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银川二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1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 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应是指: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D.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
5、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 .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有利于选拔人才
8、“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9、“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说这句话的皇帝应该是: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10、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11、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12、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
A.君主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 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
13、“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君主专制 D.代议制
14、公元前5世纪,谁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查士丁尼
15、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16、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17、《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成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
C.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大权 D.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8、2008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19、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 B.国家的统一
C.法律的公正性 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20、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当其他代表签字时,他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签署仪式完成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富兰克林认为1787年宪法的签署是“日出”,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由于:
A.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C.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宪法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奴隶选举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种族平等
2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22、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23、这是位于广东虎门广场的禁烟纪念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这折断的烟枪,仿佛就听到了烟枪断裂的声音。这座纪念碑时刻在提醒着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也使人们不禁想起鸦片战争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贩运鸦片
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
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 D.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25、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26、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C.外交官员的卖国 D.广大人民的麻木
27、右图为“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和部分官兵的合影,相片摄于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激战前夕。此海战发生在:
A.黄海大东沟附近
B.山东威海卫附近
C.朝鲜丰岛附近
D.辽宁旅顺附近
28、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9、、下列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最能体现出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0、20世纪上海闸北一家虫鸟店曾经贴过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此联应写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 B.义和团运动时 C.新文化运动时 D.五四运动时
31、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某校团委准备组织团员观看右图所示的地方。该地方是:
A.辛亥革命纪念馆
B.中共一大会址
C.南昌起义纪念馆
D.遵义会议会址
32、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土地革命
3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新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③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④以废除私有制,实现绝对平均主义为目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4、“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35、继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2008年5月26日对大陆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8日下午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这将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的发展。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下列符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②发动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③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④在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4分)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3分)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3)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4分)
32、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共18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6分)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4分)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2分)
(3)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三、简答题:(16分)
33、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8分)
(2)这几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8分)
银川二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第1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A
A
D
A
B
D
D
C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C
A
A
C
D
D
D
B
C
B
C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B
A
A
A
D
C
C
C
A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共34分)
31题:
(1)答:皇帝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4分)三省六部制。(3分)
(2)答:相权威胁皇权。(3分)设置内阁制,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分)
(3)答:相权不断被分割削弱直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 (4分)
32题:
(1)答: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6分)
(2)答:异: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4分)
实质:资产阶级专政。(2分)
(3)答: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保留下来,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6分)
三、简答题:(共16分)
33题:
(1)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分)
(2)答: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