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契合的有效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777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契合的有效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契合的有效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契合的有效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UANDONGMAN文创教育 88 浅析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契合的有效策略李爱芳甘肃省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2300摘要:地域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较少,但却在社会生活和文化课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何用好地域文化,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找到与地域文化的契合点,是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现状的梳理,分析其契合的优势,并探索出提高地域文化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的有效策略,为作文教学赋能蓄力,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新课标;地域文化;核心素养;价值;习作;元素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地域文

2、化是一个既包含人文历史积淀,又突出自然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广义概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涉及到地域文化的内容较多,无论是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还是对所在地域长期以来积淀的文化自信推崇,都是培养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元素,有效结合地域文化,巧妙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和小学生习作教学整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习作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地域文化融入学生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具体的原因,并提出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契合策略,为推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一、当前地域文化引入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梳理融入地域文化的习作

3、要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写关于“我的家乡”的有关话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会经常发现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布置关于“家乡”的题目,通过笔者查阅当前小学生关于写“家乡”的习作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理解的地域文化一般都表现在对家乡四季景色和气候的描写方面,对于叙述家乡历史文化信息的习作很少,个别学生的习作虽然整体文笔很流畅,但丝毫没有涵盖到家乡地域文化的特征和优势,甚至一度通过对家乡现状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爱,表现形式多少有些牵强附会,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对地域文化概念理解过于狭隘。地域文化涵盖的范围十分宽泛,其纵横程度也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的,当前教师在作文

4、教学过程中所融入的地域文化主要依托乡土教材和大众知晓的一些地方文化信息,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创作过程中很容易片面的将地方文化信息误认为是地域文化的全部,恰恰忽略了方言、饮食、民宿、地方小调、传统习俗、建筑特征、红色革命资源等地域文化元素,在指导学生开展写作时,不能巧妙的将这些浓厚的地域文化融入到习作作品中,从而使得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不接地气,泛泛而谈、盲目抒情以及过于夸张的写作方式并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和作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2.学生掌握的地域文化较为单一。大多数农村学校对于校本课程实施的力度不够,即便是个别学校偶尔在校本教材中提及到一些关于本土的文化信息,大多数时候也是一扫而过,

5、学生并没有深层次掌握本土地域文化的机会,加之农村小学不具备及时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县志办等部门查阅资料的条件,所以学生仅凭自己掌握的一点点地域文化知识,完全不足以让其准确而恰如其分的引入习作作品中,尤其是在完成习作时“生搬硬套”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常识性错误和“张冠李戴”的情况。同时,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从互联网上查阅本土文化资源的习惯,学生这种单一的地域文化信息资源获取方式使得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很难顺利引入地域文化知识点。3.有关部门对地域文化的普及和讲解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的普及需要多方联动,对于地域文化的重视绝不是单凭教师讲述和普及就能实现的,就学校而言,重视文化育人的学校必然文化氛围

6、浓厚,而忽略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其育人的环境必然一般。特色校园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只有县文化馆、档案馆、地方志等有关部门多方协调联动,经常性的深入学校和班级里开展地域文化推广普及等有关活动,让学生真真切炫动漫文创教育 89 切的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灿烂和文明,才能使学生立足本土实际,才能使学生感知地域文化养分的基础上激发写作的自主性和内生潜能,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理有据,更接地气更富含地域文化魅力。4.师生地域文化自信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关于文化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而地域文化仅仅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在习作创作中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养分,但大多数时候师生对地方文化缺乏推

7、崇的自信力,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本土性的东西不值一提,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推介自信心也随之弱化了,如涉及方言类型的地域文化,大多数小学生怕别人笑话,说不出口,还有一些涉及到民俗方面的信息,让学生介绍时,学生还有些羞涩,认为这些民俗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东西“格格不入”,缺乏推崇地域文化的自信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地域文化与作文教学契合推进的步伐。二、地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分析丰富的地域文化不仅为小学生了解家乡和推介家乡提供了本土优势,而且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更加内涵化的文本元素。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都让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更为广阔的素材优势和更加

8、全面的实践优势,综合分析具有以下五点。1.可以无形之中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习作视野。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文化常识以及知识面都比较窄,尤其是对于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和特色传统了解并不是多么的透彻,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本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引用地域文化精髓。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家乡”主题的习作时,让学生先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一下自己所在故乡的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在熟知这些身边文化知识点的同时,学生的习作也基本就有了框架,然后学生按照自己对家乡文化的所思所想,加上教师开展有关点拨,写出来的习作必然会包含多元化地域文化元素,学生的习作视野也如“跳水”运动员一样,在写作时能够自然“打开”,在收笔环节能完美

9、“入水”收官。2.能够让学生继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接受本来就具有“近水楼台”的特征,而对于地方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其目的是传承“生于斯而长于斯”的本土文化理念,让更多的学生感悟乡土情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学生的习作中便会出现相应的文化感知情愫,这种来自学生本身的写作创意和情感塑造无疑让其增强了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即便是在游记作文中,学生或多或少也会出现对本土文化向心力的表达,这本身就是地域文化融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又一大优势。3.切实培育了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新课标理念突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的家国情怀理念涵盖着语文教学的始

10、终,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需要不断找到地域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在契合点这个圆心的基础上才能画好作文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同心圆。如在作文教学时结合家乡本土文化,让学生通过一段话来表达对家乡地域文化的热爱,学生无论是结合具体文化产物抒情,还是通过内心萌生的启发,都能够通过语言描写回归到对故土的爱恋和对家乡的赞美,由此上升到国家层面时自然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灿烂文明的自爱自豪自信。4.为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积淀了充足的养分。乡土情结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文人们笔下解不开的情怀,而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的任务最终要落实在小学生这一代人身上,没有好的乡村文化基础,没有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谈乡

11、村文化繁荣是不现实的。当前小学生作文作品中很少出现关于乡土的一些信息,相反却被时尚潮流占满了习作篇目,在这种现状之下将带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乡土文化气息,更能让其明白“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的初心,更能体会到“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的情怀,从心灵上为小学生埋下肩负乡村文化振兴的种子,更好的积淀乡村文化现代文明的养分。三、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契合的实施策略1.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效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作文教学不同于阅读教学,在设计环节更要突出学生的可操作性,融入地域文化的作文教学设计更将侧重点放在学生“能写出来”的实践练笔上。在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

12、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教学中,其主题是“家乡的风俗”,为有效设计出这一节习作课,教师必须联系家乡的实际,把学生谈论探讨家乡风俗的具体情境考虑进去,或者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家乡的风俗,将常见的风俗习惯列举出来,例如当地的丧葬风俗,过春节时的风俗,嫁娶风俗,民族风俗,庙XUANDONGMAN文创教育 90 会风俗等,在搜集和谈论这些风俗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家乡有关风俗的具体表现,这种作文教学时的情境创设,无疑把本土的文化元素有效反映了出来,学生在探讨中基本已经具备了写“家乡的风俗”的功底,那么课堂实施必然会取得预设的效果。2.习作构思环节突出地域文化的导向性。小学生习

13、作构思的过程也是通过大脑整理加工素材的一个过程,同样以“家乡的风俗”为例,教师出示习作要求以后,让学生认真构思该如何下笔时,关于家乡的风俗等文化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为什么这种风俗流传了下来?这种风俗习惯到底好不好?继承和发扬这些家乡的风俗需要怎样做?关于家乡的风俗价值判断的思考都是学生习作构思环节需要考虑的因素,如让学生写一次参加家乡风俗活动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肯定会将侧重点放在经历上,并不能透过风俗活动的现象折射出地方风俗的本质特征,教师必须在学生构思作文时加以引导,有效点拨出地域文化的价值,让学生围绕地域文化展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其的价值认同,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既富含地方风俗文化气息,又不

14、脱离体现家乡文化自信的主题。3.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习作实践能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加强阅读以外,更多的在于实践练笔环节,从当前小学生习作作品中可以看出,练笔环节似乎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更多的在于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灵魂和实质性的东西,内容也很单调和空洞,特别是面对同一写作素材时,大多数学生不仅很难做到巧妙学以致用,反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即便偶尔引入一些地方文化内容,整体连贯性还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作文教学有效引入地域文化之后,让学生在领略和敬仰地域文化的同时,可以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内容,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作文创作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写作实践环节便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抒发出真实情

15、感,反映出文化元素的本质特征,于细微之处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实践水平和能力。如关于“乡土”素材的写作主题,作文教学时应增强小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同和实践练笔,确保学生习作既符合写作主题,又不失“乡土”本色,且凸显时代旋律,整体推进小学生运用乡土文化进行习作创造的灵感和活力。4.有效拓宽学生获取地域文化的渠道。根据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知晓的普遍较少,特别是对于有地方特色的陇蜀文化、青泥文化、甘沟遗址文化、茶马文化、马勺脸谱、山核桃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方面知晓率很低,而且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如知晓有关文化的基本都是距离自己居住地较近的学生,笔者通过深层次分析,最主要的原因

16、在于学生获取相关地域文化的渠道不畅,所以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学生获取当地文化资源信息的渠道,尽可能的通过社会实践和实地探访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访过程中感受本土文化实实在在的价值,如制定地域文化调查方案,组织学生撰写地域文化宣传报道稿件,开展地域文化实地探访专题栏目,多渠道多角度获得地域文化信息,充实学生乡土素材写作资源。同时,在引导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同时用好地域文化,通过学生习作更好的推介本土的地域文化。结束语综上所述,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且挖掘潜力大,而要将地域文化资源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达到有效结合,还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开展探索和尝试,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通过习作教学实践,让学生在

17、感知地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增强乡土情怀,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导性,始终是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学生习作当中用好地域文化的精髓在于“活用”,而作文教学中更好的融入地域文化的本真在于“善用”,两者交织在一起的共同部分也恰恰是它们的契合点,唯有活用善用地域文化培养学生习作创造性,才能构建富含文化特征的作文课堂,才能使小学作文教学更具文化实质性。参考文献1 尹格利,地域文化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设计以盐城地域文化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11):31-32.2 吕美青,传统文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J.作文成功之路,2020(39):70.3 王坤,传统文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D.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七辑),2021-10.4 李艾蓉,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文教资料,2018(32):45-46.5 张艳,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J.试题与研究,2018(25):83.项目基金: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一般课题“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契合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727)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开题报告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