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马原复习资料(重点整理版)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
2、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并为考察哲学史提供了基本线索;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正确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问题也是实践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哲学具有党性,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第三条路线的哲学.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1 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2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
3、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3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第一,前提条件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第二,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三,还要借助一定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及其影响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圈地运动,主要在本国)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海外殖民掠夺贤本原始积累使大量货币和土产资料集中在资本家手里,转化为资本;又造成了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欧洲以外地区的人民来说,他们的资源被掠夺,甚至本身就成为殖民者剥削的对象,一些
4、种族几乎趋于灭亡,这些地区成为欧洲殖民国家的经济附庸地,成为生产原料市场和产品倾销地,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些地区的落后与欧洲的不断进步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殖民者伴随原始积累而带来的先进工具和技术以加快了殖民地封建制度的接替,一些积极思想得到传播,这些地区也在逐步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总而言之,原始积累使得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发展在差距逐步拉开的同时逐渐有了同步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第一,二者的含义不同。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 第二,二者体现的关系不同。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
5、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二者在商品中的地位不同。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第四,二者在商品中的作用不同.不同的使用价值决定了不同的商品需要交换;而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认识的任务在于把握真理,但是把握
6、真理是一个反复实践和不断探索的过程.谬误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仅仅是消极的.在正确地总结经验的条件下,谬误往往是走向真理的先导.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人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过程,是不断地纠正谬误和把握真理的过程.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 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实践的基本形式改变自然,迫使自然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生产活动。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以调整和改革人与人之间社
7、会关系为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以探索客观世界奥秘或寻觅有效实践活动方式为直接目的的科学试验活动。除以上3种基本形式外,教育、管理、艺术等一切同客观世界相接触的人的有目的的感性活动,都是实践。实践是人的主观的、感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是历史的活动。科学证明,人类历史同自然历史都是客观的过程。同样,构成人类历史的实践以及实践自身的历史发展也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8、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没有实际意义.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联系:(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
9、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的自我增殖程度,一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2)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
10、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两者又是有区别的:(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与实质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
11、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三)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五)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
12、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马
13、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科学技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
14、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l)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
15、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私有制商品经济包含的一系列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反映了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本质。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
16、源,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等;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哪些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2.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基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科学技术,人民群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苏联模式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是一种国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地有计划地管理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第一,
17、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它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第二,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靠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来指挥,“国家计划就是法律.第三,在经济的管理方法上,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一行政方法为主,即主要按行政隶属关系,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干预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忽视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这些特点相互联系,他们共同体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主要表现在,第一,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第二,实习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和干部终身任职制。第三,缺少灵活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3)高度划一的思想文化体制。思想文化体制实行高度控制,文化生活整齐划一。文化上和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或是党的领导人说了算,学者难以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难以创造性的创新。马恩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基本特征(答案有很多争议)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卐飞龙在天卐 版权所有 翻印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