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学和人文冲突和融合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81103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4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和人文冲突和融合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科学和人文冲突和融合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第1页内容提要一、科学文化一、科学文化VSVS人文概念人文概念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三、科学与人文融合三、科学与人文融合第2页一、科学文化VS人文概念第3页1、科学文化是当代文化结构层次中最基础部分。这个结构层次自下而上依次是:科学技术(知识、观念、商品)物质(商品)社会制度、体制精神理想、信仰、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文学艺术第4页2、“人文”概念“人文”一词来自周易。周易贲卦彖传云:“刚柔交织,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整天下。”中国古代“人文”还指人事,如后汉书公孙瓒传论云:“舍诸天运,征乎人文。”“人文”还与“人道”相通,而人道是与“天道”相对应概念,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人文”在中国古代意指那些不是以自然为对象文明文化现象,如诗、书、礼、乐等。第5页贲卦:亨,小利有攸往。离下艮上-艮上(山)-离下(火)-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第6页在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人文”与源自拉丁文“humanitas”英文词“humanity”相对应,其意思有四个:(1)人道或仁慈性质或状态,慈爱或慷慨行为或性情;(2)人性,人属性;(3)人类;(4)人文学(又称“人文学科”或“人文科学”)或人文学研究。第7页人文科学人文科学人文科学(thehumanities),亦译“人文学科”。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一样含义与内容:15世纪末,意大利学校中古典语言、文学和法律课程被统称为“studiahumanitatis”,英语翻译为“thehumanities”。而“humanitatis”又起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当初世俗学校中增设了以自然和人为研究对象“人文科学”,其中包含文学、哲学、历史、语言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这种情况一直连续到17世纪自然科学形成并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时候。到19世纪,在欧洲传统学校中依然继续着传统人文学科教育,只是已不再将自然科学包含在内了。在西方,普通认为人文科学是关于人存在价值和意义科学,它通常包含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等。第8页“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由),由“人文人文”(humanity)衍)衍生而来,其主要含义包含:生而来,其主要含义包含:对人文科学热衷,如对文学涵养、美学涵养强调等;对人文科学热衷,如对文学涵养、美学涵养强调等;人文主义,尤其指欧洲人文主义,尤其指欧洲16至至17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对古典文学、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对古典文学、个人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复兴,以及对于含有文艺复兴特点非宗教内个人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复兴,以及对于含有文艺复兴特点非宗教内容强调,以后它逐步演变为一个思想态度,即认为人和人价值含有首容强调,以后它逐步演变为一个思想态度,即认为人和人价值含有首要意义,强调人对于自然界优越性,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标准,到要意义,强调人对于自然界优越性,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标准,到了当代还产生出各种各样思想体系;了当代还产生出各种各样思想体系;人道主义,重视人价值,捍卫人尊严,提升人地位,把人自由、平等、人道主义,重视人价值,捍卫人尊严,提升人地位,把人自由、平等、博爱和全方面发展作为人类追求目标;博爱和全方面发展作为人类追求目标;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本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主宰,是万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本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主宰,是万物之本,用物之本,用“人权人权”反抗反抗“神权神权”,所以人文主义有时也被称作,所以人文主义有时也被称作“人人本主义本主义”。第9页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即是人文主义升华,其内涵所谓人文精神,即是人文主义升华,其内涵主要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珍视与关主要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珍视与关心,包含对人价值至高信仰,对人类处境无心,包含对人价值至高信仰,对人类处境无限关切,对开放、民主、自由等准则不懈追限关切,对开放、民主、自由等准则不懈追求,凝结为人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求,凝结为人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格和精神境界。第10页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第11页1、科学与人文分立萌发公元前5至4世纪古希腊哲学研究中心所发生重大转变,即从早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也就是格思里(W.K.C.Guthrie)在希腊哲学史中指出:从智者和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研究兴趣“从宇宙转向人,从宇宙论和本体论有吸引力理性问题转向更迫切人生事务和行为问题。”古典时期被称为智者哲学家很多,现在知道就有二十多人,主要代表有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等。如普罗泰戈拉喊出响亮口号“人是万物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它标志着人自我意识也即理性觉醒;苏格拉底学生柏拉图则把人理性深入提升为“理念”,认为善、公正、正义是第一类道德伦理价值和审美领域理念。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缘起第12页2、科学与人文分立形成18世纪80年代,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人类理性法则”分为“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从理论上将这种分立深入强化并固化为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对立。科学与人文这种分立在大学教育中也表现了出来。大学就成了文科(人文科学)和理科(自然科学)之间连续担心主要场所;科学:含有确实性知识;非科学知识:想象性、甚至虚假知识。第13页3、“两种文化”问题提出英国著名学者C.P.斯诺首先明确提出来。1959年5月7日,他在剑桥大学里德演讲(The Rede Lecture)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指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存在分歧与冲突,而且,“两种文化”分裂不但在英国是十分普遍现象,它还存在于整个西方社会;斯诺批评重点在于指出对科学文化不了解,这种不了解“给整个传统文化带来非科学气氛,而这种非科学气氛又往往转化为反科学”第14页2、科学与人文论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科学与人文论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1、科学主义:自然科学是知识范型,文化其它领域必须按照这个范型加以衡量。“科学主义”概念辨析“科学主义”,译自英文“Scientism”,亦译“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这个词最早见于1867年默里(Muttay)出版新英语词典,意指“科学家表示习惯和模式”;科学主义完成于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20世纪代后期,从哲学角度将科学及其方法定为至尊努力在逻辑经验主义那里到达了顶点。科学主义本质能够概括为:认定真正科学知识只有一个,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知识典范,它能够推广用于处理人类面临各种问题;只有自然科学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将它引入包含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一切研究领域,才能摒弃它们非科学形态。第15页II.科学主义合理性科学主义产生有着深厚自然科学前提和经验主义哲学渊源;科学主义形成之后,它反过来成为推进科学主要力量;因为科学主义影响,造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竞相模仿、移值、借鉴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科学主义“统一科学”思想反应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汇流发展趋势。第16页III.唯科学主义不足科学主义只是普通地提出科学化要求,不考虑非自然对象特殊性以及在这些领域应用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条件。科学主义把自然科学普通有限标准加以不适当地推广和转换,将自然科学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搬用并规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违反科学精神,凡是严厉科学家都不会赞同。科学主义主张科学至上、科学万能论,把科学视作全知、全能救世主,认为人类全部难题,包含精神、价值、自由都能够经由科学取得完满处理。科学主义错误即在于对科学价值无限夸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探究形式贬低。在此论笼罩下,人文文化往往被掩盖、取代。由此,又造成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对立与冲突。第17页2、“反科学”思潮:I.概念辨析所谓“反科学”思潮,系指因为科学社会控制失当并造成一定负面效应而引发“反科学”(anti-science)倾向。这种倾向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认定科学在本质上同人类追求相冲突。“反科学”思潮对科学抵制并不含有明确认识论基础,还未提升为系统哲理、建构严密逻辑形态,也未组织成一个围绕共同、概念明确社会共同体。第18页II.“反科学”思潮是对传统、广泛流行“科学主义”反动。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首先对科学提出了道德诘难。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为代表法兰克福学派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意识形态,对科学技术社会功效进行了激烈批判。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后当代主义向科学领域渗透,在西方学术界又出现了一个强大反科学思潮。这种思潮含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相对主义,二是知识权力说。第19页3 3、后当代视野中科学与人文冲突:、后当代视野中科学与人文冲突:“索卡索卡尔事件尔事件”与与“科学大战科学大战”1、轰动知识界“索卡尔事件”索卡尔诈文:1994年,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lamSokal)向后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主要刊物社会文本提交了一篇题为跨越界限:走向量子引力超形式解释学论文。索卡尔诈文目标是要把左派从相对主义思潮中解放出来,保卫科学、真理、客观性、逻辑与科学方法,反对从社会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歪曲;索卡尔诈文触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由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哲学家组成科学卫士与后当代思想家之间“科学大战”。第20页2、“科学大战”:一场真正科学与人文大论战I.科学卫士们论著:美国生物学家格罗斯与数学家列维特发表了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1994);1996年,著名“索卡尔诈文”;N.克瑞杰主编了沙滩上房子:后当代主义者科学神话曝光(1998);艾伦索卡尔和杰布里克蒙特时髦乱说:后当代知识界对科学滥用(1998);保罗格罗斯、罗曼列维特和马丁刘易斯主编飞离科学与理性(1996);罗曼列维特被困普罗米修斯:科学与当代文化矛盾(1999);斯尼尔莱维特主编识别错误:在政治方向上论战第二波第21页后当代思想家论著:安德鲁罗斯主编科学战(1996);法国著名后当代科学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Latour)发表了潘多拉希望论科学研究实在(1999);美国后当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德鲁皮克林(AndrewPickering)编辑了作为实践与文化科学(1994)论文集;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玛里奥比尔基奥林(MarioBiagioli)快要年来出现后当代科学反思中含有代表性文章聚集成一本论文集:科学元勘读者(1999);诺尔塞提娜(K.KnorrCetina)发表了认识文化:科学是怎样创造知识?(1999);芝加哥大学出版了费耶阿本德遗作丰富结果:抽象神话与存在丰富性(1999);基思M艾锡曼(keithM.Ashman)和菲利普S巴里格(PhilipS.Baringer)主编了科学大战之后(罗格斯大学出版社,);杰伊拉宾格(JayLabinger)和亨利柯林斯主编了一个文化:关于科学对话(芝加哥出版社,)。第22页III.科学大战实质科学大战是发生于20世纪末科学怀疑论激进形式对当代科学得以立足合理性、客观性、真理性全盘否定而引发一场当代思想家与科学卫士之间大论战。它主要是围绕着怎样了解科学、怎样了解科学与人文关系进行。这是一场真正科学与人文大论战,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包括面如此广泛论战,它几乎包括到人类文化各个领域,吸引着全球如此众多科学家、哲学家和人文学科研究者介入,而且这场论战已经进入到了大众传输媒介,引发了人们广泛注意。这场科学大战深层诱因来自于当代科学表述危机,即作为当代文明支柱当代科学遭受后当代主义猛烈批判。第23页3、“两种文化”对立相当严峻科学理性辩护者、科学元勘激烈反对者美国罗格斯大学数学家诺曼列维特(NormanLevitt),被困普罗米修斯:科学与当代文化矛盾(1999),讨论了当代美国社会中科学与文化冲突;科学元勘辩护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菲利普基彻(PhilipKitcher),他在为科学元勘辩护指出,来自历史学、哲学或社会学启示方向思索以及由外行所进行科学元勘可能会识别出主角没有注意到问题;这场论战把斯诺提出“两种文化”冲突,在新焦点上推向了白热化。第24页三、科学与人文融合三、科学与人文融合1、“两种文化”融合必要性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立起来这种科学观是与科学整体性特征相背离。科学文化并非万能,它需要人文文化填补。不论是科学文化还是人文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创造所必需。第25页2、融合内在依据:科学与人文对立统一关系从辩证观点看,科学与人文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科学与人文融合不是无差异统一。科学与人文关系,包含下述四个不一样层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对象、理论特征、研究方法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人们关于科学与人文价值主观意见之间关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第26页3、“两种文化”融合现实基础:人类文化一 体化发展:在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就出现了相互结合趋势。而在今天,不但存在着从自然科学奔向人文、社会科学时尚,同时也存在着从人文、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时尚。第27页4、“两种文化”融合基本路径努力促进“科学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之间对话、沟通,到达相互了解;经过两种教育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来实现“两种文化”融合;以社会科学为“中介”,实现“两种文化”融合;提倡“新人文主义”,是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起来有益尝试;第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