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政治社会化是两个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讲,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大学生创造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The political so
2、cialization problem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the two movement. On the one hand, for the individual members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a member of the society through educa
3、tion and other means, political attitude, political beliefs and emotions, to form a political personality, a process of political person; on the other hand, for the political system,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thought political system shaping its members and the awareness of
4、 political.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in China, and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ause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5、 socialization process, putting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create better condition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引 言11.1研究现状11.2研究意义11.3研究方法21.4研究思路2第二章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概述42.1政治社会化概述42.2大学生
6、政治社会化概述8第三章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113.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133.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3第四章 增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策144.1增强政治素养,提高政治认知水平164.2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164.3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氛围,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174.4处理好转型时期社会问题,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18结 语20参考文献21致 谢22III第一章 引 言1.1研究现状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最初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于1958年发表的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自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大量
7、的政治学理论引入中国,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特别是(删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渐加快,国内专家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的范围也(删掉)逐渐变广,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在民主进程逐渐加快的中国,大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更加重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今后的政治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大学生是十分珍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政治社会化在大学生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以及对大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对于政治社会化以及大学
8、生政治社会化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多。对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介绍和评价相对(删掉)多于(对其进行的(加入)分析和研究,而把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整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并不多见。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研究,将有利于丰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理论,从而进一步指导大学生的政治实践,更好地满足和促进大学生顺利成才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问题、新情况必将不断涌现。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才能使他们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绝不是浅尝
9、辄止,必须将其进一步完善,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插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1.2研究意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2.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的稳定和发展;3.提高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更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3研究方法1.比较分析法:在本文第一章政治社会化定义上,结合中西方著名政治学家关于政治社会化的定义,逐步分析研究,最终采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使本文与我国政治学界关于政治社会化研究领域保持一致。2.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本文的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在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大学生政治社会
10、化所(删掉)存在的问题、增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措施等方面大量阅读文献,如期刊、专著与学位论文等,对篇名、目次、摘要、引言、结论以至正文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根据现在和过去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重新斟酌用词),提出自己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观点、意见和建议。1.4研究思路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政治社会化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概述。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探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所存在的问题、原因,从而找出解决(解决问题的)对策。1.4.1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政治社会化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概述:(一)政治社会化定义:人们
11、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二)政治社会化特点:第一,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第二,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第三,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第四,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三)政治社会化途径:家庭;学校;社会。(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定义、特点与意义。1.4.2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存在问题:政治认知模糊;政治责任感不强;高校教育功能发挥不够;社会问题阻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
12、发展。原因分析: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不高;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角色意识薄弱;学校教育与管理存在缺陷;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类矛盾与冲突。1.4.3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增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策 主要对策有:第一,增强政治素养,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第二,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第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氛围,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第四, 处理好转型时期社会问题,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第二章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概述2.1政治社会化概述2.1.1政治社会化定义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形成)政治认知的过程。同时,政治社会化也是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x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
13、的过程。这种政治现象古已有之,对政治社会化进行专门的研究则(却)是在政治文化研究兴起之后。“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二战之后,而专门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对于政治社会化的含义,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界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如格林斯泰因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正式负责教育的机构有目的地对于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习惯的灌输。”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如X戴维伊斯顿和杰克邓尼斯说:“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
14、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罗伯特E.()道斯等人也认为:“人们关于政治传统和政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有的,政治社会化就是获取这些知识的一种或多种的过程。”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71页。(3)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如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阿尔蒙德和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4)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如坎奈斯P.兰
15、顿(坎奈斯P兰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的一代到下一代传递其政治文化的方式”。这四个定义描述了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不同侧面,强调了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二者的关系,但它们也存在着缺陷:第一,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背景;第二,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第三,把人们的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看作消极接受的过程,而忽视了人们在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我国对于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则体现为以下几点:(1)从个体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获取社会既定的政治文化,从“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即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社会群体成员所具备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及政治行为
16、方式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丰富、发展、修正并使政治文化发生变化的过程。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2)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培养、教育、训练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规范,支持、拥护现实的政治制度,承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过程。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对于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实践基础上主观对于客观的能动的反映过程。依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观点,参照现代政治学家对于政治社会化的上述定义
17、,可以把政治社会化定义为: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王惠岩,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2.1.2 政治社会化特点政治社会化有以下特点:第一,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认知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掌握政治现象的,这种社会政治条件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中,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其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
18、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可能通过自身的政治实践而直接获得第一手政治知识,也可能通过教育和学习等方式获得前人和他人从事政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间接的政治经验和知识。再次,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第二,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种,它与其他类型社会化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政治性。政治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方面。第三,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本身是人们政治认识发生和发展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多种过程的统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是人们的政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第四,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
19、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就特定的政治社会化发展阶段而言,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个人的主观政治认识和社会的客观政治文化与政治现实。而政治社会化就是这两方面不断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政治社会化又有手段性的特点。作为人们获得政治认知的方式,政治社会化本身并不具有目的意义,而只有手段意义,它只是人们获得政治认识、进入政治生活的桥梁和中间环节。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第282页,第283页
20、。2.1.3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它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完成。这种(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也是政治共同体实现其对政治文化传播、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这些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父母、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起点,它虽然不是一个政治团体,但却是能够影响一个人确定其政治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儿童阶段。父母是孩子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不仅教会儿童进入社会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21、而且还会传递给儿童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家庭在个体的政治塑造、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认同感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家庭因素有着很大因素的制约(具有局限性),家庭起的作用是比较浅层和较易改变的,并受到儿童年龄的制约。第二,学校。学校是个体完成政治社会化过程重要的阶段,学校是由国家资助或支持的,因而它必须执行国家的政治意图与政策方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教育(以我们国家为例,政治教育分为小学到高中的政治课,大学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等)不同国家的学校,其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尽相同,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灌输的是所谓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
22、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学校是个体系统地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知识最重要的场所和最重要的阶段,学校的教育比家庭的教育层次更高,更具有权威性(权威性更强)。学校通过有计划的课程安排和有意识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强或改变青少年在家庭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而且能够扩大他们的政治倾向(不懂),尤其能够使他们获得全面系统的政治文化知识,为他们今后参加政治活动奠定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学校教育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积累和渐进式的。小学阶段的教育,具有政治启蒙性,它主要培养儿童的政治情感;中学阶段则主要是向中学生灌输政治生活的基本常识;大学阶段则是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教育,并设置了政治学与政治学相关
23、专业。大学阶段,是个人政治价值观念形成并完善的阶段,个体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仅会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会有意识地全面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尤其是主动的参加带有社会性的政治实践活动。大学生在校的状况将直接影响他们此后在社会实践中的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热心政治的人,将会在以后走上政治相关的道路。学校教育巩固了青少年在家庭阶段所形成的政治态度,确立了个体的某种价值观念以及对政治系统的认知和认同,从而形成了较为清晰而完整的价值倾向。因此,学校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正规的政治文化培养过程。第三,社会。社会是影响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环境时刻
24、都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形成了个体特定的政治观念和行为模式。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社会共同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方面。(1)环境。首先是个人所居住的环境,(。)“孟母三迁”说的就是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在农村与在城市长大的人,其性格、品质、知识结构会有明显的区别;(。)其次是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个体之间X交流的主要地点,周围人的政治态度将会对一个人的政治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工作性质的不同与职业的差异将影响到个体的政治心理和政治取向;再次是同辈亲友的影响。同辈之间年龄相仿、知识构成相似,同时共同语言居多,言语相投,往往能够相互产生影响。(2)社会共同体。每个人都处在社会共同体之中,这些
25、X社会共同体主要有政治组织、职业性组织、社区组织和各种团体等,这些社会共同体(加入)都是由共同的社会地位、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信仰,并拥有相同或相似的利益的个体(加入)所组成。个体通过这些共同体有组织的政治活动,不断积累政治活动经验,提高政治能力。(3)大众传播媒介是政治社会化重要的社会工具。它一般包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书籍等方式,它们具有超时空性与大众性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方式正发挥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微博的兴起,使得大众在第一时间里获得时政信息。大众传播媒介使得人们的政治观念颇受影响,同时也为社会成员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平台。这些都是政治社会化的几个主要途
26、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2.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概述2.2.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定义从广义而言,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首先是指大学生接受政治文化的过程,包括各种政治学习直接的和间接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意义和无意义的、X学习并内化政治文化的过程;其次是指大学生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稳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应和倾向的政治人。狭义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指负责高等教育的机构对其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等反复进行训练与教育等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学校的X教育指导着学生的政治取向;第二,大学生自身能动地内化主导政治文化。在
27、这一过程中,高校充分发挥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政治参与、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的稳定,大学生与教育者形成连续的互动,促使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李忠伟,论转型期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26卷。2.2.2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以下特点:第一, 校园环境的凝聚性。大学生作为当代政治生活的新兴力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接班人和继承者了。校园环境的凝聚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的凝聚。大学校园容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思想各异,而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为学生提供了观念融合、思想汇聚、意
28、识碰撞的平台。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念便会凝聚在一起;(。)其次,校园中政治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的凝聚。现如今,随着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大学生不再对时政麻木,反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关注时事政治,并参与其中的讨论。在其(对时政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种+社会问题,如时下改革问题、民主进程问题、政治改革等问题,都在校园内掀起了一个个浪潮与热点。大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广泛的探索精神,是构成社会问题在校园凝聚的重要因素,也是校园政治长期存在,无法回避的根本原因。第二,方向选择上的可塑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受教育程度、知识构成、修养水平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高于同龄青年
29、群体。他们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社会,认识到了一定的社会政治现象,具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初步具备了选择政治社会化方向与内容的能力,开始把政治社会化与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结合起来。但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步入社会,政治意识也不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具有可塑性。这一方面增大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同时又为矫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向上的偏差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富有理想性。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开始摆脱对家庭的依赖而独自走向社会,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因此,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会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
30、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逐渐增加,社会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感时常被激化,致使少数大学生在政治上产生盲目自信心理,在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上富有很强的理想色彩。当代大学生几乎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时成长,他们敏于思考,锐于进取,有着积极的政治热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渴望和追求“民主”、“公正”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模式,他们的热情、奋斗,是社会民主进程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第四,双向互动性。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的过程。一方面,社会政治体系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和行为施加影响,传播政治文化,使大学生形成政治认知,培养政
31、治情感和发展政治行为,把大学生所造(塑造)成社会所期望的公民。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接受来自社会的教化,同时又以自己的认识和解释对待这些影响,并以自己的行为反作用于教育者、政治组织和社会。正是在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不断向前发展。 黄金柱,鹿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概论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版 第70页。2.2.3大学生政治化的意义(一)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大学生作为当代政治参与的特殊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治社会化与其他形式的社会化相同,也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显著的教育功能。政治社会化通过灌输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态度塑
32、造政治人格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教化,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政治素养明显得到提升,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己的政治认知能力,形成对政治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培养大学生分析政治复杂现象独特的政治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是综合素质过硬的精英,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的核心。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具备综合素质,才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政治素质会影响到其它诸方面素质的实现程序,通过政治素质的提高,使得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三)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
33、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对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关系到政治稳定与发展。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是少数人能够决定的,而是亿万人民的伟大事业, 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实现政治社会化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将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程度是关系到国家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和政治发展持续性问题,而有序性和持续性是政治稳定的本质特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于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四)有利于公民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民
34、主政治是时代主潮(潮流),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公民文化构成了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培育公民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使之内化为全体人民共识的过程,这离不开一个大规模的深入持久的民主思想启蒙运动,因此依赖于一个有效的途径:政治社会化(依赖不对应改为)因此它需要政治社会化这一有效的途径)。治社会化可分个体习得和社会传播两方面。培育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传播的主导方面,这在我国体现为政治教育。大学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向学生系统灌输、传播通知阶级政治文化的任务。高校作为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着重大影响。“教育作为政治的工具,意味着教育要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为具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
35、培养政治人才,为一定的政治目标服务”。 马凤岐,教育政治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教育所传播的政治思想,正是这个社会占主流的政治思想;培养人才的规格,正是政治权力所要求的规格。我国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将一定的社会制度所倡导的政治观念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学生,帮助其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健康的政治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参与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履行政治权利和义务。注重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继承者,是任何国家的大学教育都力求达到的目标之一。 于娜,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10月。第
36、三章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看来,大学生主流政治社会化进程是好的,但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一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发现、不解决这些问题,对于X整个政治社会化进程将是巨大的障碍。3.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3.1.1 政治认知模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在社会群体中,他们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必然会受到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传递,从而造成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偏差。对于社会问题,他们多从现实生活去认识,从自己实际感受到的利益去评判、思考,而对政治理论学习表现冷漠,因此,他们的政治认知十分模糊。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对当前我国政治制度还处在片面的、模糊
37、的甚至错误的层面上,对一些社会政治生活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疑惑。虽然在公共场所里他们拥护社会主义,肯定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一些(系)列成就,但是在思想深处,他们还是不完全理解,存在模糊观念与错误认识。3.1.2 政治责任感不强当前的时政热点已经成为大学生热烈探讨的话题,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涨,特别是X典型爱国人物在这里+起到了榜样作用。他们时刻关心、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祖国的命运与个人前途相联系,希望祖国经济更加繁荣昌盛,政治发展,投身于“中国梦”,努力提升自己,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祖国。但应该看到的是,大学生中不乏一些缺乏政治责任的人,他们缺乏政治参与意识,不能把所学知识与社会主义建设有效地结合
38、起来,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缺乏实际行动。 大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所引起的问题还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冷漠,他们在了解和参与政治活动方面热情不高,在参与政治活动过程中也是随波逐流,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把握,没有明确的政治取向。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政治实践活动中,一部分大学生对其不闻不问,甚至有一些学生对于国家发生的重要事件都不去关心,认为时政与自己毫无关联。他们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3.1.3 高校教育功能发挥不够高等学校作为影响人生的社会小环境,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最为重要和正规的阵地。目前尽管高校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将理论灌
39、输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方式的现象+,其+对大学生政治实践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够,缺乏社会实践的支持等问题,课堂里教师所传授学生的知识也不能很好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整体上讲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不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3.1.4 社会问题阻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生活在具体社会的人们相互关系中所发生的问题以及影响社会进步的各种障碍。当前中国所存在的社会问题表象主要有以下几点:腐败问题、三农问题、贫富差距、教育危机以及道德失范。这些社会问题通过不同渠道为大学生所认知,这就会影响大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他们在观察事物,看待社会时,容易走极端,要么一叶障目,要么见风就是雨,往往只看
40、到社会风气的阴暗面,并用放大镜加以扩大,甚至会产生对他人的不信任,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3.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2.1 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不高对大学生而言,政治素养表现为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包括大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式的认知X、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又依赖于自身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知识结构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薄弱、专业面与知识面狭窄,政治理论常识严重不足,除本专业知识外,其他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这对大学生掌握国家的大
41、政方针、政治经济形式产生了严重的障碍。由于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不高,因此会造成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从而影响政治认知能力,使得政治认知产生模糊。3.2.2 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角色意识薄弱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角色意识相当薄弱。大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利用政治社会化的各种途径,从而使得政治参与、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得到稳定,促使自身政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把自己定位于政治社会化的旁观者,而不是政治社会化的参与者,那么大学生政
42、治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失败的过程。在所有的政治实践中,+如果大学生不去参与,不能够把自身所学知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就无从谈起,在他们身上就会缺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就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阻力。3.2.3 学校教育与管理存在缺陷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X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个体完成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一般而言,学校教育巩固和拓展了青少年在家庭早期影响下所形成的政治态度,确立了一定程度的政治价值体系,培养了较为清晰的、完整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与管理的缺陷首先表现在中小学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缺陷。当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处于青年中期阶段,
43、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和过于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政治上的积极引导,加上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不仅忽视了对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非智力因素和基本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教化,而且也忽视了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先天不足,这不仅造成这一阶段的政治社会化缺陷,也必然阻碍大学阶段政治社会化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参加民主管理的主要地方(场所)。但正因为他们是学生,学校的管理总是或多或少地忽视他们的存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不多、渠道不畅。同时,处在青年期的学生无法抵抗内心自我的政治冲动,表面的政治冷漠掩盖着政治崇拜
44、和情绪浮躁。对政治教育逆反严重,内心不满、随意宣泄的政治心理相感染,这种情况下很难使得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取得良好的效果。3.2.4 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类矛盾与冲突社会转型是一种有着各方面和各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其主要标志是我国社会正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从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从单一同质社会向异质多样社会转化,从理论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化。 郑家娜,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NO.1,2013。一般而言
45、,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是相对稳定的社会,社会问题不突出,但转型社会既不同于传统型社会,也不同于现代型社会,而是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度阶段。因此,转型期社会由于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迅速的变动性决定了转型过程中必然产生社会矛盾冲突。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旧体制下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新旧体制的矛盾冲突也日益加剧,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使我国各种社会现象无不带有转型期色彩,也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乃至人的价值观念等都受到震撼和冲击,甚至会造成社会成员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第四章 增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策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整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社会化的
46、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吸收、学习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正确处理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保证大学生成为合格的政治参与者的前提。解决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4.1 增强政治素养,提高政治认知水平第一,在认识层面上,大学生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其能够X树立坚定的信念与远大的理想。通过学习、思考、实践,了解政治现象、政治体制、政治理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国家、政党、法律、国际实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做好理论准备,从而增强自身政治素养
47、,提高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第二,在心理层面上,大学生必须坚持爱国主义,要不断培养自身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情感和政治取向,形成良好的政治态度,以此提高自身政治认知水平。大学生所应该具备(持有)的政治态度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4.2 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只有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够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树立的角色意识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大学生的基本角色是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进行自主学习仍是大学生的基本任务。与中学生不同的是,大学生更应该建立学习的责任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各种实践中不断拓展知识,从组织或社团中汲取有效信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确立和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人的社会化角度来看,大学时期又是青年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正式成员的重要准备阶段,具备接受各种理论、观念和信息的兴趣和能力,在这一时期,对各种情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第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