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共9分)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2、。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1 对文中“饲养”一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揭露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罪行。 B、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揭露包身工制度下的包身工们的悲惨生活状况。 C、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役使他们以牟取暴利。 D、虽然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但墨鸭的比喻也说明包身工只有依靠资本家的剥削才能生存。2选出对本段文字所采用的议论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A、通过类比说理,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
3、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B、通过类比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船户”的残酷。 C、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D、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船户”的残酷。“两粥一饭十二小时的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能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3.下面关于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4、(3分)A. “猪猡一般”“泥土一般”“血肉造成的机器”是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待遇之差、地位之低下和苦役般的繁重劳动。B. 作者用她们劳动的付出的巨大与“猪猡一般”“泥土一般”“血肉造成的机器”的生活待遇放在一起对比,是对比手法,使之形成巨大的反差。C.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是排比、比喻、反复兼用,形象鲜明地概述了包身工全部的遭遇: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任人践踏,非人的生活。D. 这段文字多种修辞交替运用,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日本纱厂剥削中国工人的愤
5、慨,对包身工不幸遭遇的同情。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6、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 僖公三十年4.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5.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C.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D. 以乱易正,不武。 (被动句)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烛之武以
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指出要害,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存郑才能给秦国以实惠。 C. 晋侯为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反而西封阙了秦。 D.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跟秦国一样有四周扩张的野心。7.翻译下面两句话。(各5分,共10分)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_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_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毛泽东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8、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8. “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是指_。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4分)_9. 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写景有何特点?(6分) _ 四、课文背诵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 真的猛士,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 _,_。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3) 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_。 (徐志摩再别康桥)五、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完成(1)(4)题。(共25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
9、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
10、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
11、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
12、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
13、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
14、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1)下列关于这篇新闻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本新闻并没有写道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此可从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及文中“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等可以看出。B. 本新闻的叙述主要事件是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进行参观。C. 新闻与一般的文章的显著差别点是及时敏锐地捕捉最新的事件并加以客观地传达。作者作为一名敏感记者,却去写写一些不能称为新闻事件的事情,他的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已经违背了新闻当敏锐地反映最新事件的
15、原则。D.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波娑起舞。”“最可怕”等词是作者用的反语,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作者认为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才能让读者感到沉重的压抑。E.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意义,二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过去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也许“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人们应该永远牢记那段悲惨的历史,不要使悲剧重演,这正是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集中营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的追逐嬉戏,这样写
16、有什么作用?(6分)答:_(3)、这篇特写之所以能够征服读者,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事实,还在于它写出了情绪。请分析本文作者是如何表现情绪的多层次变化的?(6分)答: _(4)、课文第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8分) 答:_ 六、基础知识与运用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百舸() 寂寥(lio) 彷徨(pn) 惆怅(chn) B方遒(qi) 颓圮(p) 芳菲(fi) 青荇(xn) C浪遏() 浮藻(zo) 长篙(o) 漫溯(shu) D虔诚(qin)忸怩(n) 深邃(su) 团箕(q)
17、13.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B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阳中的新娘 C揉碎在浮藻间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1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惨目的伟大呵!B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C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
18、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D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15筛选下面文字中的关键信息,给“包身工”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6分) 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份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包身工:_16“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
19、,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请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6分)答:七 作文写作:(60分)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不
20、停地坚持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法伯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大胆尝试,走出圈子,便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 现实生活也是这样。无论是研究学问还是管理企业,总有人跟着前人,亦步亦趋,但也有人大胆尝试,开拓进取。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请以“走出圈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 C 答案简析:用去同辨异法,找出“饲养”一词的基本意义 2 A 答案简析: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21、。这里,通过类比,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3.D 答案简析:“日本纱厂剥削中国工人的愤慨”不准确,应是“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翻译(10分)(1)答案: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2)答案:(秦国)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8.(4分)答:曹操的观沧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9.(6分)答: 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
22、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描摹出一种寥廓深邃的意境。(意对即可)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答案: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 答案: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 答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1.(25分)(1)答案C D (5分) (2) (6分) 在内容上,作者描绘了一幅和平优美的景象,目的是和当年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现纳粹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沉思考。 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23、,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着作者内心汹涌澎湃。 在写法上,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能够更好地深化文章的主题。 (3) (6分) 参观者从最初默默匆匆地走过到步履沉重,他们“呆望”着毒气室和焚尸炉,“浑身发抖,毛骨悚然”,进而“惊叫”,“不忍卒睹”,“憋得喘不上气”,变得“跌跌撞撞”,以至“相互恳求地对望”,认为“够了”。 这些情绪的变化富有层次,而且极其强烈。但是作者的描写极为克制,几乎是不动声色。 正是这些情绪的变化,形成了巨大的欣赏反差,让读者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这些参观者所经历的情绪体验。 (4) (8分)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的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每一个
24、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 “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早就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蕴涵了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了文章主题,深刻揭露了纳粹的罪恶。 12. (3分) B 说明:A寥lio; C.溯s;D.箕j。 13. (3分)D 说明:D项是拟人,其他三项是比喻。 14. (3分) A “惊心惨目”应为“惊心动魄”。“惊心惨目”意为: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惊心动魄”意为: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25、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15.(6分)【答案】包身工:是指签订了“包身契”并预付三年包身费,由带工老板供给食宿,生死疾病一听天命的无偿劳动者。(抓关键词。) 16.(6分)示例:当时,她也许想到了她的家人,也许想到了她的爱人。也许想到了获得自由与家人团聚的时刻。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感到欣慰,她可能会想: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千万别让法西斯卷土重来。 17.作文(60分) 立意:盲从是事业的大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曾经讲过下面的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
26、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是借论词而论人生活动的境界。第一境是追求境:高瞻远瞩,独步天下,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第二境是奋斗境:孜孜以求,即使历尽苦难、失败、挫折,也不灰心丧气,也不懊悔不迭。第三境是成功境:苦苦地追求,忽然有一天,回过头来,成功正在“灯火阑珊处”,在向你招手致意。 题目(参考):泯灭辉煌的是盲从 再也不能这样“转” 走出那个怪圈 独自上高楼 她,在灯火阑珊处论据 不要迷信权威,认为他们的论断无可置疑,我们只剩下遵奉的份儿;不要盲从前人的成就,认为他们的学说已经臻于郅治,留给我们只有膜拜的份儿世间
27、却偏有那样一些燃烧着灼见的头脑,敢于向权威宣战!当无数的人都天经地义般的迷信着“地心说”时,他哥白尼却大胆置疑,于是他用他的“日心说”推翻了统治天文学界一千三百年的托勒密体系;当无数的人如奉为圭臬地盲从着亚里斯多德的“落体定律”时,他伽利略,凭借着他对科学的执著与热情,在许多人向他报以蔑视的冷笑时,他毅然站在了比萨斜塔上,修正丰满了前贤的理论;当全世界都在近乎狂吠着“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度”时,他李四光楞是不信邪,硬是用他那八十厘米的步幅,走出灿烂的“地质之光”,从此宣告了“离开美孚,中国的汽车照样奔驰,中国的飞机照样在蓝天上翱翔”!例文1走出圈子吧 孟繁一 法伯实验中的毛毛虫,可笑就可笑在他们
28、是只会跟在同伴后面,亦步亦趋,在花盆边绕着圈子做着“无用功”的毛毛虫,是看不见近在咫尺的食物,看不见思想的自由,看不见创造的活力,看不见自我的独特,更看不见开拓的独特的毛毛虫。诚然,这世上有太多陈规,太多旧俗,有太多前人深深的车辙,有太多埋在历史中发酵了的经验,这大概就是我们看不见又不觉地绕来绕去的圈子吧?诚然,望着前人的背影,咀嚼着世俗的窠臼,无需动脑,不必冒险,不用创造,只要跟着,跟着前人就不会有偏差,跟着前人就不会有风险。可圈子,圈子不也正是人性的枷锁,思想的樊篱,不正是一圈圈足以绞死本该红润的心灵的索套吗!走出圈子吧,用创造去鲜活与众不同的生命,用独特缀满有滋有味的人生。走出圈子,韩愈
29、才能撕开六朝骈文的浮华,探寻文以载道的精粹;走出圈子,马蒂斯才能挣脱古典主义的束缚,画出现代艺术中最动人的梦境;走出圈子,鲁迅先生才能冲破旧文学的牢笼,用清新的白话预言一个民族的春天。走出圈子吧,像法拉第,思维一转,磁能生电;走出圈子吧,像爱因斯坦,纵然他的前人是牛顿,可经典力学的圈子怎圈得住自由奔腾的思想;走出圈子吧,像我们的共和国,走出了计划经济的圈子,终于勾勒出巨龙腾飞的蓝图。走出圈子吧,用开拓与创造去开辟每一个日子崭新。课堂上,勇敢地讲出你独到的见解;作业中,大胆地写下你与众不同的思路;生活中,换一个角度,然后去品享属于自己的阳光走出圈子吧,重拾创造,勇气,智慧,不在沉积的经验中醉死,
30、不在前人的车辙中把挣扎看成是奋斗,让独立的思想复活,让自由的心灵重生。不再盲从,不再跟风,用双足拓展自己的道路,用双手独撑自己的人生。将目光锁定在前路,而非前人。走出圈子吧,相信,就算是毛毛虫也能变成飞翔的花朵:蝴蝶!例文2 辟蹊径,越樊篱 李佳鸿 试试看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地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地翻飞盘旋,执着地寻求。 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 试试看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 浩浩乾坤,朗朗宇宙,处处都是心的休憩之所,关键在于你的决定是否另辟蹊径,走出圈子,
31、去看“光风霁月”。 听厌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悲戚,看倦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缠绵,弥漫着靡靡之音的狭小词苑,怎容得下你大气广博的胸怀?但是要推翻老师前辈们的“经典”吗?不遵循历代传承的足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吗?最终,旷达疏狂的本性,俯仰万世的豪情决定你要在词的世界另辟蹊径,创造一个崭新的天地!于是,你把高官厚禄换了“竹杖芒鞋”,用手中的笔抒写了多彩的情怀,描绘达观的人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何等旷达!“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何等豪迈!你有你的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你有你的勃郁“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我羡慕你“障泥未解玉骢
32、骄”的闲逸,我品读你“竹篱茅舍出青黄”的情趣!你的大胆尝试开阔了词的意境,从此宋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满是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然而你却说:“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文言文的怀旧,日记体的狂人日记,心灵独白式的伤逝,倒述的祝福不断地创新着,前行着。沧海横流,你是识时之俊杰;刀光剑影,你是永远不会被击倒的猛士,华夏大地上永远巍峨的巨人。当我们芟除繁冗的条条框框,独辟蹊径,冲破旧社教的束缚站在新的境地,就会看到:纵使喜马拉雅直冲霄汉,可上面却有攀登者的旗帜。 撒哈拉沙漠一望无际,但里面也有跋涉者的脚印。 阿尔卑斯山壁千仞,可其中有探险者的身影。 雅鲁藏布江湍急浩荡,可其间却有勇敢者的故事。走出樊篱,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浅山色。请不要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就行走在圈外吧!也许你会发现,不走寻常路的毛毛虫,终化成翩跹起舞的金色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