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塞《玻璃球游戏》的精神分析解读_毛佳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714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塞《玻璃球游戏》的精神分析解读_毛佳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塞《玻璃球游戏》的精神分析解读_毛佳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塞《玻璃球游戏》的精神分析解读_毛佳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1年度课题“精神分析视角下赫尔曼黑塞 玻璃球游戏研究”(编号F J J K B K 2 1-1 0 6)的研究成果。黑塞 玻璃球游戏 的精神分析解读毛佳佳摘 要 黑塞 玻璃球游戏是一部用象征语言写成的作品。书中建构了一个未来世界的精神乌托邦 卡斯塔利亚,塑造了精神的化身 克乃西特。主人公克乃西特似乎专为精神事业而生,却在事业达到顶点之时离开卡斯塔利亚,进入世俗世界,走上通往无意识的道路。这一过程即荣格揭示的心理现象的对立转化。克乃西特的出走和死亡可以看作无意识的自然观点对片面意识态度的补偿。原型代表着无意识的补偿作用,人类心灵深陷的分歧能够借助原型

2、得到最后解决。小说通过一系列的原型观念和意象,尤其是与自性相关的观念和意象,在象征水平上完成了对立面的统一。关键词 玻璃球游戏;象征语言;对立转化;精神分析;自性作 者 毛佳佳,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泉州 3 6 2 0 0 0)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 a r lG u s t a vJ u n g)认为,一切艺术与科学都孕育于人类的心理,因此心理学可以被用于文学研究。以心理学的角度,荣格区分了小说的两种创作模式,即心理的和幻想的。前者来源于人类有意识地生活,从人类的普遍命运中汲取素材,进行美化加工,使人对人类内心世界有更深层次的洞察。后者完全相反,其素材超出生命的表层经验,不再为人所

3、熟知,处于人类的感情和理解能力之外,如同另一个世界的幻象。荣格还指出,浮士德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差异标志着两种创作模式之间的差别。1与 浮士德一样,赫尔曼黑塞(H e r m a n nH e s s e)的代表作 玻璃球游戏(D a sG l a s p e r l e n s p i e l)同样存在着心理与幻想两种悬殊的创作模式。表面看,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约瑟夫克乃西特的生平,专注的是内心世界的描写以及精神成长过程,属于成长小说或教育小说(b i l d u n g s r o m a n)范畴。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部用象征语言写成的作品,用黑塞自己的话说,是“以象征和譬喻编织成的作品”2,最后

4、一章尤其如此,结局克乃西特的死亡同样可以从象征层面理解。641教育评论/2 0 2 3年第4期一、“星星的快乐”:卡斯塔利亚精神的最高象征弗洛伊德将精神现象还原为生物本能,包括自我保存的本能和力比多本能,后者即繁殖和物种保存的本能。在弗洛伊德的人生图景中,每个人都陷于繁殖的链条,处于向后与父母、向前与子女的血缘的、肉体的联结当中。弗洛伊德的学说没有能够指出一条超脱这一“无情的生物学循环”的途径。与此相反,荣格认为精神不能被还原为生物本能,而是一种与本能同样强烈的生命冲动,能够压抑本能,克服本能的自我放纵,促使人追求更高的目标。本能与精神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对立两极。这种自然本能与精神的双极性始终贯

5、穿于黑塞的作品,从他的第一本小说 彼得卡门青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玻璃球游戏,二者的冲突始终存在。相比于早期作品更重视自然、原始、质朴的东西,黑 塞 后 来 的 作 品 更 注 重 精 神,直 到“老年之作”玻璃球游戏建构起一个未来世界的精神乌托邦 卡斯塔利亚。黑塞借助卡斯塔利亚表达的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不是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出于人的基本需要,即对精神的需要。主人公克乃西特作为精神的化身,他早年丧亲,从小就来到卡斯塔利亚。相比其他与世俗家庭仍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学生,血缘纽带的羁绊对克乃西特来说已经不存在,因此他能够全身心投入精神事业,直到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登上职位的顶峰。意识的起源如同光明的

6、出现,一切发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意识的象征。意识出现于无意识黑暗之中,就像星星在夜空中闪耀。黑暗的夜空象征一片混沌的无意识、原始本能世界,星星的光芒象征人心的一点灵明、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人的任务在于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意识,获致文化成就,“在存在的黑暗中投下一丝光亮”3。然而,光明并非诞生于光明,只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光才有可能诞生。人类的一切精神成就都是与现实相斗争的成果,而不是产生于世外桃源的一片宁静之中。卡斯塔利亚正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他们创建了卡斯塔利亚,以此抵制那股由野蛮与残暴混合而成的时代旋风,在时代的黑暗中守护着精神的根基,具有悲剧意味。卡斯塔利亚精神的最高象征“星星的快乐”建立在

7、对生命的痛苦、悲哀的深刻体验基础上,是深沉严肃的。特西格诺利的痛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值得敬重的原因正在于此。为了获得至高的认识,人必须承受最深刻的痛苦,与最深刻的痛苦相伴随而来的极乐是人最高的精神成就,这也是艺术的本质所在。艺术家由于意识程度的高度明晰而感受到比常人更强烈的痛苦。黑塞在他所处的时代难免感到极度的寂寞孤独,但他用作品带给我们的并不是他个人的忧伤、恐惧和绝望,而是“一滴纯正的光明,一滴永恒的快乐”。卡斯塔利亚的最高精神成就、至高无上的目标正是以一种音乐精神为旨归,“这种音乐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勇敢,就是一种快乐前进的步伐和舞步,微笑着穿越人间的恐怖和火焰”4。克乃西特也以这种音乐精神

8、治愈了特西格诺利。二、“下沉的音乐”:对立面的转化精神发展的至高点也是转折出现之时。克乃西特将特西格诺利的到来作为世俗世界的召唤,决定辞去游戏大师之职,离开卡斯塔利亚,进入世俗世界。这一决定成为克乃西特的人生转折点,自此他从事业的顶点开始了迅速下坠的过程。这一过程即荣格揭示的心理现象的“对立转化”(e n a n t i o d r o m i a)。对立转化的观念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流,无物长住,一切事物最终都会转化为其对立面,“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从年轻741产生出衰老,从衰老产生出年轻”“生命与衰败的川流永不停息”5。荣格以此指代一切心理现象的双极性:“

9、任何一种心理极端现象都暗含着其自身的对立面,或与自身的反面有着某种密切而本质性的关联。”6心理能量力比多同样存在着内部矛 盾,包 含 着“由 生 到 死 的 对 立 转化”。力比多的发展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先升后降的抛物线,以太阳在天空的运行路线为代表。生命因此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这条路线的前半程处于上升阶段,这是“生命的早晨”。这一阶段力比多不断追求生活、进化和创造。到了生命的正午时刻,抛物线在至高点开始转弯,进入到“生命的午后”。这一阶段生命不再上升和向外拓展,转而向内不断收缩,死亡开始降临。此即力比多涨落的法则。克乃西特一生致力于卡斯塔利亚精神事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完满实现了

10、自己的目标,却在至高点迅速下坠,如日西沉。克乃西特的沉沦之感可以追溯到黑塞二十几年前另一部作品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这部作品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黑塞在此前后经历了他人生最严重的一场精神危机并因此患上忧郁症。上升与下沉、死亡与重生的双极性成为黑塞作品的重要主题。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奏响了“下沉的音乐”,仍然回荡在 玻璃球游戏精神王国。克乃西特似乎专为精神事业而生,也以守护卡斯塔利亚精神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然而,在他内心还有一种本能的直觉,使他对卡斯塔利亚、对玻璃球游戏产生完全相反的情感。自从学生时代起,克乃西特就“暗暗地渴望现实”,渴望“黑夜、鲜血和野性之火”,渴望“生育、繁殖,渴望受苦

11、、死亡”。渴望着“真实的世界”“原始本能世界”的同时,对卡斯塔利亚及其最高艺术成就玻璃球游戏产生怀疑,“我们只是短暂过客”“都在创造玛雅世界的泡影,魔术般的幻象,一无用处”7。双极性同样是玻璃球游戏的内在本质。玻璃球游戏追求最高的和谐统一,也向人展示出“一种须臾无常的景象”,展示出一切造物包括人类最高精神追求的须臾即逝与可疑之处。克乃西特曾经在他自己设计的游戏中,目睹了一个个“古老、复杂、可敬,以几代人心血建成的机构,如何逐渐达到了顶峰,但是衰颓的萌芽已经孕育其中,使整个健康有意义的建筑开始下沉、蜕化、摇摇欲坠”8。卡斯塔利亚和玻璃球游戏同样将走完这样一条路。卡斯塔利亚“开朗、勇敢的虔诚精神”

12、可以说是西方文化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取得的最高精神成就,它继承自古希腊罗马和基督教的文化遗产,在古典音乐莫扎特、巴赫等人的作品中得到最高形式的表达。然而,这一文化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西方”正 在“没 落”。卡 斯 塔 利 亚 作 为 一 个“晚期文化”的代表,已经度过了最繁荣时期,不可避免在走下坡路。它既保留着古典音乐开朗、勇敢的虔诚精神,也充满衰亡的气氛。书中引用 吕氏春秋关于音乐的论述,古代中国的“亡国之音”,其音悲凉的“清商”“清角”同样在这个精神王国奏响。“一切都有死亡,也愿意死亡。”有朝一日玻璃球游戏会消失,卡斯塔利亚终成陈迹,但“外面的世界”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卡斯塔利亚与“外面的世界

13、”形成了对立两极,其中一端表示精神、灵感、思维,一切向上的事物,另一端表示沉重、黑暗的自然本能、世俗欲望。二者之间同样存在着对立转化。当前者发展到了极致,在没有什么向上的精神活动之时,精神就转而从高空落下,进入黑暗的大地。这正是卡斯塔利亚所处的情形。过于追求精神的超越导致与现实的疏离,卡斯塔利亚远离了它产生的根基,因此退化为一个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小王国。就在此时,克乃西841特决定离开那座狭隘的象牙塔,走进更广阔的“外面的世界”。这并不意味着他退回到原始本能世界,沉沦于世俗生活。他与特西格诺利一样,寻求的是精神与自然的统一之道,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三、自性与“道”:统一的象征最终克乃西特踏上

14、离开卡斯塔利亚的旅途,做了一次久违的徒步旅行,旅途中回忆起上一次徒步旅行的经历以及学生时代和很多遥远的往事。他领会到,今天的克乃西特与当年的克乃西特“简直是一对同胞兄弟”。人的这种双重性,荣格 自传通过个人经历作了解释,称之为“第一人格”“第二人格”9。第一人格是自我人格,面对外部现实,充当社会角色。第二人格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内在的“他者”,也是人最深层的本质。他比第一人格古老得多,是“(无意识)母亲年老的儿子”,“实际上是个老人”,处于时间之外,是不朽的、永恒的。这一“无时间性的”,不为生死触及的内在本质的东西,弗洛伊德称之为无意识,荣格进一步将这一无时间性的心理实体区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

15、意识。第二人格即集体无意识的人格化。克乃西特同样具有这种人格的双重性:当年的克乃西特是第一人格,曾经是卡斯塔利亚的学生、研究者,后来被接纳进入宗教团体,最终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登上职位的顶峰;今天的克乃西特是第二人格,进入到集体无意识这一“更陌生、更神秘的天堂领域”。经过几天长途旅行,克乃西特抵达特西格诺利位于高山湖畔的乡间别墅,见到了学生铁托,即将实现自己当初的心愿:到世俗世界当一名教师。正在迎接他的似乎是一种新的生活。然而,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克乃西特却感到“一种以往未曾有过的严重虚弱”,甚至出现了“一种不祥的死亡般的疲乏感”,似乎预见了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否意识得到,本性都在为死亡做准备

16、。在荣格看来,死亡并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终结。因为人的意识极具局限性,仅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个体意识之外还存在着更为广阔的集体无意识领域。个体意识终将消亡,但无意识心理过程不因个体的消亡而被打断。黑塞深受荣格学说影响,包括对死亡的看法。小说最后一章叙述克乃西特进入世俗世界之后的经历,却没有多少关于现实生活的描写,反而是全书最具神秘色彩的内容。世俗世界就具有象征意义:这个世界虽然“一片混乱,然而却是一切命运,一切创造,一切艺术以及整个人类的归宿和故土”1 0。世俗世 界是自然、无意识的象征,克乃西特(精神、意识的象征)原本就来自它,最终又回到那里。荣格将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描述为补偿性的。因为意识活

17、动要求定向,要求排除不相干的一切,这使意识不可避免具有片面性,那些为意识定向所排除的内容沉入无意识,形成与之相对抗的力量。意识与无意识的紧张程度越来越激烈,直至无意识内容以意象的形式爆发出来。当意象表达的并非个体无意识的内容而是来自集体无意识,就称其为原初意象或原型(a r c h e t y p e)。荣格曾经以光谱为比喻,形象地说明原型的特征。在这一心理光谱中,本能位于红色一端,精神以另一端蓝色为代表。蓝色与红色混合的紫色代表着原型,在光谱中自成一色,紫色恰当反映了原型的“神秘性与自相矛盾性”1 1。原型在对立两极不可调和的诉求之间架起了桥梁,扮演着“调解者”的角色,人类心灵深陷的分歧能够

18、借助原型得到最后解决。小说最后一幕发生在克乃西特到达乡村别墅的第二天。这天清晨,他与铁托相遇于高山湖泊,此时一轮耀眼的太阳正从群山间冉冉升起。太阳是一切天体中最壮丽的形象,每天傍晚落入黑夜,黎明时分再次从黑夜中升起,从黑暗与死亡走向新的复活。太阳象征着至高神性,也是重941生与复活的象征。克乃西特与铁托都与太阳密切关联。克乃西特一生的发展轨迹即太阳的运行轨迹:从黑夜喷薄而出,上升至最灿烂的天顶,自此开始沉落,最后迅速下坠,走向夜的归宿。铁托同样与太阳关系密切,他的名字也许就“得自太阳神蒂坦”1 2。在日出壮丽景象的感召之下,铁托迎着太阳跳起了献祭之舞,预感自己的生命即将面临转变的新阶段。克乃西

19、特也发现,他眼前的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副看不出年龄的庄严面具”(第二人格)。克乃西特目睹了铁托的转变,看清了铁托内心深处的高贵本质,看到他们二人 老师和学生实质上是完全相等的,都是整个人类精神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不同于弗洛伊德将精神现象还原为生物本能,荣格认为精神在本质上是高级的,是一种“更高的”意识。黑塞 沉思一诗也写道:“神圣而永恒的是精神。”精神是一种“永恒”的原型观念,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发地显现出来。个体有生死,人类的一切创造物同样在时间中生灭,但精神在本性上是完全不可毁灭的,一切时间、一切地区、一切文化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就像太阳一样,个体的死亡好比太阳的西沉,但太阳只是看

20、起来好像是沉落了,事实上它永远不会沉没。作为一切光明的来源,太阳永远都在燃烧着,给新的世界带来新的光明。精神在此之前曾以星星的形象出现,到了小说结局处以太阳这一更加光辉的意象再度回归。伴随着升起的太阳,铁托跳进湖水,想要比太阳的光芒更快到达湖对岸,同时邀请克乃西特参与这场追逐太阳的竞赛。克乃西特不顾长途旅行与高原反应导致的疲乏、虚弱,纵身跳入湖中,最终体力不支而在冰冷的湖水中溺亡。针对不少人对最后结局所持的怀疑观点,黑塞在致一位读者的信中作出回应,称克乃西特之死为“献祭性死亡”1 3。这种献祭并非人为造就的牺牲,克乃西特并非出于自由意志而走向死亡。相反,它根源于一种关于死亡的自然观念。这种观念

21、认为大自然需要死亡,死亡完全合乎自然之道。克乃西特即是如此。他先是听从世俗世界的召唤,离开卡斯塔利亚,重建与自然本能世界的联结。在预知自己死亡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极力反抗或经历巨大冲突,而是跟随自然的道路。克乃西特的死亡并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终结,他的出走和死亡可以看作无意识的自然观点对片面的意识态度的补偿。无意识具有补偿作用,但首先意识必须认识、吸收从无意识涌现出的新内容,这一努力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如果意识不能理解并统合泛滥到自身领域的无意识内容,它很可能被来势汹汹的 无 意 识 吞 没,就 像 黑 塞 此 前 作 品 东方之旅的主人公H.H.的结局。意识对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弗洛伊德将意识比

22、作人在无意识黑暗中唯一能够依凭的一盏指路明灯,指出精神分析治疗的关键就是“把无意识转变为意识”。正是意识能力使人成其为人,如果没有意识,人将等同于群居动物,对所有的一切一无所知。意识使人从群体中分化出来,使个体化得到发展,实现“成为你自己”的目标。它也能够不断吸收同化无意识的内容,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意识与无意识心灵的相互接近,在此整个人格的中心从自我转变为一个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中点,这一新的平衡、新的中心称为自性(s e l f)。自性不等同于自我(e g o),自我是意识人格的中心,其中只有意识的内容;自性还包含着无意识心理,表达了作为整体的人格的统一性。小说最后场景之所以发生在远离尘俗的

23、高山世界,而不是特西格诺利位于首都的家中,是因为山代表着朝圣和攀登的目标,是自性的象征。易经有言:“王用享于西山。”荣格认为,这一爻辞说的就是自性。自性具有一切原型所具有的“神秘性与自相矛盾性”。一方面,它表达的是人无法理解的未知事051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它是人类整个心理生活的起点,也是人努力趋向的最高和最终目标。小说塑造的克乃西特这一形象可以说是作者终其一生探索的“成为你自己”和通往自性之路的最高成就。小说最后出现的湖泊意象也是自性的象征。随着太阳的逐渐升起,群山环绕之下的湖泊一半为阳光所照射,另一半处于阴影当中。这种明暗交替的意象表达了古老东方 易经阴与阳对立转化的思想。在 易经中,阴与

24、阳既相互对立也相互依存,缺少一方另一方也无从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转化。阴与阳相互作用之“道”即道家的最高理念。玻璃球游戏偏好东方思想,除了引用 吕氏春秋对音乐、理想政治的论述,还借用中国哲学关于阴阳、道的学说,用于表达对立面的统一。自性既体现整体人格的统一性,也显现为一种更为复杂的对立及对立的统一。自性与道意味着对立面的调和,在这里意识与无意识、精神与自然、卡斯塔利亚与世俗世界获得了象征性统一。克乃西特的死亡同样可以从象征层面理解:湖水象征着无意识;克乃西特沉没于幽深的湖水,意味着意识的光芒被无意识的巨大黑暗所吞没;黑暗无法毁灭光明,因为对立的双方,一方无法离开另一方而独自存在。

25、根据对立转化或阴阳相待的法则,至为黑暗的时刻也是转折出现之时。“阴”在其力量的最高点会转化为它自身的对立面,精神的光芒会在最黑暗的时刻再次出现。克乃西特被湖水吞没,并不意味着他彻底消失。在他沉没的时候,铁托也到达了湖对岸,一个象征精神光芒的新形象从水中升起。克乃西特已经收获了一位继承者。在此前的几次见面中,铁托完全被克乃西特的精神境界所吸引,并以达到这一境界作为自己的目标。作为一个权贵家族的继承人,铁托将来会成为一位统治者,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经过克乃西特的引导和卡斯塔利亚精神的浸染,铁托终将成为一位理想统治者。玻璃球游戏引用 吕氏春秋关于治理国家最高目标的论述,是实现“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26、天地之和,阴阳之调”,这在将来也会成为铁托追求的目标。至此,克乃西特进入世俗世界的任务 将卡斯塔利亚精神注入世人的心灵,保护这个世界的精神根基,可以说已经完成。有一种古老的观念认为,生命圆满之时,就是死亡来临的时刻,这也是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观点。当一个人做完所有能够做的事,完成了个人的任务,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也就可以死去,告别并消失。1 4克乃西特即是如此。使 命已完成,也就到了离开的时候。参考文献:1 瑞士 荣格.人、艺术与文学中的精神M.姜国权,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0 1 8:1 0 5-1 2 6.2 1 2 1 3 张佩芬.黑塞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27、6:2 6 8、2 8 9、2 6 6-2 6 7.3 9 瑞士 荣格.荣格自传M.高岚,主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 0 1 5:2 3 9、1 7 6.4 7 8 1 0 德 黑塞.玻璃球游戏M.张佩芬,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1 4:2 6 8-2 6 9、3 7 1-3 8 3、9 6、3 4 4.5 瑞士 荣格.心理类型M.储昭华,沈学君,王世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0 1 8:3 2 5.6 瑞士 荣格.转化的象征M.孙明丽,石小竹,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0 1 8:3 8 7.1 1 瑞士 荣格.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M.关群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0 1 8:2 7 7、1 4 7.1 4 瑞士 荣格.意象分析M.高岚,主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 0 1 5:3 8 8.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