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题库
一、填空题
1.生石灰的熟化是指(CaO+H2O=Ca(OH)2)。熟化过程的特点:一是(体积剧烈膨胀),二是(放出大量热)。
2.生石灰按照煅烧程度不同可分为(欠火石灰)、(过火石灰)和(正火石灰);按照MgO含量不同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
3.石灰浆体的硬化过程,包含了(干燥)、(结晶)和(碳化)三个交错进行的过程。
4.混合材料按其性能分为(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两类。
5.普通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6.普通混凝土用粗骨料石子主要有( 天然卵石 )和( 人工碎石 )两种。
7.石子的压碎指标值越大,则石子的强度越( 小 )。
8.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规定,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 ),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 3/4 );对于实心板,可允许使用最大粒径达( 1/3)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 40 )mm。
9.抹面砂浆的配合比一般采用( 体积 )比表示,砌筑砂浆的配合比一般采用( 质量 )比表示。
10.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的强度主要通过控制参数( 水灰比),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主要通过控制参数( 单位用水量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通过控制参数( 水灰比 )和( 水泥用量 ),来满足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1.石油沥青是一种( 有机 )胶凝材料,在常温下呈固体 、半固体 或液体状态。
12.胶凝材料按照化学成分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两类。无机胶凝材料按照硬化条件不同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两类。
13.建筑石膏的化学成分是(β-2CaSO4.H2O),高强石膏的化学成分为(α-2CaSO4.H2O),生石膏的化学成分为(CaSO4.2H2O)。
14.建筑石膏按( 细度 )、( 强度 )、(凝结时间)分为三个质量等级。
15.水泥的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对于硅酸盐水泥,其细度的标准规定是其比表面积应大于(300㎡/㎏);对于其它通用水泥,细度的标准规定是(过80μm方孔筛,其筛余率不超过10%)。
16.石子的颗粒级配分为( 连续级配 )和( 间断级配 )两种。采用( 连续 )级配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好,不易发生离析。
17.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包括( 流动性 )、( 粘聚性 )和( 保水性 )三个方面的含义。其测定采用定量测定(流动性),方法是塑性混凝土采用(坍落度)法,干硬性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法;采取直观经验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
18.混凝土拌合物按流动性分为( 流动性混凝土 )和( 干硬性混凝土 )两类。
19.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是以边长为( 150 )mm的立方体试件,在温度为( 20±2)℃,相对湿度为( 95% )以上的潮湿条件下养护( 28 )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定的抗压极限强度,用符号 表示。
20.建筑工程中通用水泥主要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六大品种。
21.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及(铁铝酸盐水泥)等系列。
22.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按是否掺入混合材料分为(Ⅰ型硅酸盐水泥)和(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分别为(P·Ⅰ)和(P·Ⅱ)。
23.水玻璃的凝结硬化较慢,为了加速硬化,需要加入(氟硅酸钠)作为促硬剂,适宜掺量为(12%~15%)。
24.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性能,国家标准规定:
(1)细度:通过(80μm)的方孔筛筛余量不超过(10%);
(2)凝结时间:初凝不早于(45 )min,终凝不迟于( 10 )h;
(3)SO3含量:矿渣水泥不超过( 4.0%),其它水泥不超过(3.5%)。
(4)体积安定性:经过(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25.矿渣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其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的增长较(快)。
二、选择题
1.对无机材料的性质均不利的因素为( A )
A.材料吸水 B.增加孔隙数量
C.细化晶粒 D.均匀分布各组成
2.选择墙体材料时通常希望选用( B )
A.导热系数小、热容(热容量)小 B.导热系数小、热容(热容量)大
C.导热系数大、热容(热容量)大 D.导热系数大、热容(热容量)小
3.烧结空心砖的孔洞率应不小于( C )
A.15% B.20%
C.35% D.40%
4.粘土砖的质量等级是根据______来确定的。(B)
A.外观质量 B.抗压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值
C.强度等级和耐久性 D.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5.下列耐热性最高的胶凝材料为( C )
A.建筑石膏 B.菱苦土
C.水玻璃 D.石灰
6.下述材料在凝结硬化时体积发生微膨胀的是(B)
A.石灰 B.石膏
C.普通水泥 D.水玻璃
7.干燥环境中表面易起粉的水泥为( D )
A.矿渣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硅酸盐水泥 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8.强度等级为42.5R的普通水泥,其体积安定性不合格,则应( D )
A.按42.5强度等级应用 B.按实际强度应用
C.按32.5强度等级应用 D.按废品处理
9.弹性体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沥青防水卷材均以( C )划分标号。
A 每1m的质量(kg/m) B 每1m2的质量(kg/m2)
C 每10m2的质量(kg)
10.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属于( A )防水卷材。
A 合成高分子 B 沥青 C 高聚物改性沥青
11.沥青胶的标号主要根据其( B )划分。
A 粘结力 B 耐热度 C 柔韧性
12.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于设计要求时,应采用的调整方法为(C)
A.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浆量
B.减少用水量
C.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D.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越大越好,故不需调整
13.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时,若采用100mm的立方体试件,试验结果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B)
A.0.90 B.0.95
C.1.00 D.1.05
14.夏季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的外加剂为(B)。
A.高效减水剂 B.缓凝减水剂
C.早强剂 D.引气剂
15.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更宜用于( A )
A.有抗震要求的结构 B.水工建筑
C.地下工程 D.防射线工程
16.砌筑砂浆中,加入石灰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 B )
A.强度 B.保水性
C.流动性 D.粘聚性
17.钢材的屈强比()越大,则其( A )
A.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低 B.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低
C.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高 D.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高
18.钢材的基本组织中,含碳量高,塑性极小,韧性差,且强度低的为( B )
A.奥氏体 B.渗碳体
C.铁素体 D.珠光体
19.钢材中含量在2%以内时,可明显提高强度,但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大的元素为( B )
A.磷 B.硅
C.碳 D.氮
20.建筑钢材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其( A )
A.塑性、韧性及可焊性降低,强度和硬度提高
B.塑性、韧性及可焊性提高,强度和硬度提高
C.塑性、韧性及可焊性降低,强度和硬度降低
D.塑性、韧性及可焊性提高,强度和硬度降低
21.有硫酸盐腐蚀的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 C )水泥。
A 硅酸盐 B 普通 C 矿渣 D 高铝
22.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 B )水泥。
A 硅酸盐 B 矿渣 C 火山灰 D 粉煤灰
23.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 D )水泥。
A 硅酸盐 B 矿渣 C 火山灰 D 粉煤灰
24.下列材料中,属于非活性混合材料的是( A )。
A 石灰石粉 B 矿渣 C 火山灰 D 粉煤灰
25.为了延缓水泥的凝结时间,在生产水泥时必须掺入适量( B )。
A 石灰 B 石膏 C 助磨剂 D 水玻璃
26.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时采用的标准试件尺寸为( B )。
A 100mm×100mm×100mm B 150mm×150mm×150mm
C 200mm×200mm×200mm D 70.7mm×70.7mm×70.7mm
27.测定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时采用的试件尺寸为( D )。
A 100mm×100mm×100mm B 150mm×150mm×150mm
C 200mm×200mm×200mm D 70.7mm×70.7mm×70.7mm
28.砌筑砂浆的流动性指标用( C )表示。
A 坍落度 B 维勃稠度 C 沉入度 D 分层度
29.砌筑砂浆的保水性指标用( D )表示。
A 坍落度 B 维勃稠度 C 沉入度 D 分层度
30.砌筑砂浆的强度,对于吸水基层时,主要取决于( D )。
A 水灰比 B 水泥用量 C 单位用水量 D 水泥的强度等级和用量
31.石油沥青的针入度越大,则其粘滞性( B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32.为避免夏季流淌,一般屋面用沥青材料软化点应比本地区屋面最高温度高( C )。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20℃以上
33.下列不宜用于屋面防水工程中的沥青是( B )。
A 建筑石油沥青 B 煤沥青 C SBS改性沥青
34.石油沥青的牌号主要根据其( A )划分。
A 针入度 B 延伸度 C 软化点
35.对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C )号及其以下品种用作多层防水,该标号以上的品种可用作单层防水或多层防水的面层。
36.普通混凝土用砂应选择( D )较好。
A 空隙率小 B 尽可能粗 C 越粗越好 D 在空隙率小的条件下尽可能粗
37.混凝土的水灰比值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则其强度( A )。
A 越低 B 越高 C 不变 D 无影响
38.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为( C )。
A 3.7~3.1 B 3.7~2.3 C 3.7~1.6 D 3.7~0.7
39.混凝土的砂率越大,则混凝土的流动性越( A )。
A 越差 B 越好 C 不变
40.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可采取的措施是( D )。
A 增加单位用水量 B 提高砂率 C 增大水灰比
D 在保持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同时增加水泥用量和用水量
41.对于通用水泥,下列性能中( C )不符合标准规定为废品。
A 终凝时间 B 混合材料掺量 C 体积安定性 D 包装标志
42.通用水泥的储存期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D )。
A 一年 B 六个月 C 一个月 D 三个月
43.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选择( C )水泥。
A 硅酸盐 B 普通 C 矿渣 D 高铝
44.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中,水化热最高的是( C )。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45.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在下列水泥中应优先选择( D )硅酸盐水泥。
A 矿渣 B 火山灰 C 粉煤灰 D 普通
46.弹性体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沥青防水卷材均以( C )划分标号。
A 每1m的质量(kg/m) B 每1m2的质量(kg/m2)
C 每10m2的质量(kg)
47.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属于( A )防水卷材。
A 合成高分子 B 沥青 C 高聚物改性沥青
48.沥青胶的标号主要根据其( B )划分。
A 粘结力 B 耐热度 C 柔韧性
49.与硫酸盐接触的混凝土工程中,不宜使用( A )
A.普通水泥 B.矿渣水泥
C.粉煤灰水泥 D.复合水泥
50.成型条件允许时,尽量选用最大粒径大的骨料,是为了( B )
A.节省骨料 B.节省水泥
C.提高和易性 D.提高密实度
51.配制混凝土时,对砂的基本要求是(D)
A.堆积空隙率小 B.总表面积小
C.总表面积大 D.A和B
52.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于设计要求时,应采用的调整方法为(C)
A.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浆量
B.减少用水量
C.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D.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越大越好,故不需调整
53.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时,若采用100mm的立方体试件,试验结果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B)
A.0.90 B.0.95
C.1.00 D.1.05
54.夏季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的外加剂为(B)。
A.高效减水剂 B.缓凝减水剂
C.早强剂 D.引气剂
55.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更宜用于( A )
A.有抗震要求的结构 B.水工建筑
C.地下工程 D.防射线工程
56.砌筑砂浆中,加入石灰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 B )
A.强度 B.保水性
C.流动性 D.粘聚性
57.钢材的屈强比()越大,则其( A )
A.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低 B.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低
C.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高 D.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高
58.钢材的基本组织中,含碳量高,塑性极小,韧性差,且强度低的为( B )
A.奥氏体 B.渗碳体
C.铁素体 D.珠光体
59.钢材中含量在2%以内时,可明显提高强度,但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大的元素为( B )
A.磷 B.硅
C.碳 D.氮
60.建筑钢材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其( A )
A.塑性、韧性及可焊性降低,强度和硬度提高
B.塑性、韧性及可焊性提高,强度和硬度提高
C.塑性、韧性及可焊性降低,强度和硬度降低
D.塑性、韧性及可焊性提高,强度和硬度降低
三、名词解释
1.石油沥青的粘滞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沥青材料内部抵抗产生相对流动的能力。
2.石油沥青的针入度:是指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以质量为100g的标准针,经5s沉入沥青中的深度(0.1mm为1度)。是表征沥青粘滞性的指标。
3.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当吸附水已达饱合状态,而又无自由水存在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4.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木材的含水率与周围空气相对温度达到平衡时,称为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5.木材的标准含水率:一般是以15%的含水率做为标准含水率
6.水泥的凝结和硬化
水泥的凝结:水泥浆逐渐失去塑性的过程。
水泥的硬化:水泥石强度不断发展的过程。
7.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是指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
8.石子间断级配
石子间断级配:为了减少空隙率,人为地去掉某一个或某几个粒级所得到的级配。
9.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便于施工操作,能够达到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质。
10.混凝土砂率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11.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颗粒级配:是指砂中不同粒径搭配的比例.
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搭配在一起总的粗细情况。
12.石子最大粒径
石子最大粒径:是指石子公称粒径的上限值。
13.钢材的冷加工和时效:钢材的冷加工是指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将经过冷拉的钢筋在常温下存放15~20d,或加热到100~200℃并保持2h左右,这个过程称为时效。前者为自然时效,后者为人工时效。
14.碳素结构钢的牌号Q235-B.F:屈服强度为235MPa的B级沸腾钢。
15.CRB650:最小抗拉强度为650MPa的冷拉带肋钢筋。
四、简答题
1.低碳钢拉伸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低碳钢拉伸过程的指标如何?
答:低碳钢拉伸过程经历了弹性、屈服、强化和紧缩四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下:
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钢材产生弹性变形;对应指标为弹性模量E;
屈服阶段: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产生塑性变形;此时即使应力减小,应变也会迅速增加;对应指标为屈服强度σs;
强化阶段:钢材对外力的抵抗能力重新增大;对应指标为抗拉强度σb;
紧缩阶段:钢材某一截面开始产生收缩,并最终从最细处断裂;对应指标为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2.什么是钢材的冷弯性能?怎样判定钢材冷弯性能合格?对钢材进行冷弯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钢材试件按规定的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进行试验,若试件弯曲处无肉眼可见的裂纹,即认为冷弯性能合格。
冷弯试验可检验钢材的冷弯性能,反映试件弯曲处的塑性变形,能揭示钢材是否存在内部组织不均匀、内应力和夹杂物等缺陷;也能对钢材的焊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能揭示焊件受弯表面是否存在未熔合、裂缝及杂物等缺陷。
3.对钢材进行冷加工和时效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对钢材进行冷加工和时效处理既可进行钢筋的调直除锈,又可提高屈服强度而节约钢材。
4.简述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区别。
答: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发展强度;
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发展其强度。
5.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相比,三种水泥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答:密度小;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对养护温、湿度敏感,适合蒸汽养护;水化热小;耐腐蚀性较好;抗冻性、耐磨性较差。
6.水泥在储存和保管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防水防潮;要做到“上盖下垫”。
(2)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能混存混放。
(3)堆垛不能过高;一般不超过10袋,若场地狭窄最多不超过15袋。
(4)“先进先用”;水泥的储存期不能过长;水泥的储存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强度要降低。
7.混凝土的特点如何?
答:(1)优点
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耐火,维修费用低;
2)原材料丰富,成本低,混凝土中砂石等地方材料占整个混凝土的70%以上,而砂石在自然界中非常丰富;
3)易于加工成型;新拌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塑性,可根据需要浇注成任意形状和尺寸;
4)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混凝土与钢筋粘结牢固(因此得到普遍使用),混凝土不锈蚀钢筋,对钢筋有保护作用。
(2)缺点
1)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是抗压强度的1/20~1/10),硬化后变形性差,易开裂,是一种脆性材料;
2)导热系数大(λ=1.3~1.5),保温隔热性能差;
3)自重大(ρ=2400㎏/m3左右),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4)生产周期长,要28d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8.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比较这些因素应优先选择哪种措施提高和易性?
答: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
(1) 水泥浆数量;单位用水量(水泥浆的稠度)。
(2) 砂率。
(3) 组成材料的影响。
(4) 外加剂。
(5) 时间和温度。
提高和易性措施有
(1)在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水泥浆数量。
(2)通过试验,采用合理砂率。
(3)改善砂、石级配,尽可能采用连续级配的石子。调整砂、石粒径。如提高流动性可加大粒径;若提高粘聚性和保水性可减小粒径。
(4)掺入外加剂。
(5)根据环境条件,尽可能缩短新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
9.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如何?
答: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1)水泥的强度等级与水灰比。(2)养护条件。(3)龄期。(4)施工质量。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1)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或早强型水泥;
(2)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
(3)采用湿热处理养护混凝土;
(4)改进施工工艺;
(5)掺入外加剂。
五、计算题
1.某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截面最小边长为400mm,采用钢筋为φ20,钢筋中心距为80mm。问选择哪一粒级的石子拌制混凝土较好?
解: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对石子最大粒径的要求,可得石子的最大粒径应同时满足:
由此石子的最大粒径应满足。在选择石子公称粒级时,应尽可能选择连续粒级的石子,且最大粒径尽可能大,故选择公称粒级为5~40mm的石子。
2.某混凝土,其试验室配合比为mc:ms:mg=1:2.10:4.68,mw/mc=0.52。现场砂、石子的含水率分别为2%和1%,堆积密度分别为=1600kg/m3和=1500kg/m3。1m3混凝土的用水量为mw=160kg。
计算:(1)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2)1袋水泥(50kg)拌制混凝土时其它材料的用量;
(2)1袋水泥(50kg)拌制混凝土时其它材料用量分别为:
砂:=2.14=2.14×50=107kg
石子:=4.73=4.73×50=236kg
水:=0.41=0.43×50=22kg
(3)500m3混凝土需要砂、石子各多少m3?水泥多少t ?
解:(1)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mc=1
=ms(1+a%)=2.10×(1+2%)=2.14
=mg(1+b%)=4.68×(1+1%)=4.73
=mw-ms×a%-mg×b%=0.52-2.10×2%-4.68×1%=0.43
施工配合比可表示为:,
(3)500m3混凝土需要的材料数量分别为:
1m3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为:mc=kg
3.称取25g某普通水泥作细度试验,称得筛余量为2.0g。问该水泥的细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解:该普通水泥的细度筛余百分率为:
对于普通水泥,其细度的规定为:通过80μm方孔筛筛余量不超过10.0%,因此该水泥的细度达到要求。
4.某砂作筛分试验,分别称取各筛两次筛余量的平均值如下表所示:
方孔筛径
9.5mm
4.75
mm
2.36
mm
1.18
mm
600
μm
300
μm
150
μm
<150μm
合计
筛余量,g
0
32.5
48.5
40.0
187.5
118.0
65.0
8.5
500
计算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率、累计筛余率、细度模数,并评定该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3)该砂的级配
根据A 4=61.8%可知,该砂的级配为2区。A1~A5全部在2区规定的范围内,因此级配合格。
该砂的细度模数为:
因此该砂属于中砂。
解:(1)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率:
①4.75mm:
②2.36mm:
③1.18mm:
④600μm:
⑤300μm:
⑥150μm:
(2)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率为:
①4.75mm:
②2.36mm:
③1.18mm:
④600μm:
⑤300μm:
⑥150μ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