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10月第二周周练试题一、选择题1.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D法贵简当,通俗易懂2.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A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 B中国古代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C中国古代受贵族政治影响深远 D中国古代对权力的崇拜和迷
2、恋3.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 )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4.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峪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爹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多龙、李遂亦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3、。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5.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6.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
4、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7.1958年8月,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中共中央军委和国防部警告美国军舰不得为增援金门的台湾当局军舰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接着又实行“逢双日不打金门”的政策,以保证岛上军民的供应,但仍以无美军护航为前提。实施这一策略,是为了()A打围结合,进而攻取金门B打破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封锁C以打促和,推动两岸对话D维护“一个中国”基本原则8.1960年我国与缅甸平等解决了边界问题,随后又先后与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
5、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大部分边界成为友好边界。边界问题的解决( )A体现我国不结盟外交的理念 B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 C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外交形势 D为开拓与西方大国外交奠定基础9.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0.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这一变化反映出(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消除 B.
6、罗马法的法律程序灵活多变C.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 D.罗马法的权利观念保持不变11.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12.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
7、主实为专制制度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13.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材料突出反映( )A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趋势 B德志帝国存在不稳定因素C德意志各邦发展极不均衡D联邦制不利于德国的长期统一14.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包含的原则与精神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15.“犹太种
8、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这一论述A.系统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C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D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16.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的东山再起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界
9、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17.1995年,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针对日本蓄意歪曲反法西斯的历史事实发表演讲:“战争总是代价高昂的,正如罗伯特李将军所说:战争如此残酷是件好事,否则就会有人喜欢它。”以下最能体现演讲者意图的是A. 战争具有不可避免的伤害性 B. 维护和平的前提是正视战争C. 必须防止战争灾难的重现 D. 认同战争的高代价与残酷性18.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政府放弃重农
10、抑商政策19.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20.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D自然经济抵抗使英国对华贸易反复波动21.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国家财政总支出国防费支出国
11、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19511224952644297195322012753834241955269296500241419573042155111812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C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22.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这说明( )A中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和平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体现C社会主义革命
12、的结果不存在任何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曾遭到党内、外人士的反对2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该婚礼草案( )A.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 B.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C.消除了新旧婚制度的尖锐冲突 D.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24.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时间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
13、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2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 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二、主观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代都将人口增长看做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的标志之一,明王朝也不例外。例如,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
14、,明太祖朱元璋任命宋冕为开封府知府,行前特别叮咛,“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通过发展生产,安抚百姓,明初那种“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的状况开始得到扭转,人口逐渐增多起来。明代有关婚姻方面的法令规定:“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明代的人口政策,在各地区的实施情况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地方对政策的推行力度较大,成效显著,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与之相应的家庭人口数量规模亦较大。反之,有些地方对政策推行不力,加之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人口增长速度缓慢,造成家庭人口数量规模趋小。摘编自张民服对明代人口问题的几点再认识材料二1894年上李鸿章书一
15、文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孙中山的早期中国人口思想,他首先惊呼:“盖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其势已岌岌不可终日。上则仕途壅塞,下则游手而嬉,嗷嗷之众,何以安此?”在论及“人满之患”的危害时,他进一步提出:“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馑之余,因人满之势,遂至溃裂四出,为毒天下。”随着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思想转变,其人口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百兆苍生之众”已不是“人满之患”,而是可以作为“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的宝贵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国家的有利条件。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不仅不同意当时中国人口太多的观点,而且还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他最为担心的是中国人口为外国列强优势
16、人口所“消化”。他认为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要把智力培养和爱国主义、国民新道德的教育作为培养革命建设人才的教育方针。摘编自王永恒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初期的人口政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不同时期的人口思想(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不同时期人口观念的因素(6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历史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成为世界史学科的重中之重。截止2012年,共刊载526篇美国史论文,约占世界历史发表论文数的近
17、八分之一。下表是对美国史论文发表的统计:时间论文数量研究内容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148篇外交史44篇,政治史45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研究论文19篇,奴隶制度史11篇,经济史11篇、移民史6篇、战争史4篇,思想文化史、城市史、妇女史、社会史、西部与南部史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1990年以后138篇外交史38篇,政治史32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研究论文20篇,战争史、城市史、移民史、经济史的研究成果较妇女史、西部与南部史、思学文化史的成果要多。21世纪以后240篇外交史80余篇,政治史31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研究论文39篇,城市史20篇,经济史17篇,移民史16篇,社
18、会史13篇,思学文化史11篇,西部与南部史5篇,妇女史4篇,环境史4篇。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的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DCDBD CDCCC CCCBB DBBDD ABDAC26.(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原因:传统小农经济需要大量劳动力;封建国家兵役、徭役等需要;传统“多子多福”的观念;明朝初年经济亟待恢复,人口大量减少(10分)。(2)初期认为中国人满为患,导致贫困、饥馑和农民起义;后期则主张只有增加人口数量,通过教育提高人口质量,才能避免亡国灭种,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等(4分)。(3)因素: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
19、治制度以及人们的立场(6分)。27.示例:趋势:三十多年来,我国对美国史的研究从外交史、政治史入手,并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3分) 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开启了美国史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决定融入世界,美国史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1979年中美建交,此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史、政治史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史等略有涉及。(3分) 9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因此城市史、经济史、移民史的研究成果也较多。(3分) 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史、经济史的研究较热;随着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学术界也开始重视环境史的研究。(3分) 由此可以得出,三十多年来,我国美国史研究从外交史、政治史入手;进入90年代,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政治、外交等主题,研究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研究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