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_王睿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728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_王睿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_王睿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_王睿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9卷 第1期2 0 2 3年2月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 NA L O F D ON GHUA UN I V E R S I T Y(NA TUR A L S C I E N C E)V o l.4 9,N o.1F e b.2 0 2 3 文章编号:1 6 7 1-0 4 4 4(2 0 2 3)0 1-0 1 1 0-0 9D O I:1 0.1 9 8 8 6/j.c n k i.d h d z.2 0 2 1.0 5 8 4收稿日期:2 0 2 1-1 0-2 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 0 X S H 0 1 9)通信作者:梁建芳,女,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可持

2、续消费及绿色供应链决策,E-m a i l:l i a n g j i a n f a n g 6 91 6 3.c o m引用格式:王睿雯,梁建芳.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3,4 9(1):1 1 0-1 1 8.WAN G R W,L I AN G J F.S t u d y o n t h e d r i v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o f c l o t h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b e h a v i o

3、r o f C h i n e s e 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g o v e r n a n c eJ.J o u r n a l o f D o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2 0 2 3,4 9(1):1 1 0-1 1 8.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王睿雯,梁建芳(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4、,陕西 西安 7 1 0 0 4 8)摘要:为解决城市居民较高环保态度与较低可持续消费行为之间的矛盾,研究影响中国居民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因素。基于环境共治理念,引入环境责任感、感知便利性和社会规范3个变量,构建了可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问卷调研,运用AMO S结构方程模型和B o o t s t r a p置信区间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责任感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和感知便利性均具有正向影响;感知便利性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并在环境责任感与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规范会正向影响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并在环境责任感与感知便利性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

5、果为寻求我国服装可持续消费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国家服装可持续消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环境责任感;感知便利性;服装可持续消费;社会规范中图分类号:T S 9 4 1.1;F 2 7 4 文献标志码:A S t u d y o n t h e d r i v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o f c l o t h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 p t i o nb e h a v i o r o f C h i n e s e 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 f r o m t h e p e

6、 r s p e c t i v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g o v e r n a n c eWANG R u i w e n,L I ANG J i a n f a n g(C o l l ege o f F a s h i o n&A r t D e s ign,X ia n P o ly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y,X ia n 7 1 0 0 4 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o a d d r e s s t h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7、b e t w e e n h igh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a t t i t u d e s a n d l o w e r c l o t h i ng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pt i o n b e h a v i o r o f 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t h e 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g c l o t h i ng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pt i o n b e h a v i o

8、 r o f C h i n e s e r e s i d e n t s w e r e i n v e r s t iga t e d.B a s e d o n t h e c o n c ept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go v e r n a n c e,t h r e e v a r i a b l e s i n c l u d i ng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po n s i b i l i ty,pe r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e n c e a n d s o

9、 c i a l n o r m s,w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o c o n s t r u c t a n a dju s t a b l e m e d i a t i o n m o d e l.E mpi r i c a l t e s t s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 t h r o ugh qu e s t i o n n a i r e r e s e a r c h,u s i ng AMO S s t r u c t u r a l equ a t i o n m o d e l l i ng a n d B o

10、o t s t r ap 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 m e t h o d s.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po n s i b i l i ty h a s a s ign i f i c a n t po s i t i v e e f f e c t o n b o t h c l o t h i ng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pt i o n b e h a v i o r a n d pe r

11、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e n c e;pe r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e n c e h a s a s ign i f i c a n t po s i t i v e e f f e c t o n c l o t h i ng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pt i o n b e h a v i o r a n d pa r t i a l ly m e d i a t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p b e t w e e n e n v i r o n

12、 m e n t a l r e spo n s i b i l i ty a n d c l o t h i ng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pt i o n b e h a v i o r;s o c i a l n o r m s h a v e a po s i t i v e e f f e c t o n c l o t h i ng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pt i o n b e h a v i o r a n d pl ay a po s i t i v e m o d e r a t i ng

13、 第1期王睿雯,等: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r o l e i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p b e t w e e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po n s i b i l i ty a n d pe r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e n c e.T h e f i n d i ngs o f t h e s t u dy a l s o pr opo s e s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t o pr o m o t e s u

14、 s t a i n a b l e c o n s u mpt i o n b e h a v i o u r i n c l o t h i ng a n d t h e d e v e l opm e n t o f r e l e v a n t n a t i o n a l po l i c i e s.K e y w o r d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po n s i b i l i ty;pe r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e n c e;s u s t a i n a b l e c l o t h i n

15、g c o n s u mpt i o n b e h a v i o r;s o c i a l n o r m s 现今环境问题突出,纺织服装行业已成为仅次于石油化工业的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1。随着纺织服装领域生产与消费的不断增长,全民共治环境的社会议题愈加凸显。与推动潮流轮回相比,可持续循环型商业模式更受纺织服装行业从业者的关注。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2可知,2 0 2 1年我国服装类 商 品 零 售 额 累 计99 7 4.6亿 元,同 比 增 长1 4.2%。然而,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这些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加速了消费者对环境的理性思考。产品快速供应和产品质量下降导致过度消费和

16、服装浪费3,这对利益相关者、环境与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全民环境共治具有跨地域、跨时代的意义。虽然当前消费者正显示出对环境友好的道德消费行为,但与对环境的关注和实际消费行为形成密切联系仍存在较大差距4。在服装领域,环境责任感是全民参与环境共治的内驱动力,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是环境共治的外显行为5。虽然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已成为可持续消费的现实需要,但大部分消费者因成本、便利性等而放弃服装可持续消费6。因此,在环境共治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消费者形成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变得极为紧迫。基于此,本文从环境共治视角出发,探讨中国消费者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以期寻求促进消费者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

17、方法和途径,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的营销活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1 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1.1 环境共治理念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的概念被明确提出。环境治理需要多元力量的共同参与、协同共治,从而构建起全民参与环境共治的社会行动体系。所谓全民环境共治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公众通过积极的、有目的的社会行动共同参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相关活动,即通过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7。在全民参与的服装可持续消费中,政府是宏观层面的引导者,企业是可持续行为微观基础,而公众作为消费行为的主体,其环境的责任意识、行为践行倾向,以及群体间的影响监督对服装可

18、持续消费的影响更具现实意义8。一方面,环境责任感会激发公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唤醒公民的“生态公民”责任意识5是实现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必然条件。另一方面,当客观条件不利于公众践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时,公众主观感知到的便利条件能够增加其行为意愿9,在环境道德的立场上提高参与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倾向和意愿。除此之外,公众的行为还会受到社会环境和周围群体的影响,以及各种社会准则的约束1 0。为了推动全民环境共治,促进公民践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需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意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间的纽带作用,为公众提供便利的行为条件,以增强服装可持续消费的社会氛围,实现环境共治与可持续发展。

19、1.2 环境责任感与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关系 可持续消费1 1是指在使用改善生活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或者购买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友好属性的产品1 2。根据实现机制、实施对象及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弱可持续消费”和“强可持续消费”两个阶段。其中,前者强调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提供绿色产品以实现可持续消费,后者则通过消费者本身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1 3。在纺织服装领域,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1,1 4主要包括衣服购买阶段、使用阶段和处理阶段中各种有利于生态和环境的行为,如表1所示。表1 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不同阶段T a b l e 1 T h

20、e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c l o t h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c o n s u m p t i o n b e h a v i o r行为阶段具体描述购买阶段购买环保服装或二手服装、服装消费减量化使用阶段协作消费,延长服装生命周期,如交换、租赁、出借、捐赠等处理阶段参与服装回收再利用当前关于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111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 9卷 在消费 者 态 度 意 愿1 5-1 6、影 响 机 制1 7-1 9、引 导 策略1 4,2 0等方面。在服装购买阶段,研究焦点主要为影响因素和

21、感知价值两方面1,部分消费者愿意为环保而接受生产生态服装额外的溢价,但在“快速时尚”的消费文化影响下,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准备好将环保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其可能更容易接受高价购买高 品质 的衣服以延 长服装生命 周期。R e i k e等2 1指出更多循环经济的途径,如转卖、翻新、回收再利用等,可以延长服装的寿命。服装的处理是另一个关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废旧服装回收状况2 2、再利用的困境及成因1、服装再利用行为及推进方案2 2等。在服装处理时,经济激励、政策鼓励等都有利于促进消费者的亲环境行为,但这种认识并不能促使其做出服装可持续行为的决定。服装可持续消费需要强调在行为过程中能获得

22、的核心价值和社会评价,以便在消费者与可持续消费意识间建立积极的关系。环境责任感是指个体为避免不良环境后果产生所持有的责任归属感,即有责任为减少或杜绝不良环境后果而参与亲环境行为2 3,行为具有激发、鼓舞个体亲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2 4。可持续发展被视为社会、生态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当前,现有研究2 5已经将可持续消费的重点转移到更广泛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消费者的环境行为涉及自身的环境意愿和生态认同,参与感和对生态影响的评估能够增加消费者对环境的关注2 6。在环境行为领域,环境责任感被认为是个体进行亲环境行为时最基础、最重要的心理变量5。盛光华等2 4通过对居民的绿色产品购买行为分析,发现环境责任

23、感会驱使个体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并激发其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本文认为环境责任感是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越高,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越积极,故提出以下假设:H1 环境责任感会正向影响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1.3 感知便利性的中介作用 感知便利性是指消费者消费过程中对时间、精力和心理成本等条件的认知2 7,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少,感知到的便利性越高2 8。在服装可持续消费的情境下,商店的可及性2 9-3 0、回收的相关信息2 2、捐赠场所或回收设施的位置3 1-3 2等都被描述为消费者可能寻求的便利。已有研究3 0,3 3证实消费者的产品态度是触发实际消

24、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对环境的态度会对感知便利性产生积极的影响。环境责任感会影响消费者保护环境和其亲环境活动的倾向性,正确执行亲环境的行为可促使消 费 者 对 服 装 可 持 续 消 费 产 生 兴 趣 和 道 德义务。在可持续服装购买的相关文献中,消费者的感知会影响其对可持续服装的购买意向3 0。价格、便利性等自身利益相关的因素3 4是消费者进行可持续消费时难易程度的个人感知。商店的可及性是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2 9,消费者更容易购买位置便利商店的可持续产品。同样,在服装租赁中,租赁时长受限和租赁时可能对产品造成的损坏也是消费者践行 服装可持续 消费行 为 的 困 扰3 5。D o m

25、i n a等3 6对可持续服装的调查表明,难以找到可持续产品、价格障碍和产品品类障碍都会阻碍消费者的可持续行为。许多消费者认为服装回收不便捷3 7,对回收设施的了解情况有限2 2,如提供更多的便捷回收方式,将促进其进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因此,提出假设:H2 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会正向影响感知便利性。H3 消费者的感知便利性会正向影响他们的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H4 感知便利性在环境责任感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中起中介作用。1.4 社会规范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 社会规范是指被广大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行为标准,是推动人们的动机和行为的主要因素3 8。大众倾向通过获得社会认可或内化社会规范来适应自己的行为

26、和社会期望3 9,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这一概念变得更加重要。在绿色消费的相关文献中,社会规范是能够解释和预测绿色消费行为4 0的有力因素。J u n g等4 1的研究表明,社会规范对中国消费者购买可持续服装的意向有积极影响。Y a d a v等4 2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规范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虽然社会规范作为对个人行为的社会压力的检验标准,但在中国的集体社会环境中,社会规范是在与其 他 人 相 互 关 联 的 意 义 上 进 行 的4 3。C h a n g等3 0在关于服装可持续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社会规范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S t

27、o n e等4 4认为环境责任感是个体主动参与社会规范并将规范内容内化的责任倾向。社会规范在环境责任感和感知便利性的关系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影响消费者感知的精细化理解,从而促进可持续消费。本文认为,如果消费者从环境责任211 第1期王睿雯,等: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感到感知便利性路径上的态度不积极,通过高水平的社会规范调节时会加强消费者的态度。故此提出假设:H5 社会规 范 会 正 向 影 响 服 装 可 持 续 消 费行为。H6 社会规范在环境责任感对感知便利性的路径上起调节作用。1.5 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理 环境共治理念的责任感归因视角为服装

28、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环境责任感能够折射出公民的环境主义共识2 6,不仅是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精神内核,还是消费者践行服装可持续行为前因变量。感知便利性是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3 0,除消费者本身所具有的环境责任感外,让消费者感知到更多的资源便利以及更少的预期障碍3 6-3 7,都有利于促进其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感知便利性在环境责任感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之间是存在传导效应的,环境责任感会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亲环境行为的举措、信息,对于正确执行亲环境的行为感知有重要意义。强化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和感知便利性可以促进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和美德习俗的

29、影响,因此会在意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和他人评价3 9,公民能够以参照群体的形式影响其他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社会参与性7,即社会规范能够解释模型的有利因素,且直接影响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4 2。除此之外,社会规范在环境责任感和感知便利性的关系中存在重要的调节作用。当消费者承担社会压力时,环境责任感会将社会规范内化成亲环境的责任倾向,而便利性感知会为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践行增加更多理性的思考。社会规范的道德压力会给消费者的感知带来更多精细化的理解以优化他们的行为决策。当消费者处于规范道德的公共系统中,不仅会催化亲环境的消费行为,还会塑造以利他主义为特征的价值观4 5,因此,更容易感知到自己的亲环境行为

30、能够为社会和环境创造的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构建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2 研究设计2.1 问卷设计 研究的各变量测量题均来自经过验证的量表,并且根据研究主题,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做了适度的语义修正。其中:环境责任感题项借鉴了文献图1 理论模型F i g.1 T h e o r e t i c a l m o d e l s4 6-4 7 研究中的3题项;感知便利性题项借鉴了文献2 7,3 1 研究中的题项,根据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3个阶段整理成3题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题项借鉴了文献1 6-1 7 研究中的3题项;社会规范题项借鉴了文献4 8-4 9 研究中的3题项。量表均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法

31、,数字15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选取研究对象的性别、学历、收入以及所在城市作为控制变量。2.2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研究对象为中国地区的消费者,数据收集时间为2 0 2 1年14月,问卷发放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于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在生活方式、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为增加样本的代表性,本研究分别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收集样本,问卷共发放了8 0 0份。在4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收到回复问卷7 2 8份,构成了9 1%的总体回复率。排除不完整和无效的问卷共3 5份后,有效问卷共计6 9 3份。问卷研究对象在性别方面,男性占4 2.4%,女性占5 7.

32、6%;在学 历 方 面,初 高 中(含 中 专)及 以 下 占2 7.6%,大 学(含 大 专)占5 5.4%,硕 士 及 以 上 占1 7%;在居住地方面,东部城市占3 0.7%,中部城市占2 5%,西部城市占3 2.6%,其他地区占1 1.7%;在收入方面,3 0 0 0元及以下占4 4%,3 0 0 16 0 0 0元占1 5.7%,6 0 0 11 0 0 0 0元占1 4.9%,1 0 0 0 1元以上占2 5.4%。3 实证检验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使用S P S S 2 1.0和AMO S 2 1.0软件进行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各构念的C r o

33、 n b a c h 系数值为0.8 3 80.8 8 8,由此可知,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良好,各测量工具收集的数据有较强的可靠性。各构念的组合信度(Rc)均大于0.7,平均方差萃取量(EE AV值)均大于0.6,说明各构念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环境责任感、感知便利性、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社会规范的EE AV值分别为0.6 3 3、0.6 6 7、0.7 2 6、0.6 6 6。311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 9卷 表2 各构念信度与收敛效度分析表T a b l e 2 T a b l e o f 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 c o n v e r g e

34、 n t v a l i d i t y a n a l y s i s f o r e a c h v a r i a b l e研究变量测量问题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RcEE AV环境责任感感知便利性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社会规范每个人都有义务履行环保责任0.7 8 1为保护环境,愿牺牲一些个人利益0.8 3 1看到非环境友好行为举动主动劝阻0.7 7 6大多数人能方便购买所需绿色环保服装0.8 0 8生活中服装再利用的相关设施较完善0.8 6 7生活中有便利的服装回收渠道0.7 7 0愿意承担因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而带来的不便0.8 5 7宁意降低生活舒适性,而选择减少服装购买和使用量0.8 6

35、9会付出额外时间、精力进行服装再利用行为0.8 2 9能感受到浓厚环保可持续消费氛围0.8 1 6浪费资源的行为会受到周围人群谴责0.7 7 0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成为社会风气0.8 5 70.8 3 80.8 3 80.6 3 30.8 5 50.8 5 70.6 6 70.8 8 80.8 8 80.7 2 60.8 5 50.8 5 70.6 6 6 各构念相关系数矩阵表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各因子的EE AV均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绝对值,环境 责 任 感 为0.7 9 6(0.4 6 1),感 知 便 利 性 为0.8 1 7(0.4 7 9),社会规范为0.8 1 6(0.5 5 4

36、),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为0.8 5 2(0.5 5 4),这意味着这4个因子都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由表3各构念相关系数矩阵表可知,各构念EE AV值的平方根均大于其他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研究的各构念间存在较大差异,量表的判别效度较好。表3 各构念相关系数矩阵表T a b l e 3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m a t r i x f o r e a c h v a r i a b l e变量环境责任感感知便利性社会规范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环境责任感0.7 9 6感知便利性0.1 9 40.8 1 7社会规范0.2 9 10.4

37、 7 90.8 1 6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0.4 6 10.4 3 90.5 5 40.8 5 23.2 模型适配度检验 运用AMO S 2 1.0软件检验结构模型的适配度。模型的绝对适配度指数2=4 9.5 0 5,df=2 4,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ERM S A=0.0 3 9(0.0 5 0),表明模型拟合度非常好;采用拟合良好性指标IG F=0.9 8 4、常规拟合指标IN F=0.9 8 5、比较拟合指标IC F=0.9 9 2和调整拟合良好性指标IA G F=0.9 7 1,这4个指标均大于0.9 0 0并且都接近于1,表示模型拟合度非常好;卡方自由度比2/df=2.0 6 3(3)

38、。以上数据均表明结构模型对上述数据有很好的适应性。3.3 感知便利性的中介模型检验 使用S P S S 2 1.0软件对感知便利性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采用文献 5 0 中所编制的S P S S宏的M o d e l 4建立以自变量为环境责任感、因变量为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中介变量为感知便利性的中介模型,将性别和学历作为控制变量,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 感知便利性的中介模型检验T a b l e 4 A m e d i a t o r m o d e l t e s t f o r p e r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e n c e回归方程(N=

39、6 9 3)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BTBTBT预测变量性别0.0 0 5 40.0 8 0 20.0 9 1 21.2 4 9 4-0.0 2 9 6-0.4 8 4 9最高学历0.1 4 6 3*3.9 2 1 1-0.0 7 8 0-1.9 1 9 10.1 7 6 2*5.1 7 9 1环境责任感0.4 4 2 6*1 2.9 3 3 90.1 9 8 5*5.3 2 4 50.3 6 6 5*1 1.5 4 3 8感知便利性0.3 8 3 2*1 2.0 5 0 2R20.2 3 0 30.0 4 4 20.3 6 4 4F值6 8.7 1 0 99.5 9 3 49 8.6 2 0 5

40、注:模型一为环境责任感变量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变量的回归;模型二为环境责任感变量对感知便利性变量的回归;模型三为环境责任感变量和感知便利性变量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变量的回归;B为回归系数;T为对回归系数做t检验的结果;*表p0.0 1;下同。411 第1期王睿雯,等: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 由表4可知,环境责任感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B=0.4 4 2 6,T=1 2.9 3 3 9,p0.0 1,其中B为回归系数,T为对回归系数做t检验的结果,下同。),假设H1得以支持,说明有较高环境责任感的消费者更容易进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当引入中介变量

41、后,环境责任感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B=0.3 6 6 5,T=1 1.5 4 3 8,p0.0 1);环境责任感对感知便利性的预测作用显著(B=0.1 9 8 5,T=5.3 2 4 5,p0.0 1),假设H2成立;感知便利性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预测作用也显著(B=0.3 8 3 2,T=1 2.0 5 0 2,p0.0 1),假设H3成立。此外,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值如表5所示。从表5可 以 看 出,直 接 效 应 与 中 介 效 应 的B o o t s t r a p 9 5%置信区间的上限、下限均不包含于0,表明环境责任感不仅能够直接预测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而

42、且能够通过感知便利性的中介作用预测服装可持续消 费 行 为,假 设H4成 立。该 直 接 效 应(0.3 6 6 5)和 中 介 效 应(0.0 7 6 1)分 别 占 总 效 应(0.4 4 2 6)的8 2.8 1%、1 7.1 9%。表5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T a b l e 5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t o t a l,d i r e c t,a n d m e d i a t e d e f f e c t s类别效应值B o o t标准误B o o t C I下限B o o t C I上限相对效应值/%总效应0.4 4 2 60.

43、0 4 3 00.3 5 7 00.5 2 5 0直接效应0.3 6 6 50.0 4 2 00.2 8 4 60.4 4 9 78 2.8 1感知便利性的中介效应0.0 7 6 10.0 1 8 50.0 4 1 90.1 1 3 91 7.1 9 注:B o o t标准误、B o o t C I下限和B o o t C I上限分别指通过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 o o t s t r a p法估计的间接效应的标准误差、9 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3.4 社会规范的直接作用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使用线性回归法检验社会规范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直接作用,社会规范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 预 测 作

44、 用 影 响 显 著(B=0.3 6 6 5,T=1 1.5 4 3 8,p0.0 1),假设H5成立。将社会规范作为调节变量,假设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受到调节,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采用文献5 0 中所编制的S P S S宏中的M o d e l 7建立以环境责任感为自变量,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为因变量,感知便利性为中介变量,社会规范为调节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将性别和学历作为控制变量,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环境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的交互项对感知便利性的预测作用显著(B=0.1 1 4 3,T=4.1 2 4 5,p0.0 1),假设H6成立,说明社会规范能够

45、调节环境责任感对感知便利性的预测作用。表6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T a b l e 6 I n t e r m e d i a r y m o d e l t e s t s w i t h m o d e r a t i o n回归方程(N=6 9 3)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感知便利性BTBT性别-0.0 2 9 6-0.4 8 4 90.0 8 4 11.3 0 2 0最高学历0.1 7 6 25.1 7 9 1*-0.0 6 5 1-1.8 0 0 2环境责任感1.8 6 1 31 0.8 1 8 6*0.0 8 7 82.5 1 0 0*感知便利性0.3 8 3 21 2.0 5 0 2*

46、社会规范0.4 7 7 11 3.7 0 7 1*环境责任感社会规范0.1 1 4 34.1 2 4 5*R20.3 6 4 40.2 5 4 7F值9 8.6 2 0 54 6.9 4 6 2 注:*表p0.0 5。社会规范在环境责任感和感知便利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分解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当社会规范水平较低(低分组e f f 1(M-1 S D)时,环境责任感对感知便利性虽然会产生正向的预测作用,但预测作用较小,随着社会规范控制水平的提高,环境责任感对感知便利性的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当社会规范水平较高(高分组e f f 3(M+1 S D)时,环境责任感对感知便利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

47、作用。社会规范在感知便利性的不同水平上的中介效应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在社会规范的3个水平(低分组e f f 1(M-1 S D)、中分组e f f 2(M)、高分 组e f f 3(M+1 S D)上,作为调节的社会规范在环境责任感511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 9卷 与感 知 便 利 性 关 系 中 的 中 介 效 应 除 低 分 组e f f 1(M-1 S D)(9 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包含0不显著)以外,中分组e f f 2(M)与高分组e f f 3(M+1 S D)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随着社会规范水平的提升,环境责任感更容易通过增强个体的社会规范进而影响个体感知便利性

48、。图2 社会规范在环境责任感和感知便利性之间的调节作用F i g.2 T h e m o d e r a t i n g r o l e o f s o c i a l n o r m s i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a n d p e r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e n c e4 结论与启示4.1 研究结论 (1)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和感知便利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意识

49、的强弱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和感知便利性;环境责任感能够折射出公民在环境共治的社会行动体系中的亲环境意识,驱使消费者进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消费者只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加关注绿色服装购买信息、服装回收设施等基础条件,并且更有可能自觉地减少服装浪费,践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2)感知便利性会正向影响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并且在环境责任感与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消费者感知到的行为难易程度是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消费者感知便利性越强,越愿意实施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且感知便利性在环境责任感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之间是存在传导效应的,通过强化消费者的

50、环境责任感和感知便利性可以促进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表7 社会规范在感知便利性的不同水平上的中介效应T a b l e 7 T h e 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 o f s o c i a l n o r m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 o f p e r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i e n c e类别感知便利性效应值B o o t标准误B o o t C L下限B o o t C L上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e f f 1(M-1 S D)-0.0 0 8 20.0 2 1 3-0.0 4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