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食品生产许可证
受理审查作业指导书
监督管理处
第一部分
材料受理
一、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所需材料
二、食品生产许可证书面材料审查参照表
三、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示范文本
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所需资料
一、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正本,加盖企业公章,一式二份)
二、工商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一式二份)
三、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四、企业代码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五、企业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不需办理代码证书的,复印件一式二份)
六、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一份)
七、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注关键设备和参数,一份)
八、企业质量管理文件(一份)
九、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要提供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文本(一份)
十、获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和HACCP体系认证的企业,要提供证书复印件和不合格项记录等审核材料(一式二份)
十一、矿泉水生产企业要提供采矿许可证、采水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二份)和水质监测报告(一份)
十二、原料中有列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要提供原料生产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注:1. 要求申报材料按顺序编好,一律使用A4纸规格统一装订。
2. 企业质量管理文件主要包括:
(1)企业内部机构、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权限等,并有细化的考核办法(特别注意应有对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2)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含计量器具管理)。
(3)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4)仓库、储运管理制度(包括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5)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包括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6)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7)文件管理制度。
(8)原辅材料采购、验证制度。
(9)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
(10)检验管理制度。
特别注意:企业上报材料时一定要注明有效的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件)!
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书面材料审查参照表
序号
项目
审查要求
1
申请材料,包括:
(1)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正本,一式二份)
(2)工商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一式二份)
(3)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4)企业代码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5)企业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不需办理代码证书的企业,复印件一式二份)
(6)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一份)
(7)企业生产工艺业务流程图(一份)
(8)企业质量管理文件(一份)
(9)企业标准文本(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一份)
(10)HACCP体系认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已获得的企业提供。复印件一式二份)
(11)矿泉水生产企业要提供采矿许可证、采水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二份)和水质监测报告(一份)
(12)原料中有列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要提供原料生产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齐全
2
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矿泉水企业的采矿许可证、采水许可证和水质监测报告
合法有效,经营范围覆盖申证产品
3
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设施
按审查细则和有关范本,必备设备齐全
4
备案的产品标准
执行企业标准的要经备案且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审查组出具审定意见
5
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具有必备检验仪器和设备且精度检测达到要求,在检定有效期内
6
主要原材料、包装材料
填写齐全,与申报产品相符,原料中有列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要提供原料生产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7
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和工艺流程图
准确、有效,标注关键设备和参数
8
HACCP体系认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书复印件
查验有效性及不合格项记录等材料,确认该企业是否具备出厂检验能力
9
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中须注明独立的质量检验部门
10
岗位质量责任制及考核办法
明确逐级职责权限和考核办法
11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含计量器具管理)
符合细则要求
12
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符合细则要求
13
仓库、储运管理制度
符合细则要求
14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符合细则要求
15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符合细则要求
16
文件管理制度
符合细则要求
17
原辅材料的采购、验证制度
符合细则要求
18
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
符合细则要求
19
检验管理制度
符合细则要求
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示范文本)
产品类别及申证单元 饮料(瓶装饮用水)
企业名称 全称(应与营业执照严格一致。盖章,不盖章、复印章
无效)
注册地址 (与营业执照上登记注册的住所一致)
生产地点(具体生产地点的详细地址,有多个的要全部列出)
邮政编码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传真 ××××××
电子邮件 (申请企业没有电子邮件的,可以不填)
申请日期 ×××× 年 ×× 月 ×× 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监制
填 写 说 明
1、填写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
2、该申请书用钢笔填写或打印,要求字迹清晰、工整,不得涂改。填写附件时如纸张不够,可自行附页。
3、企业名称应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营业执照名称相一致。
4、产品名称及其品种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或相应审查细则的有关规定填写。
5、年总产值、销售额、缴税额、利润等经济指标均按上年度填写。
6、企业提交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时,应当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复印件各1份;
(2)企业厂区布局图、生产工艺流程图(需标注关键设备和参数)各1份;
(3)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1份;
(4)企业质量管理文件1份;
(5)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如HACCP证书、进出口卫生注册(登记)证、矿泉水开采许可证、取水许可证等)。
7、该申请书封面必须加盖企业公章,企业公章应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名称相一致。
8、该申请书一式三份(公章复印无效)。质检总局、省局和市(地局)各存1份。
9、该申请书用于首次许可证申请、期满换证申请和扩项申请。
企
业
基
本
情
况
企业名称
应与营业执照登记的企业名称一致
食品生产许可证
编号
首次申请企业不需填写此项,期满换证申请时填写;扩项时应填写已取证产品类别和证书编号
法人代表
或企业负责人
与营业执照登记内容一致
经济性质
与营业执照登记内容一致
营业执照编号
有效期内营业执照编号
卫生许可证编号
有效期内卫生许可证编号
企业代码
有效期内企业代码证编号
建厂时间
××
企业总人数
××
专业技术人员数
××
占地面积
×× 米2
建筑面积
×× 米2
固定资产(现值)
××万元
流动资金
××万元
年产总值
××万元
年销售额
××万元
年缴税金额
××万元
年利润
××万元
主导产品名称
瓶装饮用水、瓶装饮用矿泉水、果蔬汁饮料
是否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证、登记证(证书号)
否
是,证号
是否通过HACCP体系认证、验证(证书号)
否
是,证号
申
报
产
品
情
况
产品名称
及其品种
瓶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
××牌天然矿泉水,××牌饮用纯净水
产品执行标准
瓶装饮用水执行标准
项目总投资
×× 万元
(注册)商标
××
批量投产时间
××
商标注册号
××
年设计能力(吨)
申证产品生产线设计能力
年实际产量(吨)
申证产品上年度产量(新厂填预计值)
生产值
申证产品上年度产值 万元
年销售额
申证产品上年度销售额万元
年缴税额
×× 万元
年利润
×× 万元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申请意见
同意/不同意,
年 月 日(印章)
审查结论 符合/不符合
出厂检验方式 自行检验/委托检验
审查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市(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定意见
同意/不同意。
年 月 日(印章)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定意见
同意/不同意。
年 月 日(印章)
企业(集团公司、经济联合体)组织结构
企
业
组
织
结
构
概
述
(应采用组织机构图描述,并配以相应文字简述企业领导层、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采购部门等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非独立法人的,应说明与所在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
序号
分公司、生产厂点名称
营业执照所在地
生产场所所在地
1
××
××
××
2
××
××
××
企业主要负责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文化
程度
专业
1
2
3
王××
李××
张××
************
************
************
男
男
女
39
43
36
总经理
销售经理
质检主任
工程师
无
工程师
大学
大专
大专
食品工程
市场营销
化学分析
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一)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完好
状态
使用
场所
生产厂
及国别
生产
日期
购置
日期
1
2
3
4
5
6
7
与设备名称一致
粗滤设备
多介质过滤器
活性碳过滤器
精滤设备
5um精密过滤器
超滤设备
杀菌设备
臭氧发生器
紫外线环境杀菌系统
瓶(桶)及盖的清洗消毒设备
自动灌装线中二氧化氯消毒设备
瓶盖消毒设备
管道设备清洗消毒设施
管道反冲洗设备
车间空气净化设施
空气净化间及系统
自动灌装封盖设备
无菌灌装设备
Φ1800×1200
Φ1800×1200
5um ×3
SPLUF-120
50-AB
8-ZWX
GZP-240-11A
RY-3B
GZ65-50-125
WGH-1000
GZP-450-85B
1
1
1
1
1
1
1
1
1
1
1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广州××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深圳××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2001.02.20
2001.02.20
2001.02.20
2000.03.17
2001.01.20
2001.01.20
2001.02.20
2001.02.20
2001.02.20
2000.03.17
2000.08.17
2001.03.16
2001.03.16
2001.03.16
2001.03.28
2001.03.28
2001.03.18
2001.04.08
2001.04.08
2001.04.08
2001.03.08
2001.03.08
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二)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完好
状态
使用
场所
生产厂
及国别
生产
日期
购置
日期
8
9
10
灯检设施
生产日期和批号标注设施
打码机
去离子净化设备(适用瓶装饮用水,如离子交换、反渗透或蒸馏装置等)
RO膜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40W-3
KX-A
XPL-10T/H
1
1
1
完好
完好
完好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深圳××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2001.02.23
2001.02.23
2001.01.22
2001.03.01
2001.03.05
2001.03.25
企业主要原材料、包装材料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格型号
年需要量(单位)
执行标准
代号
生产厂及国别
1
2
3
4
自来水
PC饮用水桶
聪明盖
二氧化氯消毒剂
——
18.9L
Φ55.5±0.1m
-PE
2%
90000吨
12000只
12000只
1500kg
GB5749-1985
QB2460-1999
Q/L102-1998
HG/T2777-1996
××城市生活饮用水管网所(中国)
××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中国)
××塑料制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科技环保有限公司
企业主要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
号
名 称
型号
规格
精度
等级
数量
完好
状态
检定有效截止期
使用
场所
生产厂
及国别
生产
日期
购置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双人超净工作台
无菌室
高压灭菌锅
生化培养箱
干燥箱
显微镜
分析天平
电子磅秤(净含量检测)
PH计
浊度仪
电导率仪
SZX-2
2平方米
Φ340
LRH-150B
YMT-52D
L1100
TG328A
ET30
PHS-3C
SZD-1
DDS-11A
_
_
_
±0.5℃
±1℃
0. 1mg
50g
0. 01PH
0.02us/cm
1
1
1
1
1
1
1
1
1
1
1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2004.12
2004.12
2004.12
2003.11
2003.11
2003.11
2003.11
2003.11
2004.11
2004.12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检验室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厂(中国)
2000.12
自制
2000.10
2000.10
2000.10
2000.10
1999.10
1999.12
1999.12
1999.12
1999.09
2001.03.12
2001.03.15
2001.03.25
2001.03.26
2001.02.26
2001.02.26
2001.02.26
2001.01.16
2001.02.16
2001.02.24
2001.01.31
第二部分
现场审查
一、现场审查作业指导书
二、审查组现场审查参照表
三、观察员监督情况参照表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现场审查
作 业 指 导 书
(试行稿)
第一条 (依据)为加强对食品准入许可现场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审查工作规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国家局有关文件,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第二条 (定义)现场审查工作是指审查组在企业书面材料审查合格、市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受理后,由受理部门派出,在企业生产现场对企业质量管理职责、生产资源、技术文件管理、采购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审查的全部活动。
第三条 (时限)受理部门应当自《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发出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组成审查组,根据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有关规定完成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和发证检验的产品抽样工作。
第四条 (组成)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组人员必须由具有审查资格的人员组成,审查人员持证并佩带胸卡参加审查工作。
审查组由3人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审查组组长由受理企业申请的质监部门指定,并报省局备案。
在组成审查组时,应考虑管理、生产过程、检验三项专业内容的互补要求。
第五条 (回避、延期申请)审查组开展企业现场审查工作之前,负责组成审查组的受理部门应当提前5天将审查组人员情况以书面形式(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通知)告知企业。企业对审查组人员组成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审查通知后3日内提出回避申请。
企业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接受审查的,应当在接到审查通知后3日内提出延期审查申请。
受理部门接到企业回避申请、延期申请时,应当在2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第六条 (观察员)为提高企业审查工作质量,审查组开展审查工作时,企业所在地质监部门必须派遣一名现场观察员,并在相应文书上签字,但不参与审查结论的确定。
第七条 (程序)审查组开展现场审查工作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程序:
㈠召开首次会议。会议由审查组全体成员及被审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介绍审查组成员,说明审查的内容、审查计划,并要求企业进行必要的协助;说明审查组的工作纪律,将“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交企业负责人,明确企业有权对审查工作组的廉洁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企业领导介绍企业情况。
㈡现场审查。审查组完成企业有关证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核查后,依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和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规定,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表》中的内容,对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加工生产过程、原材料要求、产品标准要求、人员要求、储运要求、检验设备要求、质量管理要求、包装标识进行现场审查(审查要点见附表3)。审查组成员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工作计划表》同时开展工作,将审查结果记录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表》中。
㈢审查组会议。审查组成员内部会议,对审查记录进行核对,审查记录的完整性;对分歧意见进行讨论和处理(必要时和企业沟通);草拟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附件1);通过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形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合格项改进表》(附件2)。
㈣产品抽样。当现场审查合格时,审查组按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规定进行现场抽样并封样。抽取的样品应是企业的待销产品,一般在成品库内进行。
发证检验样品应当在抽样结束后3日内送至承担检验的质检机构。
㈤末次会议。现场具体审查工作完成以后,召开末次会议。会议由审查组全体成员及被审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与企业就审查情况进行沟通,指出不符合或有不足的项目,向企业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条 (材料报送)审查组应当在企业现场审查工作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受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对现场审查中发现企业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要当即报告受理部门。
第九条 (审查员权利)注册审查员在参加审查工作中,有向受理部门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以及申诉的权利。
第十条 (处分)审查员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审查,或者以权谋私,侵害企业正当权益的,或借机推销产品、服务项目的,将视情节轻重对其注册审查员资格给予暂停(6个月)或注销处置。
第十一条 (观察员职责)对现场审查中审查组出现的问题,观察员应向受理部门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 (处分)观察员干涉审查组正常审查工作的,或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行政处分。
食品生产企业现场审查参照表
一、质量管理职责
序号
审查项目
必备条件
审查内容
审查方法
1.1
组织领导
1. 企业领导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企业的质量工作。
是否规定了某领导负责企业的质量工作,该领导是否履行了其职责。
查企业管理文件、质量负责人任命书,查相应的质量活动记录。
与当事人当面交流,确定落实情况。
企业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
是否有机构或专(兼)职人员负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查看现场,确定有无专职机构或部门。查阅文件,看具体管理职责的确定。
1.2
质量目标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贯彻实施。
企业是否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并积极落实。
查企业管理文件是否规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查相应的活动进展记录。
与有关人员当面交流,确定落实情况。
1.3
管理职责
1.企业应制定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各有关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企业是否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
查看企业是否建立了文件、生产、设备设施、检验、供销、不合格品、人员培训等管理制度。制度中要明确责任(有人管),考核办法合理有效并严格实施。
2.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合格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1.企业是否制定了不合格的管理办法。
查看企业是否制定了不合格的管理办法,办法是否合理并运行有效。
2.对各项不合格是否进行了纠正或采取了纠正措施。
查看不合格纠正运行记录。
二、 生产资源提供
序号
审查项目
必备条件
审查内容
审查方法
2.1
生产场所
1. 企业厂区应整洁,应建在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它扩散性污染源的地区。
厂区是否整洁,周围是否存在各种扩散性污染源。
询问、实地查看周围有否农药、扩散性化学试剂、垃圾场所、灰尘、放射性物质污染源。
2. 企业的生产场所应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厂房、库房清洁明亮;有防尘、防鼠、防蝇、防虫等设施;生产车间应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厕所应设置在生产车间外侧,各种废弃物应存放在生产车间外较远处的专门置放废弃物的场所。
1.原料库、生产车间和成品库能否满足各自的要求。
结合细则,查看生产场所能否满足各自的生产功能。
查验生产场所与企业申报的生产能力、实际产量是否相适应。
2.车间、库房是否清洁明亮,是否有防尘、防蝇、防鼠等措施。
现场查看车间、库房是否清洁明亮。查看门窗是否紧密,是否根据需要设置了纱门、纱窗、扑鼠器、灭蝇灯等类似用途的设备、设施,厂房内地面是否经硬化处理。排气扇、通风口、排水管道等是否能够有效防止鼠蝇及害虫的侵入和隐匿。
3.生产车间是否有洗手、消毒、更衣等设施。
现场查看生产车间是否有洗手、消毒、更衣等设施,是否布局合理,能否正常使用。
4.厕所设置、废弃物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查看
2.2
生产设备
1.企业必须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
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是否符合规定。
结合细则现场查看
2.企业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及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并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
1.企业的生产设备功能是否良好,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现场查验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2.生产设备是否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和清理。
查看规章制度,查验维护保养和清理记录。
3.生产车间内接触产品及原料的设备和容器,必须无毒、无害、无异味、抗腐蚀、易消毒。
接触产品及原料的设备和容器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查看生产车间设备、容器并查阅有关说明书。
2.3
人员要求
1.企业的领导应了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企业的领导是否了解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企业负责人对《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企业领导是否知道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企业领导对产品质量的认识程度等。企业应有一些主要法律法规的文本。
2.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及相关食品生产技术知识。
质量管理人员是否了解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及相关技术知识。
询问有关人员,考察是否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知识及相关食品生产技术知识。查阅劳务合同、职工花名册、工资发放情况等确定确属企业人员,核查企业现场人员同企业申报材料是否一致。
3.企业的技术人员应掌握食品生产的专业技术知识。
企业的技术人员是否具有食品生产的专业技术知识。
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设备原理、技术标准的掌握情况。核查企业技术人员同企业申报材料是否一致。
4.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应能看懂相关技术文件(图样、配方和作业指导书等),并能正确熟练地操作设备。
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是否能看懂配方、作业指导书等文件,是否能正确进行操作。
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是否能看懂配方、作业指导书等文件,是否能正确进行操作。核查企业生产操作人员同企业申报材料是否一致。
三、技术文件管理
序号
审查项目
必备条件
审查内容
审查方法
3.1
技术标准
1. 企业应具备和贯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企业是否具备生产所需的产品标准及相关标准。
查看有无所生产产品的产品标准、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相关基础标准及食品标签标准的文本,是否现行有效。
2.企业明示的企业标准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当地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的产品标准是否符合强制性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并经过备案。
查看企业标准是否符合强制性国家、行业标准和审查通则、细则的要求,是否经过备案并在有效期内。
3.2
工艺文件
企业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企业的工艺文件应科学、合理。
企业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工艺文件。
现场查看
3.3
文件管理
1.企业应制定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企业是否有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现场查看企业是否有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并合理并运行有效。
2.企业应有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企业的技术文件管理,以保证使用部门可随时获得技术文件的有效版本。
企业是否有部门或人员管理技术文件,技术文件管理是否良好。
查看有无管理制度,有无专(兼)职部门或人员负责。查看文件是否保持了持续改进,是否现行有效。查看文件传递、归档、销毁等是否及时和规范。
四、 采购质量控制
序号
审查项目
必备条件
审查内容
审查方法
4.1
采购制度
1. 企业应制定采购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的采购管理制度。
企业是否有采购管理制度。
查阅有无采购管理制度并考查其合理规范性,查看运行记录。
2. 企业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应制定相应的采购管理办法。
企业是否有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办法。
查看企业是否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办法,如有查验活动记录。
4.2
采购文件
企业应制定主要原辅材料的采购文件,如采购计划或采购清单或采购合同等,并根据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
企业是否根据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主要原辅材料采购。
查阅采购文件(计划、清单、合同)及原辅材料产品、卫生标准,确定采购过程控制是否符合规定。
4.3
采购验证
企业不得采购非食用性原料进行食品生产。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外协加工品应进行质量检验或验证。
1.企业采购原材料应符合《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的有关要求。
参照有关细则,查看企业采购原材料是否符合食品级要求。
2.采购检验或验证的手续是否齐全。
查看验证记录、处理记录、原料保管记录、检验报告、资质凭证等是否齐全,并与合同、标准等采购文件进行核对,确定验证制度执行情况,有无降低标准购进原辅材料的情况,记录是否真实。
五、 过程质量管理
序号
审查项目
必备条件
审查内容
审查方法
5.1
过程管理
1. 企业应制定生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企业是否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查看企业是否制定了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查看运行记录。
2. 企业职工应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企业职工是否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查阅有无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和有关规定。通过对操作工人进行询问,了解是否能够熟练掌握作业要点。查看职工现场操作,核查有关记录,确定是否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
5.2
质量控制
1. 企业应根据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企业是否确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查看企业是否确定了生产过程中有关细则规定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2. 企业应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并严格实施,以控制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企业是否制定了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并严格实施。
查看企业是否制定了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按规定进行严格操作。核查有关记录,确定记录的真伪。
5.3
产品防护
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搬运、贮存过程中,应加强产品防护,防止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污染或损坏。
1.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否有效的防止了污染或损坏。
现场查看生产加工环节是否采取了防污、防损措施。
应注意再次污染现象。
2.在原料、半成品转运及成品运输中是否有效的防止了污染或损坏。
现场查看运输容器、工具车辆、辅垫物的遮盖物是否清洁干净。应注意成品、原料同车运输的情况。
3.食品在库房存储过程中是否有效的防止了污染或损坏。
查看成品库房是否专用,是否符合通风、防潮等要求,产品堆放是否规范、合理。
六、 产品质量检验
序号
审查项目
必备条件
审查内容
审查方法
6.1
检验设备
1.企业应具备《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自检企业是否具备了规定的出厂检验设备。
参照细则,查看企业是否具备了规定的出厂检验设备。查看设备使用记录了解使用情况。查看有无相关必须辅助设备或物品,确定设备能否正常使用。查看实验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如天平与加热设备是否隔离,天平放置是否达到防震、防潮要求等)。查阅设备台帐、设备发票等,确定设备确属企业所有。
2.企业的出厂检验设备的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
检验设备的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
查看有无加贴检定、校准合格标识,并核定标识内容与检定、校准证书是否一致,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6.2
检验管理
1. 企业应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兼)职检验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相应的检验人员。
1.企业是否有独立行使检验权力的机构或管理人员。
查阅文件,实地了解,查看是否设立,并查看其职责和权限的合理性。
2.企业的检验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格。
查看检验人员资格证明,通过询问方式了解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检验技能。
2. 企业应制定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以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1.企业是否制定了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查看企业有无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并运行有效,查验相关记录。
2.企业是否制定了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查看企业有无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并运行有效,查验相关记录。
3. 企业委托出厂检验,必须委托有合法地位的检验机构,并签有正式的委托检验合同。
企业是否委托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