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COMEDYWORLD戏 剧 大 观摘要:舞剧是一门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艺术。舞剧不仅讲述故事,更要深入挖掘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情节。由此,在舞蹈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舞剧昭君出塞为例,浅析舞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现方式,研究其在舞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体现方式和重要性。关键词:舞剧;舞蹈人物形象;昭君出塞一、作品简介昭君出塞是在中国歌舞团导演孔德辛指导下,由唐诗逸、朱寅、郭海峰领衔主演的大型原创民族舞蹈,于平先生担任该舞剧的编剧。该舞剧是按照王昭君为了争取汉王朝北方边疆的和平而远嫁匈奴王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而成,除了序 烽
2、烟尾声 共荣 外,还有 和亲出塞贺婚宁边四个场景,就像是一部自传,将昭君在汉宫中的寂寞、绝望、对大单于的感情和对新生活的憧憬,以及在大单于过世后从胡俗静境宁边的生活境遇等,完美地刻画于舞台之上。二、人物原型昭君出塞以昭君出关为背景。舞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也大多源自历史故事,从而使得舞剧贴近历史、靠近历史,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其中舞剧中的几大主要角色有昭君、大单于和小单于等,这些人物角色皆是古籍中有所记载的。首先,由唐诗逸饰演的昭君取材于史料之中的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号宁胡阏氏。汉书 元帝纪中也有“王樯”的说法,班固汉书 匈奴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昭君字嫱”,见于范晔的后汉书 南匈奴列传。王昭君
3、生于公元前54年,在南郡,归县,为王襄之女。后来进入掖庭。竞宁元年,南匈奴族首领呼韩邪,到长安拜见皇帝,并向皇帝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以示对臣民的尊重,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其次,由朱寅、郭海峰扮演的大、小单于,在史籍中均有记载。呼韩邪单于,即西汉后期匈奴单于,名稽侯珊,公元前31年逝世,昭君与其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复株累单于为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呼韩邪在死前立他继任单于,“约令传国与弟”。复株累单于继位后复娶王昭君,两人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舞剧昭君出塞选取了我国历史上的人物,以
4、“和者”昭君为主线展开故事的描写。其作为已经被众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她的功绩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而在中国,也有不少以此为素材的作品,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前理解”。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任何解释工作之初都必然有这种先入之见,它作为随着解释就已经设定了的东西是先行给定了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打破其固定理解,给予新的灵魂。编导在舞剧昭君出塞中想要塑造的并非仅是王昭君,而是给“王昭君”这个人物以全新的诠释。三、昭君出塞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舞剧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在符合艺术概念的作品中所达到的
5、高度和优点取决于理念与形象相互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将其概念用于舞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之中,就要求编导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要做到“表现”而非单纯的“再现”人物形象,同时要避免因历史人物在观众心中浅析舞剧昭君出塞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文/谭雨菲(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080)20COMEDYWORLD戏 剧 大 观的“固定理解”而带来刻板“符号化”的形象。编导孔德辛在舞剧昭君出塞的角色塑造中就通过赋予历史人物个性化的塑造,使得观众在“前理解”的基础上跳脱出之前的固有印象,赋予其新的价值。为了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编导首先从形象性格入手,构建出人物形象风格化的典型动态,其次利用哑剧动作描写人物冲突
6、,然后再通过舞剧中细节的刻画突出情感表达,最后利用群舞队形的调度表现情境。这样,舞剧中的人物形象便稳立于舞台之上。(一)以历史为鉴构建典型动作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资华筠先生曾说,舞剧创作应始终把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将“人物形象”这一词放于电影、电视剧、戏曲艺术之中,同舞蹈艺术一样,也占据着核心地位,其内容既有服饰、化妆、发型等外在形态,又有其外在的气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在舞蹈艺术中,舞蹈动作是舞剧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观众能够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直接了解人物,使得观众一目了然地明白人物的性格、特性等。所以,人物的动态表现也要符合其个性特点,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真实感
7、,仿佛让千古名垂的历史人物“活”过来,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似如沉浸式体验一样。编导孔德辛曾于文章中提到对于人物形象“由内而外,以外观内”的塑造,她认为的“由内而外”是指创作者主体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把握人物的文化意蕴,并以此来塑造舞剧的角色,而“以外观内”的创作则要求创作者要将动作、语言和角色的个性相结合。正如孔德辛所言,舞剧昭君出塞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编导从人物的性格出发寻找编创的动作动机,从而形成属于人物的一连串动态,同时,双人舞、三人舞也以此为基础,通过角色的不同身份与个性的矛盾,衍生出相应的行动方式,凝结出人物形象的典型动态。(二)以哑剧动作描写人物冲突舞剧中独舞用于抒发主
8、人公的内心情感,就像是面对观众进行的内心对话和独白,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而双、三人舞多承担着表现人物关系、戏剧冲突的推进功能,在塑造舞剧角色、推进剧情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孔德辛在昭君出塞中的双、三人物中,运用了大量的舞步,通过演员的表情将人物复杂的感情和强烈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与哑剧的融合在西方早期芭蕾中十分盛行,如舞剧 关不住的女儿 等,当时哑剧在舞蹈中还占着较大的比重,随着舞蹈本体意识的回归,哑剧与舞蹈的关系逐渐回归正比,以舞蹈为主,哑剧为辅助。舞蹈和哑剧的有机融合,使得舞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更加鲜明。在实际编排中,导演孔德辛没有把“哑剧动作”与“舞蹈动作”分开、看成是两个互相矛
9、盾的概念,她坚持了舞蹈的主体地位,通过哑剧的表演、演员脸部的表情,丰富了舞蹈的表演,并且从角色的个性出发,使角色的矛盾变得更为激烈,同时也加深了戏剧的发展。在昭君出塞中,呼韩邪虽性格豪爽,但对昭君却体贴周到,呼韩邪小心翼翼地将花插在昭君的头发上,又为昭君送了一杯水,表现出呼韩邪对昭君的关心,并通过“递水”“戴花”等哑剧的动作,营造出两人之间的感情,让剧情变得更加真实,也为昭君在呼韩邪死后的悲伤埋下了伏笔。(三)以细节描写增强情绪感染想要成功塑造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是具有高难度的,其对于整体的要求十分严格,并且舞剧中的细枝末节也十分重要。所有的东西都是矛盾的,人的个性也是一样,既是立体的,又
10、是复杂的。因此,这就需要编导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细致地对待每一个舞段。不仅舞段大体要符合故事情节、情感,在细节的描写上更要符合,并能够引起观众的满满回味。这些细节的“重现”“强调”等手法,能使舞蹈中的角色更为生动、丰富,而且符合为表演角色而服务的原则。这个“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的设计,也可以是一个故事的设计,只要把它的关键部分写出来,就会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所以,把握人物的具体表现,并加以突出,可以使其更加生动、真实。在舞剧中,昭君虽然有大爱之心,不惜牺牲自己,但她也有女人的一面,她对老单于呼韩邪有着强烈的感情,渴望被爱和呵护。而这个角色的性格往往是用“细”来丰满的,这样可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11、,从而引起观众共鸣,与观众来一场心灵上的交流。这也是孔德辛作品风格得以如此精致的一个重要原因。昭君出塞中,呼韩邪为昭君“戴花”的片段,表现出呼韩邪对昭君的关心,慢慢地,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真挚的感情。“戴花”不但是两人之间的爱慕之情,也是昭君心底最美好的记忆,这朵花也成了两人相爱的标志,在呼韩邪死后,昭君因思念而翩翩起舞。“戴花”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再现,加深了昭君和老单于之间的情感,增强了昭君哀伤的情感感染力。参考文献1 于平.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2武巍峰,胡伟.中国舞剧人物个性形象塑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3 孔德辛.浅谈舞剧孔子 昭君出塞的人物形象构建 J.音乐时空,2020(1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