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乾安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2、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3、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三权分立
4、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 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 B. 追求绝对平均主义
C.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D.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5、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6、《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7、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8、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总统则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这反映了( )
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9、美国学者霍尔德里奇在《1945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中说:“尽管1969年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构建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这段话反映出国际形势是( )
A.美国利用中国来对抗苏联B.美苏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美国准备与苏中结成战略同盟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10、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欧洲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治全球。这表明( )
A.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不在B.欧洲国家逐渐沦为发展中国家
C.欧洲已从首要地位下降到从属地位D.欧洲曾经的全球霸权不复存在
11、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近年来,我国一个法律名词——政府听证变得炙手可热。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行了听证会,问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学校、学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质询。国家决策的“问计于民”说明(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开展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D.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
13、2015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14、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5、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
A、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16、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主要原因是
①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它有利于稳定民心,维护政治稳定
③它有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促进社会开放
④它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18、世纪中期一位英国人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9、1882年,洛克菲勒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 “石油大王”。这说明
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 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宗教因素 D.技术因素
21、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 和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23、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两半”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24、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 533.9万家,从业人员2 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C.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
D.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25、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粮食布票”“信用卡”“互联网”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D.“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26、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农村十六条”,其中规定“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农村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材料表明 ( )
A.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B.部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D.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27、 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
C、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28、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A.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B.长袍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29、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有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中国饮食已经完全西化
B.中国饮食出现中西餐并存的现象
C.沿海通商口岸西餐馆增多,传统饮食衰退
D.人们饮食出现西化现象,西餐种类丰富
30、1979年,深圳的缪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31题10分、32题15分、33题15分,共40分)
3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已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1分)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3分)
(2)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1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5分)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2分)
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结果如何?(1分)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3分)
33、历史上,人口的政策、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1分)为保证该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根据材料一回答)?(2分)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年度
公元
口数(口)
每口平均亩数
顺治12年
1655
14033900
27.63
康熙50年
1711
24621321
28.15
乾隆31年
1734
208095796
3.56
(2)材料二折射了哪些信息?(2分)
材料三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 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 ,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英中两国人口政策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2分)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何看法?(4分)
乾安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B
C
D
D
D
D
D
D
A
B
D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B
A
C
A
D
C
C
D
B
B
C
B
D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0分、32题15分、33题15分,共40分)
31、答案 (本题共10分)
(1)原因:(1分)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探索:(3分)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特点:(2分)
a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
b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
c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d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答出两点可给2分)
创新:(1分)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3)认识:(3分)
a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
b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d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
e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答出三点可给3分)
32、答案 (本题共15分)
(1)政策:(2分)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表现:(3分)a严格控制船只数量及其规模;
b对航行时间和户籍进行限制;
c从武器到日常商品限制的种类越来越多。
(2)关系:(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措施:(1分)开展洋务运动。
结果:(1分)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现)代化,但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4)措施:(3分)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组建跨国公司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原因:(3分)a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e顺应了全球化要求等。
(答出3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33、答案 (本题共15分)
(1)政策:(1分)鼓励人口增长。
措施)(2分)
a调整税收政策(减免赋税、徭役);
b国家直接物质奖励;(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
(2)信息:(2分) a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增长速度快于耕地增长速度,人地矛盾加剧。
(3)影响:(2分) a英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市场。
b中国: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4)评述:(4分)
a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城市人口的膨胀也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些严重社会问题;
c农村劳动力的急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长足发展。
(答出两点可给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关系:(4分)a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
b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膨胀也会制约经济发展;
c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