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标准规定.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69476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标准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标准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品管理要求 为了规范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品,促进抗菌药品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及降低患者医药费用,依据《抗菌药品临床应用指导标准》和《卫生部办公厅相关抗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相关问题通知》(卫办医政发〔〕38号)及卫生部、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要求。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标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和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础标准 (一)手术切口分类及预防用药条件: 1、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包含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和外界相通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品,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手术超出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包含关键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年纪大于70岁)或免疫缺点者、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和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因为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这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品。 3、污染手术 因为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手术,这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品。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品诊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围。 按手术切口分类,不一样切口感染率有显著不一样。据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所以,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关键依据。 (二)抗菌药品品种选择: 应选择杀菌剂,不宜选择抑菌剂,选择抗菌药品必需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品种。标准上围手术期常见预防抗菌药品为注射用头孢唑啉、注射用头孢呋辛、注射用头孢曲松、甲硝唑注射液(预防厌氧菌感染)。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环丙沙星仅用于泌尿系手术;氨基苷类有耳、肾毒性,不主张预防用药;大环内酯类属抑菌剂,通常不作为手术预防用药。 碳青霉烯类不适适用于手术预防用药;糖肽类通常不作为手术预防用药,MRSA发生率高医院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择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品过敏者,可选择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择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需时可联合使用。 药品选择可参考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品表(见附件)。 (三)抗菌药品剂量选择: 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品溶媒量100~20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药品剂量应严格应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实施。 (四)抗菌药品给药时间选择: 应在切皮前0.5-1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抗菌药品有效覆盖时间应包含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抗菌药品时,若手术时间超出3小时,或失血量超出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使用头孢曲松(半衰期长)则无需追加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五)抗菌药品给药地点选择: 无特殊情况,抗菌药品给药地点选择在手术室。 三、预防用抗菌药品选择标准 (一)抗菌药品选择视预防目标而定。 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药品;必需使用去甲万古霉素作为预防用药时,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成,以确保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液及组织中药品已达成有效浓度。 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污染菌种类选择。 (二)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种类及其抗菌药品耐药性; (三)参考抗菌药品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四)对含有预防使用抗菌药品选择抗菌药品必需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品种,应参考卫生部办公厅《相关抗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相关问题通知》(卫办医政发〔〕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品表”(见附件)选择抗菌药品。 四、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操作步骤 手术医师医嘱→手术科室取药→手术科室病房护士做皮试、统计结果→手术当日手术科室病房护士将药品交付手术室接病人护士→手术室巡回护士实施术前给药。 术中追加抗菌药品步骤: 主刀医师口头医嘱→手术室巡回护士通知病房值班护士→病房值班护士送药到手术室→手术室巡回护士负责实施给药→术后主刀医师补签医嘱。 五、术后预防用药标准 (一)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宜选择和术前相同药品。 (二)预防用药疗程:清洁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二十四小时,必需时可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实际情况应用3-7天。 六、术后诊疗性用药 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诊疗性用药,应立即采集标本送细菌学检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品进行诊疗。并在病程统计中注明所使用抗菌药品目标是预防还是诊疗。 附: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品表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品表 手术名称 抗菌药品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 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通常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科手术 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 包含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注:1、Ⅰ类切口手术常见预防抗菌药品为头孢唑啉。 2、Ⅰ类切口手术常见预防抗菌药品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品过敏者,可选择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择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需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择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