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省安顺市普通高中2018—高三上期末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7840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安顺市普通高中2018—高三上期末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安顺市普通高中2018—高三上期末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安顺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期末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B.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和防腐剂 2.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H2O所含分子数大于0.5NA B.1mol淀粉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分子数为NA C.1L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中OH-的数目为0.02NA D.15g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蔗糖水解生成的两种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含有5个碳原子的饱和链烃,其一氯代物有3种 C.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可能有10种 D.金刚烷的结构为,它的二氯化物有六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4.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日的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目的 A 向淀粉溶液中滴入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有银镜现象出现,验证酸性条件下淀粉水解 B 向Fe(NO3)2加入稀硫酸 溶液绿色加深,验证Fe2+水解平衡受外界影响 C 用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配制溶液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D 将适量Cl2通入NaBr溶液中,再加入裂化汽油,振荡,静置。 上层溶液呈橙红色,Cl2的氧化性大于Br2 A.A B.B C.C D.D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ˉ与X+电子层结构相同,Y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Y>Z>W B.W、Z对应氢化物的沸点:W>Z C.周期表中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D.工业上用电解XZ的水溶液制备X单质 6.有一种节能的氯碱工业新工艺,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相关流程如下图所示(电极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2H2O+2e-=H2+2OH- B.相同条件下,当电解池生成2LCl2,理论上燃料电池应消耗1LO2 C.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动流向阴极池 D.溶液a、b、c的pH大小顺序为:a>b>c 7.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中的酸碱度,AG=lgC(H+)C(OH−)。25℃时,用0.1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 0.100mol/L的醋酸溶液,AG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C时溶液存在c(Na+)=c(CH3COO-)>c(OH-)=c(H+) B.点B时溶液存在2c(H+)-2c(OH-)=c(CH3COO-)-c(CH3COOH) C.25℃时,醋酸的水解常数Kh=10-4.5 D.点D溶液的pH=11.25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 8.印刷电路板是由有机复合材料和铜箔复合构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研究其制备及性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氯化铁晶体的制备(夹持及加热装置省略)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顺利达成实验目的,上述装置中甲中活塞、乙中活塞、弹簧夹1、2、3打开和关闭的顺序为___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将乙中溶液边加入___________,边进行加热浓缩、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产品。 (2)氯化铁的性质探究: 已知:①氯化铁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易升华,气态FeCl3会分解成FeCl2和Cl2②FeCl2熔点670℃)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充入氮气 D中有气泡产生 ①充入N2的原因___________ 关闭K,加热至600℃,充分灼烧固体 B中出现棕黄色固体 ②产生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振荡C静置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用方程式解释) 评卷人 得分 三、工业流程 9.无机研究开创绝不无“钴”的时代,例如: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草酸钴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其中草酸钴的制备可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MnO、MgO、CaO、SiO2等)制取CoC2O4·2H2O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Ca2+、Mg2+、Al3+等; ②酸性条件下,ClO3-不会氧化Co2+,ClO3-转化为Cl-; (1)浸出过程中加入Na2SO3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 NaClO3发生可以将溶液中Fe2+氧化,进而调节pH除去,但不能向“浸出液”中加过量 NaClO3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滤液Ⅰ”中c(Ca2+)=1.0×10-3mol·L-1,当除钙率达到99%时,溶液中c(F-)=___________mol/L。[已知Ksp(CaF2)=4.0×10-11] (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1所示,萃取剂的选择的标准是___________;其使用的适宜pH范围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2.0~2.5 B.3.0~3.5 C.4.0~4.5 (5)CoC2O4·2H2O热分解质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600℃以前是隔绝空气加热,600℃以后是在空气中加热。A、B、C均为纯净物;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从A点到B点的物质转化___________。C点所示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C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9)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10.二甲醚制备两种方法原理如下 第一种方法:丹麦Topspe工艺的合成气一步法,是专门针对天然气原料开发的一项新技术。 ①2CH4(g)+O2(g)CH3OCH3(g)+H2O(g) △H1 第二种方法:二甲醚生产二步法,即先合成甲醇,甲醇在催化剂下制二甲醚。 ②CO(g)+2H2(g)CH3OH(g) △H2 ③2CH3OH(g)CH3OCH3 (g)+H2O(g) △H3 (1)若由合成气(CO、H2)直接制备 1molCH3OCH3(g),且生成H2O(1),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44kJ,则△H2=___________kJ·mol-1。(已知:H2O(1)=H2O(g) △H=+44.0 kJ/mol) (2)下列有关反应①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ν正减少、ν逆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b.当四种物质的浓度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若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d.当达到平衡时2v正(O2)=v逆(CH4) e.向该恒容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ν正、ν逆均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3)有人模拟制备原理Ⅱ,绘制如图甲图像: i说明C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反应②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若在350℃时的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和6molH2,8min达到平衡,c(CH3OCH3)=0.3mol·L-1,用H2表示反应②的速率是___________;可逆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___。 iv.若350℃时测得容器中n(CH3OH)=n(CH3OCH3),此时反应③v(正)___________ν(逆),说明原因_________。 (4)光能储存一般是指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或化学能进行储存,利用太阳光、CO2、H2O生成二甲醚的光能储存装置如图乙所示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写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惟乌柏树不畏其气”,“青矾”则是绿矾,强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FeSO4·7H2O→Fe2O3+SO3+SO2+7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硫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其最高能级上电子云形状是___________,上述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从结构的角度解释Fe3+稳定性强于Fe2+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氧、硫能形成许多化合物,如:H2O、SO2、SO3、SO42-,这些物质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2的是___________,空间构型是V形的分子是___________,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___________。 (3)已知Fe2O3熔点为1565℃,在熔化状态下液体中存在两种粒子,则其晶体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若FeO与Fe2O3晶体类型相同,则二者熔点较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铁的某种氧化物晶胞如图所示(实心球为铁原子); ①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氧、铁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O pm、rFe pm,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用含π的式子表示) 评卷人 得分 五、推断题 12.(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贵州省毕节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目前最有效的药物要主要成分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①E、G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R—CHO+R′—CH2—CHO (R、R表示烃基或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据最新报道,乙烯与双氧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B,产率较高。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逐一检测出F中官能团的实验操作与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J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 i.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ii.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参照上述流程,以苯乙烯为原料,设计路线制备某药物中间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 B.天然植物油一般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为液态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B项错误; C.煤炭中加入CaO,是为了吸收SO2,减少酸雨的形成,但是不能够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C项错误; D.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可以用来做调味品和防腐剂,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D。 2.A 【解析】 【详解】 A. H2O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11.2L H2O的物质的量大于0.5mol,所以分子数大于0.5NA,A项正确; B.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用(C6H10O5)n 表示,但是不知道n为多少,所以1mol淀粉谁加得到的葡萄糖分子数会大于NA;B项错误; C.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中OH-的浓度为0.01mol/L,1L的溶液,其物质的量为0.01mol, OH-的数目为0.01NA,而不是0.02 NA,C项错误; D.CH3+含有的电子数为6+3-1=9,1mol CH3+的电子数为9NA,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3.B 【解析】 【详解】 A. 蔗糖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均为C6H12O5,为同分异构体,A项不符合题意; B.五个碳原子的饱和链烃为戊烷,戊基有8种,因此戊烷的一氯代物有8种,B项符合题意; C.乙烷和氯气光照,其产物,包括一氯乙烷(1种)、二氯乙烷(有2种,分别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烷(有2种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四氯乙烷(2种)、五氯乙烷(1种)、六氯乙烷(1种),氯代烃一共9种,还有HCl,产物可能有10种;C项不符合题意; D.可以对金刚烷上的氢作如图所示的标号,二氯代物氯的位置分别为①①、①②、①③、①④、①⑤、②⑥共6种;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点睛】 一些基本的烷基的种类要记住,有助于解题,比如B选项中,戊基有8种,可以知道戊烷的一氯代物有8种。常见的烷基的种类如下表。 甲基 乙基 丙基 丁基 戊基 1 1 2 4 8 C项中,乙烷上一共6个氢原子,如果二氯代物是2种,那么四氯代物也是2种,可以用替代法,二氯代物中有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将氯和氢互换,就变成了四氯代物。同理,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那么其五氯代物也只有1种。 4.C 【解析】 【详解】 A.银镜反应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加入稀硫酸后并没有加入碱中和酸,因此A项操作错误,A项错误; B.NO3-和H+在同一溶液中即为硝酸溶液,能够将Fe2+氧化成Fe3+,颜色从浅绿色变成棕黄色,并不是平衡移动,B项错误;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器包括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C项正确; D.裂化汽油中的烃类含有碳碳双键,会与溴单质反应而褪色,因此上层溶液不会呈现橙红色,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C。 5.B 【解析】 【详解】 Wˉ与X+电子层结构相同,W、X都是短周期元素,根据阴上阳下,W为第二周期,X为第三周期,W为F元素,X为Na元素;Y的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Y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为Al,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可以为S或者Cl元素。 A.简单离子分别为F-、Na+、Al3+、S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排序为S2-(Z)>F-(W)>Na+(X)>Al3+(Y),A项错误; B.W、Z对应氢化物分别为HF、H2S或HCl,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会升高,因此HF>HCl或H2S;B项正确; C.Z如果是S硫元素,它的酸可以是H2SO3、H2SO4,亚硫酸酸性不一定最强;C项错误; D.工业上电解NaCl的水溶液,只能得到H2、Cl2、NaOH得不到Na单质;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B。 【点睛】 Wˉ与X+电子层结构相同,W、X都是短周期元素,会有“阴上阳下”的规律,阴离子对应的元素在上一层的周期,阳离子对应的元素在阴离子对应元素的下一周期。 6.D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左边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质,右边为氢氧燃料电池。 A.电解池的阴极得电子,产生氢气,方程式为2H2O+2e-=H2+2OH-,A项不符合题意; B.整个电路中经过的电量是一样的,生成22.4LCl2转移2mol电子,消耗0.5molO2,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因此电解池生成了2LCl2,理论上燃料电池应消耗1LO2。B项不符合题意; C.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C项不符合题意; D.a%,b%,c%的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池中阴极产生NaOH,a>b,在原电池中,通入空气的一极,氧气得电子生成OH-,因此c> a;所以pH大小顺序为c> a>b;D项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点睛】 电解池和原电池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离子 原电池 电解池 阴离子 向负极移动 向阳极移动 阳离子 向正极移动 向负极移动 7.C 【解析】 【详解】 A.C点AG=0,说明c(H+)=c(OH-),溶液呈现中性,溶液中之后4种离子,电荷守恒为c(Na+) +c(H+)=c(OH-) +c(CH3COO-),中性c(H+)=c(OH-),则c(Na+)=c(CH3COO-),且c(Na+)> c(H+),c(Na+)=c(CH3COO-)>c(OH-)=c(H+)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加入10mLNaOH,与醋酸反应。醋酸恰好消耗一半,得到的溶液为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电荷守恒为c(Na+) +c(H+)=c(OH-) +c(CH3COO-),物料守恒为2c(Na+) = c(CH3COO-)+ c(CH3COOH),将两式联合,可以得到2c(H+)+ c(CH3COOH)=2c(OH-) +c(CH3COO-),移项可得2c(H+)-2c(OH-)=c(CH3COO-)-c(CH3COOH),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信息,AG=lgC(H+)C(OH-),滴定没有开始时,AG=8.5,而且根据25℃时,溶液中c(H+)•c(OH-)=Kw=10-14,可知开始时c(H+)=10-2.75,Kh=KwKa=10−14c(H+)•c(CH3COO−)c(CH3COOH),可以近似认为c(H+)= c(CH3COO-),c(CH3COOH)基本不变。Kh=KwKa=10−1410-2.75×10-2.750.1=10-9.5,不是Kh=10-4.5,C项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信息,AG=lgC(H+)C(OH-),D点AG=-8.5,而且根据25℃时,溶液中c(H+)•c(OH-)=Kw=10-14 ,可求出c(H+)=10-11.25,D溶液的pH=11.25,D项不符合要求。 本题答案选C。 8.4HCl(浓)+MnO2 Cl2↑+MnCl2+2H2O 打开弹簧夹2、打开乙中活塞、关闭乙中活塞、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3、打开甲中活塞。 浓盐酸 冷却结晶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升华FeCl3冷凝成固态。 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 Cl2+2Br— == Br2+2Cl— 【解析】 【详解】 (1) ①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答案为4HCl(浓)+MnO2=△= Cl2↑+MnCl2+2H2O; ②实验过程,先制取FeCl2,再用氯气氧化FeCl2得到FeCl3,要注意先后,先打开吸收装置,再打开发生装置,关闭的时候先关闭发生装置,再关闭吸收装置。所以实验中先制取FeCl2,打开弹簧夹2、打开乙中活塞;再关闭乙中活塞、关闭弹簧夹2;再制取氯气,氯气为有毒气体用NaOH吸收,所以打开弹簧夹3、打开甲中活塞, 答案为打开弹簧夹2、打开乙中活塞、关闭乙中活塞、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3、打开甲中活塞; ③FeCl3在制取晶体的过程中,由于Fe3+易发生水解,最终会得到Fe2O3,因此要抑制水解,要不断加入浓盐酸,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加热浓缩后面为冷却结晶。答案为浓盐酸、冷却结晶; (2) ①反应前通入一般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空气,该反应中会生成FeCl2,易被氧气氧化,答案为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②B中出现棕黄色固体为FeCl3的颜色,由于FeCl3易升华,到B装置中冷凝下来呈现棕黄色,答案为升华FeCl3冷凝成固态; ③FeCl3分解变成Cl2和FeCl2,Cl2会和NaBr发生反应,得到Br2,CCl4会萃取溴单质,CCl4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呈现橙红色。答案为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 ④Cl2会和NaBr发生反应,得到Br2的反应,答案为Cl2+2Br—= Br2+2Cl—。 【点睛】 题干中给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并利用。一般信息都会被利用到,如果信息没有被利用到,要重新审视题干是不是有遗漏的部分。 9.Co2O3+4H++SO32-== 2Co2++SO42-+2H2O 过量的ClO3-在酸性条件下会与Cl-反应生成氯气。既增加试剂使用,又产生污染。 2.0×10-3mol·L-1 不与水互溶,不与水、Co2+反应,相同条件下杂质离子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而Co2+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小。 b CoC2O4=350℃=Co+2CO2 Co2O3 【解析】 【分析】 (3) 利用Ksp计算即可; (4) 从选取萃取剂的标准考虑; 【详解】 (1) 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而浸出液中的是Co2+,钴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而Na2SO3为还原剂,Na2SO3主要与Co3+反应,本题要求写出主要反应并不需要写Na2SO3与Fe3+的反应,答案为Co2O3+4H++SO32-== 2Co2++SO42-+2H2O; (2) ClO3-过量使用会带来新的杂质,才会和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氯气,答案过量的ClO3-在酸性条件下会与Cl-反应生成氯气。既增加试剂使用,又产生污染; (3) c(Ca2+)=1.0×10-3mol·L-1,当除钙率达到99%时,则剩余c(Ca2+)=1.0×10-5mol·L-1,根据Ksp=c(Ca2+)×c(F-)2,则c(F-)=Kspc(Ca2+)=4.0×10-111×10-5=2×10-3,答案为2.0×10-3mol/L; (4) 按照萃取剂的选择标准,它不能和原溶剂发生反应,不会和溶质发生反应,而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该过程中萃取剂的作用是将Fe2+、Mn2+、Al3+除去,而不去除Co2+,根据图像可知适宜的pH,答案为不与水互溶,不与水、Co2+反应,相同条件下杂质离子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而Co2+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小;b; (5)18.30g的CoC2O4·2H2O,为0.1mol,A到B的过程质量减少3.6g,为0.2molH2O,A为CoC2O4,B到C的过程中,质量减少8.8g,只能为0.2molCO2的质量,B处的为Co单质,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B到C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o的氧化物,0.1mol的Co质量为5.9g,剩余2.4g为O的质量,0.15mol,则产物为Co2O3。答案为CoC2O4 Co+2CO2,Co2O3。 10.(-100-0.5△H3)kJ • mol-1 a b c e 低于350℃时,反应未达平衡,温度越高,CO转化率越高。高于350℃时,反应均已达平衡,温度越高,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越低。 低温下自发 0.175mol/(L·min) 9 > 此时Q=1<9=K,说明反应还未达到平衡,需正向移动。 12H++2CO2+12e-==CH3OCH3+3H2O 【解析】 【分析】 (1) 利用盖斯定律就可以求出△H iii利用三等式,可求解。 【详解】 (1)利用盖斯定律合成气(CO、H2)直接制备 1molCH3OCH3(g)的反应2CO(g)+4H2(g)= CH3OCH3 (g)+H2O(g),其反应热等于2×△H2+△H3 -△H=-244kJ/mol,则△H2=-100-0.5△H3 kJ • mol-1 答案为-100-0.5△H3; (2) a. 升高温度, 不管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加,a符合题意;b. 平衡状态时,只要求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不要求相等,b符合题意;c. 改变条件,比如扩大体积,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c符合题意;d.当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成比例,d不符合题意;e.向该恒容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e符合题意,答案为abce; (3) i根据图像前部分,温度不高,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反应还在向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加;后一部分,温度较高,反应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答案为低于350℃时,反应未达平衡,温度越高,CO转化率越高。高于350℃时,反应均已达平衡,温度越高,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越低; ii从反应②可以看出来,反应熵减小的反应,根据△G=△H-T△S,反应要自发,应该在低温下进行;答案为低温下自发; iii350℃下,CO的转化率70%,CO消耗1.4mol,则H2消耗2.8mol,ν(H2)=ΔnV×Δt=2.8mol2L×8min=0.175mol•L-1•min-1答案为0.175 mol/(L·min),生成 CH3OH为1.4mol,浓度为0.7mol/L。求③的平衡常数利用三等式, 2CH3OH(g) CH3OCH3 (g) + H2O(g) 开始的浓度 0.7 mol·L-1 0 0 转化的浓度 0.6mol·L-1 0.3mol·L-1 0.3mol·L-1 平衡的浓度 0.1mol·L-1 0.3mol·L-1 0.3mol·L-1 K=c(CH3OCH3)×c(H2)c(CH3OH)2=0.3×0.30.12=9,答案为0.175 mol/(L·min) 9; iv.根据浓度商计算,n(CH3OH)=n(CH3OCH3)=n(H2),Qc=c(CH3OCH3)×c(H2)c(CH3OH)2=1<9,正向移动, v(正)>ν(逆),答案为>,n(CH3OH)=n(CH3OCH3)=n(H2),Qc=c(CH3OCH3)×c(H2)c(CH3OH)2=1<9,反应正向移动; (4) 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写出来,答案为12H++2CO2+12e-==CH3OCH3+3H2O。 11.3s23p4 纺锤形 Fe<H<S<O Fe3+的3d能级为3d5,处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 SO2、SO3 H2O、SO2 SO3 离子晶体 Fe2O3 FeO π(rO3+rFe3)×10-30NAρ54 【解析】 【分析】 (1)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写出,半充满或全充满比较稳定; (2) ABm型杂化类型的判断;中心原子电子对数n=12(中心原子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成键电子数±加减电荷数),通过n就可知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分析构型; (3)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 【详解】 (1) 硫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价电子有6个,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能级最高的轨道为p轨道,为纺锤形,四种元素分别为Fe、H、S、O,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得到其电负性排序为Fe<H<S<O,Fe3+的3d能级为3d5,处于半满状态,而Fe2+的3d能级为3d6,答案为3s23p4 纺锤形 Fe<H<S<O Fe3+的3d能级为3d5处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 (2) H2O中O原子杂化轨道数n=12(6+2)=4,为sp3,SO2中的S原子杂化轨道数n=12(6+0)=3,为sp2杂化,SO3中的S原子杂化轨道数n=12(6+0)=3,为sp2杂化,SO42-中的S原子杂化轨道数n=12(6+2)=4,为sp3杂化,为sp2有SO2和SO3,其中V 形的分子有H2O和SO2,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分析构型H2O价层电子对个数n=2+12(6-1×2)=4,为V形分子,同理SO2V形分子,SO3为平面三角形分子,SO42-为正四面体构型,SO3为平面三角形分子,非极性分子。答案为SO2、SO3 H2O和SO2 SO3; (3) 离子晶体在高温下会发生电离,产生阴阳离子,其晶体类型最可能是离子晶体;Fe2O3中Fe3+所带电荷较高,离子键较强,熔点高;答案为离子晶体 Fe2O3; (4) 从晶胞可以看出,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所以化学式为FeO, 空间利用率=元素所占的体积/晶胞的体积,晶胞中有4个O原子和4个Fe原子,则原子的所占的体积为163π(rO3+rFe3)×10-30cm3,根据V=mρ,求出体积,V=288NAρcm3,利用率为π(rO3+rFe3)×10-30NAρ54,答案FeO π(rO3+rFe3)×10-30NAρ54。 【点睛】 算晶胞体积的时候,不能利用边长的立方来求,而需要利用密度和NA。 12.正丁醛 醛基、羧基 取代反应 CH2=CH2+H2O2CH2OH-CH2OH 取少量F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存在醛基,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若溶液褪色,证明存在碳碳双键 13种 【解析】 【详解】 乙烯和Br2加成,A为1,2-二溴乙烷。B可以经过两次氧化,A到B应该是氯代烃到醇,B为乙二醇,但是连续两次氧化后,D的分子式为C2H2O3,并不是乙二酸,C到D只氧化了一个醛基,D中既有一个醛基和一个羧基,则D的结构简式为OHCCOOH,从D和Y的产物,左边部分与D相似,去掉,再Y的分子式可以推断Y的结构简式为。E在NaOH溶液中生成F,根据已知②,可以知道E为醛,乙醛,根据已知信息,可以得到F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G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则F中的双键和H2发生加成,生成CH3CH2CH2CHO。 (1)G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O,名称为正丁醛;D为OHCCOOH,含有的官能团为醛基、羧基;答案为正丁醛 醛基、羧基; (2) D的结构简式为OHCCOOH,从D和Y的产物,左边部分与D相似,去掉,再Y的分子式可以推断Y的结构简式;A到B为卤代烃水解,取代反应,答案 取代反应; (3)B为乙二醇,乙烯和双氧水反应生成乙二醇,根据原子守恒,则答案为CH2=CH2+H2O2CH2OH-CH2OH; (4) F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其中既有双键和醛基,碳碳双键和羟基都易被氧化,用高锰酸钾检验碳碳双键时,醛基也会被氧化,所以要分开检验,利用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醛基,则检验碳碳双键。答案为取少量F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存在醛基,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若溶液褪色,证明存在碳碳双键; (5)J的分子式为C8H8O3,只有3个氧原子,要满足i和ii.,从ii可以知道,同分异构体中有酚羟基,羟基占一个O原子,要满足i,有酯基又有醛基,但是只有2个O原子,则为甲酸酯,存在—OOCH的结构。还有一个C原子,该C原子可以为甲基,也可以与酯基相连成为—CH2OOCH的结构。则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有3个取代基分别是甲基、羟基、—OOCH,有10种同分异构体,第二种有羟基、—CH2OOCH,有3种同分异构体,共13种,答案为13; (6) 这种物质的结构在流程图中与G相似,模范乙烯到G的过程,答案为。 【点睛】 1、碳碳双键和醛基的检验要分开,均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一般先氧化醛基,再对碳碳双键进行检验; 2、有酯基又有醛基,且只有2个O原子,一般为甲酸酯,为比较特殊的结构; 3、苯环上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好记住,有利于提高解题速度,如下表; 苯环上取代基 A AA AB AAA AAB ABC 同分异构体数目 1 3 3 3 6 10 如本题中,知道有3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同分异构体数目为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