中能得到的启示是经济模式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