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道路运送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一)
一、指引思想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当代安全管理办法,是一套可以集中解决当前我县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安全管理突出问题长效机制,是不断提高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安全管理水平重要抓手。在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履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贯彻一种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防止为主、综合治理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解决因规定不详细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贯彻不下去”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本
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本,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安全管理办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原理,对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各工作场合、各工作岗位中存在与人、车、环境等有关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原则和办法,明确管控负责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同步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在动态受控状态。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
与老式安全管理办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安全管理流程。重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合、各工作岗位存在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对象;对辨识出来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拟定其危险限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重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制定管控原则和办法,明确安全管理根据和手段;通过贯彻管控责任部门和负责人,保障管控原则和办法执行到位。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贯彻到了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究竟、横向到边”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全员化。三是实现了超前预控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定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原则和严密保障办法,使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安全管理由老式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减少和控制风险—防止和消除事故”当代科学管理。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重点和考核机制。重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贯彻整治办法,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管控办法,力求杜绝事故发生。同步,对各班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状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成果在全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构造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管理比例有所区别。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运营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筹划、执行、检查、解决)循环管理办法,建立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原则、管理办法直至管理目的一整套自定循环、闭环管理长效机制。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增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形成,是安全质量原则和办法在体系运营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营过程中得到消除。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一种公司辨识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详细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从业人员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晰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原则做,切实宣传了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格局。
四、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 hazard
也许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状况组合根源或状态。
2、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险状况发生也许性和后果组合。
3、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拟定风险与否可容许全过程。
4、风险预控risk precontrol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基本上,预先采用办法消除或控制风险过程。
5、危险源监测hazard monitoring
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
6、风险预警risk early-warning
通过一定方式,对存在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7、不安全行为unsafe behavior
也许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行为。
8、风险管理对象objects of risk management
也许产生或存在风险主体。
9、风险管理原则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以消除或控制风险准则。
10、风险管理办法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是指达到风险管理原则详细办法、手段。
11、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为改进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总体安全绩效,依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
五、管理要素和规定
1、总规定
道路运送行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涉及: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车辆不安全要素管理、环境不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PDCA”运营模式。注:PDCA 分别表达:P-Plan(筹划);D-Do(实行);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
2、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1)经公司重要负责人批准;
(2)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的;
(3)涉及遵守现行安全法规和对持续改进安全绩效承诺;
(4)体现对从业人员进行持续培训规定;
(5)针对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安全风险性质和规模;
(6)形成文献,实行并保持;
(7)传达到全体从业人员,使其结识到各自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义务、责任;
(8)定期评审,以保证其与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发展相适当。
3、风险预控管理
(1)危险源辨识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辨识,并保证:
a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有关知识培训;
b辨识范畴覆盖本公司所有活动及区域;
c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记录、分析、整顿、归档;
——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当办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当前和将来三种时态;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危险源进行辨识;
d工作程序或原则变化以及工作区域设备和设施有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e发生事故(涉及未遂)、浮现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2)风险评估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组织从业人员对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保证:
a对所有辨识出危险源逐个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记录、分析、整顿、归档;
——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当办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依照风险评估成果对辨识出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b在如下状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存评估记录:
——新改扩项当前;
——新设备、设施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变化时;
——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办法前;
——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
——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调查事故(涉及未遂)暴露新风险。
(3)风险管理对象、管理原则和管理办法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基本上,应提炼出相应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规定:
a风险管理对象提炼应详细、明确,普通应按照人、车、环(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拟定;
b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管理原则和办法并形成程序;
c 管理原则和办法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d管理原则和办法制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技术原则和管理制度规定;
e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原则和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4)危险源监测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采用办法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拟定其与否处在受控状态。
(5)风险预警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采用办法对危险源产生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负责人可以及时获取并采用办法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a) 针对不同级别、类别危险源和不同限度风险,制定相应预警办法;
b) 建立完备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6)风险控制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建立程序以保证风险管理原则、风险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控制。并符合:
a对危险源及其风险控制遵循消除、防止、削弱、警示原则;
b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原则与办法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 PDCA 运营模式;
c制定年度工作筹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根据,充分考虑本年度筹划实行时潜在风险;
d依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成果和有关规定,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办法筹划、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安全技术办法;
e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安全办法,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7)信息与沟通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证从业人员与有关方可以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理信息,并可互相沟通、告知,应保证:
a从业人员参加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制定、评审;
b从业人员参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原则、管理办法制定;
c从业人员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值班人员;
d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状况,应报告,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4、保障管理
(1)组织保障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引、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a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b由不同层次有代表性人员构成。
道路运送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最后责任由道路输及有关公司最高管理者承担。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管理层应为实行、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人力、技术和财力支持。
(2)制度保障
a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有关目的、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从业人员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诲培训、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防止等管理制度,并保证: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从业人员;
——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b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辨认合用法律、法规、原则和有关规定,并保证: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有关活动遵守适时法律、法规、原则和有关规定;
——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公司对在用法律、法规、原则和有关规定遵守状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及时更新关于法律、法规、原则和有关规定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从业人员和其她关于有关方;
——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技术保障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并符合:
a 应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原则、办法、设备、设施;
b应针对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详细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4)资金保障
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为实行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并符合:
a道路运送及有关公司应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
b安全专项资金提取、使用应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使用”原则,保证专款专用;
c有专门部门对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督,保证投入安全资金有效使用;
(4)安全文化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