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下期物理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78762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期物理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下期物理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下期物理电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下期物理电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下期物理电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电子教案课程: 物 理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139班、142班 教师: 黄文友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宜章县教研室制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1 个教案课 题力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4)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教学难点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规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课程资源准备弹簧,锯

2、条,气球,PPT课件,教材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新课教学一、力的作用效果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

3、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二、力的三要素 (1)力的方向 请学生举例说明力的方向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2)力的大小 请同学举例说明力的大小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3)力的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点肯定在受力物体上举例说明各种力的作用点如推、拉、提、压、托等作用的作用点 设问:为什么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呢? (4)“三要素”的含义 力的作用效果由三个要素决定 只要谈力,必须谈力的三要素两个力,只有他们的三个要素都分别相同,才能说这

4、两个力完全相同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1. 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2. 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小 结: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第四节 力的作用效果一、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静止-运动运动-静止 速度、方向二、力的单位:牛顿(

5、N)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2 个教案课 题弹 力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重点(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物体形变能产生力。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作用在物休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汁的使用方法。课程资源准备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重物、拉力器等。教 学

6、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观察图片,了解力无所不在,力左右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演示实验) 用手拉伸和压缩弹簧、挤压气球、弯曲钢尺 捏橡皮泥、拉长橡皮筋等。 想一想: 上述现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一、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物 归纳:拉伸、压缩、弯曲、扭转、挤压、推、托等动作都能使物体发生形状的改变 上述现象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1.弹性形变:物体形状改变后,撤去外力就能恢复原状。 2.塑性形变:物体形状改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 桌面会发生形变吗?坚硬的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 这种形变我们能否看到?如何研究微小形变? 想一想: 当我们在拉伸橡皮筋时,

7、手有什么感觉? 二、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拉力、压力、推力、支持力等都属于弹力 产生的条件:1. 物体相互接触2物体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 力有没有大小? (活动1)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教师演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拉伸弹簧 现象:用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形变越大) (活动2)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学生展示:两个同学分别拉两个相同的拉力器 想一想: 那个同学的力气大?为什么?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活动3)观察弹簧测力计 三、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测力计的“0”刻线、量程和分

8、度值 2测量时测量时测量时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轴线方向 3.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注意: 若指针不指在“0”可线处,则应调“0”。 使用时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活动4)测量并感受力的大小 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就是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700N,女子大约是390N,一般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大约是560N,左手的大约是430N。 观看图片,认识各种形状各异测力计。 (活动5)弹射橡皮筋 分析:弹出去的橡皮筋具有动能,动能从何而来? 讨论:以下事例说明什么?跳水运动员被弯曲的跳板弹起来 人能被形变的蹦床弹起来 运动员能被弯曲的撑杆弹向高空 箭能被拉开的弓

9、射出去 五、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举例: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 (课堂练习)全效学习课后作业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18 个教案课 题阿基米德原理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2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4.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解法、练习法、课程资源准备教村、教参、PPT、阿基米德演示器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

10、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真假的故事:如何测量王冠的体积。合作探究:1演示图10.2-1实验: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到浮力变化。明确: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有关。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2).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把物体浸入液体,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测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次数物体重力G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

11、测力计的示数F浮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小桶重G1排开的水和桶的总重G2排开的水重G排122.阿基米备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液gV排液。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V排与物体体积关系:物体全部浸没时V排=V物部分浸没时,V排V排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本身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由公式变形可用来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 可用来计算液体的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例1. 见p55例题.练习1.质量为0.3kg的物

12、体全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是100g,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N.(g=10N/Kg)2.一个物体的质量为0.5kg,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未满),溢出水0.1kg,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A 小于1N B 等于1N C 大于1N D 无法确定3.运用公式F浮=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例4. 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体积的三个小球,放入同种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甲=F乙=F丙 B F甲F乙F丙 C F甲F乙=F丙 D F甲=F乙F丙达标反馈:课本后练习。课堂小结: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

13、重力。2.公式表示:F浮 = G排 =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19 个教案课 题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3.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4.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5.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

14、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教参、PPT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演示:出示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木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提问: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木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合作探究:1. 如图甲所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讨论与分析明确: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1)若G物F浮或物F浮或物液,物体下沉。最终沉底:F+F浮= G2.应用轮船(1)原理

15、: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m船+m货质疑:a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始终漂浮)b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c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d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潜水艇演示: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用打吊瓶用的小塑料管来模拟潜水艇。请同学们利用和塑料管连接的细管给塑料管吹气或吸气。现

16、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气时,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 质疑:a小塑料管浸没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变化?b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讨论分析: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潜水艇: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强调: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气球和飞艇演示:“热气球”的实验。质疑:酒精燃烧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化? 原理:气空气,(即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

17、大小来实现升降的。)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讨论: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放气或停止加热)达标反馈:课本后练习。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20 个教案课 题浮力的计算课 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 熟悉四种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2.会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浮力教学重点四种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教学难点会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浮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课程资源准备PPT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

18、1. 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 力的平衡条件是什么?3. 阿基米德原理是什么?合作探究:1.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1)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 F浮F下F上2)称重法:F浮GF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液液gV排液4)悬浮或漂浮条件法:F浮G2. 典型题型1)、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例1.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浸没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液体表面到物体上表面的距离为5cm,如图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浮力.2)、称重法:例2.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示数为70N,将物体浸没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68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体积是多少?3)、阿基米德原理法:例

19、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物体上表面到液体表面的距离为5cm,如图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浮力.4)、悬浮或漂浮条件法:例4.一个物体质量是1kg,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5,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密度又是多少?达标反馈:课本后练习。课堂小结:四种求解浮力大小的方法及灵活运用解题 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21 个教案课 题功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0、。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交流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教参、PPT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合作探究:1.演示: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明确: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请学生观察

21、教材图111-2中力做功和151-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

22、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1.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 W=F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2.单位:焦耳,简称焦。 符号:J 1焦=1牛米(1J=1Nm)3.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达标反馈:课本后练

23、习。课堂小结: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公式 W=FS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22 个教案课 题功 率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功率的概念。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3、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4、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教

24、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教参、PPT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一、复习: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二、导入: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甲慢慢从一楼走到五楼,乙快速从一楼跑到五楼。提问:两人做的功谁多?需要的时间谁多?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明确: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合作探究:1.阅读P65“想想议议”明确: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2.功率公式:P功率瓦特(W);W

25、功焦耳(J);t时间秒(s)。1W1J/s,1KW103W。3.举例说明瓦特的物理意义。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4.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5.、例题讲解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1t,起重机在20s内匀速把它提升到5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10N/kg)分析、解略例2.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多少J?,它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分析、解略达标反馈:1.下列说法

26、中正确的是( )A、 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 B、 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C、 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 D、 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2.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A、 W、J/s B、 KW、Pa C、 W、N/m D 、N/m2、Nm3.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 )A、2400W B、 1200W C、 20W D、 50W4.10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 )A 、10J B、 2.4107J C、 6105J D、 104J5.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A、 这台机器1min

27、做功是750W B、 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C 、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 D 、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 6.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 2:9 B、 2:1 C、 3:2 D 、3:1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23 个教案课 题动 能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在讨论

28、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教材、PPT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或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明确: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

29、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合作探究: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明确: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将质

30、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明确: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

31、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撇开的弓等。 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

32、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以及其他能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达标反馈:课本后练习。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24 个教案课 题机械能课 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

33、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2、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1.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3、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4、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难点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类比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教参、PPT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

34、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粉笔头下落的过程。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合作探究:1.实验1:滚摆实验。图11.4-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

35、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想想做做”用铁锁做单摆。综述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实验2: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实验分两步做。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 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动能和势能

36、的转化。4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达标反馈:课本后练习。课堂小结:1.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教后反思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25 个教案课 题杠 杆 (一)课 型新授课教学

37、目标(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2)知道杠杆的平衡。(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4)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教学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教参、杠杆演示器/钩码教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

38、节课要学习的杠杆。合作探究:一、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二、几个名词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39、。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3.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3)设计实验,制订计划(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如课本第65页。(5)分析与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F1l1= F2l2 或=即:力与力臂成反比(6)评估:a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如果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达标反馈:动手动

40、脑学物理。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教后反思AF1F2F3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3年 月 日 总序第 26 个教案课 题杠 杆(二)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3)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4)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5)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教学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全效学习、PPT教

41、 学 过 程(含课件使用和板书设计)课前、课中反思情境导入: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合作探究:一、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2.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3.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平等。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

42、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二、杠杆的应用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1.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2.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MFNO四、练习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木棒不易 ;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A、筷子 B、火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