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宁市青秀区长堽小学2016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实施方案
一、研修实施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
1、线上是理论学习,线下是实践应用
2、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目标:
1、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促进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理念的变革。
2、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果展示,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书记、副校长
组 员: 科研信息处 教务处 信息技术管理员 各学科教研组的组长
三、各角色职责
学员职责
1.能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各环节有机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2.能够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模式探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能够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学会借助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自身创造更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校级管理员工作职责
1.结合本校实际与项目要求,制定本学校研修计划。
2.组建学校研修团队,确定团队负责人。
3.定期以简报形式通报本校学员的研修情况及成果。
4.关注本校参训学员的参训状况,按时督促本校参训率、合格率等学情。
5.组织实施本校参训教师线下研修和线下实践测评工作,汇总线下测评成绩,并提交给培训机构于城区教育局。
6.总结本校研修经验,做好项目总结。积极推荐本校校本研修生成性资源、优质课程等。
四、研修安排
(一)时间安排
1.远程网络研修:2016年9月15日-2016年11月15日;每人完成50学时网络研修内容。
2.线下研修和实践测评活动:11月16日—17年1月15日(另见详案)
(二)网络研修内容
阶段设计
阶段说明
混合研修活动
研修课程
网络研修
(学员)
校本研修
(校管理员组织)
区域研修
(学科助学导师)
前测
(9月15日-
9月20日)
训前诊断
测评
参训教师首次登陆培训平台时,需要完成训前诊断测评,前测系统会根据教师的测评结果做出诊断,为教师推荐主题选学课程。
第一阶段
感受技术魅力
提升综合素养
(9月15日-
9月26日)
熟悉网络学习平台、研修安排等,制定一份研修的个人计划。
课程导学、技术素养及平台操作指南
1.学习网络课程75分钟
2.撰写1份个人年度研修计划
作业1:请根据诊断测评结果,结合本校信息技术环境条件、教学进度和项目安排,确定将执教的一节课,制定研修计划。
3.参与网络研讨活动1个
4.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
1.组织学校参训教师学习培训方案,学习平台操作
2.督促分校学员参训率
3.跟据本校情况,制定校本研修计划。
1.了解本坊学员所选重难点研修主题
2.以简报形式提交一本坊研修计划
第二阶段
运用技术工具
开展教学设计
(9月27日-
10月9日)
选择一课或知识点,完成一份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并附相应的教学课件。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课程
1.学习网络课程180分钟
2.提交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
作业2:在作业1的基础上,跟据上阶段制定的研修计划,围绕即将执教的一节课:
2-1撰写教学设计,
重点说明将如何应用PPT投影、交互电子白板或网络移动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
3.参与网络研讨活动1个
4.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
对本校参训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督导,关注参训率和学习率
1.组织开展本坊线上研讨活动1个,促进校际间的交流
2.点评推荐本坊学员优秀作品
3.指导学员线上研修
第三阶段
应用技术工具
创新教学活动
(10月10日-10月20日)
本阶段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实施,提交一份课例视频(课堂实录或教学实录片断)或微课视频。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1.学习网络课程195分钟
2.提交一份课例视频(课堂实录或教学实录片断)或微课视频
作业3:在作业2的基础上,提交一份相同课题的教学课堂实录或教学实录片段或微课视频。
3.参与网络研讨活动1个
4.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
对本校参训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督导,关注参训率和学习率
1.组织开展本坊线上研讨活动1个,促进校际间的交流
2.点评推荐本坊学员优秀作品
3.指导学员线上研修
交互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网络移动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第四阶段
应用技术工具
优化教学评价
(10月21日-11月1日)
本阶段学员根据上阶段进行课堂实践的情况,制作课后检测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类课程
1.学习网络课程75分钟
2.提交一份课后检测测试题
作业4:根据上阶段进行实践的情况,4-1制作课后检测试题,
3.参与网络研讨活动1个
4.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
对本校参训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督导,关注合格率
1.组织开展本坊线上研讨活动,促进校(园)际间的交流
2.点评推荐本坊学员优秀作品
3.指导学员线上研修
4.撰写本坊阶段研修简报
第五阶段
借力混合研修
优化个人教学
(11月2日-
11月15日)
优化本次研修成果,参与精彩绽放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
1.学习网络课程75分钟
3.参与网络研讨活动1个
3.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
4.形成个人作品集
督促本校参训教师合格率
1.组织开展本坊线上研讨活动,促进校(园)际间的交流
2.点评本坊坊员个人作品集
3.推荐本坊学员30%的优秀作品集
4.指导学员线上研修
5.撰写本坊研修总结简报
五、考核评价
参训教师学员培训成绩考核包含“远程培训测评”和“线下实践测评”两项,“远程培训测评”和“线下实践测评”两项成绩均为优秀者,测评结果为“优秀”;两项均合格者或有一项优秀一项合格者测评结果为“合格”;有一项不合格者测评结果为“不合格”。 测评结果不合格的教师学员,须在下一轮培训中重新参与远程在线学习和校本实践等对应项目培训及其测评考核。参训合格学员由培训机构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合格学员的继续教育学分由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按上级有关文件核定。
学员评分标准
任务
学习
(100分)
主题
网络研修
校本研修
制定计划
课程学习
活动
生成成果
由教育局统筹,以学校为责任单位(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线下打分的方式为学员打线下实践测评分数。(实践测评评分标准详见《线下校本研修活动及实践测评活动方案》
5分
40分
20分
10分
15分
10分
个人研修计划
课程学习,每15分钟1分
参与研修活动,每次4分
教学设计及相应的教学课件
课例视频(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视频)或微课视频
课后检测试题
第一阶段
1份,
5分
75分钟,
5分
1次,
4分
/
/
/
第二阶段
/
180分钟,
12分
1次,
4分
1份,
10分
/
/
第三阶段
/
195分钟,
13分
1次,
4分
/
1份,
15分
/
第四阶段
/
75分钟,
5分
1次,
4分
/
/
1份,
10分
第五阶段
/
75分钟,
5分
1次,
4分
/
/
/
拓展学习
(不设上限)
说明:
1.拓展学习积分包括:贡献积分、活跃积分和魅力积分。
2.学员每天的积分有上限,最多为40积分/天。
3.学员在项目期间的总积分无上限。
贡献积分
写作业:2个积分/1篇
传资源:2个积分/1篇
写日志:2个积分/1篇
发问答:1个积分/1篇
活跃积分
看课:1个积分/20分钟
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
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
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
参加活动(答疑):1个积分/1次
魅力积分
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
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
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
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
南宁市青秀区长堽小学
2016年9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