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读书时尚,主打故事文化品牌,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校本课程方案的拟订和课程的开发是以“陶冶师生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多方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亲近书籍、亲近文化,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读书活动,在故事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营造学
2、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故事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故事美丽你的人生。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本着“以人为本,发展学校”的原则,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需求评估及资源分析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的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
3、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大力倡导读书风气,营造书香校园,打造读书品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2、学生的发展需要分析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调查问卷,分别是: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
4、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3、学校及社区发展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
5、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 4、学校与社区课程资源分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
6、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的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亲近书籍、亲近文化,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读书活动,在故事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故事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故事美丽你的人生。同时
7、,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拓展知识界限,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掌握故事材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3、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故事与人生的关系。2、在搜集查找故事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故事学习法。3、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经历听读故事的学习中,学会讲故事、品故事、
8、写故事。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 故事的乐趣。3、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一)开展校本培训,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
9、是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和实施者。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甚至就是教科书,这无形中窄化了教学途径,僵化了教学面孔,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要通过业校和自学等方式,使教师:1、理解课程与课程资源、学科、教材、教科书间的区别与联系,树立开发、使用课程的意识和理念;2、逐渐唤醒、催生教师开发、使用校本资源的能力;3、认识本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得益处,由能力积淀来提高应试成绩,来提高学习效率; 4、 指导教师参与联合校本教研,利用同伴互助,拓宽思路、创新行为。(二)优化各类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我学习、我快乐”的开发着眼点,围绕课程主体组织开展
10、多项活动,先普及,后提高。从活动的策划,材料的搜集,活动过程的主持与记录,活动体会的交流总结等,都由学生主体参与,并由学生形成过程性书面材料。在活动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储备,学会交往,懂得合作,思想净化、语言输出,综合素质在经历与实践中得到一次次提高。(三)教材二度开发,实现共建共享。 在读书的基础上实现创作,让学生也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是我们对本教材二度开发的设想。通过师生主体的共同参与,逐步完善本课程,逐步锻炼提高师生的思想和能力,使本课程成为无数学生成长的芳草地。四、校本课程管理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确保校本课程顺利的开展与实施,学校成立了学习指导课教研组,建立起校长统筹(主
11、要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审议,教材管理以及培训教师),主任指导(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包括查阅备课、上课、评价和日常管理),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加强学指课教学研究。 2、加强过程的规范管理。3、理论学习。加强教师培训,集中培训与分科培训相结合,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措施、形成共识,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意识,认真上好校本课程,提高学指课的质量。 4、实践研究。定期进行观摩课,研究课活动,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 5、阶段小结。加大课程的评价、研究和实践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2、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教师总结学习指导课的情况,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评教评学,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设想及保障措施1、评价设想: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
13、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1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读书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
14、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将建立学生读书卡片、学生读书个人档案,对读书的情况及时统计、评价、反思,加强过程的管理,并逐步成立研究课题,以促进课程的健康发展。三是对教师实施这一课程的态度、水平和绩效的考核评价。2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3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
15、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读书表现、读书兴趣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反思、读后感、师生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反馈。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重视定性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情况与能力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读书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一方面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提高课程使用意识和开发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在一方面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方面,促使学校形成特色,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
16、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习、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教研引导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17、,努力建设教学研究的氛围,加大奖励,依据教育局出台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指导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规划与方案,层层落实,稳扎稳打。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
18、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持续的校本培训 制定学校课程开发规划,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学习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召开专题培训,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具体程序;培训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和开发的程序等。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政府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将尽自己的力量,携手共建书香校园,让学生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开拓视野,畅通思路,真正让读书相伴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