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直接式民主 B.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C.万民法 D.轮番而治
3.(原创)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合理的是
史实
结论
A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的权利。
B
伯利克里说:“我们这个国家由全体公民治理”,但雅典曾驱逐过最能干、最好的执政官,也曾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C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不诚实的方法取得物的占有的,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处理之,如占有人败诉,应返还所得孽息的双倍”。
《十二铜表法》重视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D
“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
罗马法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
4.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宗法制 B、汉代内外朝制
C、元代军机处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
5.据《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由此推断蓟之诸侯属于( )
A.姬姓子弟 B.有功之臣 C.先代贵族 D.商朝贵族
6.下列对《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反映了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愿望 B.都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
C.其核心主张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 D.撰写目的是抵御外国侵略
7.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 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宫把卷看”
8.《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9、“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11.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 )
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
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
A.皇帝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这一规定( )
A.加强了中央权力,兼顾了地方分权 B.类似中国的剪刀石头布游戏规则
C.强化了总统权力,捉高了行政效率 D.其本质是‘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14.“他们认为,1776年的口号已过去了,美国需要的是一体化,而不是州权。”材料中的“他们” ( )
A.要求实现中央集权政治 B.主张实行联邦体制
C.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 D.极力推行共和主义
15.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16.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7.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C.应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18.钱穆针对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颁布《资政新篇》
19.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2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2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22.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批判当时领导人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这次会议召开于( )
A.国民革命期间 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23.1941年5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致中国外交部长的信中表示:“希望在和平状态恢复的时候,能和中国政府以有步骤谈判和订立协定的程序,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美国政府这一行为( )
A.表明美国开始改变中立立场 B.是绥靖政策的突出表现
C.履行了反法西斯同盟的约定 D.鼓励了中国的抗日斗争
24.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主动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
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战争
25.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二、综合题
26.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美国“除了全州性的法律以外,州有时也颁布一些全州性的治安条例。但在一般情况下,是由乡镇当局或乡镇官员会同治安法官,根据当地的需要,规定本地的社会生活细则,公布有关公共卫生、正常秩序和公民道德的守则。”
——引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特点。(3分)其优点是什么?(2分)
27.(20分)法律制度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内容,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巩固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材料四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3分)它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2分)
(2)材料二中,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1分)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3)分析和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哪些国家组织原则?(4分)并指出该法律文献在中国法制建设历程中的地位?(2分)
28.阅读下列图片(10分):
图一 《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至图三条约各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2分)
(2)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为什么?(3分)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3分)《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在条约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