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春考解剖学考点第03部分基本组织1.1.细胞细胞(Cell):(Cell):是人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人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2.2.组织组织(Tissue):(Tissue):由一群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细胞间质构成。由一群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细胞间质构成。3.3.器官器官(Organ):(Organ):由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由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4.4.系统系统(System):(System):由结构相似且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由结构相似且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人体结构的人体结构的4 4个层次个层次:2组组 织织 (tissue):(tissue):n形成:在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n组成:由一些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 和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所组成。n分类:3Page 4考点一、上皮组织考点一、上皮组织考点一、上皮组织考点一、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一、被覆上皮特点:特点: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多,细胞间质少;上皮细胞有极性;上皮细胞有极性;上皮组织无血管。上皮组织无血管。(一)被覆上皮的分类和结构(一)被覆上皮的分类和结构45Page 6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内皮: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间皮:覆盖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覆盖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等处。以分泌、吸收、排泄为主。分布于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等处。以分泌、吸收、排泄为主。6Page 77Page 8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分布于胃、肠、子宫、输卵管等器官。以吸收、分泌为主。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杯状细胞组成,细胞高矮不一,但均附于基膜。上皮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黏液。上皮细胞游离面有纤毛,能作节律性摆动,将黏液连同粘附的灰尘、细菌等推向咽部,起到清洁保护作用。分布于呼吸道的内表面。8Page 99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10Page 11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表皮、口腔、食道、阴道等。起保护作用。变移上皮变移上皮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泌尿道粘膜。起保护作用。11复层移行上皮模式图(膀胱)复层移行上皮模式图(膀胱)12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分类分类形态结构和特点形态结构和特点分布分布功能功能单层单层上皮上皮单层扁平单层扁平上皮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边缘有齿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边缘有齿状波纹,核扁圆形,位于中央状波纹,核扁圆形,位于中央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内皮);胸膜、腹膜和心包等处(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等处(间皮)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及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及物质交换;便于内脏器物质交换;便于内脏器官活动,减少摩擦官活动,减少摩擦单层立方单层立方上皮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构成,有微绒由一层立方形细胞构成,有微绒毛,核球形,位于中央毛,核球形,位于中央小叶间胆管、肾小管、甲状腺滤小叶间胆管、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泡等处分泌和吸收分泌和吸收单层柱状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核椭圆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形,位于基底部胃、肠等处的内面,有微绒毛;胃、肠等处的内面,有微绒毛;子宫、输卵管等处有纤毛子宫、输卵管等处有纤毛吸收和分泌润滑和保护吸收和分泌润滑和保护假复层纤假复层纤毛柱状上毛柱状上皮皮柱状细胞(上)棱形细胞(中)柱状细胞(上)棱形细胞(中)锥体形细胞(下)杯形细胞锥体形细胞(下)杯形细胞呼吸道内表面呼吸道内表面保护;分泌粘液,粘着保护;分泌粘液,粘着灰尘和细菌等异物灰尘和细菌等异物复层复层上皮上皮复层扁平复层扁平上皮(复上皮(复层鳞状上层鳞状上皮)皮)由多层由多层细胞构细胞构成成数层扁平细胞数层扁平细胞数层多边形细胞(刺细数层多边形细胞(刺细胞)胞)深部深部一层立方形或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矮柱状细胞皮肤表层(角化);口腔、会厌、皮肤表层(角化);口腔、会厌、声带、食管、肛门和阴道的内面声带、食管、肛门和阴道的内面(非角化)(非角化)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复层移行复层移行上皮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细胞的层数及由多层细胞构成,细胞的层数及形态可随所在器官的容积变化而形态可随所在器官的容积变化而发生改变发生改变肾盏、肾盂、膀胱、输尿管等处肾盏、肾盂、膀胱、输尿管等处的内面及前列腺部的内面及前列腺部保护保护13Page 14二、腺上皮和腺专门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腺上皮。腺上皮的细胞称腺细胞。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称腺。(一)腺的分类外分泌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称激素,释放到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再输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14Page 15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细胞少,细胞间质多;细胞种类多,无极性;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基质和组织液构成具有支持、连接、营养、防卫与修复功能具有支持、连接、营养、防卫与修复功能 考点二、结考点二、结 缔缔 组组 织织15结结结结缔缔缔缔组组组组织织织织 特点特点无极性无极性 细胞少间质多细胞少间质多有神经血管有神经血管分类分类固有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骨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网状组织血液淋巴血液淋巴16一、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 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少,排列稀疏。分布:广泛,细胞间、组织间、器官间。功能:连接、支持、防御、修复肥大细胞脂肪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细胞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基质(粘蛋白、组织液)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浆细胞17疏松结缔组织主要结构及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主要结构及功能细胞细胞细胞间质(纤维、基质)细胞间质(纤维、基质)成成纤纤维维细细胞胞主要细胞;合成纤维和基质,参与创伤修主要细胞;合成纤维和基质,参与创伤修复复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数量最多,活体白色,交织数量最多,活体白色,交织成网。韧性大、抗拉力强成网。韧性大、抗拉力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变形运动;吞噬异物病菌等;参与免疫;变形运动;吞噬异物病菌等;参与免疫;合成活性物质合成活性物质浆浆细细胞胞合成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合成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弹性纤维弹性纤维活体黄色,较胶原纤维细,活体黄色,较胶原纤维细,富有弹性,韧性差富有弹性,韧性差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合成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参与抗凝、合成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参与抗凝、免疫、过敏免疫、过敏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合成、贮存脂肪合成、贮存脂肪网状纤维网状纤维造血器官内、支架造血器官内、支架未分化间充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质细胞可分化其他细胞可分化其他细胞基基质质含组织液,胶状、蛋白多糖、含组织液,胶状、蛋白多糖、水,屏障水,屏障18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组成组成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功能功能纤纤维维胶原纤维胶原纤维(白纤维)(白纤维)由胶原原纤维组成,新鲜时略呈白色,较粗,束状由胶原原纤维组成,新鲜时略呈白色,较粗,束状 韧性大,抗拉力强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弹性纤维(黄纤维)(黄纤维)较细,细丝状,有较强的折光性,新鲜时呈黄色较细,细丝状,有较强的折光性,新鲜时呈黄色 有弹性有弹性网状纤维网状纤维(嗜银纤维)(嗜银纤维)短而细,分支多,并交织成网短而细,分支多,并交织成网 无弹性无弹性 有韧性有韧性基质基质 无定形胶状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黏多糖和蛋白质,含无定形胶状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黏多糖和蛋白质,含有组织液有组织液 阻止细菌的阻止细菌的扩散,组织液扩散,组织液是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物质交换的媒介19(二)致密结缔组织(二)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纤维多(胶原纤维和弹性 纤维),粗大排列紧密,细胞和基质少 分布:真皮、肌腱、韧带和骨膜。功能:连接、支持一、固有结缔组织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肌腱)光镜图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肌腱)光镜图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皮肤真皮)光镜图(皮肤真皮)光镜图 20(三)脂肪组织(三)脂肪组织 特点: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常由疏松结缔组织分隔。分布:皮下浅筋膜、网膜、系膜 功能:贮存能量、支持、保温等一、固有结缔组织(四)网状组织(四)网状组织 特点:网状纤维、网状细胞和基 质构成。分布:造血、淋巴器官构成支架。功能:为血细胞、淋巴细胞提供 适宜环境。脂肪细胞光镜像脂肪细胞光镜像脂肪细胞光镜像脂肪细胞光镜像 (细胞核细胞核细胞核细胞核)21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名称名称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分布分布功能功能疏松结疏松结缔组织缔组织 基质多、细胞少、纤维较疏松基质多、细胞少、纤维较疏松器官之间,组器官之间,组织之间,血管、织之间,血管、淋巴管、神经淋巴管、神经通过处通过处 连接、支持、营养、防御、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及修复创伤保护及修复创伤致密结致密结缔组织缔组织 细胞少、基质纤维多且排列紧密细胞少、基质纤维多且排列紧密腱、韧带、真皮及器官的被腱、韧带、真皮及器官的被膜等处膜等处 连接、支持、保护连接、支持、保护脂肪组织脂肪组织 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被疏松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为许多脂肪小结缔组织分隔为许多脂肪小叶叶浅筋膜、网膜和肠系膜等处浅筋膜、网膜和肠系膜等处 贮存脂肪、贮存脂肪、缓冲压力、保缓冲压力、保持体温、参与脂肪代谢持体温、参与脂肪代谢22二、软骨软骨软骨=软骨组织软骨组织+软骨膜软骨膜软骨组织:软骨细胞+纤维+基质软骨膜:为软骨组织表面的簿层致密结缔组织,保护、营养作用。软骨结构软骨功能关节软骨:支撑重量、减少摩擦呼吸道软骨:支架作用参与骨的发生和生长23二、软骨(一)软骨组织1.软骨细胞:核小而圆,1-2个核仁,胞质 弱嗜碱性,周边的单个分布,中 部的成群分布(同源细胞群)。、功能:分泌软骨基质。2.纤维:包埋于基质中,主要有胶原纤维 和弹性纤维。3.软骨基质:呈凝胶状,主要为粘蛋白和 水,有一定弹性和硬度。(二)软骨分类(二)软骨分类透明软骨软骨细胞多,胶原纤维少,分布肋软骨、关节、呼吸道软骨软骨细胞多,胶原纤维少,分布肋软骨、关节、呼吸道软骨弹性软骨大量弹性纤维交织成网,分布耳廓、会厌大量弹性纤维交织成网,分布耳廓、会厌纤维软骨大量胶原纤维束平行排列,分布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大量胶原纤维束平行排列,分布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弹性软骨弹性软骨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纤维软骨纤维软骨24三、骨 骨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功能:人体的支架、保护内脏脏器 钙、磷的贮存库 造血(骨髓是血细胞发生的部位)骨的组织结构:骨=骨组织(构成骨质)+骨膜骨组织=骨细胞+钙化的细胞间质 (基质中有骨盐沉积,最坚强组织)。体内90%的钙盐贮存于骨组织中,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骨组织结构及骨的结构详见第三章运动系统)(骨组织结构及骨的结构详见第三章运动系统)25Page 26 考点三:血考点三:血 液液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在体外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功能:功能:1)运输运输气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2)防御、保护、免疫防御、保护、免疫功能;血小板参与凝血。3)运输运输激素、调节代谢。4)调节体温调节体温,pH和渗透压的平衡。26四、血液(一)血浆(一)血浆是血液中除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呈淡黄色、透明。为血细胞的细胞外液。其成分和作用见生理学基础第三章血液。血液凝固以后的液体称为血清。抗凝血抗凝血27四、血液(二)血细胞(二)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1红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4嗜中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白细胞7血小板血血细细胞胞28四、血液 红细胞(RBC)形状:双凹圆盘状,中央薄,周边厚大小:直径约7.5m结构特点:无核,无细胞器内含物:胞浆内充满血红蛋白(Hb)红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决定血型数量:男(4.05.5)X1012/L 女(3.55.0)X1012/LHb含量:男120160g/L 女110150g/L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贫血: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 低于正常值。29四、血液 白细胞(WBC)中中 性性 粒粒 细细 胞胞50%70%50%70%分叶核分叶核2525个,紫红色均匀颗粒,变形运动、吞噬功能个,紫红色均匀颗粒,变形运动、吞噬功能嗜嗜 酸酸 性性 粒粒 细细 胞胞0.5%3%0.5%3%核多核多2 2叶(眼镜状),桔红色颗粒,抗过敏、杀寄生虫叶(眼镜状),桔红色颗粒,抗过敏、杀寄生虫嗜嗜 碱碱 性性 粒粒 细细 胞胞0%1%0%1%核核S S形或不规则,紫兰色颗粒,抗凝血,参与过敏形或不规则,紫兰色颗粒,抗凝血,参与过敏淋淋巴巴细细胞胞20%30%20%30%核大深兰色,胞质少天蓝色,免疫细胞(核大深兰色,胞质少天蓝色,免疫细胞(T T、B B)单单核核细细胞胞3%8%3%8%最大,核肾形灰蓝色,变为巨噬细胞,变形运动,吞噬最大,核肾形灰蓝色,变为巨噬细胞,变形运动,吞噬30 血小板血小板数量:(100300)X109/L功能:参与止血 促进凝血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四、血液31Page 32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32Page 33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物质形成。由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物质形成。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白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由血浆蛋白(白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维持血容量。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维持血容量。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维持血容量。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维持血容量。33Page 34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34Page 35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自行停止的现象称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自行停止的现象称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用针刺破耳垂或指尖,测定出血延续时间,这一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出血时间:用针刺破耳垂或指尖,测定出血延续时间,这一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T)一、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一、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一、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一、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35Page 36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36Page 37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37Page 38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一、人类的血型一、人类的血型一、人类的血型一、人类的血型1.1.血型血型血型血型: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抗原。2.2.凝集原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抗原)。3.3.凝集素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体)。4.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液混合,将会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38Page 39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二、二、二、二、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 1、ABOABO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血型血型凝集原(抗原)凝集原(抗原)凝集素(抗体)凝集素(抗体)A A型型A A1 1A AA A1 1抗抗B BA A2 2A A抗抗B B抗抗A A1 1B B型型B B抗抗A AABAB型型A A1 1B BA+AA+A1 1B B无无A A2 2B BA AB B抗抗A A1 1OO型型无无抗抗A+A+抗抗B B39Page 40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三、三、三、三、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 1、Rh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分型血型系统的抗原和分型血型系统的抗原和分型血型系统的抗原和分型定义:根据红细胞膜上定义:根据红细胞膜上Rh因子建立的血型系统称为因子建立的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血型。Rh因子:把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具有与恒河因子:把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膜上相同的抗原,称为猴红细胞膜上相同的抗原,称为Rh因子。因子。类型:类型:Rh阳性阳性(含含D抗原)和抗原)和 Rh阴性(不含阴性(不含D抗原)抗原)40Page 41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四、输血原则:安全、有效、节约四、输血原则:安全、有效、节约四、输血原则:安全、有效、节约四、输血原则:安全、有效、节约1 1、必须鉴定血型(、必须鉴定血型(、必须鉴定血型(、必须鉴定血型(ABOABO、RhRh)2 2、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41Page 42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四、输血原则四、输血原则四、输血原则四、输血原则1 1、必须鉴定血型(、必须鉴定血型(、必须鉴定血型(、必须鉴定血型(ABOABO、RhRh)2 2、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供血者受血者受血者结结 果果直接配血直接配血(主侧主侧)RBC+RBC+血清血清-+间接配血间接配血(次侧次侧)血清血清+RBCRBC-+-+输血原则输血原则 可可 慎少慎少不不不不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42Page 43输输血原则:血原则:1、首选同型血、首选同型血 2、输血前须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须交叉配血试验:试验的两侧没有凝集可以输血试验的两侧没有凝集可以输血 主侧凝集不能输血主侧凝集不能输血 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在紧急情况下可少量慢速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在紧急情况下可少量慢速输血(400ml内内)。43第四节 肌组织(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疏松结缔组织,连接营养作用)专有名词:肌细胞-肌纤维 肌细胞膜-肌膜 肌细胞质-肌浆 滑面内质网-肌浆网44骨骼肌模式图骨骼肌模式图一、骨骼肌45(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形状:细长圆柱状核:椭圆形,多个,位于周边肌浆(胞浆):大量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有横纹:细丝状的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带,所有明、暗带对位整齐形成横纹。一、骨骼肌46每条肌原纤维由更细的粗、细肌丝构成肌节:明带+1个暗带+1/2明带骨骼肌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粗肌丝 肌球蛋白细肌丝 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三联体: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横小管:是肌膜在明、暗带交界处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模型小管。终池:是纵小管(肌浆网)近横小管处横向膨大而成。一、骨骼肌471.骨骼肌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组织2.骨骼肌由肌细胞(肌纤维)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3.骨骼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多个细胞核位于细胞周边4.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平行排列而成。5.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构成。肌丝由蛋白质构成。6.肌节是骨骼肌细胞结构和功能单 位(1/2明带+暗带+1/2明带)。7.属于横纹肌和随意肌骨骼肌结构特点48二、心肌结构特点1、心肌纤维短圆柱状,有分支2、12个椭圆形细胞核位于中央3、有横纹但不明显4、有闰盘:相邻心肌细胞连接 处着色较深的带状结构。5、终池不发达,常见二联体 (纵小管常只在一侧形成终 池),贮钙能力低。49三、平滑肌结构特点1、平滑肌纤维长梭形,2、1个椭圆形细胞核位于中央3、无横纹50 三种肌组织特点比较分布附着骨骼附着骨骼心壁心壁内脏、血管内脏、血管功能随意肌,迅速有随意肌,迅速有力收缩力收缩不随意肌,持久有节不随意肌,持久有节律收缩律收缩不随意肌,缓慢持不随意肌,缓慢持久收缩久收缩51第五节 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 -支持、营养、保护、绝缘神经组织构成体内神经系统52一、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形态结构胞体+突起胞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突起:树突(多个,树支状,细短)轴突(一个,细长)核:大而圆,位于中央,核仁明显胞质内:神经原纤维(支架、运输等)尼氏体(胞体内,合成蛋白质、递质)53一、神经元(二)神经元分类按突起多少分:多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三)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详见生理学部分)54二、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神经胶质细胞散在于神经元之间,起支持、营养、保护、绝缘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形成周围神经纤维的髓鞘和神经膜55三、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纤维概念:神经元的长突起外包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的细长园柱状结构。结构:轴突或长树突+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膜或神经膜+髓鞘)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神经:许多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包绕形成一束神经。56三、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二)神经末梢概念:是周围神经纤维终止于其他组织或器官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感受器、效应器)有被囊的神经末梢57Page 58二、突触二、突触概念: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人体内的突触多为化学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前膜的胞质内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58Page 59n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n根据神经元间接触部位不同分、轴根据神经元间接触部位不同分、轴-体、轴体、轴-树、轴树、轴-轴三种突触;轴三种突触;n按功能不同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按功能不同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n按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物质不同分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电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最简单形式,按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物质不同分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电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最简单形式,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59Page 60突触传递的特点n1.单向传递单向传递n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n3.总和总和n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n5.后放后放n6.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60Page 61(五)神经末梢(五)神经末梢(一)感觉神经末梢(二)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也称效应器。61Page 62 真真 题题1.正常人血浆的PH值是A.6-7B.2.若某人的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与抗B血清不凝集,则其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3.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A.5葡萄糖B.10葡萄糖 C.0.9氯化钠氯化钠62Page 634.子宫黏膜的上皮属于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5.输尿管粘膜上皮是A.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变移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6.关于红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为双面凸的圆盘状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C.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D.寿命120天7.正常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A.1-2B.3-4C.5-6 D.7-863Page 648.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血浆特异性抗原类型B.红细胞膜特异性抗原类型C.红细胞受体类型D.血清抗原抗体类型9.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含有A.球蛋白B.血红蛋白C.白蛋白 D.纤维蛋白原10.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和下列哪种维生素A.维生素AB.维生素KC.维生素DD.维生素B121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B.维持细胞正常形态C.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D.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64Page 6512.气管主支气管的粘膜上皮是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单层立方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13.间皮属于A.单层立方上皮B.单层扁平上皮C.复层扁平上皮D.变移上皮14.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是A.含各种细胞器B.细胞核大而圆C.呈双面凹圆盘状D.直径为14-20m65Page 6615.复层扁平上皮分布在A.口腔B.气管、支气管C.膀胱、肾盂D.胃肠道16.白细胞的正常值是A(410)1012/LB(410)109/LC(14)109/LD(14)1012/L17.多级神经元有A一个树突,一个轴突B.两个突起C.一个树突,多个轴突 D.多个树突,一个轴突66Page 6718.已知给血者血型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则受血者的血型是A.O型B.B型C.AB型D.A型19.下列关于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胞核和细胞器B.成年男性的正常值为(4.55.5)1012/LC.悬浮稳定性是其生理特性D.细胞质中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20.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6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