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总则
; {$ a( S2 l. R! t 1.0.1 为使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能确保安全生产,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做到技术优异,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 S1 V& {3 A/ W 1.0.2 本规范适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常压固定床发生炉煤气站和煤气管道设计。对扩建和改建工程,应合理地充足利用原有设备、管道、建筑物和构筑物。
+ {, [9 M' L/ O5 N' J4 A/ c 本规范不适适用于水煤气站和水煤气管道设计。2 x% h- M# c+ k o6 c9 e
1.0.3 发生炉煤气站环境保护设施,必需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各项有害物质排放和噪声危害必需严格控制,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N. x' d7 |2 O: t8 c& p( p2 y! N% e
1.0.4 发生炉煤气站和煤气管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h: Q: `" ~! K. z
2 术语) @! s9 X, |, _" A
2.0.1 发生炉煤气站producer gas station, k. m4 m( q/ T# J, U
为生产煤气而设置主厂房、煤气排送机间、空气鼓风机间、煤和灰渣贮运、循环水系统和辅助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总称。6 p3 { [) C& s" B0 |) O! T3 k' F: ?
2.0.2 运煤栈桥overhead bridge for coal conveyer
( r) J5 W) O2 V, Q! q7 H 运输煤、焦炭或灰渣胶带走廊。) F5 i8 c* H& o, v( |) W
2.0.3 破碎筛分间crasher and screen room
% Z6 C5 R, G1 S, a# r 装有煤或焦炭破碎设备或筛分设备房间。 k8 E2 G& P* L. x/ c8 s M
2.0.4 受煤斗coal receiving hopper' j2 O$ {+ o. g
在煤场内或机械化运煤设备前贮煤斗。5 U( U5 M% h" z* s/ O4 r' V
2.0.5 末煤pulverized coal I# l( u. k# d+ {% q
粒度为0—13mm煤。2 q+ J$ H/ Z# P: l. A) X
2.0.6 机械化运输transport by conveyer
: N, f, I' B3 G/ m8 N! B 胶带输送机、多斗提升机、刮板机和水力除灰渣等运输方法。
0 R( P" f; ?) `) V4 G 2.0.7 半机械化运输transport by simple machine. ~; F ?( k5 O8 d6 n- W e
单轨电葫芦、单斗提升机、电动牵引小车、有轨手推矿车和简易运煤机械等运输方法。; T; }) _/ Z/ B l- L& H& I
2.0.8 磁选分离设施magnetic separator6 u0 r! o. L: C4 e$ f: I4 _
在运煤系统上装磁选设备、悬吊式磁铁分离器、电磁胶带轮。
* a7 P% j! d% _9 z9 {0 l 2.0.9 小型煤气站small type gas station+ B6 [# l2 `5 D) A3 X! N+ X
在标准状态下,煤气设计产量小于或等于6000m3/h煤气站。) {% t; W! O B1 `7 p" R: q8 y
2.0.10 中型煤气站medium type gas station
! j, D4 a/ O- B) b% a6 j9 X0 d4 ^ 在标准状态下,煤气设计产量介于6000m3/h小型煤气站和50000m3/h大型煤气站之间煤气站。
. a& K1 }" r0 ] E 2.0.11 大型煤气站large type gas station! \# ]. Y+ r8 F5 _/ u5 ]
在标准状态下,煤气设计产量大于或等于50000m3/h煤气站。
' p- c, E) z) F" w" L* a4 @ 2.0.12 通常通道common passage; E1 f6 J9 p* p& Y" B& _0 u; X
室内操作和检验常常来往经过地方。
4 U# n; H$ ?6 j# `& c1 r! v 2.0.13 关键通道main passage
4 | R# Z C% e7 x+ r# Q7 X" r 设备安装和检修运输用室内干道。5 k/ U% o# k* m! v! u, e
2.0.14 搅捧rotary rake; e; e- k" ^% _
搅松煤气发生炉炉内煤层装置。
- m6 {* l7 \/ V9 D, X) } 2.0.15 煤气净化设备equipment for gas purification
; @7 m, [! B" p3 X' ~ 竖管、旋风除尘器、电气滤清器、洗涤塔、间接冷却器、除滴器等总称。
0 R7 o J0 ?/ {& h/ N/ O 2.0.16 电气滤清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4 \3 \) x# T8 B {2 a 湿式电气除尘器、电除焦油器、静电除尘器总称。6 m+ R1 s" l h7 S: x
2.0.17 除滴器water knockout
) `' J8 u! q4 S" ~- k( G1 q 去除煤气中水滴设备。
& T# {, L$ ~& V2 W 2.0.18 钟罩阀bell type valve5 u! _7 G# D3 G5 ~( _6 }
煤气发生炉出口放散煤气或烟气装置。3 J" F' ?& R" O8 ]. s! ^$ [2 o" b
2.0.19 止逆阀non-return valve0 R, g: u- c& }$ k9 U4 p# f7 ? M
预防煤气发生炉内煤气向空气管内倒流装置。7 q/ r/ ?" T) T% A
2.0.20 爆破阀explosion valve
/ H9 R# J6 b4 c6 h. s( ^1 @4 X7 T 煤气爆炸时阀内膜片破裂泄压后,阀盖因为重锤作用,自动闭上,能起安全作用阀。 i# }7 K: h( E' B+ e; G
2.0.21 自然吸风装置draft ventilation equipment6 o7 @$ P9 J, N j
供煤气发生炉压火时自然通风设备。( M h% Y' {" S
2.0.22 排水器water seal equipment' E& g% J; d' |2 F- }; P
排除煤气管道内冷凝水设备。
, X( t! c0 ?5 m. O 2.0.23 煤气管伸缩器flexible section of gas pipe
3 @# s8 }* v' O 煤气管道上热膨胀赔偿用装置。0 ]3 S- V: k* u; i' W1 a3 m
2.0.24 盲板blanking plate% n+ m" R/ w# G. _/ Q9 v
煤气设备或管道法兰间用于临时隔断堵板。
8 I8 w" p- H# m) m 2.0.25 撑铁side shoring/ j* X7 f& T* c) C4 o, E# k6 [4 z
设在煤气设备或管道法兰前后,用于装卸盲板、盲板垫圈支撑。
7 H. d) ^" U8 w! O" V, D 3 煤种选择+ }9 h: E& w" X. v$ Z
3.0.1 发生炉煤气站(以下简称煤气站)初步设计前应选择和确定气化煤种,施工图设计前,应取得供煤协议;供煤协议内容应包含煤种、数量、粒度和技术指标。2 F+ H; B# G0 F# i/ ~, [4 ^" W
注:本规范所指煤种包含焦炭。
! G+ @! |: i; k. w: e" ~ 3.0.2 气化煤种应依据用户对煤气质量要求和就地就近供给标准,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确定。% L& r# K- D* k! o
3.0.3 一段煤气发生炉气化用煤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质量标准》相关要求。+ e$ u( K8 l# o# w h; m# P- |
3.0.4 两段煤气发生炉气化煤种技术指标,宜符合表3.0.4要求。
" a, B1 E6 E' {5 |2 T0 @. E+ E- `8 H 两段煤气发生炉气化煤种技术指标 表 3.0.4 8 {7 S" d$ I- [+ P5 g0 Y
0 n/ S k" z5 S+ [2 z# m& h& S( L
3.0.5 煤关键气化指标采取,应依据选择煤气发生炉型式、煤种、粒度等原因综合确定。对曾用于气化煤种,应采取其平均气化强度指标;对未曾用于气化煤种,应依据其气化试验汇报和曾用于煤气发生炉气化类似煤种气化指标确定。6 R& i$ I- _" |- w: H5 O. S' O, k
3.0.6 初步设计前,应取得采取煤种气化试验汇报。当小型煤气站设计取得上述汇报有困难时,应取得该煤种技术指标。
: T- V+ {. O2 ~$ u+ e8 L% H! ~6 s 4 设计产量和质量, @" G* _) Q( P6 i" G
4.0.1 煤气站设计产量,应依据各煤气用户车间小时最大煤气消耗量之和及车间之间同时使用系数确定。煤气用户车间小时最大煤气消耗量,应依据各使用煤气设备小时最大煤气消耗量之和及各设备之间同时使用系数确定。
n7 [- c; Q5 @& h/ A& ]8 T0 H 4.0.2 煤气用户车间之间同时使用系数和各设备之间同时使用系数,应依据其同类型企业对应实际工况进行核实后确定。& k8 q/ O' t6 f+ W0 w
4.0.3 在标准状态下,一段发生炉煤气低发烧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A+ @& H2 a( P) E" w& }# |
4.0.3.1 无烟煤系统或焦炭系统大于5000KJ/m3 。
$ B6 c D7 r$ {( X m 4.0.3.2 烟煤系统大于5650KJ/m3 。6 j( A; o+ t0 M8 ]) b
注:在101325Pa(760mm水银柱)大气压力下,温度0℃时为标准状态。2 E7 B5 f) j2 \. k9 N# |1 Y
4.0.4 在标准状态下,两段发生炉煤气低发烧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 P8 v0 X) E2 a9 N 4.0.4.1 上段煤气大于6700KJ/m3 。4 }% j4 J9 \& g4 m7 U
4.0.4.2 下段煤气小于5440KJ/m3 。
6 O* R9 B5 @9 X2 R 4.0.5 冷煤气站煤气温度,在洗涤塔或间接冷却器后,不宜高于35℃;夏季不应高于45℃。
. }" h* x, m. b: d' k6 N% S 4.0.6 热煤气站以烟煤气化煤气温度,在使用煤气设备前,不宜低于350℃。
; b. V, k* N, t z5 Q0 V+ L' O+ m' O 对小型热煤气站达成此温度有困难时,可合适降低。
* k: J* L- r$ }" j- z$ w 4.0.7 冷煤气站出口煤气中灰尘和焦油含量,应依据用户要求确定。当用户无要求时,在标准状态下煤气中灰尘和焦油含量之和宜符合下列要求:
5 E" ~. ~ y; J! I! K6 W5 [9 N0 y 4.0.7.1 无烟煤系统或焦炭系统煤气中灰尘和焦油含量之和小于50mg/m3 。
' R6 j+ h% }! m5 ?) K7 k+ }+ ]9 K 4.0.7.2 烟煤系统煤气中灰尘和焦油含量之和小于100mg/m3 。
2 [0 Y4 s0 Q+ u) Y; ^. e 4.0.8 当用户或环境保护对煤气硫化氢含量有特殊要求时,应设置脱硫设施。
1 U& @0 z1 O! q, V4 | ]7 n0 m 5 站区部署3 S& K! W n$ J( z" x( z! N+ @
5.0.1 煤气站区部署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J# [. Z& ], `! T! J, ]
5.0.1.1 煤气站区应在工业企业厂区关键建筑物和构筑物整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4 A3 K: D; F) Z ` 5.0.1.2 应靠近煤气负荷比较集中地点。
4 p9 }" _: w# Q$ j 5.0.1.3 应便于煤、灰渣、末煤、焦油、焦油渣运输和贮存和循环水处理。
1 T; I2 q$ h# K# I( T% ?) C3 E 5.0.1.4 应便于和锅炉房共用煤和灰渣贮运设施和末煤利用。
Q; f$ J8 O4 k# s- v6 x0 P 5.0.1.5 应留有扩建余地。
2 M+ {) k( v$ \* f+ g9 g: P 5.0.1.6 宜设绿化场地。
) k3 P- Q, P: c2 ?# ]3 N' G 5.0.2 煤气站厂房应和其它生产厂房分开部署,其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要求。
2 t1 I8 V& s' F H y 小型热煤气站厂房,可和煤气用户车间毗连,但应设防火墙。
& |" N4 r8 N# w* X- b 5.0.3 煤气站主厂房正面,宜垂直于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室外煤气净化设备,宜部署在主厂房夏季最大频率风向下风侧。
! a8 x5 P& P# D$ s( ? [+ I! c 5.0.4 煤气排送机间、空气鼓风机间宜和主厂房分开部署。小型煤气站煤气排送机间、空气鼓风机间可和主厂房毗连部署。
& m- d8 d$ o, [9 m; W, o7 B( {5 |0 b 5.0.5 循环水系统、焦油系统和煤场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宜部署在煤气站主厂房、煤气排送机间、空气鼓风机间等夏季最大频率风向下风侧,并应预防冷却塔散发水雾对周围环境影响。; f2 |2 N0 ]! c X# Y$ B* V# S5 `
5.0.6 煤气站区内消防车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要求。
8 g$ P. ?( M6 u/ u8 n 6 设备选择$ Y1 w' i2 p) _' _5 [
6.0.1 煤气发生炉工作台数每5台及以下应另设1台备用;当用户终年连续高负荷生产时,每4台及以下宜另设1台备用。当煤气发生炉检修时,煤气用户车间许可降低或停止供给煤气情况下,可不设备用。
8 k% d/ S5 L5 |; b. Z# A4 |* N 注:煤气发生炉指一段或两段常压固定床气化煤气发生炉。' Z9 s3 K) B, L! Q! a6 ?6 l. O
6.0.2 竖管、旋风除尘器,应分别和煤气发生炉成对设置。
. q" p9 N+ K4 x' D3 x 6.0.3 竖管底部焦油渣宜采取水力排除。
9 V( i' `7 {: P 6.0.4 余热锅炉设置应满足工艺系统压力降要求,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e9 ~ q( o3 ?* S, l
6.0.5 余热锅炉应采取火管式锅炉,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相关要求。
) }! p) H1 v W* c7 t 6.0.6 电气滤清器型式选择,应依据煤气中焦油和杂质性质确定;当其流动性差、不能自流排除时,应采取带有冲洗装置电气滤清器。
$ |% R- y/ F+ H2 n2 @0 `, z- k 电气滤清器数量和容量,应依据煤气站设计产量确定,但不宜少于2台,且不应设备用。管式电气滤清器内,煤气实际流速不宜大于0.8m/s;当其中1台清理或检修时,煤气实际流速不宜大于1.2m/s。
; C/ W' j4 z [3 N/ K9 P" K 6.0.7 当洗涤塔集中设置或和电气滤清器成对设置时,其数量和容量应依据煤气站设计产量确定,不应设备用。. P N0 r: w8 d/ R% |0 N
6.0.8 空气鼓风机空气流量,应依据煤气站设计空气需要量确定。' t) F) I) ^4 {4 A8 }3 }
空气压力应依据煤气发生炉在达成设计产量时炉出口煤气压力、炉内压力损失、空气管道系统压力损失总和确定。0 e4 q! U/ m1 a
6.0.9 煤气排送机煤气流量,应依据煤气站设计产量确定,其煤气压力应依据煤气用户车间对煤气压力要求和煤气管道系统压力损失总和确定。! o1 b- _* P( O& r/ m) q
6.0.10 煤气排送机和空气鼓风机采取离心式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N, M4 }. s2 N# u
6.0.10.1 单机工作时,其流量富裕量宜为10%,其压力富裕量宜为20%,并联工作时均应合适加大。
# I' W# q: b2 p# G0 X" ?3 {6 T8 q$ S 6.0.10.2 压力应依据工作条件下介质密度进行修正,流量应依据工作条件下介质温度、湿度、煤气站所在地域大气压力进行修正。
' R2 O" r. W" j9 _( x6 [ V4 w1 C 6.0.10.3 空气鼓风机和煤气排送机设置台数宜相等,其各自并联工作台数不宜超出3台,并应另设1台备用;当需要低负荷调整确定经济合理时,可增设1台较小容量设备。1 e/ p8 g2 J6 R* c2 r- {2 ?7 ^
6.0.11 除滴器宜和煤气排送机成对设置。0 u: ~* c& w8 g: `
7 设备安全要求
3 H1 h; ]2 S& i i' U& J9 g 7.0.1 煤气净化设备和煤气余热锅炉,应设放散管和吹扫管接头;其装设位置应能使设备内介质吹净;当煤气净化设备相联处无隔断装置时,可仅在较高设备上或设备之间煤气管道上装设放散管。, m: V* Y Z9 d5 v
7.0.2 设备和煤气管道放散管接管上,应设取样嘴。
z | J2 n& @" i 7.0.3 在容积大于或等于1m3煤气设备上,放散管直径不应小于100mm;容积小于1m3 煤气设备上放散管直径不宜小于50mm。放散管管口高度应符合本规范第17.0.19条要求。( F9 y1 {3 q$ O5 p
7.0.4 在电气滤清器上必需设爆破阀,在洗涤塔上宜设爆破阀,其装设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F j. A& S& M% P P
7.0.4.1 应装在设备微弱处或易受爆破气浪直接冲击部位。
7 }. ^) R8 p+ ?: { 7.0.4.2 离地面净空高度小于2m时,应设防护方法。5 r) ?, v) d4 [
7.0.4.3 爆破阀泄压口不应正对建筑物门窗。
) J. o* w9 L# z9 G 7.0.5 爆破阀薄膜材料,宜采取退火状态工业纯铝板。% |8 c" W( o: }( b) Z4 j% D; b
7.0.6 竖管、旋风除尘器宜设泄压水封。
0 E' I- G; w! g4 A6 Q 7.0.7煤气设备水封有效高度,按煤气设备最大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小于表7.0.7要求。. ^; C2 U8 }7 e
水封有效高度 表 7.0.7 / ?9 J7 }$ v3 }% U G
9 v+ T+ \1 G' s, I% _
7.0.8 煤气排送机后设备最大工作压力,应等于煤气排送机前最大工作压力加煤气排送机最大升压。1 _- X5 p) C; L9 r
7.0.9 钟罩阀内放散水封有效高度,应等于煤气发生炉出口最大工作压力水柱高度加50mm。
& v0 @. C* l* o- I+ N6 p5 F) e4 ^ 7.0.10 煤气设备水封,应采取保持其固定水位设施。
7 d9 |! D# X0 u$ {' J: f7 ^$ g8 b" h 7.0.11 煤气发生炉、煤气设备和煤气排送机和煤气管道之间,应设置可靠隔断煤气装置;当设置盲板时,应设便于装卸盲板撑铁。 C4 Z) }- I% l: [4 b2 B8 Y* W
7.0.12 在煤气设备和管道上装设爆破阀、人孔、阀门、盲板等地方,其装设高度离操作层或地面大于2m时,应设置平台。
" _( I4 P) a$ \7 M9 x' M+ \3 S 8 工艺部署) J1 |* C- v- P" g5 ~
8.0.1 煤气发生炉宜采取单排部署。2 N# |% y5 s- {! D. k
8.0.2 主厂房层数和层高、应依据煤气发生炉型式、煤斗贮量、运煤和排灰渣方法、操作和安装维修需要确定。! T) c9 c- Y- L
8.0.3 主厂房内设备之间、设备和墙之间净距,应依据设备操作、检修和运输需要确定;当用作通常通道时,不宜小于1.5m。
% K1 g( y$ S* _, V) B8 v 8.0.4 主厂房为封闭建筑时,底层外墙应按设备最大件尺寸设置门洞或预留安装孔洞;2层及以上楼层,应依据所在层设备最大部件设置吊装孔,并应依据所在层检修部件最大重量,设置起重设施和预留安装拆卸设备场地。5 p( ?0 ~. n$ J+ n* P& x( v
8.0.5 在以烟煤煤种气化煤气发生炉和竖管或旋风除尘器之间接管上,应设清除管内积灰设施。, [6 |) S( I3 ^8 v2 Y2 Z# w
8.0.6 煤气净化设备应部署在室外,竖管和旋风除尘器可部署在室内。' S7 ~+ q% a3 c# _
8.0.7 煤气排送机和空气鼓风机,宜分开部署在各自房间内。2 `1 N4 t: K% k5 R; G
小型煤气站煤气排送机和空气鼓风机,可部署在同一房间内。, @2 i: s. c- x3 M
8.0.8 煤气排送机和空气鼓风机应各自单排部署。
6 M3 U X, d5 Y! d 8.0.9 煤气排送机间、空气鼓风机间内,设备之间、设备和墙之间净距,宜为0.8~1.2m;当用作关键通道时,不宜小于2m;当用作通常通道时,不宜小于1.5m。
, n6 u5 S$ i6 ]$ l 8.0.10 煤气排送机间层数和层高,应依据设备结构型式、排水器部署和设备吊装等要求确定。当采取单层厂房时,操作层层高不应小于3.5m;采取双层厂房时,底层层高不应小于3m。8 u1 i L' T9 v6 R+ R% K b( C
8.0.11 煤气排送机间、空气鼓风机间操作层,应在外墙按设备最大部件设置门洞或预留安装孔洞,并应设检修最重部件起重设施和预留有安装拆卸部件场地。
# A. O# S* z! q0 u* u 8.0.12 空气鼓风机吸风口,应部署在室外,并应设置防护网和防雨、降低噪声设施。& I7 q; g# Z7 C% S9 [" S; i1 d3 w& b; K
9 空气管道7 h. m+ S) z* ~
9.0.1 空气管道系统应设置下列安全设施:: K% o3 Y/ L. j2 v
9.0.1.1 在煤气发生炉进口空气管道,应设明杆式或指示式阀门、自然吸风装置和止逆阀。" ~- q3 v+ ^' X$ m/ E: E
9.0.1.2 空气总管末端,应设爆破膜。0 o) J1 j- G1 m, {% E) i
9.0.1.3 空气总管末端应设放散管,并应接至室外。
4 |( a9 y0 s+ K% P" m s 9.0.2 饱和空气管道应设保温层,并应在其最低点装设排水装置。3 q' T& g R( U3 l( e7 E
9.0.3 空气管道宜架空敷设。
) G: M. z6 r8 o& J 10 辅助设施: a$ h# s- m _0 ]% Y& E1 P2 t5 I7 D* @
10.0.1 煤气站应设化验室,其化验设备应按常常化验项目设置,不常常化验项目宜和相关单位协作。
) p4 b A, z) z6 A, S9 a2 _ 10.0.2 煤气站应设机修间和电修间,其维修设备应按站内机电设备及管道常常维护和小修需要设置;大修和中修应和相关单位协作。小型煤气站可不设机修间和电修间。' X0 k- M, ~9 s; y8 O/ N" M( U: _2 z
10.0.3 大型煤气站应设仪表维修间。
: ?" n0 J: V9 `) s ?- m- m 10.0.4 煤气安全防护组织及其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相关要求。
1 ?2 m3 o. ~* _ 11 煤和灰渣贮运
) R5 P' ^1 J% u* A0 E5 b) E& o( ] 11.0.1 煤和灰渣贮运系统应按下列条件设计:
! T3 d* }! d; {; I- Z 11.0.1.1 煤种类、粒度和运输量、末煤和灰渣排除量。0 m! _" x2 F* q5 E7 Q
11.0.1.2 煤气站工作制度和贮运工作制度。) d$ U* g/ C0 O" ?! J1 e5 Y( E5 V
11.0.1.3 煤、灰渣和末煤站外运输方法。
5 U7 ]% V8 {" R- X" e" k& n 11.0.2 大、中型煤气站煤、灰渣和末煤应采取机械化装卸和运输;小型煤气站宜采取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装卸和运输。 Q! h3 \( _8 B1 h7 F( Y- ]# c+ ]
11.0.3 煤气站煤场,应依据煤源远近、供给均衡性和交通运输方法等条件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b! B, c0 R" g. |" f% v
11.0.3.1火车和船舶运输,煤场贮煤量为10~30d煤气站入炉煤量。
9 [+ h4 A- j1 ?* Q) u, N; q 11.0.3.2 汽车运输,煤场贮煤量为5~10d煤气站入炉煤量。& q" m7 q; R3 F2 z3 F& S% O
11.0.3.3 当工厂有集中煤场时,煤气站煤场贮煤量小于3d煤气站入炉煤量。
% E8 `) y* A6 [! r7 x. R 11.0.3.4 煤场除设置入炉煤贮存场地外,尚应依据需要预留末煤堆放场地。' P& F1 F9 m( h! o% F9 v
11.0.4 露天煤场应扎实和设排水设施,并宜铺设块石地坪或混凝土地坪,在有常常性连续降雨、降雪地域,煤场宜设防雨、防雪设施,其覆盖面积应依据煤气站运行经验和当地气象条件确定。
3 q% P1 v$ V% S 11.0.5 运煤系统设备每班设计运转时间,不宜大于6h。
5 l& s- c7 m" \( N# X3 Y7 g; K. X+ c 11.0.6 机械加煤煤气发生炉贮煤斗有效贮量,应依据运煤工作班制确定,当煤气发生炉为三班运行时,贮煤斗有效贮量宜符合表11.0.6要求。
, d# x* ]% U N! q 煤气发生炉贮煤斗有效贮量 表 11.0.6 9 m( _, o5 o0 f6 |
, b$ S' a. ~+ {) R6 A E% @3 n 11.0.7 煤气发生炉直径大于2m时,其贮煤斗内供排放泄漏煤气用放散管直径不应小于300mm;当煤气发生炉直径等于或小于2m时,贮煤斗放散管直径不应小于150mm。放散管应设清理设施。! _0 |0 \8 h1 d
11.0.8 煤气发生炉贮煤斗及溜管侧壁倾角不应小于55°。
; b% q) M4 t1 ~) o5 ?* ~) J 11.0.9 运煤系统必需设筛分和磁选分离设施。; f9 B) g! o* }5 s- N( O& p. ?1 K5 o
当供煤粒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必需设置破碎机,磁选分离设施应设在破碎机前。
, S* {' K8 `: y& k+ @3 v/ O 11.0.10 煤气站贮运系统应设置煤计量设施。
* [* z. ~, v# s8 C& O 11.0.11 末煤斗总贮量不宜小于煤气站一昼夜末煤产生量,当末煤供厂内使用时,可酌情降低。末煤斗及其溜管侧壁倾角不应小于60°。在严寒地域末煤斗应设防冻设施。; K: ?/ r" B0 o! w- ]
11.0.12 灰渣斗总贮量不宜小于煤气站一昼夜灰渣排除量,灰渣斗及溜管侧壁倾角不应小于60°。在严寒地域灰渣斗应设防冻设施。
& Y5 p6 @$ a# W. z! L' u 11.0.13 运煤和排渣系统中设备传动装置外露转动部分,应设安全防护罩;当装设在运煤栈桥内胶带输送机无安全防护罩时,宜设越过胶带输送机过桥,并宜在操作人员行走一侧设置栏杆。; P# C* k3 P; I) w
11.0.14 主厂房贮煤层应设预防操作人员落入贮煤斗设施,并宜设预防楼板上积水流入贮煤斗设施。
7 W1 U, F0 }6 y F3 k 11.0.15 当采取胶带输送机给煤时,煤气发生炉贮煤斗上方,应采取避免末煤集中进入最终一个贮煤斗方法。# Q: \. p8 p! O- `
11.0.16 当运输块煤时,胶带输送机一般胶带倾斜角不应大于18°;当运输末煤及灰渣时,不应大于20°。
! e1 {- [# f, l8 C 11.0.17 运煤栈桥宜采取半封闭式或封闭式。5 |% W k( Q1 \
11.0.18 运煤栈桥通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K" _+ V0 J$ d1 Z5 K* [8 C ?
11.0.18.1 运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m,检修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6m。& L& {# j' n4 E) J {
11.0.18.2 运煤栈桥垂直净高不应小于2.2m。9 b4 g$ q8 b o0 N* @
11.0.19 运煤筛分破碎设备间应设起吊设施和检修场地。0 r8 A: J5 ~& ^' I" `6 n
11.0.20 运煤系统破碎机、振动筛和产生粉尘转卸点,应设封闭设施。
. l" F8 i4 ?! M 12 给水、排水和循环水
% z* [% D: u( n X+ [8 K 12.0.1 煤气发生炉水套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 n9 b8 |0 [7 u. Z 12.0.1.1 当水套中水温大于100℃时,给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锅炉水质标准》中相关锅壳锅炉水质标准要求。
% |) Z9 @2 y0 E; |: o 12.0.1.2 当水套中水温小于或等于100℃时,给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锅炉水质标准》中相关热水锅炉水质标准要求。* ]' Q Y0 N Z2 v5 d% X
12.0.2 煤气发生炉搅棒、人孔等冷却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9 c. A( \* L& h5 x2 t
12.0.2.1 悬浮物不宜大于100mg/L。# g3 N8 t# u" l A% _
12.0.2.2 25℃时pH值宜为6.5~9.5。# X- [! L) I3 Q9 f' h" b
12.0.2.3 依据冷却水碳酸盐硬度控制其排水温度,不宜大于表12.0.2要求:0 w$ o1 x5 m ?) I
碳酸盐硬度和排水温度关系 表 12.0.2
3 S9 e/ m/ U& O+ c
' B, q; y' S3 _ 12.0.3 煤气站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要求。
+ G8 b7 N! {% }! b; d7 E; { 12.0.4 煤气净化设备采取接触煤气循环水,应进行水处理,其水质、水压、水温应符合下列要求:
8 w8 F- W2 ]" i5 m- j8 Y 12.0.4.1 无烟煤系统和焦炭系统冷煤气循环水灰尘和焦油含量之和,不应大于200mg/L。
T+ X# c1 P( j* @# O, _6 @. \ 12.0.4.2 烟煤系统冷煤气冷循环水灰尘和焦油含量之和,不宜大于200mg/L;热循环水灰尘和焦油含量之和,不应大于500mg/L。
, Y" I2 V4 r6 D( o+ i! | 12.0.4.3 25℃时pH值不应小于6.5。3 @4 J9 j8 _# j8 G
12.0.4.4 供水点压力应依据煤气净化设备高度、管网阻力及所采取喷嘴性能确定,并宜符合下要求:) i. d( P5 {8 @. V5 E: e1 t
(1)无填料煤气净化设备喷嘴前压力宜为0.1~0.15MPa;4 `8 i; n0 e# f, H+ F
(2)有填料煤气净化设备喷嘴前压力宜为0.05~0.1MPa。
% y H( p R9 b. v9 M: @; ^# { 12.0.4.5 无烟煤系统和焦炭系统冷煤气循环水给水温度不宜大于28℃,夏季最高水温不应大于35℃。
2 E$ ?5 n* E1 ]( _" b) {0 F 12.0.4.6 烟煤系统冷煤气冷循环水给水温度不宜大于28℃,夏季最高水温不应大于35℃。烟煤系统冷煤气热循环水给水温度不应小于55℃。" m+ O& u5 a$ D! n9 C1 p, f
12.0.5 接触煤气循环水,应和不接触煤气水封用水和设备冷却水、蒸汽冷凝水、生活用水等排水分流。
: V& H- s( d7 [5 } 12.0.6 冷煤气站站区内接触煤气洗涤冷却水、水封用水和煤气排水器用水,必需设封闭循环水系统。
! s; s2 u3 d8 M' K# x" ~ 12.0.7 热煤气站湿式盘阀、旋风除尘器、热煤气管道灰斗底部和其它煤气设备水封用水,不应直接排入室外排水管道。& S! Q: a4 Z7 _5 [' e; @
12.0.8 厂区和车间煤气管道排水器排水,应集中处理。* n+ l! s& L$ M4 }
12.0.9 接触煤气循环水冷却塔宜采取风筒自然通风。
# P) c6 y# @% S K# b) m& ]4 c( t 12.0.10 烟煤系统洗涤冷却煤气循环水应分设冷、热两个系统。
' N7 L" r+ F2 c2 H" K 12.0.11 接触煤气循环水系统,宜设调整池。& _5 J' E# `, A% z" U9 v
12.0.12 接触煤气循环水沉淀池、水沟等构筑物,应采取预防循环水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方法,并应设清理污泥设施;水沟之间必需有排除地面水管渠。- V$ A* [' k2 |5 a# m
12.0.13 循环水系统冷却塔不宜设备用。当冷却塔检修时,应采取不影响生产方法。
0 Z$ T' o/ Q) k2 O! L 12.0.14 循环水水沟应设盖板。& j" e0 q3 p5 P2 b, F2 E# |' _
12.0.15 煤焦油应采取封闭式输送系统,并宜采取蒸汽保温管道输送。
# @+ K; F3 {4 g! {4 U4 Q, q 12.0.16 循环水泵房吸水井,应设水位标尺。
z; f% H$ n5 \- O: e! [: o+ Y) h 12.0.17 煤气站循环水系统应设置贮运煤焦油、循环水沉渣设施。7 E( u1 {% b c7 \
12.0.18 循环水沉淀池周围应设置栏杆。3 O% C" b7 k" A. f6 \: \
12.0.19 运煤系统建筑物内,宜设置用水冲洗地面设施。5 m( B6 W: c% `5 `- j$ Y' h
13 热工测量和控制
2 ^' T0 G+ ]; O0 }% {/ Q: y* ` 13.0.1 煤气站应依据安全、经济运行和核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