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三中八年级(上)第九次周练物理试卷(11.2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否则不给分)
1.湖边的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 )
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阴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4.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6.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B.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成冰
C.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7.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8.站在平面镜前面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他的像变大 B.他的像变小
C.他的像不变 D.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
9.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 )
A.仍在原来位置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向左移动后静止 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1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凹透镜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14.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
A.应该放在A、B之间的某处 B.应该放在B、C之间的某处
C.应该放在B点 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6.在①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②正在放映电视的电视机屏幕,③光彩夺目的夜明珠,④点燃的油灯,⑤闪亮的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
17.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 现象;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 色的“光”字.
18.卫生间里的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是由 控制的.
19.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 , 机利用了这一性质.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 .
20.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 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光反射时光路是 .
21.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 (实/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22.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 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来变 ,都是由于光从 射向 时发生 的缘故.
23.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
24.阳光照射下,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 .远处楼房窗户的玻璃看起来很刺眼,是因为照射到玻璃表面的阳光发生了 .
25.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6.如图,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是分界面,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分界面的 边是空气.
三、作图题(每题2分,计16分)
27.作出入射光线经过玻璃砖后的光线方向.
28.如图所示,一激光灯从点S发出的一束射向水面的光,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经过P点,请你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及其相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画出原图并作图)
29.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30.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
31.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MN为空气与水的分界面,AO为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根据图乙中的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分别画出图丙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最后两空格每空2分,其余1分一格,共27分)
32.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60°
60°
(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 .
3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3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上.其目的是使完整清晰的像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5.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由AD两图的实验 (能/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36.如图(a)所示,直线AB是光滑木板与棉布的分界线(木板与棉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使一个小线轴(如缝纫机上的线轴)沿着与直线AB成一角度的方向PO匀速滚动,可以看到,线轴在棉布上滚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图(b)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 (变小/不变/变大),而乙轮的速度不变;
(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下列几个研究案例中与本题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用水波来形象地认识声波; B、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C、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D、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三中八年级(上)第九次周练物理试卷(11.2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否则不给分)
1.湖边的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 )
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分析】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从上面看水中的物体时,会感到物体位置有所提高,而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看到的水中的金鱼,由于光的折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而看到湖水中的白云是天空中的白云通过湖水成的像,平面镜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D.
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阴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来解决此问题.
【解答】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遇到障碍物就会形成影子,所以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所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C.
4.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1)水面和地面都反射月光,水面对月光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地面对月光发生的是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2)人看到的明亮程度是由进入人眼睛的光的多少来决定的.
【解答】解:(1)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亮,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睛的光较少,所以地面看起来较暗.
(2)当人背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暗,而地面反射的是漫反射,总有一部分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起来较亮.
故选B.
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2)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蒸发需要吸热.
(3)凝华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4)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正确;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错误;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故错误;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
故选A
6.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B.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成冰
C.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1)纸盒中盛着水,水的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盒受水的影响,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纸盒不会燃烧.
(2)冰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水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才会发生热传递,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
(3)地面上的水蒸发要从周围空气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4)水在受冷的情况下会凝固成固态,凝固时会向周围放出热量.
【解答】解:A、用纸锅烧开水时,水的温度最高能达到100℃,纸锅的温度大约与水的温度相等,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可以用纸锅烧开水.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故C错误.
D、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所以就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据此分析.
【解答】解: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A.
8.站在平面镜前面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他的像变大 B.他的像变小
C.他的像不变 D.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解答】解:因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有关,只要物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就不变,此时人的大小是不变的,则像也不会变,故选C.
9.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有关光的反射及现象.并要掌握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解答】解: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光在河面发生了反射而形成的.所以A正确.
B、在夜间行驶时,若打开驾驶室的电灯,则室内的物体便在驾驶室玻璃上成像,看不清外面的物体,所以B错误.
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是为了看得更清楚,所成的像不变.所以C错误.
D、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所以D错误.
故选A.
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则入射角为90°﹣15°=75°,所以反射角也为75°,所以A说法错误.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所以B说法错误.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C说法正确.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C.
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 )
A.仍在原来位置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向左移动后静止 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容器内加水后,就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分析光斑的移动情况.
【解答】解: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如下图,当水加满后,光斑就停止移动,如下图所示: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
故选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凹透镜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凹透镜只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
(2)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A、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故B错误;
C、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凹透镜只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故其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C.
14.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
A.应该放在A、B之间的某处 B.应该放在B、C之间的某处
C.应该放在B点 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首先根据题干判断出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然后根据他们的关系判断此时凸透镜的位置.
【解答】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首先判断,要让光屏上成像,凸透镜必须在光屏和蜡烛之间,由于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
u>2f,f<v<2f,则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凸透镜应该放在B、C之间的某处.
故选B.
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2)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3)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侧壁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再从水中斜射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6.在①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②正在放映电视的电视机屏幕,③光彩夺目的夜明珠,④点燃的油灯,⑤闪亮的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②④ .(填序号)
【考点】光源.
【分析】本题考查对光源的理解,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解:电视屏幕、油灯,本身能发光,是光源;银幕、夜明珠、钻石等尽管很亮,但它们本身不发光,这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
故答案为:②④.
17.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 黑 色的“光”字.
【考点】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色散.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颜色的决定的.
【解答】解: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射到空气的小水珠上,被分解为七色光,即是光的色散.
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黑色的“光”字.这是因为绿颜料只能反射绿色的光,用红光照射,把红色光吸收了.
故本题答案为:色散,黑
18.卫生间里的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是由 红外线 控制的.
【考点】红外线.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
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制成红外线加热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热谱仪等等.
利用红外线还可以实现遥感技术,任何物体都能发出不可见光,可以通过感知红外线来工作.
【解答】解:红外线遥感不仅可以感知可见光,还可以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卫生间里的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利用的是红外线遥感技术.
故答案为:红外线.
19.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 发光 , 验钞 机利用了这一性质.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 杀菌消毒 .
【考点】紫外线.
【分析】紫外线的作用有:①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②生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③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光,例如验钞机.
【解答】解:紫外线是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的,它的最显著的特性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根据这一原理可制成验钞机.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杀菌消毒.
故答案为:发光;验钞;杀菌消毒.
20.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 仍是 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光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根据镜面反射的原理可知,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是平行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当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照射镜面,光线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仍是;可逆的.
21.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 虚 (实/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0.7 m,像的大小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1)因为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他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
(2)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当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会改变;
(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她走近平面镜0.3m,即物距减小0.3m,像距也应随之减小0.3m,所以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0.3m=0.7m.
故答案分别为:虚;0.7;不变.
22.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 上 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来变 浅了 ,都是由于光从 水中 射向 空气 时发生 折射 的缘故.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两点:
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解答】解:(1)将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筷子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
(2)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
(3)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上;浅了;水中;空气;折射.
23.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成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光屏上承接不到的是虚像.
(2)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2f>u>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靠近凸透镜7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放大;不能.
24.阳光照射下,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 沿直线传播 .远处楼房窗户的玻璃看起来很刺眼,是因为照射到玻璃表面的阳光发生了 镜面反射 .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镜面反射.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解答】解:
阳光照射下,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远处楼房的玻璃看起来很刺眼,是因为照射到玻璃表满的阳光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沿直线传播;镜面反射.
25.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60°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减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找到反射角的大小;再确定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的变化,确定入射角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角的变化.
【解答】解: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象图中的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60°;减小.
26.如图,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AE 是分界面, HD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1 .分界面的 左 边是空气.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1)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2)确定了法线,即可得知界面,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折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1)仔细分析题图,AE和CG有可能是界面.根据∠4和∠5可确定CG是法线,AE是界面,BH为入射光线,HD为反射光线.
(2)由∠1<∠5,可知,∠1是折射角,∠5是入射角,因为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分界面的左边是空气.
故答案为:AE;HD;∠1;左.
三、作图题(每题2分,计16分)
27.作出入射光线经过玻璃砖后的光线方向.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图中法线已画出,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以画出折射光线.
此光线从玻璃砖中射向空气中,根据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再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二次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8.如图所示,一激光灯从点S发出的一束射向水面的光,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经过P点,请你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及其相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画出原图并作图)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从空气折射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本题的关键是折射点的确定,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不等于0°,确定折射点的大致位置.
【解答】解:确定折射点:连接SP交水面于点A,从P点向水面引垂线交水面于点B,折射点O应在A、B两点之间;
画出反射光线:过反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
画出折射光线:连接OP即为题目要求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9.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凸透镜的三种特殊光路图中,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于主光轴;
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穿过焦点;
可根据上述两个特点来完成作图.
【解答】解:如图:
30.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人看到的光是从物体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
【解答】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