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年级上册教案5432加几.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78803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教案5432加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年级上册教案5432加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4、3、2加几 (郑 阳 阳) 设计理念 本课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提升计算技能。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应用“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转化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5、4、3、2加几(教科书第95页的例4、“做一做”及教科书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5、4、3、2加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第四小节内容。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9加几”、“8、7、6加几”等进位加法之后,再来学习本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前面两小节中,学生已经通过动手操作、说一说等方法和规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迁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练习,丰富学生的计算经验,帮助他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掌握计算技能,形成计算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为以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大数拆小数进行计算的方法。 2、 培养用9、8、7、6加几的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培养用变换的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大数拆小数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用9、8、7、6加几的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渗透方法 师:同学们,瞧我们的数学列车开来了,今天就让它载着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游玩好吗? 师:在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你们有信心依靠自己的智慧克服这些困难吗? 师:那我们出发啰! 出示口算卡片,说得数。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9+6= 6+8= 6+9= 让学生说一说6+8和6+9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 小结:计算大数加小数的进位加法时,用凑十法来计算。计算“大数加小数”时,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使“小数加大数”转换为“大数加小数”来计算比较快。 【设计意图】以儿童化的情境、语言引出复习,便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果老师再能辅以与情境相对应的奖励,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为下一步探索新知做好准备。 二、 引出新课,自主解决 1、 教学5+7=( ) 5+8=( ) 出示课件:火车开到山洞前。 师: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数学列车前进了不少。瞧,小火车开到隧道口了,只有完成以下题目,才能顺利通过隧道。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 出示5+7=( ) 师:你会算吗?怎样想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同桌互相讨论,看哪一桌的同学想的方法最好?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① 5 + 7=12 ② 5 + 7=12 5 2 2 3 10 10 ③ 因为7+5=12,所以5+7=12。 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我们可以采用“凑十法”来计算;也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想很快算出得数,把“小数加大数转换成我们前面学过的“大数加小数”的方法。 (2)出示5+8=( ) 你们知道5+8等于多少吗?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师:真了不起,能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会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两个难题吗? 2、 教学4+8=( ) 3+9=( ) 课件出示: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准备怎么算,在选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这一道例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 师:你们真了不起,带动小火车顺利地开出了隧道,继续前进。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学习“9加几”、“8、7、6加几”时对计算方法已经掌握,所以此处重点让学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前已经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复习,所以新课部分应该没有难度,主要是对方法的迁移和巩固。 3、 练习。 师:小火车继续前进,开进了美丽的森林。(课件展示森林图片)在美丽的森林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1) 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的第1题。 第1题是看图列式并计算,学生可以结合图进一步理解交换加数的位置、 得数不变的规律。 先看左边这幅图提问:图里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怎样列式?让学生做在书上。 再让学生观察右边这幅图,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4加7?得数11是怎么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练习中,以美丽的森林为背景,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他们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加强对计算意识的培养。通过对算法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方法。 (2) 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的第2题。 第2题中每一组题上下对应,上面是大数加小数,下面是小数加大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观察上下两个算式,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相同点:得数相同,两个加数相同。 不同点:两个加数排列的位置不同。 联系:做5+7时,要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7+5比较简单,也就是做下题,想上题。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加法交换律”以及它的运用,并逐步归纳、概括,帮助学生建立起模型,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 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的第3题。 第3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方法,并感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 让学生先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想一想怎样很快地算出得数。最后全班订正。 (4)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时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很快算出得数。 三、 巩固算法,提高技能 1、 教科书第96页第1题。 第1题可以制作相应的教具,“化静为动”将与9、8、7相加的数遮盖,只露出其中一个数,学生说出得数后教师调整数的顺序和位置,反复练习。 练习时,教师指一个数,让学生说得数。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9、8、7加几的式题。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是巩固算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2、 教科书第96页第2题。 这是第一次出现统计表。做题前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即表的第一列画有皮球、跳绳;第二列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两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4条跳绳;第三列上面写着“二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二班有这两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二班有6个皮球、7条跳绳;第四列上面写着“一共”,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条跳绳。然后,让学生一项一项做,并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表中的数据做加法练习,其意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 3、 教科书第96页第3题。 此题是巩固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混合练习。练习时,可以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或开火车的形式练习,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反馈时,可选取几道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进行加减混合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教科书第96页第4题。 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说说看到了什么,再分别数一数各有多少,将数得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然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你打算怎样计算?” 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有这么多数,为什么选择用7+5呢?让学生体会所求问题与条件是有联系的。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让学生能结合情境,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5、 教科书第96页第5题。 第5题是填写未知加数的练习,巩固进位加法,并为学习退位减法做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这样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考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欲望。 四、 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5、4、3、2加几,我们知道了…… (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教后反思 5、4、3、2加几的教学是在9加几,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可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练习部分层层推进,逐步拓展。第1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第2题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利用表中的数据做加法练习,其意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第3题是以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计算的综合能力。第4题目的是让学生能结合情境,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答。第5题是填写未知加数的练习,巩固进位加法,并为学习退位减法做准备。 最后的总结点出方法,渗透思想。 精彩片段 二、引出新课,自主解决 1、教学5+7=( ) 5+8=( ) 出示课件:火车开到山洞前。 师: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数学列车前进了不少。瞧,小火车开到隧道口了,只有完成以下题目,才能顺利通过隧道。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涨,纷纷举手发言。 (1)出示5+7=( ) 师:你会算吗?怎样想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同桌互相讨论,看哪一桌的同学想的方法最好? 学生都很快能够举手回答,大部分的学生都第①种方法,小部分的学生在老师的一再提问: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会回答出第②种方法的。 ① 5 + 7=12 ② 5 + 7=12 5 2 2 3 10 10 教师补充方法:③ 因为7+5=12,所以5+7=12。 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我们可以采用“凑十法”来计算;也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想很快算出得数,把“小数加大数转换成我们前面学过的“大数加小数”的方法。 (2)出示5+8=( ) 师:你们知道5+8等于多少吗?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生1:把5分成3和2,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我是把8凑成10,我觉得8只要再加2就是10了,把8凑成10比较方便。 师:谁听明白了她的想法?请你来说一说。 请其他学生重复生1的话。 师:谁的方法和她的不一样的? 生2:把5凑成10,8可以分成5和3,5加5是10,10再加3就是13。 师:你的为什么这样算呢? 生2:因为我觉得把5凑成10比较方便,因为5加5就是10 了,很容易记住的。 师:真了不起,你们都能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