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几种盐的检验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检验碳酸盐的试剂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无色酚酞试液
C.
盐酸
D.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2.实验室常用于检验碳酸盐的方法是( )
A.
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
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C.
加入稀盐酸,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盐
3.检验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的合理方法是( )
A.
放入水中不溶解
B.
加入稀盐酸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C.
加入稀盐酸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D.
加热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检验一份样品是否是碳酸盐,所需的试剂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浓盐酸、澄清石灰水
C.
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D.
稀盐酸
5.利用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可完成的实验是( )
①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②鉴别食盐与纯碱;③检验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并加入试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
B.
Ⅰ中发生的现象为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C.
II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III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 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NaOH溶液已变质
C
检验某固体是否含碳酸盐
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固体中一定含碳酸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A.
A
B.
B
C.
C
D.
D
8.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鉴别氯化钠
溶液和稀盐酸
检验生石灰是否变质
方案
加稀硫酸
加适量稀盐酸
加锌粒
滴加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
A.
选A
B.
选B
C.
选C
D.
选D
9.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氯化钠
溶液和稀盐酸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除去氢氧化钠中
少量的碳酸钠
检验一氧化碳中
混有二氧化碳
方案1
加Cu
加适量稀盐酸
加适量石灰水
点燃
方案2
加酚酞试液
用适量稀硫酸
加适量稀盐酸
通入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10.区分盐酸和硫酸最好的试剂是( )
A.
石蕊
B.
硝酸银
C.
氯化钡
D.
碳酸钠
11.鉴别盐酸和硫酸最好用(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AgNO3溶液
C.
酚酞试液
D.
Ba(NO3)2溶液
12.鉴别盐酸和稀硫酸最好选用( )
A.
AgNO3溶液
B.
BaCl2溶液
C.
Na2CO3溶液
D.
石蕊试液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3.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并加入试剂.
(1)描述Ⅰ中发生的现象: .
(2)分析Ⅱ、Ⅲ中出现的现象: _________ .
(3)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_________ .上述方案中,哪一步实验是多余的? _________ .
14.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加入试剂.
结果发现Ⅱ中先变浑浊,稍后又变澄清.
(1)描述Ⅰ中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 .
(2)分析Ⅲ和Ⅳ中可能出现的现象:Ⅲ中 _________ 、Ⅳ中 _________ .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_________ .上述方案中,什么实验是多余的?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5.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经气密性检验合格并已加入试剂.
(1)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 ;
装置Ⅱ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 ;
装置Ⅲ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 .
(2)你认为装置Ⅱ(填写序号,下同)出现的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上述方案中,装置Ⅲ实验是多余的.
16.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2)如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30 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4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_________ g.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
浓硫酸(分析纯)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质量分数:98%
(3)熟石灰是一种重要的碱,在工农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工业上首先是用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煅烧来制取生石灰,然后再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来制取熟石灰.请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_________ .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图中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阳离子\阴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溶
不溶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_________ 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5)若73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实验室提供下列药品:Na2CO3固体、CaCO3固体、稀H2SO4、稀HCl、和浓HCl;A、B、C、D、E、F、G、H等装置和试管等仪器.请你来探究(用字母或序号填空):
(1)制取CO2的发生装置选 _________ ,检验CO2的装置选 _________ ;按要求连接好装置后,在装入药品之前必不可少的操作是 _________ .
(2)在四支试管中取等量固体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现象如下表:由此推知,实验室用于制取CO2的药品最合理的是 _________ ;
反应物
①碳酸钙粉末+稀盐酸
②碳酸钠+稀硫酸
③块状碳酸钙+稀盐酸
④碳酸钙+稀硫酸
现 象
剧烈,瞬间完成
剧烈,瞬间完成
有平稳气流产生
很慢,稍后停止
(3)若要制取干燥的CO2,所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 ;
(4)若不慎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制得了CO2气体,要得到纯净的CO2,所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 .
18.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因为 _________
(2)右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10 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_________ g.
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这是因为 _________ .
(3)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_________ .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溶
不溶
请根据“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_________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4)若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D 2.C 3.B 4.C 5.C 6.A 7.B 8.A 9.C 10.C 11.D 12.B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3.
(1)描述Ⅰ中发生的现象: 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蛋壳浮在溶液上面 .
(2)分析Ⅱ、Ⅲ中出现的现象: Ⅱ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3)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Ⅰ和Ⅱ的现象结合起来足以说明鸡蛋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上述方案中,哪一步实验是多余的? 第III步是多余的 .
解答:
解:(1)把鸡蛋壳加入稀盐酸中,鸡蛋壳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由于接触充分,所以产生的气泡较小,气体会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把鸡蛋壳托到溶液表面故本题答案为: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蛋壳浮在溶液上面;
(2)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同时也可以使酚酞变红,故本题答案为:Ⅱ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通过前两步即可确认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所以没有必要再做第三步实验了,故本题答案为:Ⅰ和Ⅱ的现象结合起来足以说明鸡蛋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盐;第Ⅲ步是多余的.
14.
(1)描述Ⅰ中发生的现象: 鸡蛋壳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鸡蛋壳浮在溶液的上面 .
(2)分析Ⅲ和Ⅳ中可能出现的现象:Ⅲ中 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完全消失(或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Ⅳ中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Ⅱ中有沉淀生成.两种现象结合可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上述方案中,什么实验是多余的? Ⅲ和Ⅳ是多余的 .
解答:
解:(1)把鸡蛋壳加入浓盐酸中,鸡蛋壳会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由于接触充分,所以产生的气泡较小,气体会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把鸡蛋壳托到溶液表面;故本题答案为: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蛋壳浮在溶液上面;
(2)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和CO2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同时也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本题答案为:Ⅲ中 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完全消失(或红色逐渐变成无色)、Ⅳ中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3)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通过前两步即可确认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所以没有必要再做Ⅲ和Ⅳ的实验了,故本题答案为: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Ⅱ中有沉淀生成.两种现象结合可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Ⅲ和Ⅳ是多余的.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5.
(1)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 ;
装置Ⅱ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装置Ⅲ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石蕊试液变红 .
(2)你认为装置Ⅱ(填写序号,下同)出现的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上述方案中,装置Ⅲ实验是多余的.
16.答:
解:(1)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盛浓盐酸的瓶口出现白雾,而盛浓硫酸的瓶口没有白雾,所以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2)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有:30g×98%=(30g+x)×40% 解得:x=43.5g
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因为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造成酸液飞溅.
(3)碳酸钙高温煅烧制取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CaO+H2O═Ca(OH)2.
(4)①因为氢氧化钠变质会变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已经变质.②除去碳酸钠可用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使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沉淀除去;除去碳酸钠后再检验样品中是否有氢氧化钠,有酚酞试液即可,若酚酞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
(5)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HCl+NaOH═NaCl+H2O
36.5 58.5
73g×20% y
y=23.4g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1.7%
故答案为:(1)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
(2)43.5g;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造成酸液飞溅.
(3)CaCO3CaO+CO2↑;CaO+H2O═Ca(OH)2.
(4)①盐酸(或硫酸)
②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氯化钡(或硝酸钡)
Na2CO3+BaCl2═BaCO3↓+2NaCl
(或Na2CO3+Ba(NO3)2═BaCO3↓+2NaNO3)
酚酞溶液变红色
(5)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17.答:
解:(1)、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所以选择B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常需要澄清的石灰水,所以检验装置是D,由于制取气体的装置要有气体收集,所以装置气密性要好,故在制取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B;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第①②组药品反应速度太快,会导致药品冲出而不宜于气体的收集;第④组药品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无法继续制取二氧化碳;第③组药品速度适中且能持续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为三组中最理想的药品组合;
故答案为:③
(3)、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收集前通过干燥装置,此干燥装置一般是选择浓硫酸进行干燥.
故答案为:B C G.
(4)、由于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要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就应先除掉氯化氢气体,在进行干燥.
故答案为:B E C G.
18.
解:(1)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够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盐酸的小液滴,从而在瓶口形成白雾,但是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也不会形成白雾,故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
10g×98%=(10g+x)×20%
解得:x=39g,
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大,并且浓硫酸在溶解的时候要放出大量的热,放出的热足以使水沸腾,而引起酸液的迸溅,所以为了防止酸液迸溅引起危险,而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①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可以知道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物质为稀盐酸,所以可以判定该无色液体为稀盐酸;
②要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必须排除碳酸钠的干扰,所以在这里选择氯化钡等物质来排除碳酸钠的干扰,然后再用酚酞来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酚酞变红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反之则不存在氢氧化钠;
(4)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中所含的溶质的质量为:73g×20%=14.6g,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所以:
设反应中生成Na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14.6g x
解得:x=23.4g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1.7%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故答案为:(1)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的瓶口有白雾,而浓硫酸的瓶口没有白雾;
(2)39;浓硫酸的密度大,水的密度较小,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水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造成危险;
(3)①稀盐酸;
②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滤液变为红色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4)1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