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依托校史课程 推进“五育融合”——以校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408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校史课程 推进“五育融合”——以校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依托校史课程 推进“五育融合”——以校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5现代教学 2024/12学校经验课程建设依托校史课程 推进“五育融合”以校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文/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汪秋岚【摘 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推进“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基于学校的百年历史,我校将“五育融合”作为校本课程构建的逻辑主线,开发校本校史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不断探索,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五育融合”校史课程 课程开发城中路小学是上海市嘉定城区的一所百年老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积淀,其中蕴涵着历史传统、文化氛围、学校精神,以及大师风采、校友事迹、人文环境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开展了一系列

2、开发校史课程的探索。我们发现原来学校史、讲校史的方式枯燥乏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更难于理解与感知。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我们以德育为首,智育为本,体育为重,美育为贵,劳育为基,开发“红色校史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五育融合”的不断落地。一、设计课程内容,打通“五育融合”的边界“五育融合”强调不仅要实现“育内融合”,更要实现“育间融合”和“跨育融合。因此,课程内容设计时,我们就要突破五育的条块分割,打破五育的边界,破除学科壁垒。在学校办学理念的依托下,校史课程坚持与学科教学、生产劳动

3、、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去,构建了主题化、系列化的校史课程。通过对百年校史资源的挖掘、研究,我们围绕“知校史、增技能、塑品行”的课程总目标,从学校环境、学校历史、学校人物、学校文化等方面入手,将课程内容分为寻根溯源、城小事记、人物传记、校园文化四个板块展开设计,见右表。“五育融合”的课程能通过整合已有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类型。我们把已有的活动进行整合,以“红色校友沈金生”为主题,开展“五站沉浸式”系列体验活动,使红色校史文化渗透课堂、浸润师生。第一站,讲一讲,让校史文化“红”起来。高年级的讲解队志愿者,每周轮流为弟弟、妹妹们

4、讲校史小故事。传颂校友沈金生的革命故事,让红色校史深入师生心灵,引导学生感受先贤事迹,培养以校为荣的美好情怀。第二站,画一画,让红色校友“亮”起来。漫画社的学生以“我的红色校友”为主题,用画笔描绘出校友沈金生先烈的故事,以漫画日记的形式鲜活地展现英雄人物事迹。第三站,演一演,让红色故事“火”起来。将沈金生烈士的故事通过小剧社学生的演绎,搬上荧幕,让学生更加能感同身受,体会“启良 明强”校训精神的时代大背景。第四站,访一访,让红色寻访“动”起来。通过红领巾寻访活动,引导师生走近家乡的历史,走进五抗斗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校史名人,拓展校史知识。第五站,赛一赛,让红色知识“富”起来。通过

5、前四站学习,学生已经把乡史、校史牢记于心。我校在亲子徒步活动中,设计校史问答、小知识打卡等活动,丰富评价形式,将体育运动与校史知识创新结合,寓教于乐。年级课程内容寻根溯源城小事记人物传记校园文化一年级寻根秋霞圃了解四易校名的历史老校长浦泳认识校徽含义二年级三年级 探访校史馆了解四迁校址的历史红色校友沈金生会唱校歌、识记歌词四年级手绘校园地图 了解校史五章节寻访身边的校友理解校训精神五年级662024/12 现代教学 在内容、活动的设计上,校史课程融合说、唱、画、演、寻访、徒步、志愿服务劳动等多种形式,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校史的过程中,增长技能,塑造品行,同时又很好地融合了五育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重视学科统整,树立“五育融合”理念中小学“五育融合”的课程结构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校以校史课程内容为中心,对接课程总目标和学生年段发展目标,通过学科与学科协同,学科与实践活动整合的主要方式开展实践模式,成立了跨学科教研组,形成教研梯队,共同研讨校史课程的实施与推进。1.基础学科的整合在学科内部,有不少知识都蕴涵着“五育”的要素。这里的“有基”,指的是各学科各自的课程标准和教学任务。我们的教研组团队要在深入研究各自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校史课程的内容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然后再进一步实现“五育融合”。例如,音乐教师教学生唱校歌,也是基于对音律、旋

7、律的学习。我们学校校歌的歌词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所作,歌词优美但偏向诗句。教师在教授时发现学生对掌握旋律比较快,但对歌词理解不了,总是记不住,对于歌词里面提到的景、物、人也无法感知,演唱时缺乏感情。这就需要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协同完成。如语文教师发挥学科优势教学生识记歌词中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意;道法教师结合“认识校园”一课,带着学生探究学校四迁校址、四易校名的过程,感受学校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校歌,打好识记基础和情感铺垫。基础学科是“五育融合”的主要脉络,更是拓展课程和校本课程发展的基石。只有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为深度融合做好充足的

8、准备。2.拓展课程的融合拓展课程是指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具有开放性特征,以学段为基础,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依托项目式学习、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校史课程教研组中也包含了社团教师。还是以学唱校歌为例,除了语文、道法学科的助力之外,校讲解队也参与其中。校歌歌词中有一句“名园郁苍翠,灵秀此包藏”,其中的“名园”,就是我们学校的诞生地,嘉定秋霞圃。校讲解队的哥哥姐姐们会带领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参观秋霞圃,介绍园中的景物、亭台楼阁。讲解队队员们还编写了寻根小故事,用低年级学生听得懂、能理解的讲故事形式,讲述一百多年前学校诞生的那段历史。在哥哥姐姐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低年级的学生学得更

9、有兴趣,感情也投入。而对于讲解队的队员来说,不仅加深了对校史的理解,也在讲解技巧、方式上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是劳动服务的一种形式。各学科教师、社团教师在集体教研中互通有无,交流课程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分享宝贵经验、做法,达到融合、共生,也是逐步树立“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过程。三、联动教育资源,增强“五育融合”实效为保障五育融合扎实有效地推进,还需要积极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建设,明确各自的育人职责和资源整合着力点。在校史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健全的保障机制与各方、各界资源的助力。在挖掘百年校史的过程中,学校得到了档案馆、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学校作为影视教育基地校,在筹备拍摄微

10、电影 红色校友沈金生 时,影剧院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与共同协助。同时,影剧院作为学校的校外劳动基地,提供职业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在亲子徒步的活动中,校家委会的成员们也融入到校史问答的设计中,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校史,参与体育锻炼。多方助力让校史课程的实施更专业化、更有保障、更具吸引力,大大增强了多方育人、协同育人的实效。“五育融合”育人方式的变革,为学校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健康身心、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教师的课程实施提供了助力。我们也将继续挖掘校史课程中“五育融合”新的生长点,探寻育人效应的最大化。参考文献:1 屈玲,冯永刚.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构建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 郝媛媛.“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课程体系的重构 J.林区教学,2023(11).(本文编辑:龚易婷)学校经验课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