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景泰城项目E地块(刚家寨城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78506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2.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泰城项目E地块(刚家寨城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景泰城项目E地块(刚家寨城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景泰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景泰城项目E地块(刚家寨城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0前 言 0.1 项目由来 刚家寨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于未央区大明宫街道办事处。该村东邻凤新路,西邻未央大道,南邻凤城一路,北邻凤城三路。刚家寨村原有建筑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布局杂乱,建筑质量差,市政配套设施缺乏,环境恶劣;村内流动人口较多,居住人口复杂,存在严重的消防和治安安全隐患,且刚家寨村没有农业用地,村民完全失去农业生产条件,主要靠房屋出租生活。因此,只有通过改造才能彻底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有效提升行政中心周边形象,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拓展村民的就业和经营门路,保障村民长远生活来源。 根据西安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文件《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关于经开区刚家寨村城中村改造方案的批复》(市城改发[2013]78号):刚家寨村为配合行政中心北迁和北城建设重点项目带动改造的村庄之一,该村户籍总户数635户、人口1698人。村属土地420.891亩,其中,宅基地188.322亩,公建用地232.569亩。为了配合行政中心北迁和北城建设,该村已于2011年3月基本完成整村拆除。目前,该项目安置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计划2015年4月完成群众安置回迁工作。现场勘查期间,未拆迁的约有20户,本次评价不包含拆迁部分。 根据总体规划,刚家寨城中村改造项目分5个地块,其中A、B地块(刚家寨一期)位于凤城二路以北、开元路以西区域,该地块已于2013年4月取得《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西安景泰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刚家寨一期城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市环批复[2013]132号);C地块位于凤城二路以南、开元路以西区域,目前尚未进行规划建设;D地块位于凤城二路以北、开元路以东区域,目前尚未进行规划建设。 本项目为E地块改造项目,景泰城项目E地块(刚家寨城改项目)位于凤城二路以南,开元路以东区域。本项目用地面积97573m2,总建筑面积约909400m2,建设内容包括安置住宅241100m2;商业面积147200m2;公寓面积118800m2;办公建筑面积136800m2;酒店建筑面积6000m2;地下建筑面积259500m2。规划入住3376户,约10804人,绿地率为30%。 2014年1月7日,西安景泰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要求,委托西安冶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调研、收集大量的环境现状资料和技术成果,整理、分析与项目有关的各种环境资料,进行了公众意见的调查,考察了项目建设地的现状和周围环境状况,研究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与建设单位进行多次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西安市环境保护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建设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0.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环评委托书签订之日至2014年1月13日,期间环评单位数次组织人员对项目拟建地及项目周边的主要敏感目标进行踏勘、收集资料、听取专家、群众反馈的意见,并制定环评工作方案。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于2014年1月8日以张贴信息的方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一次公示。 第二阶段从2014年1月13日至2014年1月23日,期间环评单位根据前期收集的项目资料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导则、相关环境标准要求,对项目的建设过程、运行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和预测,并向相关专业的专家咨询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等相关问题。 第三阶段从2014年1月23日至2014年2月15日,期间环评单位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中期环境影响分析、预测的结果,编制了本报告书,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于2014年1月24日以登报的方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 0.3 本项目的特点及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项目特点与实地调研情况,分析项目应关注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⑴ 项目在建设和建成后自身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对外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⑵ 评价周边环境对本项目建设的适宜条件和制约因素。 0.4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⑴ 西安景泰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景泰城项目E地块(刚家寨城改项目)建设性质属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规定的限制和淘汰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⑵ 项目选址符合西安市总体规划要求,项目选址基本可行。 ⑶ 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扬尘、废水、噪声、废渣等污染,项目营运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采取环评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可将上述污染工序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的程度和范围内。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⑷ 通过公众调查,多数公众认为项目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居住、办公和购物环境,98%的公众支持项目的建设,无人持反对意见。 ~10~ 西安冶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景泰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景泰城项目E地块(刚家寨城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 总 则 1.1 编制依据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各项编制依据详见表1.1-1。 表1.1-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依据 类别 名 称 部门文号 实施时间 法 律 法 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席令第二十二号 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02.1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主席令第三十二号 2000.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主席令第六十号 2008.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05.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主席令77号 1996.1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1997.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200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主席令第91号 1997.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主席令第七十二号 1994.7.5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发[1996]31号文 1996.8.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53号 1998.12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号文 2005.12.3 《城市绿化条例》 国务院令[1992]100号文 1992.6.22 《国务院新推楼市调控六项措施》 2006.5.17 部 门 规 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第2号令 2008.10.1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 环发(2004)164号 2004.12.2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办[2008]70号 2008.9.18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环发[2012]130号 2012.10.29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 陕政发[2012]33号 2012.07.06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3年)的通知》 陕政办发[2013]20号 2013.4.9 《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二届〕第七号 2013.11.29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环发(2006)28号 2006.2.14 《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 国务院法规(1995) 1995.2.21 《陕西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陕建发[2005]42号 2005.5.1 《陕西省工业及居民城市生活用水定额修订》(咨询稿) 2010.8 《关于控制扬尘污染的通告》 市政告字[2004]1号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3号 2006.12.3 《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2012.11.29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办法》 陕西省政府令第139号 2009.6.1 《陕西省环保局转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陕环发[2008]45号 2008.10.22 《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8号 2006.9.28 关于执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 陕环函(2011)1091号 《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条例》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5届〕届第10号 2012.11.6 《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 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 2011.1.13  关于贯彻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切实加强涉及大气污染建设项目审批工作的通知 市环发[2013]24号 2013.2.27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 市环发2010【73】号 2010.3.29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办发【2008】72号 2008.3.31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部分建设项目审批要求及审批权限的通知》 市环发[2013]5号 2013.1.22 《关于加快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陕建发(2012)173号 相关 规划 文件 《陕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陕政办发〔2004〕100号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2011.1.22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2008.5.6 《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2011.6 《陕西省“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 2012.3 《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 市政发【2005】83号 《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市政发【2007】41号 2007.4.10 技 术 规 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项 目 资 料 、 文 件 西安景泰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关于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014.1.7 西安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文件 市城改发[2013]78号 2013.4.8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1.2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1.2.1环境功能区划 ⑴ 环境空气 按西安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本项目属于居住区,该区域属二类区。 ⑵ 地表水环境 依据《陕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废水进入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后排入纳污地表水体渭河,项目附近地表水属Ⅳ类水域。 ⑶ 声环境 依据《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凤城二路属于四类标准区,场址周围噪声功能区划适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和4a类功能区标准。 ⑷ 生态环境 项目所在地不属于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评价区为城镇生态系统,属于一般区域。 1.2.2评价标准 1.2.2.1环境质量标准 ⑴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有关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1.2-1。 ⑵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2-1。 ⑶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和4a类区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2-1。 1.2.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 废气 停车场汽车尾气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和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施工期扬尘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 中无组织排放标准;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2-2。 ⑵ 废水 废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标准(氨氮指标参照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A等级要求),相关标准值见表1.2-2。 ⑶ 场界噪声 项目场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标准和4类标准,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具体见表1.2-2。 ⑷ 固废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的贮存管理参照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表1.2-1 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号 执行标准 项目 标准值 类别 限 值 单 位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 PM10 年平均 70 μg/m3 24小时平均 150 SO2 年平均 60 24小时平均 150 1小时平均 500 NO2 年平均 40 24小时平均 80 1小时平均 20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Ⅳ类 pH值 6~9 无量纲 BOD5 ≤6 mg/L COD ≤30 石油类 ≤0.5 粪大肠杆菌 ≤20000 个/L NH3-N ≤1.5 mg/L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类区 等效声级LAeq 昼间 60 dB(A) 夜间 50 4a类区 昼间 70 夜间 55 表1.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号 执行 标准 项 目 标准值 类别 限 值 单 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二级 排放浓度 SO2 550 mg/m3 颗粒物 120 非甲烷总烃 120 NOX 240 排气筒15m高时排放速率 非甲烷总烃 10 kg/h NOX 0.7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 CO 30 mg/m3 NO2 1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三级 pH值 6~9 无量纲 SS 400 mg/L COD 500 mg/L BOD5 300 mg/L 动植物油 100 mg/L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CJ 343-2010 A等级 氨氮 45 mg/L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类 等效声级LAeq 昼间 60 dB(A) 夜间 50 4类 昼间 70 夜间 5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昼间 70 dB(A) 夜间 55 1.3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3.1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程度及性质识别 根据工程性质及其污染物排放特点,采用矩阵表,对工程影响环境要素的程度及特质进行识别,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见表1.3-1、工程对环境影响性质分析见表1.3-2。 表1.3-1、表1.3-2可以看出:工程建设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的影响,此外是对水土流失、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影响;运行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废气、废水、噪声等方面。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住房等方面。 根据影响因素识别,该项目建设期分别对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施工固废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运行期对汽车尾气、生活污水、环境噪声、景观协调性、日照障碍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1.3.2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 ⑴ 建设期 ①建设期场地开挖、埋填及物料装运过程产生的施工扬尘,属于无组织排放,会对局部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短期不利影响,主要污染物是施工扬尘。 ②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噪声对施工场地周边声环境会产生短期的不利影响,影响评价因子为等效声级Leq(A)。 ③施工过程产生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是pH值、SS、COD和石油类;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BOD5、SS、氨氮和动植物油等。 ⑵ 运行期 ① 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分析,工程建成后,运行过程废气排放源主要为生活废气、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PM10、SO2、NO2、CO、碳氢化合物等。 ② 地表水环境 项目排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因子为COD、BOD5、SS、氨氮、动植物油等。 ③ 噪声 运行期主要噪声源为水泵、中央空调机组和风机等,评价因子为等效声级Leq(A)。 表1.3-1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 影响程度 环境资源 建设期 运行期 场地 清理 地面 挖掘 运输 安装 建设 材料 堆存 污水 排放 废气 排放 噪声 固废 排放 产品 事故 风险 自然环境 水土流失 -1 -1 -1 地下水质 地表水文 地表水质 环境空气 -1 -2 -1 -1 -1 声环境 -1 -2 -1 -1 -1 生态环境 土壤 植被 -1 野生动物 水生动物 濒危动物 社会环境 土地利用 +2 工业发展 +1 +1 农业发展 供水 -1 交通 -1 -1 燃料结构 节约能源 生活质量 美学旅游 +1 健康安全 社会经济 +1 +1 +2 娱乐 +1 文物古迹 生活水平 +2 注:3—重大影响;2—中等影响;1—轻微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表1.3-2 工程对环境影响性质分析 影响性质 环境资源 不 利 影 响 有 利 影 响 短期 长期 可逆 不可逆 局部 短期 长期 广泛 局部 自然资源 水土流失 √ 地下水质 地表水文 地表水质 大气质量 √ √ √ 声环境 √ √ √ 生物资源 城市生态 √ √ 植物 野生动物 水生动物 频危动物 渔业养殖 社会环境 土地利用 √ √ 工业发展 农业发展 供水 交通 √ √ √ √ √ 燃料结构 生活质量 节约能源 美学旅游 √ √ 健康安全 社会经济 √ √ 娱 乐 文物古迹 生活水平 ④ 生态环境 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为生态功能影响以及工程对景观生态环境、日照等因素影响,因此确定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因子为景观环境。 ⑤ 社会环境 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改变当地的社会经济结构,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评价因子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等。 综上所述,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见表1.3-3。 表1.3-3 环境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表 项 目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 PM10、SO2、NO2 NO2、CO、碳氢化合物等 地表水 / COD、氨氮 声环境 等效声级Leq(A) 等效声级Leq(A) 固体废弃物 / 生活垃圾 景观 周边环境、现有建筑 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性、景观遮挡 日照 日照环境状况 日照障碍 生态环境 / 生态功能 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 1.4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声环境,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具体要求确定。 1.4.1 评价工作等级 ⑴ 环境空气 项目本身无大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仅存在具有局部污染性质的地下车库汽车尾气污染源,CO、HC化合物和NO2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因此仅作一般性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进行三级评价。 ⑵ 地表水 本建设项目所排废水属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物主要是COD、氨氮和SS,废水总排放量约1953.4m3/d,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最终排入渭河。 因此,本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由此判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从简。 ⑶ 声环境 项目地处2类、4a类标准区域,运行期主要噪声源为水泵、中央空调机组和地下风机等,源强声级一般在85~90dB(A),均布置在隔声间或地下设备间内。由于项目建成前后噪声级增加量<3dB(A),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根据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通过对本项目具体情况与判定依据对比分析(见表1.4-1),判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场界外1m及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 表1.4-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判别依据 声环境功能区 敏感目标噪 声级增量 受噪声影响范围内的人口数量 备注 二级评价标准判据 1类、2类 ≥3dB(A) ≤5dB(A) 增加较多 1、判断项目建设 后声级增高的具体地点为距该项目声源最近的敏感目标处。 2、符合两个以上 的划分原则时,按较高级别执行。 本项目 2类、4a类 ≤5dB(A) 增加较多 / 评价等级 二级评价 ⑷ 生态环境 本项目占地97573m2,总建筑面积909400m2。项目拟建地处于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域,无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少。项目建成后,随着规划项目生态恢复,以及对项目四周、内外空地和道路两侧环境绿化措施实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依据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判定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4-2)。 表1.4-2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工程占地范围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2km2~20km2 或长度50km~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评价范围为项目场地及场界周围100m范围内;房地产项目生态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本次生态环境仅作一般性分析。 1.4.2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汇总 按照各评价因子单项导则相关要求,本项目评价范围如下表所示: 表1.4-3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表 环境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大气 三级 项目区为中心点的半径为2.5km的圆形 地表水 三级 废水总排放口水质进行达标分析 声环境 二级 场界外1m及200m范围内的居民点 生态环境 三级 项目场地及场界周围100m 1.5评价专题设置与评价重点 1.5.1评价专题设置 本评价设有总则、工程概况、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产业政策与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总量控制、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公众参与、结论等专题。 1.5.2评价重点 与一般工业建设类项目相比,房地产开发项目对环境影响而言,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它们在建设和建成后有自身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对外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一个环境污染源;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购物、休闲、居住的场所,需要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又属于被保护的对象。环境影响评价既要评价项目建设对外环境的影响,又要评价周边环境对本项目建设的适宜条件和制约因素。由此,确定本次评价重点如下: ⑴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⑵ 建设期及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⑶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评述。 1.6环境敏感区 通过现场调查,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周边主要是规划建设用地,属于城市建成区,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见表1.6-1,环境保护目标图见图1.6-1。 表1.6-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 要素 保护对象 相对场址 最近距离 保护内容 保护目标或 保护对策 环 境 空 气 名称 人数 方位 距离 人群 健康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银凯家园 1300人 北 170m 富丽园小区 1580人 北 250m 刚家寨小区南区 600人 西 359m 陆亚花园 300人 西 267m 碧海小区 200人 西 311m 省委家属院 400人 西北 340m 刚佳小区 600人 西 175m 雅荷花园 3500人 东 340m 鼎新花园 6000人 东 66m 龙岗花园 1600人 西北 736m 海荣小区 1000人 西北 1000m 西海花园 800人 西北 1000m 凤凰新城 1100人 西北 750m 豪胜花园 1200人 西北 880m 长实小区 860人 西北 1000m 长兴兴隆园小区 2300人 北 745m 佳馨花园 900人 北 390m 凤鸣华府 1800人 东北 325m 凤苑新居 1400人 东北 540m 南康新村 2700人 南 20m 西铁大明宫小区 1100人 东 680m 皇家园林 2100人 东 630m 鼎新苑 1700人 东南 50m 蓝天华庭 2200人 南 560m 御府花园 2600人 南 870m 省直机关明园小区 1000人 南 725m 锦园君逸 2600人 东 870m 西安外国语学校 2000人 东 20m 噪声 鼎新花园 6000人 东 66m 人群 健康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银凯家园 1300人 北 170m 南康新村 2700人 南 20m 鼎新苑 1700人 东南 50m 刚佳小区 600人 西 175m 西安外国语学校 2000人 东 20m 地 表 水 渭河 北 10.5km 地表 水质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水质标准 生态 项目所在区域 防止水土流失 1.7相关规划 (1)《西安市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西安市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为合理分布生产力和形成城镇体系,有利于资源开发、生产发展和生态平衡,促进城镇建设和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布局原则是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主城区将形成虚实相当的小九宫格局,中心为唐长安城,发展成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依托现状发展成国防军工产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成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发展成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经济技术产业区;东北结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设成高尚住宅、旅游生态区。 (2)《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优化城市布局,拉大城市骨架,完善主城区服务功能,培育和建设三个副中心城市、五个城市组团和一批重点小城镇,把副中心城市和城市组团纳入城市建设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适宜人居、特色明显的发展格局,塑造现代时尚与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古都新风貌。规划树立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理念,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 ⑴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大力推动节能工程建设。发展绿色建筑,主城区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在新建建筑中全面实行65%的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推广力度。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 ⑵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等资源节约和管理 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大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力度, 城市道路绿化等重点行业强制推广使用再生水。严格执行国家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①全面推行循环型发展模式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构建节约型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 ②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重点推进废旧汽车、废旧电器、废旧轮胎等废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电厂脱硫石膏、城市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能力。加快建设以城市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 分类分拣和加工利用为目的的三位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 (3)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中指出:经开区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功能复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综合经济体。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较2010年翻两番。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0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两番。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十二五”末,人均GDP、R&D投入、轨道交通、空气质量等主要经济、环境指标率先达到或接近国际化大都市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进步。努力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以包茂高速为纽带,在渭河两邻形成南北呼应、交织融合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在渭河以南,打造“滨河经济之翼”。在渭河以北,打造“工业腾飞之翼”。到“十二五”末,渭河南、北两个区域联动发展,成为格局清晰、空间集约、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一个整体。 (4)西安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西安市“十二五”环保规划明确了今后几年西安的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⑴总量控制 到2015年年底,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在2010年的基础上削减8.4%、12.2%、、7.9%和9.9%以上。 ⑵环境质量 ①水环境 ——地表水国控断面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稳定保持在Ⅴ类水质标准。 ——渭河干流国控和省控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消灭劣Ⅴ类。渭河主要支流:黑河、涝河、沣河、新河、氵皂河、浐灞河、临河入渭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达到Ⅳ类标准,氨氮浓度控制在5mg/L以下。渭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达到Ⅳ类标准,氨氮浓度控制在5mg/L以下。 ②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300天/年。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2010年削减10%,力争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③声环境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6dB。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68dB。 1.8 污染控制与保护目标 ⑴ 建设期 应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和施工扬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建设期污染控制内容与目标见表1.8-1。 表1.8-1 建设期污染控制内容与目标 控制对象 控制因素 控制内容与目标 废 气 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施工车辆尾气 对施工场地采取设围栏、定期洒水、覆盖措施、车辆冲洗设备等措施,控制施工扬尘必须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污 水 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设置临时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