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71231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word完整版)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1课)红寺堡区红寺堡光彩小学 吴娟【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

2、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喜欢读、乐意读的好书。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课文,回带来一些障碍。所以,课前,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教学目标】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

4、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课文,查找资料,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难懂的字词做注释,【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出示孙悟空图片:孙悟空是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人物形象,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你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这个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

5、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词语,读通课文。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出示词语: 名曰:名字叫作。 石窍:石头边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可以。(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意思是 (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

6、三、了解大意,整体感知猴王形象。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交流一下.(1)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石猴是哪里来的。(板书:来历仙石迸裂。)(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板书:成王跳水寻源。)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四、品味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炼”。1、指名读第

7、一自然段,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课件出示):(1)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A、自由读,指名读,正确读出节奏。 B、意思:(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自由读,指名读,读正确。 B、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请再读一读。 ( 语言简练,三字句,采用排比的手法) C、指导朗读,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

8、常短促、跳跃、有节奏。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自由自在,亲和友善的猴子。(二)研读“猴子成王,感受语言的魅力。1、快速浏览“石猴称王”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交流,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自信,身手不凡)(课件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

9、何不拜我为王?”读了这写,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孙悟空 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敢作敢为,当仁不让)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五、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同学们,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珠灿烂的瑰宝,也是我们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 2、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采!六、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

10、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七、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猴)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人) 神通广大 (神)教学反思: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听“课文范读视频,图文结合,更好了解内容。再围绕“石猴 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以“这只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结合本组的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组织学生演演猴王出世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在整个教学中,我认为有三处亮点:一、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人物形象。 如:“这句话是什么描写?”“通过抓住动作、语言的描写,读出了你心中猴王的形象,这是阅读的好方法。”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图文版的西游记课文朗读,美猴王的图片,西游记主题歌,每一次的引入,都能调动学生亲近文本的兴趣.三、感受文字的魅力。 在“读懂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的难点时,指导还不够充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在读悟文本时,显得力不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