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当代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746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当代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当代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当代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习近平新时代中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当代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程摘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不断开拓对生态文明认识的新视界、新视野,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核心要义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涉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个重要方面。在价值蕴含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树立“共同体”思想指引前行之路、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行动指南、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践行路径上,强调科技之于环保的

2、地位、强调生态制度之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强调生态意识之于凝聚社会合力的显要,不断推动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生态治理;当代价值;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形成了极具理论生命力和实践伟力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一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2 1 世纪的新型文明观,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有效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

3、值。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从“绿化祖国”到“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绿色接力过程中,我国的各届领导班子在解决我国生态问题时都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根本的理论遵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最新成果,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辩证思维与科学方法论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内容既具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广博的国际视野,包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具体细述如下:(一)

4、整体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是对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思潮的批判与超越,这种科学的自然观“在解决生态问题的思路上,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互动、和谐发展,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精华和理论品格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是一种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 首先,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

5、类的生*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1 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 0 2 1 ZJY155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覃程,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2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存和活动离不开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同时,人对自然界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在变革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人与自然形成的生命共同体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动二者关系的良性发展。其次,人具有社会

6、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但要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现是一个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必须自觉承担起协调与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责任,明确人与自然并非“主奴关系”,人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非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大自然对所有的生命都视同一律。明晰“大自然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而是一个需要我们精心保护的家园。”3 在和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生产生活实践不能超出自然的承载能力,因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推动经济发展要充分考量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那样的小康、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

7、望的。”4 鉴于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于国于民的意义,不断聚焦化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时代课题,不迭壁写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蓝图,持续书写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画卷(二)价值旨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已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5 同样,人的思想观念也会随环境的变化、实践的不断深人而得到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论”)这一科学论断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并非一日之功,它是基于习近平同志在陕北、河北、福建、浙江等地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从“宁肯不要钱,也不要

8、污染”到“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6 再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7 最后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 的认识转变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内在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可以说这个过程是党长期探索两者协调发展关系的“成长史”。“两山论”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发展绿色方式和绿色转型的本质体现,它从根本上超越了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传统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再是相互矛盾而是齐头并进的内在规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途中,我们将贯彻“两山论”放在重要位置,强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实际上是不断满足人

9、们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和深人贯彻和执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环境质量的优劣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以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培育经济优势,搭建“绿水青山”促进经济发展的生态平台,能让“常青树”变成“摇钱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向好向前发展,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高生态诉求,更要摒弃“只要GDP”“GDP第一”的观念,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与环保工作的持续向前推进,让老百姓不仅可以实现经济上的富足,还可以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享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必要的、清洁的、不受污染的、优质的生态产品,进而推动百姓富、生态美

10、的有机统一美丽愿景的实现(三)重要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环境持续恶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环境状况不断临近生态阈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9 对此,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 0 1 制度与法治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重视制度建设,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筑起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1 1 才能坚持守正创新,永葆生机活力。在保护“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实践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

11、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依靠法规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具体的国情相继出台环境保护法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 0 2 3 年)等一系列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完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修复与监督机制,力求加快构建起生态文明体系的“四梁八柱”,在绿色发展实践进程中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逐步解决使人与自然关系愈发“剑拔弩张”的环境问题,为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的难题与挑战提供了制度与法治保障。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如何构建良好的

12、生态坏境为人类提供维持正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期(总第1 9 7 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生产生活的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以延续人类的生命力,如何为自然的永续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如何突破生态危机频发的困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时代难题。习近平生态思想直面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为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指引了前行之路、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规划指南,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不仅显示了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还显示了党对世界人民的关怀。(一)理论创新价值:为树立“共同体”思想指引前行之路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拓展,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中国

1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绝不能“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类在自然面前不能独善其身,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如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基于对全球环境治理和人类命运发展之困的考量提出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山水林田湖草沙”是有机的自然生态系统,若其中的一个“要素”出现问题,另一个“要素”也无法规避困难。换言之,不论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的哪个组成部分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不能仅就一个方面、一个领域进行生态治理,而应当将“生命共同体”看作为一

14、个整体,坚持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来统筹兼顾,系统治理。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从客观存在的人类自身出发,对新时期人类未来命运如何发展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主客合一”“众生平等”等生态智慧的传承,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紧紧结合中国群众,采用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表述的中国生态智慧。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遵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运用新思维和新方法探求新道路,将理念化为行动,自觉做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做到科学防范治理污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我国自觉站在世界场域谋求各国未来发展的中国关切。它是中国关照与世界情

15、怀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国对人类子孙后代美好生活无限照拂,极大地唤起了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强调在与自然相处时需充分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来解决遇到的生态问题。环境治理要坚定不移坚持“共同体”思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在生态方面,共同体的联动效应更强、覆盖范围更广。人有自己的种族和国家,但空气、植被、河流不分国界,一旦环境被污染,危及的是全人类的生命。”1 2 更是因为“共同体”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直接有效的方法论,(二)实践指引价值: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美丽中国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16、这一目标不仅是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要求。近年来,我国生态现状虽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仍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好,那人民心之所盼的美丽中国愿景也会成为泡影。因此,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各方位、各过程、各领域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将人民福证、民族未来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目标。明晰面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时需要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的基

17、础上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要让老百姓吃上健康的食物、呼吸上新鲜的空气,饮用上干净的水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让群众在享有物质财富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享受到公共生态产品。同时,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为了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必须将人的所有行为规范在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范围内。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应当履行好爱惜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在与自然界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时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获取无穷无尽的活动空间,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社。否

18、则,置身于生态环境的人也会受到牵连。此外,加快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合理利用生产与生活要用到的各种资源,珍视美好生态环境的来之不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全球治理价值: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良好的生态环境事关世界各国民生福证,生态危机一旦爆发,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前,整个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而在这些全球性挑战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比如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

19、化、低纬度地区海平面上升、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依赖度过大、一些国际性河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污染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属于全球性问题,它们的有效解决,需要各级各类国家、地区、组织共同参与解决,也就是说需要凝聚起全球之力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即使在高度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实现生态共治也并非易事。由于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愈发呈现出明显的负外部性,各国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如何平衡本国利益与全球利益非常值得考量。但不可置否,任何国家进行生态治理不能只考虑本国的利益而不考虑其他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不能只顾眼前一时的利益而置子孙后代的利益于不顾。2023年8 月2 4 日,日本不顾及世界环境的安全,站在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群体

20、的对立面,肆意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染废水,这一丧尽天良破坏自然的行径遭到其他国家公民甚至日本本土民众的遣责和声讨。日本向大海倾倒核污染废水的短视行为严重破坏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平衡,今后日本也必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与此不同,面临着新时代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挑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中国作为全球治理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变量勇担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重担。2 0 2 1 年1 月2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大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指出:“只要是对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1 3 中国明晰资本逐利的本性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于是自觉置身于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场域,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可

21、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中国在联合国巴黎大会做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重承诺,到2 0 3 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到“世界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到“绿色一带一路”等变化都是我国应对当今时代生态问题的有力回答。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完全进人了全球和世界的大视野、大舞台,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赞誉。在推动生态环境全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生态世界等方面,中国无疑做出了表率。总而言之,无论是在理念还是行动上,中国都走在了国际社会的前列。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等,中国一直做出表

22、率作用。我国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增强国家之间合作的信心,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转化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全球生态共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既彰示了我国对全球生态治理的意识醒觉,也释放了中国愿同世界诸国一道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的强烈信号,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现路径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进程中,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当前,我国到了必须解决生态环境欠账多的窗口期,新时代爬坡过坎需要咬紧牙关,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美丽中国建设仍然要在科

23、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具体说来可以从改善物质条件、强化制度保障、夯实思想基础三方面来实现。(一)改善物质条件:注重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1 4 1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动力,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依托,要注重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善于利用生态环境科技发展为人类谋福利。在常规污染尚未解决的情况下,PM2.5污染、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核泄漏事故、总磷等新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健康,环境风险

24、防范形势严峻。这些问题更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是把双刃剑,如果对科学技术利用得当,可以有效解决各种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新时代将科技用于治理生态污染、节能减排等方面时应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环境问题的超前预判,自觉承担起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将科技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武器。第一,可以通过发展“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5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鼻子”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推进我国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比如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和新材料使用,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污染少、生态环保的能源

25、作为能源开发的重点,通过资源替代、再利用技术实现低耗能、高产出、自循环的应用转变。尽可能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乃至资源枯竭的局面,有效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能源问题,使我国生态环境承载力得以提升。第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绿色环保产业。鼓励研发低污染、低耗能、绿色的产品替代物为民解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生态化转型,实现生态与科技的完美衔接,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同向而行,这样才有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三,注重培养生态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

26、美丽中国总有需要爬坡迈坎的时候,注重生态科技人才培育,激发和保护好科技人员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投身科技创新的事业心,确保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人才保障。(二)强化制度保障:构建完善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生态制度当前,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仍存在恶化的趋势,大多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门类不全,部分条款责任不明确有关,这就导致了生态文明实践中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破解当代中国面临的生态危机调整不仅需要严格制度和严密法治,还要充分发挥生态制度作为生态文明的“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具体说来,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实施适

27、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制度体系,不断加强法治生态化,加强环保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保责任追究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总而言之,明晰生态制度完善的过程是动态的而非僵化的,要及时根据新时代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调整制度,使其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法律制度。首先,科学立法是前提。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要纠正过往以利益和权力为本的法治思想,坚持生态与经济一同发展的原则,创新群众参与立法的形式,充分听取和采纳群众的意见,确保群众的满意度,确保立法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化;其次,严格执法是关键。“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 5 。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先

28、发展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地区严打严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动生态文明法治化、制度化从而强化制度保障;再次,公正司法是保障。严格执行相关刑法规范,确保环境犯罪案件在司法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正义性,严格惩治环境侵权者;最后,全民守法是基础。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守法意识,强化民众的守法素养,使守法意识真正内化、固化,实现知行合一。建构全方位的明责、履责和追责体系。首先,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特别要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通过政治的导向、协调和强制的作用,运用相关政策规定和法律制度确定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承担的生态责任,明确指出对生态环境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29、,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从而避免各行其是、责任不清等问题,切实做到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其次,在履职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性保护机制,以高压态势促进环境治理成效提升,使生态文明持续推进。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提高领导干部对环保监管的重视程度。最后,从追责来看,习近平指出,“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1 6 。因此,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究机追制,真正做到“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形责任终身

30、追究”,实现生态环境追责问责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三)实思想基础:强化公民生态意识,凝聚强大社会合力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生态环保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赌。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部分群众的思想发展程度还未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高级水平,仍然存在有部分人缺乏生态常识,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某些急功近利的实践活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过去“盼温饱”“求生存”到现在“盼环保”“求生态”思想的转变也让我们明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要培养各族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使其树立科学的生态意识,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主动投

31、身到保护自然的活动中去,引导和教育他们自觉树立绿色发展意识,积极转变生活消费行为。6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习近平新时代中社会主义思想繁星闪烁、林茂花繁,鱼翔浅底,兽走禽飞的盛世美景并不长在,虽然它是华夏子孙对守护自然“真”“善”“美”的具象化身与共同期盼,但若想将这份美景长存于祖国大地则需依靠每一个社会公民坚决履行好自己承担的生态责任和义务。换句话说,生态环境制约着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反过来影响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倡导简约舒适、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1

32、 7 。因此,应当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人民群众自身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培养他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争当具备强烈生态意识、拥有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人”,当合格的“环保卫士”。首先,从我做起,从身边人做起。“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父母要以身作则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自觉践行环保行为。闲暇时间可以在家中同孩子观看相关节目、书目来普及生态知识,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身边的人,让他们能够自觉自发完成生态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具备强烈生态文明意识并且是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持久

33、性力量的人。其次,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实践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也可以将环境保护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设置学分制考核;还可以利用诸如世界环境日、植树节、节水节等环境保护活动日加深学生对于生态的理解并助其培养正确的生态理念,将环保意识内化于心。再次,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可以采用社区、街道的城市墙体绘画、宣传栏张贴海报的形式来宣传,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传递更多的生态知识。让群众在每天生活的地方处处可见“环保宣传”的痕迹,在耳目染中筑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之基。与此同时,提高大家参与生态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生态实践,

34、聚力推动低碳生活。然后,建立健全透明的信息公开平台和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生态预防、生态治理和生态监督工作,通过设置群众意见箱、开通投诉通道等形式来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态素质。最后,提高环保NGO的组织化程度。环保NGO是公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我国推动环保事业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对环境NGO的支持,使其可以持续有效参与政府的生态治理进而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例如,设立专门的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帮助;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合法的活动空间;提供引才聚才渠道,不断输送优

35、秀人才,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和发展趋势;加强规范化监管建设,使其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参考文献:1 燕连福,赵建斌,毛丽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建设指向和实现路径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2 1(0 1):1-9.2方世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价值与路径研究 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3 7(0 5):1-8.3 孙民.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理论一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探微J.兰州学刊,2 0 1 4(0 6):26-33.【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36、 1 7:8 3-8 4.【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4 1 0.6习近平。摆脱贫困 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179.7 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2:4 0.8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2:4 0.9 刘海霞,王宗礼习近平生态思想探析 J.贵州社会科学,2 0 1 5(0 3):2 9-3 3.【1 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7:9 9.11黄晓翔,曹幸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承

37、超越与实践路径 J.山东社会科学,2 0 2 1(0 5):1 8-2 2.12王传发,陈学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概论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0.1 1:3 3 7.13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2:2 5 4.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6:3.【1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0:3 6 4.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7:1 0 0.【1 7 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

38、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1:2 0 5.下转第4 9 页49责任校对:格桑次仁珍责任编辑:旺珍责任校对:旺责任编辑:格桑次仁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高质量发展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Xizang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of Xizang.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he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

39、pment of Xizang should focuson three gifts and one benefit,which pointed out thedirection for Xizang to achieve high-quality economic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fundamental guideline.This paper mainly selects the data of Xizangs economic上接第6 页Core meaning,contemporary valueand practice path research

40、of Xi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CivilizationQin ChengAbstract:In the new era,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the core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and new thoughts in promoting the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antly open-ing up new horizons and new ideas for

41、the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forming the Xi Jinping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rich connotation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In the core,Xi Jinping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volves three impor-tant aspects:promoting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and social develop

42、ment from 2012 to 2022 and 2023,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the constraints existing in the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Xizang.Key words:Xizang;High economic quality;Pathtween man and nature,clear water and green mountainsbeing gold and silver mountains,and bui

43、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In terms of value implica-tion,it guides the way forward by establishing the ideaof community,provides action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in the new era,and pro-vides Chinese solutions for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global ecological civ

44、ilization.In the path of practice,itemphasizes the sta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sys-tem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gathering social forces,andconstantly push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oanewlevel.Keyword: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Man and nature;Ecological governance;Con-temporary value;Implementation pa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