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媒体融合观的哲学意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757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媒体融合观的哲学意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习近平媒体融合观的哲学意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习近平媒体融合观的哲学意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习近平媒体融合观的哲学意蕴龙明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论断、新理念、新观点、新举措和新要求,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媒体融合观。习近平媒体融合观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系统规划了“怎么样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科学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这三个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为我国在新时代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一、立足辩证唯物主义,深刻阐明“为什么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

2、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辩证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恩格斯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既然事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那么,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无论是处于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来认识事物。习近平总书记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立足于国内外传播形势的新变化,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放在事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国际话语

3、权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明确将媒体融合发展从行业探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第一,准确把握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变化,强调要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大不一样了。一方面,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展迅猛,日益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人们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的主要途径,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要求主流媒体“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3另一方面,互联网

4、的开放性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4,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涌动交汇;网络空间的无边界性使得新兴媒体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思想渗透、价值观传播和文化输出的新平台,“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5。因此,只有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主流媒体积极向新兴传播领域拓展,才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第二,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发展,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强调以媒体融合发展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

5、关键时期,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随着互联【内容提要】习近平媒体融合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辩证唯物主义,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规划了“怎么样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回答了“媒体融合发展依靠谁、为了谁”。深入理解习近平媒体融合观的哲学意蕴,对于准确把握习近平媒体融合观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媒体融合 辩证唯物主义

6、 唯物辩证法 唯物史观13新闻论坛 2024年第2期本期特稿网应用的普及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治理正逐步从线下向线下线上相结合转变,从掌握少量“样本数据”向掌握海量“全体数据”转变,这为推动治理模式变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6新兴媒介形态改变了传统上媒体单纯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局限,成为深度嵌入社会运行体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要善于利用媒体融合发展拓宽社会治理的载体和渠道、创新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方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第三,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立足于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

7、话语权,借助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国际传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战疫情、保民生、促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现在,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7然而,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中占据强势话语权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 反差”。8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开拓了新渠道,也为打破西方国家的信息垄断提供了新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8、“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9,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实施融合传播。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规划“怎么样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是揭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和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讲话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地位,运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为“怎么样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制定出具体的行动纲领。第一,坚持发展的观点,提出“融合发展的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确立媒体融合发展的

9、基本方向。唯物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事物不仅存在着量变,同时还存在着质变。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立足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出融合实践历经三个阶段,即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他多次强调,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10,催化媒体融合由量变向质变升级,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而不融”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简单物理叠加,而是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

10、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11,形成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媒体融合也是如此。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的认识只有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12基于互联网产生的新兴媒体一开始就拥有了信息化社会最先进生产力的基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代表着媒体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融合发展进程中,传统媒体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打造信息传播新平台。同时,不能仅仅把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延伸,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以

11、“互联网+”引领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推动传统媒体向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升级迭代;要让互联网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底层操作系统,变革和创新传统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全面调整原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传播体系以及运行机制,重构新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坚持联系的观点,提出“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进媒体融合工作提供重要指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表现为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着的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实质上就是运用联系的普遍

12、性原理,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看作一个系统,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视角出发,考察、分析和处理其内在各要素之间的功能层次和结构关系。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从事物本身的各种联系中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事物,提出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13具体来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14,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通常14是指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的各级主流媒体,要“完善中央

13、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15,建立起有机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以中央媒体为统筹,地方媒体相配合的立体化传播格局,让党的声音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从传播内容、话语体系到价值逻辑、传播模式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要“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16,在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由主流媒体牢牢掌握的前提下,和商业平台积极展开良性互动,加强深层次的合作,谋求共赢,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既要充分发挥大众化媒体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优势,又要借助专业性媒体在特定领域影响力强的长处,不断拓展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让不同

14、媒体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成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放大一体效能,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第三,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提出“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为实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具体路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存在许多矛盾,但矛盾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它们之间有主次之分,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因此,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通过解决主要矛盾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在推进媒体融合的实际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矛盾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要求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有机统一起来,强调用中心环节带动其他,以重点带全局。他既注重基于全局

15、观的总体谋划,又注重从关键点突破、有所侧重,内容、技术、管理就是重点所在,要集中力量予以突破。一是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17内容生产是媒体的看家本领,无论媒体形态怎么变革、传播形式怎么变化,媒体都要不断巩固和提升内容生产这一核心竞争力。18如果内容建设搞不好,不能为广大公众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优质内容,媒体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更谈不上打造成为有强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针对当前媒体内容生产领域信息泛滥与精品稀缺并存的现状,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扩大优质内容产能,

16、生产并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创新内容表现形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H5、VR/AR等多样化的手段呈现信息,注重互动性,吸引大众参与;要提升内容传播效果,采用广大民众易于理解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主流价值,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媒体融合是一场由技术创新引发的传媒领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要走向高质量、高水平的深度融合,也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没有先进技术,再好的内容也走不远、传不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1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17、一方面,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现有的各类移动传播媒体,又借助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形态丰富的新的移动传播载体,以全媒介、全方位、全时化地传播信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另一方面,要敢用、善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之融进内容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分发、接收、反馈全过程的任何环节中,实现信息供需高效匹配,有针对性的精准传播主流舆论声音。三是要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在宏观层面,要坚持“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20,确保融合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决不允许搞法外之地、“舆论飞地”;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政策保障体系,支持媒体朝着

18、正确方向深度融合发展。在微观层面,要大力推动媒体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再造策、采、编、发流程,优化组织架构,整合资源配置;要建立有利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激励机制,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三、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回答“媒体融合发展依靠谁、为了谁”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人民群众视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21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

19、界历史的真正动力。”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3他在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讲话中,高度重视对唯物史观的自觉运用,确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主体和媒体融合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指向人民群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依靠群众的力15新闻论坛 2024年第2期量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 开门办报 之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24,充分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群众是

20、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主体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深度参与,媒体融合发展就没有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要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将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转化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历来强调“全党办报”“群众办报”。长期以来,传统主流媒体通过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设置读者来稿专栏、开展各项活动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加入新闻线索提供、选题策划、素材制作以及信息发布之中,建立媒

21、体与人民群众的广泛联系。然而,大众传播时代,在从内容生产到传播反馈的所有环节中,传统媒体都占据着主导角色,个体参与的途径与手段非常有限。技术的发展使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环境为个体获取信息、生产信息以及发布信息提供了空前的便利条件。现在,个体有了更多的参与渠道、更强的参与能力,媒体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得到群众的集体智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建构全媒体平台,增强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内容生产与传播,壮大主流宣传队伍,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贯彻落实“党管媒体”的原则

2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发挥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25要把所有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都置于党的管理之中,“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26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用正确的舆论帮助人民群众认清形势、明辨是非,

23、引导人民群众自觉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克服媒体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正能量。要加强网络立法与管理,规范网民的信息传播行为,构建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使群众真正成为媒体融合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媒体融合发展为人民,要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4、2014年8月18日,他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融合发展,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272016年4月19日,他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82018年8月21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25、。”29这些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凸显着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原理,体现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融媒体发展成果。在具体的工作中,一要坚持贴近群众,增强内容与受众的关联度,“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群众喜不喜欢,群众爱不爱看,是衡量媒体办得好不好的最高标准。如何才能生产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关键在于融媒体要俯下身子深入到人民群众中,真正扎根群众,切切实实地感受群众的所思所想,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把现实生活作为内容创作的源泉,挖掘出那些富有时代气息、代表社会主流趋势的人物和事件,及时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26、、新成就、新目标,推出接地气的作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转变话语体系,充分利用新技术为叙事提供的新手段、新方法,让作品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富有感染力、更加适应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二要坚持服务群众,强化媒体服务功能,“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技术发展为媒体突破传统上局限于单一的信息服务、拓展多样化的服务形态提供了条件,融合媒体应该成为聚合各类可用资源、参与政务与治理、开展多种产业经营活动、提供各项民生服务的综合平台。主流媒体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本期特稿16枢纽”,要以新业态、新体验拉近与群众日常生活的距离,使融媒

27、体像网上购物、在线打车、快递外卖一样让“群众离不开”。30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媒体融合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问题的有力尝试,也为全球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参考文献:1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27101113141620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前线,2019(04):4、7、5、5、6、5、6、7.38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28、017:29、212、41.428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5.5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5、137.9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01).121927推动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N.人民日报,2014-08-21(004).1524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20-09-27(001).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9、:430.18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100.2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2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26习近平.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12.29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0、N.人民日报,2018-08-30(004).30任羽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聚“六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3-04(003).作者简介:龙明霞,湖南理工学院讲师,博士编辑:王洪越传媒微信第53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发布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3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报告 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互联网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报告 显示,截至12月,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3.32亿户,较2022年12月净增4.88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例达57.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