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铅山致远高中高一语文平行班第一周周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满分: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干碍 狭隘 耐用 方兴未艾
B.炖肉 混沌 囤积 茅塞顿开
C.甲壳 讥诮 俏皮 山崖峭拔
D.团箕 豆萁 期年 畸轻畸重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kuò) 分外(fèn) 浪遏飞舟(è) 挥斥方遒(qiú)
B.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风华正茂(mào)
C.岁月稠(chóu) 苍茫(cāng) 百侣(lǚ) 橘子洲头(jú)
D.怅寥廓(chàng) 颓圮(qǐ) 沉浮(fú) 激昂慷慨(kāng)
3.从下列语句中选出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A.而今安在哉 B.凌万顷之茫然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揉以为轮
4.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万般惆怅(chóu)
C.彳亍(chù) 颓圮(q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阻遏/拜谒 萧瑟/洞箫 挥斥方逎
B.苍茫/苍海 寒伦/疮痍 百舸争流
C.漫溯/搠倒 长篙/蒿草 凄惋迷茫
D.颓圮/杞柳 毗邻/湖畔 绿草如茵
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7.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 携(xié) 遏(è)制
C.漫江(满) 寥(liáo)廊 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 辟谣(pì yáo)
8.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C.大堰河的生活虽然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
D.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
9.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0.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耀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1
A B C D
4
A B C D
13
A B C D
2
A B C D
5
A B C D
14
A B C D
3
A B C D
6
A B C D
15
A B C D
一
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2分)
志摩纪念
周作人
面前书桌上放着九册新旧的书,这都是志摩的创作,有诗,文,小说,戏剧。志摩死了,现在展对遗书,就只感到古人的人琴俱亡这一句话,别的没有什么可说。志摩死了,这样精妙的文章再也没有人能做了,但是,这几册书遗留在世间,志摩在文学上的功绩也仍长久存在。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他前后苦心地创办诗刊,助成新诗的生长,这个劳绩是很可纪念的,他自己又孜孜矻矻地从事于创作,自《志摩的诗》以至《猛虎集》,进步很是显然,便是像我这样外行也觉得这是显然。散文方面志摩的成就也并不小,据我个人的愚见,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清脆,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贡献了。
但是,我们对于志摩之死所更觉得可惜的是人的损失。文学的损失是公的,公摊了时个人所受到的只是一份,人的损失却是私的,就是分担也总是人数不会太多而分量也就较重了。适之说,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好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黑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只令人微笑点头,并没有嫌憎之感。就是有派别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适之又说志摩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我也同意,而且觉得志摩因此更是可尊了。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在这时候有一两个人能够诚实不欺地在言行上表现出来,无论这是哪一种主张,总是很值得我们的尊重的了。关于志摩的私德,适之有代为辩明的地方,我觉得这并不成什么问题。为爱惜私人名誉起见,辩明也可以说是朋友的义务。
志摩死后已是二十几天了,我早想写小文纪念他,可是这从哪里去着笔呢?我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或者一声“且道”,如棒敲头,夯地一下顿然明了,才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我只能写可有可无的文章,而纪念亡友又不是可以用这种文章来敷衍的,而纪念刊的收稿期限又迫切了,不得已还得写,结果还只能写出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这使我不得不重又叹息。这篇小文的次序和内容差不多是套适之在追悼会所发表的演辞的,不过我的话说得很是素朴粗笨,想起志摩平素是爱说老实话的,那么我这种老实的说法或者是志摩的最好纪念亦未可知,至于别的一无足取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于北平。
11.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徐志摩的散文风格流丽清脆,意思是他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了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白话文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B.在中国新诗发展的最初十五六年,努力于新诗创作的徐志摩,可以说对新诗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大。
C.由于当时人们对徐的人品有所怨恨,所以作者对徐的人品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大写特写,以正视听,以让人们对徐的为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D.徐志摩的离去,在感情上给作者很大的打击,作为老朋友的周作人,很长时间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所以拖了很长时间,才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E.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令人称道。比如第二段一个“但是”,便由上段写徐志摩在文学上的贡献,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写徐的为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12.徐志摩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吗?如果不是,作者缘何又说他这人很可爱?
答:
13.阅读下面的句子后,谈一谈你的理解。
(1)就是有派别的作家(对志摩)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
答:
(2)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
答:
14.回答问题。
(1)简述徐志摩在文学方面的贡献。
答:
(2)周作人是怎样写徐志摩的人品的?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论语 学而》)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岳阳楼记》)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 长沙》)
(4)又前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10分)
(1)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她静默的走近,走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已不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羞食万钱。
(5)尝怜古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村舍外,古城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直自凤凰城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有碧桃千树花。
(9)星点点,月团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三星火是瓜洲。
三.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后面题目。(5分)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杀江南。
17.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5分)
18.请赏析此小令在写景上的表现手法。(6分)
19.概括下面诗歌的寓意。(不超过10字)(5分)
泥 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20.将下面几个句子用一个单句的形式表述出来。(6分)
电视剧《毛泽东》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全景式展现了伟人毛泽东的一生,该剧以1893年毛泽东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背景。
四.21.作文(50分)
请以“温暖心灵”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 C
【解析】A项,“耐”读“nài”,其余读“ài”;B项,“囤”读“tún”,其余读“dùn”;C项,全部读“qiào”;D项,“萁”读“qí”,其余读“jī”。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题主要涉及到多音字如“分”以及形声字“怅”等的误读现象等考查,难度不大。此题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即可。D项,圮,应读“pǐ”。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C
【解析】
试题分析:C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D
【解析】 A项,“栉风沐雨”中“栉”应读“zhì”;B项,“漫溯”中“溯”应读“sù”;C项,“颓圮”中“圮”应读“pǐ”。
5.D
【解析】
试题解析:A项,逎—遒;B项,苍海—沧海,寒伦—寒伧;C项,惋—婉。
6.B
【解析】
试题分析:B不是反问,是设问。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斥:责备。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对于词语解释,要联系具体词语,加以理解。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D
【解析】A项,“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此处应为“饮水思源”。B项,“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是贬义词。此处应为“无微不至”。C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此处应为“富丽堂皇”。D项,“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D
【解析】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0.D
【解析】A、阕,架,B、寥飘,C、凌
11.A、E
1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徐志摩也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他对人和蔼真率,天真烂漫,诚实。而这些品质都是当今伪善的世上最为缺少的东西。这样,人们爱屋及乌,志摩即使有些小缺点,也就好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黑痣,成为了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
13.(1)徐志摩的人品是值得称道的。(2)指有些人心口不一。
14.(1)苦心地创办诗刊,孜孜矻矻地从事于新诗创作,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诗集;在散文方面,对文体变迁有很大贡献,具体说就是,其散文的语言,是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而形成的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也就是流丽清脆的语言;小说戏剧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2)放在一个大的背景里,用比较的方法来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解析】
11.B项,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大”,于文无据。D项,徐志摩去世很长时间后作者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作者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说是他陷入悲痛中不能自拔之故,不正确。C项,文中说“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
1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二段中的“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好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黑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只令人微笑点头,并没有嫌憎之感”“志摩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可筛选概括。
13.此题考查句子的含意。根据句子所在上下文语境分析理解。
14.(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对“文学方面”的理解较重要,应包括和文学有关的所作所为和取得的成绩、贡献。
(2)此题考查写作手法。文章记述了徐志摩的品格、贡献,这些都是通过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和其他人比较得出的;写作手法既有作者直接的描写,也有通过其他人的评论间接描写。
15.(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粪土当年万户侯。(4)风萧萧兮易水寒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信、晖、萧、阴、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1)撑一支长篙(2)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4)感时悲双鬓(5)多半写渔樵(6)杖藜徐步转斜阳(7)擘钗破镜分飞(8)重门深锁无寻处(9)倒流河汉入杯盘(10)潮落夜江斜月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篙”、“鬓”、“渔樵”、“杖藜”、“擘钗”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江南水乡天然美景,表现了景色的明丽隽美,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2分)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主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分)
18.①远近结合,开笔瞭望大江远山,逐渐由远入近写到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手法1分,分析2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在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手法1分,分析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需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概括即可。从诗句“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爱杀江南”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至于手法,则考虑从情景交融方面加以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可从诗句“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等加以分析、概括,联系诗句主旨,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不要孤芳自赏,自视特殊。或:要甘于平凡,乐于奉献。(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解析:拿“珍珠”和“泥土”作比,实质是告诫人们:对待现实生活应有正确态度。诗的后两句是说,作为生命的个体,无论他的才智有多高、本事有多大,他都应甘于平凡,甘于奉献,他的人生的价值才会得以实现。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示例: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以1893年毛泽东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背景的《毛泽东》这部电视剧全景式展现了伟人毛泽东的一生。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解答这类题,首先要选择一个分句作为单句的主干,然后将其他信息作为句子的枝叶部分补充进去即可,就本题而言,三个分句均可作为句子的主干,但主语必须是《毛泽东》,无论哪种方式,所改写成的单句必须语言通顺,没有语病。
21.参考例文:
温暖心灵
春风,柔和细腻;夏雨,点点滴滴;秋阳,灿烂明媚;冬雪,洁白冰清。在无数的春夏秋冬的轮回中,用心灵,去感受一句句鼓励的话语,那会比春风、夏雨、秋阳、冬雪更温馨。
——题记
一
和风拂走了半学期的光阴,这天就是期中考试了。将要踏上去校园的路,望着窗外,阳光把一切都笼罩了。呵,又是一个好日子!背上包,把门打开,轻轻地对爸妈说一声:“再见!”
“女儿,祝你考好,我们相信你!”爸爸妈妈也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都笑了,我们笑得那样开心。
这是一句多么平凡、普通的话啊!每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也正是这句话,它充满了力量,温暖了心灵。
带着爸爸妈妈对我的鼓励、对我的希望,踏上了成功的路……
二
风急了,一晃又一段时间。临近期末了,学校打算进行一次月考。
这天是周末,下周就要考试了,我对这次考试感到很茫然。姐姐来到我家,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天渐渐暗下来,夜拉上黑幕了,姐姐要走了。
“不要怕,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能考好!加油哦!”她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姐姐相信我!”我持着这一个信念,又翻开了书本。
考试了,我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去校园的路。我要亲口告诉姐姐,我是最棒的!是的,姐姐的那句话让我心里好温暖。
三
风更猛了,时间也加快了脚步。真的到期末了,不久将进行这学期最后的考试。
后半学期的生物、历史,我都学得茫茫然的,不怎么理解。这次的考试,我感到……
这会儿,温暖的阳光偷偷地透过窗射进屋子里来,我走过去,沐浴着它的温暖,心里也是那么温暖。望着它,我似乎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对我的期望。他们似乎在说:“要相信你自己,你是我们班的骄傲!”
“我会努力,我会做到最好!”我醒悟了,我对自己说:相信自己!
无论风有多猛,我也会赶上时间的脚步!我等着你,期末!
一句句温暖心灵的话语,是学习的动力;一句句温暖心灵的话语,是奋斗的源泉;一句句温暖心灵的话语,是照亮成功之路的明灯;一句句温暖心灵的话语,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点评: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记叙文。文章交代了三件不同场景的事,每件事都紧扣题目,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最后用排比句的形式结尾。既与题记照应,又使结尾有力。这样的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解析】
试题解析:提示:(1)盘点生活中“温暖心灵”的人和事。这种盘点可以是针对自己的生活体验的,也可以是自己在阅读中受到的启发。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温暖心灵”的故事,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及提炼我们收集到的例子,可以加以比较,择其新颖者作为写作素材。
(2)采用对比法,写出变化。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如从不“温暖心灵”写起,经过暗示、伏笔与铺垫,写出情感的转变,从而将事情写得摇曳生姿,这样,文章在内容上形成对比,使情感波澜起伏,极易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
(3)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生活中并不是一直都在“温暖心灵”,必然会有一些不“温暖心灵”的人和事存在,那么这些人和事如何转化成“温暖心灵”的呢?如果从这种角度构思就可以写出波澜,将人和事写得摇曳生姿,波澜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