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164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53卷,2024年3月(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Vol.53,Mar.2024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陈 玮,高 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摘要:基于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的调查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多元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普遍偏低;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受到性别、年龄、户籍、学历、婚姻状况、现有孩子数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上海购房情况等因素影响,并体现不同层次

2、生育意愿特征;生育支撑体系、家庭与生育观、个人职业发展、城市人口流动是影响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意愿的四大因子,其中家庭与生育观是最大的影响因子。较低的三孩生育意愿不利于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投入和优化配置。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的生意意愿,要实现政策导向与生育自主回归相结合,全面提升与有的放矢相结合,提倡科学生育观,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关键词: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上海近年来,育龄青年不断走低的生育意愿所造成的生育率持续下降成为我国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开

3、启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探讨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生育激励政策具有重要价值。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上海的人口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全国瞩目,探究上海育龄青年群体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JCYA15)、上海交通大学文科青年人才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23QN04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医教结合研究;高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医教结合研究。杨晓蕾,钟如雨:家庭收入水平、性别观念与再生育意愿,财经科学 202

4、3 年第 4 期,第 137-148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配套生育支持措施解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载中国政府网:http:/ 年 1 月 31 日。陈蓉: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转变看我国大城市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效应以上海为例,兰州学刊 2018 年第 4 期,第155-165 页。4848陈玮,高阳: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素,可为同类特大城市和其他地区提供前瞻性借鉴与思考。一、低生育意愿:来自数据样本的分析本研究调研对象为上海市育龄青年。综合考虑生理、社会、法律范畴,本文将育龄青年界定为年龄在1540

5、岁之间的青年群体。1.抽样方式与分析方法鉴于上海市育龄青年构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本文以年龄与职业类型为调研对象的选取依据,选取1540岁不同职业类型的上海青年群体,以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的真实情况。本文以年龄为维度,确立选取样本的分层标准,采用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范畴。在参考现有生育意愿问卷的基础上,本文编制了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三孩生育意愿调查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之后,通过问卷星网络调研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3827份,通过Python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清洗与质量控制,得到有效问卷3780份,有效率为98.8%。本文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8.0进行

6、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2.育龄青年的人口学特征与普遍低下的三孩生育意愿上海市育龄青年在年龄上呈现右偏态分布特征,年龄区间在2630岁占比最高(33.28%),其次是3135岁(27.12%);在性别方面,男性偏多,但也基本符合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的性别分布特点;在户籍方面,城镇户籍占比最高,为71.27%(2694名),农村户口占比最低(4.74%);在职业方面,就职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占比最高(42.28%),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占比其次(39.97%);在学历方面,大学本科学历占比最高(56.51%),其次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7.83%。表 1 上海市育龄青年的基本情况与特征分布年龄性别户籍职业1

7、519岁20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0岁以上男女城镇非城镇农村非农村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民企/私企自由职业者务农207101258102555021720431737269452417938315111598281862933330.5318.7833.2827.1214.555.7454.0545.9571.2713.864.7410.1339.9742.280.744.927.750.870.08基本维度人数占比(%)4949第53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2024年3月学历学生全职爸妈其他初中及以

8、下中专/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3259114135443213610520.850.132.410.373.5711.7256.5127.83(续表)基本维度人数占比(%)上海市育龄青年呈现不同层面的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为一孩的比例为22.7%,理想子女数为二孩的比例为38.4%,理想子女数为三孩的比例为2.6%,可见三孩生育意愿最低。在现有的生育意愿中,“儿女双全”占比最高(35.6%),其次是一个女孩(15.5%)、一个男孩(7.2%)。中国人的生育观念体现对于“儿女双全”的一种渴求,这在社会各阶层人士中均是如此。此外,在本次调研中上海育龄青年生育女孩的意愿明显高于男孩,传统的“养儿防老

9、、母以子贵”的观念正在消解。二、影响三孩生育意愿因素的多维分析1.单因素分析参与调研的3780名育龄青年中,有3373人(89.2%)明确表示没有生育三孩意愿,122人(3.2%)表示有生育三孩意愿,285人(7.5%)表示尚未确定,由此可见,绝大部分上海育龄青年并没有生育三孩的意愿。现有研究发现家庭的经济压力是最大的挑战,其次是孩子的照护问题与育龄女性的医疗保障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扩大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范畴,采用卡方检验,探究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的婚姻家庭、经济因素、政治身份、宗教信仰等因素对三孩生育意愿率差异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户籍、学历、婚姻状况、现在孩子

10、数量、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上海购房情况与上海育龄青年群体三孩生育意愿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影响因子内部差异,发现已婚育龄青年、无孩、独生子女身份、有房的育龄青年生育三孩的意愿相对较高;“家庭月收入”方面,不同月收入段中,“无意愿生育三孩”都占据较大比重,“生育三孩意愿”占比呈现马鞍状分布。这种分布特征也印证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对育龄青年生育三孩的重要影响。单因素分析有助于筛选、辨识因变量的各影响因子,但是现实中,育龄青年生育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 2 影响上海市育龄青年生育意愿的单因素分析性别男女204317371752(85

11、.76)1621(93.32)201(9.84)84(4.84)90(4.41)32(1.84)56.291影响因素N三孩生育意愿【人数(%)】无意愿未确定有意愿2P 杨雪燕,李树茁,尚子娟:儿子偏好还是儿女双全?中国人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构成及其政策含义,妇女研究论丛 2011 年第 6 期,第 27-34 页。胡云晖,王敏,沈雨欣:浅析家庭经济和周围环境对我国城市育龄群体的三胎生育意愿影响,内江科技 2023 年第 4 期,第106-107 页,第 147 页。5050陈玮,高阳: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年龄现有孩子数量独生子女户籍学历家庭月收入上海购房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

12、治面貌总体情况40无/怀孕中1孩2孩3孩及以上是否上海城镇非上海城镇上海农村非上海农村初中及以下中专/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70,000是否未婚已婚是否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20710125810255502172091132235710273010502694524179383141354432136105244411811126829881122494128616172163177360315282252378017(85.00)590(83.10)1130(89.83)931(90.83)507(92.18)198(91.24)1814(86.75)1230(93.04)323(90.48

13、)6(60.00)2459(90.07)914(87.05)2433(90.31)451(86.07)163(91.06)326(85.12)12(85.71)109(80.74)378(85.33)1921(89.93)953(90.59)369(83.11)1039(87.98)1028(91.30)763(92.04)74(84.09)100(89.29)2269(90.98)1104(85.85)1394(86.21)1979(91.49)156(88.14)3217(89.29)1379(90.25)1994(88.54)3373(89.23)2(10.00)99(13.94)100

14、(7.95)55(5.37)24(4.36)5(2.30)214(10.23)51(3.86)19(5.32)1(10.00)192(7.03)93(8.86)171(6.35)60(11.45)9(5.03)45(11.75)2(14.29)17(12.59)59(13.32)148(6.93)59(5.61)52(11.71)118(9.99)67(5.95%)37(4.46)6(6.82)5(4.46)141(5.65)144(11.20)174(10.76)111(5.13)10(5.65)275(7.63)101(6.61)184(8.17)285(7.52)1(5.00)21(2.

15、96)28(2.23)39(3.80)19(3.45)14(6.45)63(3.01)41(3.10)15(4.20)3(30.00)79(2.89)43(4.10)90(3.34)13(2.48)7(3.91)12(3.13)9(6.67)6(1.35)67(3.14)40(3.80)23(5.18)24(2.03)31(2.75)29(3.50)8(9.09)7(6.25)84(3.37)38(2.95)49(3.03)73(3.37)11(6.21)111(3.08)48(3.14)74(3.29)122(3.23)267.06474.5467.51729.22244.84762.907

16、37.54042.1206.0393.2960.010.010.0230.010.010.010.010.05说明比例优势假设存在)。结果表明,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受到“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况”“学历”“上海购房情况”等因素影响(P0.05)。回归分析发现:每提升一个单位标准的三孩生育意愿值,男性的三孩生育意愿值是女性的2.158倍;独生子女的三孩生育意愿值是非独生子女的0.739倍;与40岁以上的育龄青年群体相比,2025岁的育龄青年群体的三孩生育意愿值最高,其次是2630岁、3135岁两个区间;上海农村户籍的三孩生育意愿值是非上海农村户籍的0.585倍;本科学历的三孩生育

17、意愿值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0.799倍。基于以上因素分析,三孩生育意愿较高的上海市育龄青年具有以下特征:男性、非独生子女、2025岁、非上海户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影响程度的四大因子分析经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共析出影响生育意愿的28项变量因子,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5,说明28项变量因子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KMO值为0.959,巴特利特检验(Bartlett test)得出P0.05)(见表4)。这一研究发现论证了家庭生育观对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意愿影响较大的观点。已有研究普遍强调生育支撑体系,特别是经济

18、支持力度作为育龄青年群体三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生育三孩意味着要承担更重的养育成本,这是育龄青年群体不得不谨慎考量的经济成本要素,而拥有较为坚实的生育支撑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免除育龄青年群体的后顾之忧。本研究发现,家庭生育观超过生育支撑体系成为影响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三孩意愿的最重要因素,这也说明,对于上海市育龄青年来讲,三孩的意义在于调节家庭关系,是否生育三孩也更多地考虑孩子对于家庭的影响以及长辈、子女意愿等家庭因素。表 4 四项因子与三孩生育意愿的多元有序 Logistic 回归变量生育支撑体系家庭与生育观个人职业发展城市人口流动B-0.3620.612-0.4960.006标准误差0.

19、0570.0560.0560.042Wald 241.042120.1778.3540.018OR值0.6961.8440.6091.00695%置信区间下限0.6231.6520.5460.927上限0.7782.0560.6801.091P0.010.010.010.893本文进一步探究婚姻关系对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意愿影响程度,发现未婚、未育组的回归方程成立;已婚已育组的回归方程不成立。结果显示,每提升一个单位标准的家庭与生育观,未婚、未5353第53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2024年3月育组的三孩生育意愿提升最多。三、

20、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研究基于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了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意愿普遍偏低,生育二孩且儿女双全的意愿最为强烈;生育三孩意愿受到性别、年龄、户籍、学历、上海购房情况、婚姻状况、现有孩子数量、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上海购房情况等因素影响,并体现不同层次生育意愿特征;生育支撑体系、家庭与生育观、个人职业发展、城市人口流动是四大影响因子,其中家庭与生育观最重要。从全国范围来看,三孩政策整体上延缓了人口下降趋势,将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规模产生显著影响。基于这一判断,有必要提前做好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

21、育阶段的资源投入和优化配置,解决全面普及与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育龄青年生育意愿,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实现政策导向与生育自主回归相结合。提升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三孩生育意愿,应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政策的宣传和福利保障。本研究发现,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三孩的意愿普遍偏低,说明现有的三孩生育政策并未产生积极作用。只有真正理解政策的目的,方能推动政策贯彻落实。所以,提升上海市育龄群体三孩生育意愿,应该加大三孩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需要加强相关福利配套政策,如对三孩家庭的补助、家庭生育假期和津贴,提升育龄青年群体生育的积极性。本

22、研究发现,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二孩的意愿较高,应该鼓励和支持育龄青年生育二孩,特别是培养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生育自主回归,将宏观政策导向与育龄青年群体生育意愿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合力作用。其次,全面提升与有的放矢相结合。研究表明,生育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生育的可能,那些学历较高、家庭收入较高、本市户籍、自由职业者的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相对较强,所以针对这一群体应该予以针对性的分析和支持。调查发现,初育年龄在3135岁、研究生学历、本市户籍、自由职业者、非独生子女夫妻组合的育龄青年更倾向生育三孩。因此,为了更为有效地推动生育意愿向生育实践转化,应该对这一类人群加以筛选、支持和保障,了解这一

23、群体的需求及其所面临的生育难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免除其后顾之忧。从年龄特征来看,“80后”“90后”是这一群体的主力,随着初育年龄的增加,其理想子女数量与实际生育子女数量背离程度也随之加大,初育年龄越大,其差距也会越大。随着文化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理想子女数与实际生育数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现有子女数量来看,已有一孩的家庭更倾向“儿女双全”,尚未有孩子的家庭从男孩偏好转变为女孩偏好。当家庭面临是否要生育三孩时,育龄青年更多考虑的是生育、养育孩子的成本,以及灵活的工作时间模式。再次,尊重家庭生育观念,提倡科学生育观。研究发现,家庭生育观是最大的影响因子,从家庭与生育观维度来看,育龄青年

24、人群已由“多子多福”转为“少生优生”,“养儿防老”转为“个人主义”,“男尊女卑”转为“儿女双全”。伴着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人口构造转变的过程,人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变化,但代际不同生育文化、生育价值观,都会导致生育意愿产生差异,直接体现当下实际生育状况。研究发现,若要提升未婚、未育育龄青年的三孩生育意愿,需从代际关系入手,传递、引导与时俱进的生育观,营造生育意愿转化成生育行为的家庭环境。良好的生育观不仅是 王传毅,辜刘建,俞寅威:“三孩”政策对教育规模的影响:面向 2035 的预测,教育研究 2022 年第 11 期,第 124-135 页。张翼: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人口变迁及未来

25、政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 年第 4 期,第 18-30 页。5454陈玮,高阳:上海市育龄青年三孩生育意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更关系到优化人口结构体系、巩固现有家庭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完善支持体系,解决后顾之忧。建立已婚已育群体生育支持体系,为“想生不敢生”的育龄青年解决后顾之忧。上海市育龄青年群体最为关心的支持保障分别为医疗、教育、住房问题,这三项问题也是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最为紧迫的问题,这不仅关涉生育成本问题,更多的是社会层面的机会成本,养育成本高,最直接表现为教育、住房层面的成本。事实上,养孩子要牵扯大量精力、时间,多一个孩子首当其冲

26、的要解决住房的问题。因此,建立已婚已育群体生育支持体系,首要之务是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营造社会支持体系,最大限度地解决育龄家庭26岁的儿童照护问题,减轻家庭养育负担。与此同时,根据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配套公租房时给予政策倾斜,从而构建起公租房保障体系,解决多孩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上要做好规划和筹备工作,拓宽义务教育时间,有条件的地区可从托育阶段至高中阶段试点;条件相对欠缺的地区,可根据家庭子女数量对学前教育进行梯度式补贴。通过以上措施,国家联合家庭共同参与生育、养育、教育的全过程,为优化生育、全面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口保障。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

27、ree-child Fertility Intention and Its Impacton Education Among Shanghai Youth of Childbearing AgeCHEN Wei,GAO Yang(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25)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n the willingnes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of young people of childbeari

28、ng age in Shanghai,the study explor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willingness by using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ple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analysi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Shanghai s youth of childbearing age to have three children is generally low;andit is affected by factors

29、 such as gender,age,household registration,educational background,marital status,number of existingchildren,whether an only child,monthly family income,housing situation,etc.,those factors characterize fertility inten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Fertility support system,family and fertility views,perso

30、nal career development,and urban population mobility arethe four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of Shanghai s youth of childbearing age,with family and fertility views being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Lower willingness of three-child fertility inten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

31、nvestment and optimal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To further enhance the willingness of Shanghai s youth of childbearing age,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olicy orientation and fertility autonomy,the comb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enhancement and targeting,the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views of fertility,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ertilitysupport system.Key words:youth of childbearing age,three-child birth intention,influencing factors,Shanghai 田艳芳,卢诗语,张苹:儿童照料与二孩生育意愿来自上海的证据,人口学刊 2020 年第 3 期,第 18-29 页。55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