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小松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大联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时测量工具必不可少.请写出一种测量工具及其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测量工具: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
2.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报道,运动摄影师索尔﹣尼尔曼拍摄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奇趣运动和喜爱玩这些非主流游戏的人群.如图所示是弗吉尼亚城的鸵鸟赛跑,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在鸵鸟上的人是________的,以鸵鸟为参照物,坐在鸵鸟上的人是________的.
3.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4.《中国好声音4》本季首期节目中就有“武汉好声音”,27岁的女孩贝贝,以一曲汪峰的作品《花火》赢得四位导师转身.张喜同学看完电视后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方面的物理知识产生了兴趣,对此进行了归纳.请你填写对应的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
.
5.如图所示,7月初,随着夏季的到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民将牛羊陆续赶到夏季牧场放养,草原上到处可以看到成群的骏马在蓝天下悠闲地吃草,景色蔚为壮观.以月球为参照物马是________,牧民听到马的叫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牧民耳朵的.
6.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________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________色的.
7.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距他________m;当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如图所示,这是近日网上出现的我国056型护卫舰最新的图片,从图中似乎能看到舰艉部主/被动拖拽线列声呐的结构,它表面我国海军已经开始列装这种先进的声呐,提高了我国海军对付现代化潜艇的能力.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声呐是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波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
9.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________.
1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________.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二、选择题(11-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20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的得0分)
11.2015年7月13日,日本遗孤、中国归国者东京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池田澄江(前)在中国养父母公墓前敬献鲜花并祭拜.当日,由54名日本遗孤组成的“东京日中友好之会感恩团”在哈尔滨市方正县祭拜中国养父母公墓.如图所示公墓高大约( )
A.60cm B.60dm C.60m D.60km
1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镜中花 B.
水中桥 C.
林中影 D.
井中月
1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6.如图所示,每晚7点半,北京望京SOHO门前一截不通车的马路上,队长金玉琴吹响口哨,分散在各处聊天的大爷大妈开始集结,准备跳操.伴随着音乐节奏动作整齐地表演他们自编的各种动作.下列关于他们跳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大爷大妈是静止的
B.以领队为参照物大爷大妈是静止的
C.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大爷大妈耳朵的
D.为了不影响周围群众的生活,他们尽量减小音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三、简答与计算题(17题4分,18、19题5分,20题6分,共20分)
17.近几年来家庭小汽车快速增多,如图所示,几乎所有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都是倾斜安装的.小汽车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倾斜的除了可以减小阻力还有什么好处?
18.“五一”期间,小明一家驾小轿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个交通标示牌时,小明注意到标示牌,如图甲所示,那么小明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匀速运动,从标示牌到大广高速安福入口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小明家于上午9:30进入大广高速,于11:30驶出大广高速,行驶里程240km,结合图乙所示的标识牌,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汽车有无超速现象?
19.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的前方有一座峭壁,司机鸣笛后8s听到由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
20.有消息称,中国产最新一架运20军用运输机近日试飞成功.此前运20已在世界最高海拔机场的高原地区以及北方寒区完成试飞.这标志着该机定型试飞或到最后阶段,距离交付部队更近一步.如表是运20运输机的一些参考数据.
参考数据
机长
47m
翼展
45m
机高
15m
机翼面积
330m3
最大时速
750~800km/h
航程
>7800km
满载航程
4400km
根据以上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某次试飞中运20以最大时速800km/h在空中飞行了45min,则通过的路程是多少m?
(2)航程是指飞机在起飞后,中途不停、不加油所飞行的最大距离.假设运20满载在空中以最大时速800km/h飞行,则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最多是多少h?
四、实验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3)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4)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2.大梦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请你帮她记录填写完整.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不同,这个现象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4)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五、探究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4.如图所示,小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处置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在纸板NOF面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小梦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同一平面内,她应该________.
(4)如果小梦想验证发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她应该________.
(5)实验中,同组的小伟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入射角,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四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45°
45°
4
60°
30°
25.如图所示是大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要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________(选填“A”或“A′”)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3)移去蜡烛A′,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应将蜡烛A′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A′重新和A的像重合.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梦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蜡烛A′的位置,使蜡烛A′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并在白纸上描点;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梦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小松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大联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时测量工具必不可少.请写出一种测量工具及其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测量工具: 刻度尺 ;物理量名称: 长度 .
【考点】物理常识.
【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或仪器的作用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以下测量工具的使用:
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天平﹣﹣测量物体质量;量筒﹣﹣测量物体体积;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温度计﹣﹣测量温度高低;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大小;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电能表﹣﹣测量消耗的电能.
故答案为:刻度尺;长度.
2.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报道,运动摄影师索尔﹣尼尔曼拍摄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奇趣运动和喜爱玩这些非主流游戏的人群.如图所示是弗吉尼亚城的鸵鸟赛跑,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在鸵鸟上的人是 运动 的,以鸵鸟为参照物,坐在鸵鸟上的人是 静止 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判断运动与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鸵鸟赛跑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在鸵鸟上的人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以鸵鸟为参照物,坐在鸵鸟上的人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3.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人们以 分贝(dB)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种,从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考虑来解决此题.
【解答】解:禁止汽车鸣喇叭,防止了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由课本可知,人们与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故答案为:声源、分贝.
4.《中国好声音4》本季首期节目中就有“武汉好声音”,27岁的女孩贝贝,以一曲汪峰的作品《花火》赢得四位导师转身.张喜同学看完电视后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方面的物理知识产生了兴趣,对此进行了归纳.请你填写对应的内容:① 振动 ,② 种类 .
.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
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说明声速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①振动;②种类.
5.如图所示,7月初,随着夏季的到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民将牛羊陆续赶到夏季牧场放养,草原上到处可以看到成群的骏马在蓝天下悠闲地吃草,景色蔚为壮观.以月球为参照物马是 运动的 ,牧民听到马的叫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牧民耳朵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1)判断运动与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1)以月球为参照物马的位置在不断地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2)牧民听到马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牧民耳朵的.
故答案为:运动的;空气.
6.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 漫 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黑 色的.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漫反射;物体的颜色.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①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③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其它颜色被吸收.
【解答】解:①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是由于光射到树叶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③太阳光照在红色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其它色光被吸收了,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漫;黑.
7.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距他 2 m;当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距离平面镜1m,所以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是2m;
当人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
故答案为:2;不变.
8.如图所示,这是近日网上出现的我国056型护卫舰最新的图片,从图中似乎能看到舰艉部主/被动拖拽线列声呐的结构,它表面我国海军已经开始列装这种先进的声呐,提高了我国海军对付现代化潜艇的能力.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声呐是利用 超声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1)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人们把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声呐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超声;信息.
9.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30°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10° .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首先了解什么是法线,什么是入射角,什么是反射角,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这样才能解答此题.
【解答】解:①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30°.
②当入射角增大10°时,则入射角变为30°+10°=40°,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变为40°,所以反射角也增大了40°﹣30°=10°.
故答案为:30°;10°.
1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 50° .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题目已经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为90°﹣40°=50°.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50°.
二、选择题(11-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20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的得0分)
11.2015年7月13日,日本遗孤、中国归国者东京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池田澄江(前)在中国养父母公墓前敬献鲜花并祭拜.当日,由54名日本遗孤组成的“东京日中友好之会感恩团”在哈尔滨市方正县祭拜中国养父母公墓.如图所示公墓高大约( )
A.60cm B.60dm C.60m D.60km
【考点】长度的估测.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图中所示公墓的高度大约是两层楼高,所以在6m=60dm=600cm=0.006km左右.
故选B.
1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考点】音调.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D.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1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镜中花 B.
水中桥 C.
林中影 D.
井中月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解答】解:
A、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看见水中的桥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林中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井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
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也靠近平面镜0.2m,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BD.
16.如图所示,每晚7点半,北京望京SOHO门前一截不通车的马路上,队长金玉琴吹响口哨,分散在各处聊天的大爷大妈开始集结,准备跳操.伴随着音乐节奏动作整齐地表演他们自编的各种动作.下列关于他们跳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大爷大妈是静止的
B.以领队为参照物大爷大妈是静止的
C.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大爷大妈耳朵的
D.为了不影响周围群众的生活,他们尽量减小音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2)判断运动与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4)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大爷大妈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他们的动作整齐,因此,以领队为参照物大爷大妈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B正确;
C、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大爷大妈耳朵的,故C正确;
D、为了不影响周围群众的生活,他们尽量减小音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C.
三、简答与计算题(17题4分,18、19题5分,20题6分,共20分)
17.近几年来家庭小汽车快速增多,如图所示,几乎所有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都是倾斜安装的.小汽车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倾斜的除了可以减小阻力还有什么好处?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从光学的角度,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对挡风玻璃倾斜安装的原因做出解释.
【解答】答:挡风玻璃可以使车内的事物在玻璃后面成像.竖直安装的挡风玻璃所产生的像落在驾驶员的前方,干扰驾驶员的视线,从而影响驾驶安全.倾斜安装时,由于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在驾驶员的前上方,不会干扰视线.
18.“五一”期间,小明一家驾小轿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个交通标示牌时,小明注意到标示牌,如图甲所示,那么小明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匀速运动,从标示牌到大广高速安福入口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小明家于上午9:30进入大广高速,于11:30驶出大广高速,行驶里程240km,结合图乙所示的标识牌,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汽车有无超速现象?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交通标志牌“60”是限低速的标志,其意义是速度不得低于60km/h;标志牌上“100”是指小轿车车速不得超过100Km/h;“大广高速安福入口3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大广高速安福入口还有30km;已知行驶的路程与最大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推导式t=可求最短时间;
(2)已知汽车的行驶时间和到行驶路程,根据公式v=,求出汽车的实际行驶速度.
【解答】解:
(1)∵v=,汽车的最大速度为100km/h,
∴汽车最短时间:
t===0.3h;
(2)汽车行驶时间为2h,行驶路程240km,车速:
v===120km/h>100km/h,
可见,小明家汽车有超速现象.
答:从标示牌到大广高速安福入口最快需要0.3h;小明家汽车有超速现象.
19.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的前方有一座峭壁,司机鸣笛后8s听到由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
【分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峭壁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5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8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距离.
【解答】解:在t=8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5m/s×8s=12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8s=2720m,
设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峭壁为s,
则:2s=s2﹣s1,
∴s==1300m.
答: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峭壁1300m.
20.有消息称,中国产最新一架运20军用运输机近日试飞成功.此前运20已在世界最高海拔机场的高原地区以及北方寒区完成试飞.这标志着该机定型试飞或到最后阶段,距离交付部队更近一步.如表是运20运输机的一些参考数据.
参考数据
机长
47m
翼展
45m
机高
15m
机翼面积
330m3
最大时速
750~800km/h
航程
>7800km
满载航程
4400km
根据以上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某次试飞中运20以最大时速800km/h在空中飞行了45min,则通过的路程是多少m?
(2)航程是指飞机在起飞后,中途不停、不加油所飞行的最大距离.假设运20满载在空中以最大时速800km/h飞行,则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最多是多少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变形计算其通过的路程;
(2)已知距离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计算时间.
【解答】解:(1)根据v=可得,通过的路程:
s=vt=800×m/s×45×60s=6×105m;
(2)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t′===5.5h.
答:(1)通过的路程是6×105m;
(2)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最多是5.5h.
四、实验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刻度尺 .
(2)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3)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0.1 m/s.
(4)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 vAB<vBC .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v=,要求平均速度,需测出量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值;所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路程,用秒表测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2)根据图示及表中数据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在实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故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刻度尺;
(2)该实验的原理是v=;
(3)由图可知,sAC=40cm=0.4m,sAB=40cm﹣20cm﹣5cm=15cm=0.15m,sBC=20cm+5cm=25cm=0.25m,
tAC=14:35:04﹣14:35:00=4s,tBC=14:35:04﹣14:35:02=2s,tAB=14:35:02﹣14:35:00=2s,
所以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AC==0.1m/s;
(4)滑块由A滑至B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AB===0.075m/s,
滑块由B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BC===0.125m/s,
所以vAB<vBC.
故答案为:(1)刻度尺;(2)v=;(3)0.1;(4)vAB<vBC.
22.大梦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请你帮她记录填写完整.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
(2)如图乙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空气能传递声音 .
(3)如图乙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不同,这个现象说明响度与 振幅 有关.
(4)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
【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4)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
(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递声音;
(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4)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故答案为:(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空气能传递声音;(3)振幅;(4)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五、探究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A 、 B 、 C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A 、 D 、 F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题中给出了与音调可能有关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在解决此类多因素的探究实验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符合条件的是A、B、C.
(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材料不变,符合条件的是A、D、F.
(3)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长短不变,因此E中琴弦的长度应为80cm,横截面积是1.02mm2.
(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
(1)A、B、C;
(2)A、D、F;
(3)E中:80;1.02;
(4)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24.如图所示,小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的目的是为了 显示光路 .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处置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在纸板NOF面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小梦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同一平面内,她应该 将纸板NOF前后翻转,观察纸板NOF是否有反射光线 .
(4)如果小梦想验证发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她应该 让光线沿着FO方向射向镜面,若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则光路是可逆的 .
(5)实验中,同组的小伟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入射角,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四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了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45°
45°
4
60°
3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纸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