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8420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 课题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授课人  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仪器、药品 1、 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 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卷心菜  2、学生准备:2-3种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  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 〔活动与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 1.       将带来的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 2.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酸碱指示剂。 3.       试验指示剂在食醋、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学生用带来的各种花瓣或果实,提取汁液,制取酸碱指示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交流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效果是否较好?你认为这些汁液有什么用途? 〔讲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 学生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知识 〔联想与应用〕色彩绚丽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花”? 〔阅读资料〕万紫千红的花 学生讨论,阅读资料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知道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并学会了在生活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要不断地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 学生聆听 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勇于地探索和研究 〔课外探究〕课外收集一些花卉、水果和蔬菜,提取其汁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用其检验家中的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的酸碱性。 学生课后完成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1、  碱指示剂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 2、  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3、  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4、  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探究活动课,顾学生的小组活动探究视为学生主体参与的15分钟部分。本节主要问题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前,分析、演示实验的具体操作,以免影响整体的实验质量。 课题 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③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 讲:展示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浓硫酸,并进行讲解分析 练:1.纯净的盐酸是______________颜色的液体,有______________气味。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杂质而带______________色,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气体跟空气里的______________接触,形成盐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锥形瓶中盛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   (1)你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怎样的? 报与提:课堂当堂完成并交流完善 活动二:认识酸的三点化学性质 探究一: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电离方程式,找出其共同点 探究二:写铁、镁、锌、铝分别跟盐酸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探究三:(小组实验)生锈铁钉、氧化铜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小组实验完及时交流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交流:归纳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小结: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练: 1.指示剂是能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溶液作用而显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常用的指示剂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在自然界中有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也可以指示酸碱。 2.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色的铜丝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色;然后将它浸入稀硫酸里并微热,铜丝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色,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再将铜丝取出用水冲洗后,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铜丝表面覆盖了一层______________色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报与提:课堂当堂完成并交流完善 课堂小测: 1.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的原因是( )   A.酸都含有酸根   B.酸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C.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D.酸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腐蚀性   C.浓硫酸的吸水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3.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   A.醋酸   B.稀盐酸   C.硼酸   D.3%~5%的NaHCO3溶液   4.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无色   D.不变色   5.盐酸或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所有物质反应   B.能与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二、几种常见的酸 1.浓盐酸:强挥发性 浓硫酸 (1)吸水性 (2)强腐蚀性 (3)稀释操作 (4)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处理方法 2.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间相似的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2、 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再讨论等方法探究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变化。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综合运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准备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20%氢氧化钠溶液、生石灰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碱的组成: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接触过的碱: KOH、 NaOH、Ba(OH)2等 [提出]HCl、H2SO4、HNO3→H+→酸性 碱组成→OH-~碱性? [新课教学]  第四节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一)常见的碱 活动一: 1.NaOH名称:氢氧化钠 俗名:苛性钠 烧碱 火碱 [讲述]  氢氧化钠有强的腐蚀性,不可直接用手摸,万一溅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教师演示] ①观察刚取出的氢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状态、表面情况,放置片刻表面状态的变化。 ②将玻璃片上的氢氧化钠用镊子移入试管中,加入约2毫升水,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注意温度有什么变化?(倒出约1/3稀释为半试管备用)。 ① 将一片树叶放入上述浓NaOH溶液中,观察热的浓碱液的强腐蚀性。 ② 用玻璃棒沾取稀NaOH溶液抹在手指上,捻一捻,是否有滑腻感?然后立即用水冲洗手指。 实验完毕,由学生讨论,归纳出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水溶液有涩味,有滑腻感;  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强调指出:氢氧化钠又叫苛性钠、火碱、烧碱的原因和氢氧化钠为什么可用作干燥剂? [阅读课本55页]了解氢氧化钠的用途: 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用于出油污,做清洁剂。 2.Ca(OH)2名称: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 [教师演示]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CaO+H2O=Ca(OH)2   (生石灰) (熟石灰) 启发学生写出实验现象,产物的颜色,状态,写在反应式旁边的括号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① 把所得粉末加入蒸馏水,并搅拌,使悬浊液静置为澄清溶液,倒出上层清液做下列实验。 [提出问题]Ca(OH)2溶于水吗?怎样证明溶还是不溶,如果Ca(OH)2溶于水,它的水溶液是否与NaOH具有相同的性质? 阅读课本了解Ca(OH)2 的用途:建筑上用于涂抹墙壁,改良酸性土壤。 活动二: 1、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① 与指示剂(石蕊、酚酞)的反应 NaOH+石蕊→使紫色石蕊变蓝 Ca(OH)2+石蕊→使紫色石蕊变蓝   NaOH+酚酞→使无色酚酞变红 Ca(OH)2+酚酞→使无色酚酞变红 ②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参照学案进行课堂讨论和试验探究 2NaOH+CO2=Na2CO3+H2O ( NaOH放在空气中时间长了会变质.) Ca(OH)2+CO2=CaCO3↓+H2O (用于检验CO2,或用 CO2检验 Ca(OH)2) 活动三: 教师演示第56页的实验10-8得出: 不能导电的是乙醇、水; 能导电的的是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氢氧化钙溶液 ,因为他们能电离出离子。 像盐酸、硫酸这样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酸; 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碱。 由于它们在组成和结构上相似,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1.某校环保小组监测到一个造纸厂仍向淮河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色固体,易潮解   B.有强腐蚀性,俗称苛性钠   C.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D.它能与CO发生化学反应 4.“××雪饼”的包装袋内常放入一小包干燥剂,干燥剂袋上的部分文字见右下图,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吸水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收水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误食入口,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NaOH Ca(OH)2 俗称 苛性钠 烧碱 火碱 熟石灰或消石灰 物理性质 ①白色固体;②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④水溶液有涩味,有滑腻感 白色块状固体、微溶于水 用途 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用于出油污,做清洁剂。 建筑上用于涂抹墙壁,改良酸性土壤。 化学性质 1、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2、2NaOH+CO2=Na2CO3+H2O 1、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2、Ca(OH)2+CO2=CaCO3↓+H2O 教学反思: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够初步运用中和反应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实例。 (2)巩固刚学习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规律 三、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原理理解,盐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书写 书写HCl、H2SO4等化学式 对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进行铺垫 2、 简单回顾酸和碱分别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进行反应。书写相应的化学式,连线。 列举出酸和碱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类别物质反应。 3、 那酸和碱之间能不能发生反应呢? 提出猜测,(多数认为可以) 4、 实验:往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提问有没有反应,根据什么判断。 观察到蓝色固体消失,认为反应确实发生了。 如果发生反应,根据前面学习的反应规律判断产生什么物质,请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换成分,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观察到无明显变化,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反应没有发生; 探寻酸和碱反应是否为普遍规律 追问认为反应发生的同学,如何证明反应发生了 思考加入稀盐酸对溶液的影响,部分预习了的同学会讲出加入一些酚酞。 6、 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震荡摇匀;再往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震荡。 观察: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无色填写:一体化p56[活动1-1] 理解教材中演示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意图 反应有没有发生,产生什么物质? 实验:倒出少量溶液于蒸发皿内加热 观察到蒸发皿内产生了少量白色固体 滴到玻璃片上学生观察不太明显。天气潮湿,自然蒸发耗时较长。 分析白色固体的成分,是否氢氧化钠?稀盐酸?如果不是又是什么? 分析判断,填写[活动1-2] 评价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方案。 [活动1-4] 7、 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并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板演 填写P57[练习1-1] 书写几个酸和碱反应的方程式 8、 找寻反应相似之初,比较五个反应的方程式,比较另一产物(除开水)组成的共同之处。 填写P57[练习1-2] 引出“盐”的定义,并和之前学习的物质分类概念相整合。 写出几个盐的化学式,让学生读出其中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并让学生自己再模仿写出一些盐的化学式 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 9、 阅读课文P60,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填写P57[练习2-1、2、3、4] 10、 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归纳到酸和碱的性质中。 布置作业:复习并归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11.课堂小测: 1.下图是身边一些物质的pH,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多吃柠檬 B.食用的酱油显酸性 C.西瓜属于碱性食品 D.橘子的酸性比牛奶强 2.下图中的四个图像分别代表对应的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分别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 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过量烧碱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 C.向盛有10g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水配成100g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其中错误的是( ) 4.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液 pH 3 9 7 10 12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铜和氯化银反应生成银和氯化铜 C.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D.酸跟碱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6.下面是某学生的一些实验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05gNaCl固体 B.用量筒量取5.28mL稀硫酸 C.用pH试纸测得某种稀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为8.8 D.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至约占酒精灯容积的1/2处 7.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8.某学生在研究工业废水的利用中,把一瓶含氢氧化钠的废水的pH值调至小于7,所采取的下列方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往废水中滴加石蕊,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至无色 B.往废水中滴加石蕊和盐酸,至溶液显紫色 C.往废水中滴加石蕊和盐酸,至溶液显红色 D.往废水中滴加石蕊和盐酸,至溶液显蓝色 9.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汁3.5~4.5;苹果汁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 B.苹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C.鸡蛋清为碱性食品 D.牛奶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2.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3.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 “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盐酸是酸性物质。如果我现在由于生产实际的需要,要用到酸性很弱的盐酸溶液,那么我们怎样来知道盐酸溶液的酸性强弱呢?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归纳: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     举例:pH试纸的使用、方法,并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     引导:提出实验要求,指导完成探究报告     注意点:     ①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物质那些是酸性的,那些是碱性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如何?     ②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厕所清洁剂能否也用手直接洗,为什么?指导阅读教材P63页,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     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指导学生进行教材P63页的活动与探究,     (上课之前让各小组把准备好的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中,但至少要留一根,便于比较。)     观察浸泡在不同pH溶液中的头发,与剩余的头发进行比较,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     1.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2.把课前准备内容按小组交流每位同学发一张pH试纸(分成两半,注意保管),每小组一张比色卡,回家实验:     1.              测量你家使用的洗发香波的pH。     2.              测量你家使用的护发素的pH。     (各小组整理好数据,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 课堂小练: 1.欣江同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测出了从家中带来的某些物质的pH: 物质 醋 肥皂水 食盐水 牙膏 pH 3 10 7 9 (1)上述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蜂的蜂毒是酸性的,若你被马蜂蜇了,宜用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涂在皮肤上,理由是__________。 2.洗涤有油污的物品,Na2CO3溶液要比水的去油污效果好。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请回答: (1)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 (2)发现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的浓度及温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实验步骤来研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温度、浓度变化的关系。请简要写出第二、三的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所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Na2CO3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第四步: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根据200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南京市公布的2001年环境质量公报,与2000年相比,南京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上升6.9%,全市酸雨总发生频率为30.8%,比上一年升高7.5个百分点,全市降雨平均酸性略强于上一年。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__________。 (2)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以采用__________试纸。 (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a.使用脱硫煤 b.加高工厂的烟囱 c.用废碱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4.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其化学性质与硫相似。硒的元素符号为Se,相对原子质量为79,对应的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2SeO4。 (1)这种酸应读作__________。 (2)H2Se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3)H2SeO4中S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5.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6.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中是混入的杂质) 物质 需加入的试剂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HNO3(H2SO4) ②Cu粉(Zn粉) ③AgNO3(Ag2CO3) ④NaCl(Na2CO3) 7.某同学在参加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考察了学校附近一家化工厂在“零点行动”前后的污水处理情况(“零点行动”是国家为保护太湖流域水资源所采取的专项行动)。该同学在考察过程中收集到了如下资料: ①该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成分是盐酸,提取未经处理的污水水样,用试纸测得; ②处理污水步骤之一是:污水进入中和池进行中和处理,所用的材料是较经济的石灰水; ③提取经过处理后可排放的水样,测得pH在7.0左右。 根据上述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这种考察属于__________调查(填“直接”或“间接”)。 (2)要测出污水的酸碱度,若不用pH试纸,可选用下列__________方法。 A.酚酞指示剂检验 B.中和滴定 C.紫色石蕊指示剂检验 (3)经计算得知pH=3污水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0.00365%假设中和池中有1.0×106kg污水[污水中其他物质均不与Ca(OH)2反应],至少需多少千克Ca(OH)2才能完全中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