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地理位置屯兰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西南6Km,距太原市60Km,区内有四条公路与外相通:太原一陕西佳县公路由井田北缘通过;文水开栅一古交线沿原平川通过;清徐一古交线沿大川河通过;岔口一古交线沿屯兰川通过。国铁太古岚铁路沿井田北缘通过,屯马铁路支线由本井田中部工业广场通过,交通便利。屯兰矿交通地理位置图如图1.1.1。图1.1.1 屯兰矿交通地理位置图1.1.2地形与地貌井田位与吕梁山东翼,属中低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以山地地形为主,仅在大河谷中分布有宽约200600米的冲积-洪积平原。全区地势西南
2、高东北低,最高处在大东磨上附近,标高1400米;最低处在古交镇附近汾河河床,标高970米。相对高差一般150250米。1.1.3气候和地震本区属我国北方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多风沙,夏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据寨上水文资料,年降水量最大632.6mm,最小172.1 mm,年平均457.8mm,全年降水量约60集中于7、8、9三个月。据太原气象台观测资料,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达-25.5,年均气温9.4。全年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冻土深度7 7 cm。据山西地震局资料,古交区地处6度地震基本烈度区,而位于断陷盆地的太原市区为7度区。据记载太原市区发生的地震最高为5
3、级,太原以南的清徐一带曾发生过6级地震。1.1.4水源和电源矿井永久水源取自汾河上游的汾河水库。矿井电源取自屯兰ll0kv区域电站。1.1.5矿区水文屯兰井田位于西山煤田的西北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全区带压开采,煤层最大带压达4.54Mpa。本区内河主要有汾河及支流屯兰河、原平河、大川河。汾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区北缘,其支流屯兰河、原平河及大川河分别自南向东或自南向北流经本区,在北缘注入汾河,河谷宽400600米。汾河流量受上游水库控制,最大流量673m3/h。汾河支流平时流量仅每秒十几升,雨季则可形成具有破坏性的洪流。其它次一级的小沟谷多为季节性河谷,平时干涸或仅仅有涓涓细流。1.2井田地质特征
4、1.2.1地层本区仅出露有山西组顶部及以上地层,据钻孔揭露,其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0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二迭系上统石千峰组(P2 s h),第三系、第四系地层。1.2.2地质构造本区位于西山煤田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215,呈NNE向SSW倾伏的波浪状单斜构造。较大褶曲少见,但次一级小型波状褶曲发育。断层较多,且成组出现。1、褶皱构造本区大的褶曲不甚发育,比较明显的有井田西部边缘的鲜则背斜、元家山向斜以及东南部的东大岭向斜。而在井
5、下生产中实际揭露次一级小型背一向斜相当发育。鲜则背斜:位于井田西部边缘,其轴部北起八字山村西南,南至七福沟,轴向大体呈南北方向,全长约5公里。轴部出露最老为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地层。两翼倾角49。元家山向斜:位于鲜则背斜以东,并与之平行,其轴北起元家山村东,南到姬家庄村以西,大体呈南北方向,全长约3.8公里。两翼倾角613。轴部出露多为上二迭统石千峰组地层。东大岭向斜:位于井田东南部,其轴南起东大岭村东,向北东30延伸,到72号钻孔附近消失,其中部轴向变为北东60,全长5公里。两翼倾角410。由于沿轴部覆盖面积较大,所以地面不够明显。2、断裂构造井田内断层发育,均属高角度正断层。根据屯兰勘探区精
6、查地质报告,发现落差5米以上断层66条,其中落差30米以上7条,100米以上4条,断层走向以北东3565者居多,占三分之二。这些断层均有明显的成组出现的特点,区内分布有两组,每组有46条落差10米以上的断层,常常伴生许多成束的小断层,走向北东,大多带有压扭性质。 3、陷落柱 区内陷落柱比较发育,屯兰井田从建井至2005年底,井下共揭露陷落柱90个。陷落柱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柱体形态多呈椭圆扁圆或不规则圆形,剖面上多呈反漏斗状,陷落角多为6080度。柱体内岩块杂乱无序,一般胶结松散,呈半胶结状态。从井下揭露陷落柱情况来看,长轴直径一般3050米,最大达100米以附兰矿构造纲要图。1.2.3井田水
7、文地质特征井田自上而下有四个含水层组,即:第四系砂砾含水层组,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组,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组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组。1、第四系砂砾含水层:主要赋于屯兰河、原平河、大川河及汾河等河谷中,主要由砾石及砂层组成,富含潜水,冲积层一般厚1015米,渗透性好,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区内冲积层的水位在地表下0.87米,上游深,下游浅,水位标高9901030米,单位涌水量为2.5-104升秒米,渗透系数为40.696.68米日,水质HCO3SO2CaMg型,矿化度为245310毫克升。该含水层水与下部含水层联通性差,仅北一盘区右翼、南二盘区左翼接受其侧向补给。2、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组:本组
8、厚层砂岩较多,以中一粗粒砂岩为主,含水性分布不均,在靠近屯兰河,原平河及汾河两侧,由于长期受地表河滩潜水的侧向补给,含水性相对较好。本组砂岩在沟谷中出露较多。风化带最大涌水量为0.026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000440.13米日,水位标高993.131042.92米,水质为HCO3-S04(C1)水,矿化度为250561毫克升。该含水层水横向联通性差,分布不均,沿屯兰河两侧含水量较大,工作面回采后通过采空区涌入巷道,为上组煤出水的主要水源。3、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组:由L1、K2、L4三层石灰岩组成,其中以K2最厚,平均厚2.8米,岩性纯,为主要含水层;L1平均厚1.96米,不甚稳定,岩性又
9、常为泥灰岩,含水性较差。由于埋藏较深,裂隙、岩溶均不发育,透水性及含水性随之也差,其单位涌水量为0.182-4.07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166-15.96米日,水位标高为964.18-1038.19米。由于灰岩较薄,以裂隙水形式存在,含水量较小,对矿井生产威胁不大。4、奥陶系中统含水层组:岩性一般以石灰岩为主,裂隙及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区内可分为峰峰组含水层、上马家沟含水层和下马家沟含水层。(1)峰峰组含水层:本组为峰峰组上段,岩性以层状灰岩为主,方解石含量较高,平均厚约70米,它位于奥灰顶部,距煤层底板最近,是潜在的直接突水含水层,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威胁,但其岩溶发育和富水性很不均匀,呈明
10、显的块段性,不同钻孔中的水位标高相差很大,甚至无统一地下水位,它与上马家沟组含水层中间存在隔水层,两者之间的水力联系很不均匀。(2)L马家沟含水层:是本区最主要的含水层组,它与下马家沟组一起组成奥灰岩溶含水主体。该组主要由较纯的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厚度大,平均为270米,为岩溶的主要发育层,导水性好、水位很平缓,水位标高为878.4922.8米。(3)下马家沟组含水层:主要由灰岩、花斑灰岩组成,平均厚度110米,方解石含量较多,岩溶较发育,其富水性弱于上马家沟含水组,而强于峰峰组含水层,在古交镇以东至本区以外地区,富水性较好。峰峰组、上马家沟组及下马家沟组含水统称为奥灰水,其岩溶发育,富水性
11、极强,水位高,水压大,全区可采煤层均带压开采。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影响着矿井的发展规划,是矿井防治水的主要任务。突水系数及涌水量:1、突水性屯兰矿全井田带压,但隔水层相对较完整,其厚度符合安全要求,另外奥灰顶部有1020米厚的充填带,相对增大了隔水强度,因此,采取一定的有效的防治水措施进行带压开采是可行的。从突水系数分析来看,2#煤层全区安全可采,8#煤层突水系数达到0.72 Kgfcm2m,超过水文地质规程0.6 Kgfcm2m的规定,8#煤层有部分区域处于危险区。经对8#煤突水系数进行分析,煤层底板标高低于56 8.3米区为危险区,标高568.3,718.9米为过渡区,大于718.9米
12、为安全区。危险区主要集中在屯兰矿南四、南五盘区。通过对危险区进行疏水降压,来提高开采的安全程度。2、矿井历年涌水量总之,从理论上分析,2#煤层开采是安全的,但区内大中型断层及陷落柱切割,使煤层失去连续性,又因采动破坏使地压发生变化,这些不利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大增加了突水的可能,因此,2#煤层的开采也不能够完全排除突水的可能,在生产中切不可麻痹大意。1.3煤层特征 本区煤系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13层,煤系地层平均总厚约166米,煤层平均总厚15.7米,含煤系数10。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含02#、03#、1#、2#、3#、4#、4下#七层煤层,称为上组煤,煤系地层平均总厚44.58米,煤层平均
13、总厚度为5.32米,含捧系数11.9。石炭系统太原组主要含煤6#、7#、8#、8a#、9#、10#六层,称为下组煤,煤系地层平均总厚度为122.43米,其中煤层平均总厚度为5.98米,含煤系数4.9。 1.3.1煤层特征1、02#煤层:位于K4砂岩下15米,北部发育不好,仅有两个“孤岛式的可采区,向南逐渐增厚,大致在455、7.T19、T64、T55等钻孔连线以南形成大面积的可采区,其中仅43孔为尖灭点,可采范围近乎占总面积的一半。可采区内厚度比较稳定,一般厚1.0米左右,多为薄煤层,局部为中厚煤层,最厚可达2.32米,常有夹石1-2层,顶底板多为砂质泥岩、泥岩或粉砂岩。本层在屯兰井田为不稳定
14、煤层,往南至邻区变成稳定的主要煤层。2、03#煤层:可采范围南北向分布,西至 T7号孔,东至边界。煤层分布连续性差,可采区内常有“孤岛”式的下可采区和尖灭区,可采范围基本同02#煤层,但连续性比后者差。可采区内为薄煤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0米,最厚1.03米、大部结构简单,偶有矸石一层。顶底板绝大多数为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属不稳定煤层3、1#煤层:仅在井田西北缘独立存在,其范围约占全区的十分之一,其余均为与2#煤层合并区。独立分层内大多不可采,仅在西部边缘有近两平方公里的可采区。可采区内厚度多为0.60一0.70米,最大1.13米,结构简单。本层与2#煤层的间距最大3.87米,上与03#煤层间距
15、变化很大,个别点合并。顶底板以砂质泥岩为多,其次为粉砂岩、细砂岩。属不稳定型。4、2#层:厚度1.455.22米,基本为中厚煤层_结构复杂,有夹石13层。虽然厚度变化大,最厚可为最薄的三倍,但有规律可寻,即1#煤与2#煤的合并线是本煤层厚度变化最大的地方,在合并区厚度最大,独立区厚度最小,因而形成东西两侧厚度小,中部厚度大。436钻孔一带为厚度最大地段。顶板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及炭质泥岩,底板以炭质泥岩为主,次为砂质泥岩。此层煤虽上与1#煤、下与3#煤合并,并且厚度变化大,但有规律,并且都可采,仍不失为稳定型煤层。5、3#煤层:在西南、南及东部独立存在,其余均与2#煤合并,二者相距
16、一般1.0米左右,最大1.64米,隔以炭质泥岩或泥岩,形成明显的组合特征。独立区内靠东界和南界处不可采,可采范围约占全区的十分之三。、为薄煤层,厚度一般小于1.0米,最大1.85米,大多结构简单,偶有夹石一层。顶板大多为炭质泥岩,底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属不稳定煤层。6、4#煤层:上距3#煤多小于10米。中部发育不好,分布有大片尖灭区和不可采区,其范围大致为420、T24、7、T19、T42、410等钻孔圈定,其中仅在T30、T34号钻孔一带有小片可采区。环绕上述范围几乎全为可采区,仅在189、106孔一带为不可采区,可采范围占全区的十分之七。虽然可采范围较大,但全面来看分布连续性差。采区内
17、厚度一般12米,以薄煤层为主417与5号孔连线以北,由于与4下。煤合并而变厚,为厚煤区。最厚可达3.54米,其次在南部及东南部厚度也较大。常有夹石13层,为复杂结构煤层。顶板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属不稳定型煤层。7、4下#煤:在相邻矿井镇城底矿及西曲矿界内与4#煤合并,延至本区417、5号孔以南又分开独立存在。紧接合并区分布有面积6平方公里多的东西条带状可采区,可采区内厚度变化很大,最大为2.40米。可采区以南多为尖灭区。本层与4#煤的间距变化较大,多数在10米以内。结构简单,局部有夹石一层。顶底板多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属不稳定煤层。8、6#煤:位于K3下1.
18、215.7米。417、T50、T48等个孔连线成的弧线以西为大片可采区(其中仅T31孔为不可采区),占全区的一半,以东绝大部分为不可采区,仅T5 5、188及458孔附近分别有一个小块可采区。采区,内厚度一般12米,最大1.91米,西南部厚度大,北部、东部厚度小。本层顶板多为含炭量较大的炭质泥岩。底板以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为主。结构较复杂,多有一层夹石,属于较稳定型煤层。9、7#煤:直接顶为L4灰岩,其间有时隔以零点几米的炭质泥岩或泥岩,全区仅有T38、132、135三孔为不可采点,T38为临界可采。总的来说,煤层厚度变化为全区最小者,为薄煤层,绝大多数0.71.0大1.08米,结构也简单,仅小部
19、分有夹石一层,属稳定型煤层。10、8#煤:顶板为L1灰岩,有时相变为泥灰岩,层厚02.64米,平均1.59米;底板以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细砂岩或中砂岩。上距2#煤5888米,平均厚73米煤层厚度1.1 55.81,平均厚3.45米,为中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变化规律明显,即厚度与8#9#煤间距成反比。8#、9#煤间距变化大,为33 15米,最大的地段为T12到457孔的南北条带,宽10002000米,另有457至T52孔的分支小条带。在此间距大的条带内8#煤最薄,两侧厚度逐渐增大。总的来看西部大于东部,其厚度变化是沉积盆地不均衡沉降的结果。本层结构复杂,一般有23层夹石,最多4层
20、,属于稳定型煤层。11、8a#煤:西部小面积与8#煤合并,合并线大致在424、426、445、T43等孔附近,以东独立区,紧接合并区有两个可采区,可采面积约5平方公里,可采区内基本为薄煤层,一般厚0.60-0.80米最厚130米,结构复杂,有夹石12层。顶板大多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属不稳定型。12、9#煤:全区仅位于西北角的428钻孔附近不可采,其余厚度多为1.502米,最大2.88米,以中厚煤层为主,极小面积的薄煤层主要分布于西北角。厚度变化不大,最厚处位于西部,一般有夹石12层,最多3层,结构复杂。顶板以灰黑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炭质泥岩、泥岩等。底板为粉砂岩、粉砂质
21、泥岩,有时相变为细砂岩。属稳定型煤层。13、10#煤:煤厚0.101.40米,平均厚0.59米。仅在西部有近9平方公里的可采区,其范围大致在T40号钻孔以北,T17号钻孔以西,其余大多为尖灭区,仅在毗邻可采区处分布有小面积不可采区,其中有数个孤立可采点。可采区基本为薄煤层,厚度多小于1米,最大1.40米,常有夹石12层。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粉砂岩,底板多为砂质泥岩。属不稳定型煤层。1.3.2变化规律1、本井田煤层灰分以7#煤最低,1#煤最高。灰分含量的规律大致有两点:(1)厚度不大并且变化较大的不稳定煤层灰分高;厚度变化很小的稳定煤层灰分低;(2)厚度较大的煤层灰分中等。2、本区
22、煤层硫分一般是陆相的山西组低于海陆交互相的太原组,前者多以低硫为主,后者多以中、低硫为主,高硫比例增大。1.3.3煤质本区煤层埋藏较深,主要有变质程度较高的肥煤、焦煤、瘦及贫煤,其中焦煤为主,瘦煤次之,肥煤、贫煤极少。井田内焦煤储量占总储量的61.1 %。瘦煤占26.7,肥煤占11.1,贫煤极少且只分布在9#煤层。 煤质特征1、2#煤层:有肥煤、焦煤、瘦煤三种牌号,以焦煤为主,瘦煤次之,肥煤最少。原煤灰分7.6 8-34.38%,以中灰为主,低友及高灰都较少,洗煤多低于10。原煤硫分多低于1,最高2.40,以低硫占绝对优势。洗煤硫分多低于0.5。磷含量一般小于0.01。显微煤岩类型以亮煤为主。
23、显微煤岩组份以凝胶化组份为主,丝炭化一般在2325之间。2、8#煤:有肥、焦、瘦三种牌号,以焦煤为主,约占60,肥煤极少,约占2。原煤灰分6.4338.54,以中灰为主,洗煤灰分大多数在8左右,最大为23.16。原煤硫分最大6.81,以中硫为主。原煤含磷一般0.002左右,最大0.0347。煤岩类型以暗亮煤为主。煤岩组份以凝胶化组份为主,丝炭化组份多在1825间。矿物含量中等,一般1115,成分以粘土类为主,黄铁矿次之。1.3.4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性煤管局晋煤基字(1984)第1070号文瓦斯涌出量为12m3t,属高瓦斯矿井。根据实际揭露煤层情况,瓦斯等级鉴定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83.1
24、0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3.31m3t。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对屯兰矿2#煤层12209轨道巷(大块)和8#煤28101工作面(大块)煤样进行煤尘爆炸性实验,结果为煤尘具有爆炸性,2#煤尘爆炸指数为19.38,8#煤尘爆炸指数为24.78。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屯兰2#煤层和8#煤层煤样进行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为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属I类,属容易自燃发火煤层。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2.1井田境界屯兰煤矿位于太原地区古交市西南,距古交市城区约6公里,行政区划属古交市管辖。本井田北东以汾河南岸最高洪水位线为界,东以大川河西岸最高洪水位线为界,东南以王芝茂断层
25、为界,西与西南以F38断层与425号、454号、448号、446号、T38号、451号钻孔连线为界,北西以风坪岭断层北东段为界,南北长约4.08km,东西宽约5.26km,面积20.24km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4年11月4日颁发给屯兰矿的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1000000420045,矿界由以下17个拐点坐标圈定。2.2井田的工业储量2.2.1井田的工业储量在本设计中,只对2#、8#煤层进行储量计算,参加储量计算的均为可采煤层。依据勘探钻孔资料,将矿体分划分为A、B、C三个块段,在各块段内,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平均煤层厚度,然后求得各块段储量。地质断块法计算见公式2-
26、1。 (2-1)式中 Q工业储量,Mt;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块段内钻孔见煤厚度的均值,m;块段内煤的容重,t/m3。经计算,各块段储量以及井田总储量见表2.2.1。表2.2.1各块段及井田工业储量煤层项目ABC合计/万t2#煤厚/m2.93.33.4储量/万t1380.41795.24277.27452.88#煤厚/m3.23.23.2储量/万t1489.61702.43936.87128.8总计/万t14581.62.3保护煤柱损失量及可采储量计算2.3.1保护煤柱损失量保护煤柱损失量包括:井田边界煤柱损失、断层煤柱损失、河流煤柱损失、井筒保护煤柱损失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等永久保护煤柱损
27、失。因为本设计采用河流下采煤,并把井筒布置在工业广场内及井田境界保护煤柱范围内,因此根据本井田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设计的方案安排,本井田只进行井田边界煤柱损失、断层保护煤柱损失、工业广场煤柱损失以及大巷保护煤柱损失。(1) 井田边界煤柱损失量本井田边界长度约为18.15km,根据井田边界的地质情况,井田边界留设20m宽煤柱。则可得:2#煤层井田边界煤柱损失量:Pj2=18.151000203.31.36=162.9(万t)8#煤层井田边界煤柱损失量:Pj8=18.151000203.21.33=154.5(万t)井田边界煤柱总损失量:Pj= Pj2 + Pj8 = 317.4(万t)(2) 断层保
28、护煤柱损失量根据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规定,断层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在没有掌握断层各区段的导水性时,应把整个断层作为导水断层对待。断层防水煤柱不得小于20m。本设计中,共有三条较大断层,分别为:F1:H=4.060 L1=650mF2:H=5.070 L2=875mF3:H=4.070 L3=500m由于不清楚断层性质,煤层两侧各留设30m保护煤柱。则可得:2#煤层断层保护煤柱损失量:Pd2=23.31.36(650+875+500)30=33.3(万t)8#煤层断层保护煤柱损失量:Pd8=23.21.33(650+875+500)30=31.6(万t)断层保护煤柱总损失量:Pd
29、= Pd2 + Pd8 = 64.9(万t)(3)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损失量工业广场占地面积,根据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修改决定的说明中第十五条,工业广场占地面积指标按级保护,围护带宽度15m确定,由于本井田设计井型为1.50Mt/a,故工业广场面积取18公顷,工业广场长450m,宽400m。用岩层移动角确定工业广场煤柱,冲积层移动角 =45,基岩移动角 =72,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则可得:2#煤层工业广场压煤量:Pg2=675.25727.633.31.36=220.5(万t)8#煤层工业广场压煤量:Pg8=725.94778.323.21.33=240.5(万t)工业广场总压煤量:Pg= Pg
30、2 + Pg8 = 461(万t)(4) 大巷保护煤柱损失量本设计只有回风大巷布置在煤层中,运输大巷和轨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中,故只需留设回风大巷保护煤柱。大巷两侧保护煤柱宽度50m,回风大巷长度约为5150m,则可得:2#煤层回风大巷保护煤柱损失量:Ph2=25051503.31.36=231.1(万t)8#煤层回风大巷保护煤柱损失量:Ph8=25051503.21.33=219.2(万t)回风大巷保护煤柱总损失量:Ph= Ph2 + Ph8 =450.3(万t)2.3.2矿井可采储量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31.1项目基本情况31.2建设目标31.3建设内容及规模41.4产品及去向41.5效
31、益分析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52.1建设的必要性52.2建设的可行性52.3编制依据62.4编制原则9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93.1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93.2项目的原料供应情况103.3地址选择分析10第四章 产品114.1沼气114.2 沼气产量确定124.3有机肥134.4产品去向13第五章 沼气工程工艺设计145.1工艺参数145.2处理工艺选择145.3工艺流程的组成155.4厌氧处理工艺选择与比较155.5沼气存储和净化工艺165.6工艺流程185.7沼气输配设施195.8沼气计量设施19第六章 总体设计196.1站内总体设计196.2站外配套设计19第七章 土建设计
32、207.1建筑设计207.2结构设计20第八章 电气设计218.1设计依据218.2设计规范228.3 设计说明228.4控制与保护228.5防雷与接地228.6配电系统238.7防雷与接地238.8 防爆设计238.9供电负荷23第九章 安全、节能及消防249.1安全生产249.2防火消防249.3节能25第十章 主要构(建)筑物、设备的设计参数2510.2 厌氧消化系统工艺参数设计2710.3 沼气净化系统工艺参数设计2810.4 沼气储存系统2810.5 沼肥储存系统2910.6配套设施区29第十一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3011.1编制说明3011.2总投资估算表3111.3投资概算3311.4资金筹措33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和投招标3412.1进度安排3412.2招(投)标依据3412.3招(投)标范围3412.4招(投)方式35第十三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3513.1管理3513.2劳动定员和组织培训37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3714.1污染源和污染物3714.2污染治理方案3814.3安全生产39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4115.1沼气4115.2沼气发电4115.3沼液和沼渣4315.4(生态)农产品。43第十六章 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4316.1社会效益4316.2生态效益4416.3经济效益44第十七章 结论46第十八章 附件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