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雨霖铃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71110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雨霖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雨霖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雨霖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雨霖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版)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以及词风.2、 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特色。3、 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 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百年来,别离之情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今天让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来聆听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雨霖铃。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开创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

2、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记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1024年,41岁的柳永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本已考中,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 屡试不第,柳永愤而离开汴京,到江南漫游,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二、初读诗词,整体感悟。1、听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给下面的词语注音:骤雨(zhu) 凝噎(y) 暮霭(i) 那堪(

3、n kn)2、学生自由诵读。 要求:体会词人的凄清、缠绵的感情基调,并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语句,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朗读指导: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3、有感情朗读 找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请同学点评朗读情况,指出不足的地方请点评的同学再读

4、。教师作适当的朗读指导。 4、再找2名同学试读.给予肯定与表扬。5、全班同学齐读诗词诗词,读出凄清与缠绵的情感。6、默读诗词,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什么?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多情自古伤离别。 上阕写: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下阕写: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三、再读诗词,分析鉴赏:(品味语言,体会感情)1、用耳朵去听,只能听到外在的韵律,用心去听去品才能够见其丰富内涵,让我们用最真诚的心去聆听柳永那诉说不尽的哀怨吧!请诵读上阙选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词人离情的句子进行赏析.(概括出写景与抒情的句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来并讨论)思考:选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词人离情的句子进行赏析(概括出写景与抒情的句子,学

5、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来并讨论) 写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凄清的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

6、.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写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语出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可见他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写出了不忍别离却又不得不别的无奈。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

7、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形象的刻画,看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形象的刻画,看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出示课件:。教师总结上阕:“相见时难别亦难”,在词人的笔下,一景一物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与伤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8、?(学生答出: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附板书: 写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离 实 别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难 虚写情:无绪 留恋 相看泪眼 无语 2、离别之时已是如此缠绵依恋,柔肠寸断,那离别之后词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齐读读下阕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自主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

9、多么难以忍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光耀词史的名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

10、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用问句结尾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师总结:下阕写的是别后愁思,这是实写还是虚写?(生答:虚写)由此我们得出,这首词另一个突出表现手法就是(生答:虚实相济)词人将眼前之景与未知之景相融,因情设景,如此这般才有了这份凄楚缠绵。小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的这首雨霖铃更是道出了这种黯然销魂的情感,情到深处,委婉曲折而断人心肠,这也许就是柳词经久不衰,传诵至今的原因吧.附板书: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11、那堪清秋 愁意浓浓 思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念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苦四、学以致用,链接高考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雨霖铃这首词。2、课外练笔:人生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经历着离别。父母、老师、同学,故乡、母校、祖国和他们分别,这离别中就蕴涵着深情,或依依不

12、舍,或痛哭流泣。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定一个别离的对象,想象一个别离的环境,借环境中的景物写一段文字来抒发别情。补充资料:寒蝉、长亭、骤雨初歇(意象)等都是最能表现他当时心情的事物。1、寒蝉: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这些诗句都是借“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调。

13、2、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许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经常要写到长亭。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些诗句都将离别与长亭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作者

14、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3、“杨柳”的意象。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最优美动人情意绵绵的一个意象。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去矣,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折柳送客,唐最盛,当时都城长安东的灞水两岸多杨柳,灞水上的灞桥是长安东去洛阳的必经之地,唐代长安人送客,一般到灞折柳而别。 李白在劳劳亭中说“天下伤心处,劳劳

15、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北宋贺铸在更漏子中说:“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4、品味词中的“晓风残月”对抒情的作用. “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另外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时刻,“晓风意味着离;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另外“圆月”是团聚的象征,“残月”含别离之意.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点染(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意)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

16、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2、虚实结合: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