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庭文化资本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双向影响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7948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文化资本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双向影响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庭文化资本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双向影响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庭文化资本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双向影响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教育进展,2023,13(9),6311-631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ae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982 文章引用文章引用:刘星文.家庭文化资本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双向影响探析J.教育进展,2023,13(9):6311-6317.DOI:10.12677/ae.2023.139982 家庭文化资本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家庭文化资本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 双向影响探

2、析双向影响探析 刘星文刘星文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收稿日期:2023年7月26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5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日 摘摘 要要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家庭的作用对教育机会的获得不可或缺,因此家庭文化资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家庭的作用对教育机会的获得不可或缺,因此家庭文化资本也随之从幕后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家庭文化资本对入学机会获得主要涉及实际入学机会与专业选择两本也随之从幕后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家庭文化资本对入学机会获得主要涉及实际入学机会与专业选择两方面,而个体入学机会的获得则通过作用于子代从而对家庭文化资本产生反

3、作用。家庭文化资本与个体方面,而个体入学机会的获得则通过作用于子代从而对家庭文化资本产生反作用。家庭文化资本与个体入学机会的获得二者之间是双向影响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定一定的基础,后者则会相应的带来前者总入学机会的获得二者之间是双向影响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定一定的基础,后者则会相应的带来前者总量的丰富与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个体文化资本的生成与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与传递。量的丰富与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个体文化资本的生成与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与传递。关键词关键词 家庭文化资本家庭文化资本,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入学机会 Analysis on the Two-Way Influence betwe

4、en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and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Xingwen Liu Faculty of Education Science,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Received:Jul.26th,2023;accepted:Aug.25th,2023;published:Sep.1st,2023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the import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

5、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 the role of the family is indispensable to access to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Therefore,family cultural capital has also entered the publics vision from behind the scenes.The 刘星文 DOI:10.12677/ae.2023.139982 6312 教育进展 acquisition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to access

6、to school mainly involves two aspects:actual access to school and professional choice,while the acquisition of individual access to school counteracts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by acting on childr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and individual access to school is a two-way influence

7、.The former lays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the latter,while the latter will correspondingly bring about the enrichment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former,and ultimately realize the generation of individual cultural capital and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Keywords

8、Family Cultural Capital,Higher Education,Entrance Opportunity Copyright 2023 by author(s)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1.引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既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个体素质,改变社会地位的

9、主渠道。因此社会公众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只会呈现只增不减的态势。从宏观层面看,社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渴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微观层面,社会公众愈来愈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子女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公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高。虽然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处于大众化阶段。但相较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显然还不能做到惠及全体,教育系统仍在进行着有形无形的淘汰。个体能否进入高校并接受高等教育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规约,家庭文化资本无疑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家庭文化资本对个人成长具有持久性,无论是在教育氛围

10、还是在各种资源支持等方面,都是个人获取更高层次教育机会的关键,而个人教育机会的获得和质量的提升又会促进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2.文化资本的内涵与形式文化资本的内涵与形式(一一)文化资本的内涵文化资本的内涵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对马克思所提出的资本是一种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理论的衍生与发展。“文化资本即不同的家庭教育行动所传递的文化财产。作为文化资本,它们的价值随着教育行动强加的文化专断和不同集团或阶级中家庭教育行动灌输的文化专断之间的距离大小而变化。”1 文化资本相较于经济与社会资本等显性资本对子女更多地表现为濡化作用,多是作为隐性资本存在。正是由于文化资本这种潜移默化的隐蔽性特质,我们往往更容易注意

11、到显性资本所产生的效果与作用,从而忽视文化资本对个体发展的价值。正如布迪厄在书中写道:“经济学家没有把学术投资策略与整体教育策略联系起来,没有把学术投资与再生产策略的体系联系起来,因而他们必然会通过某种悖论,无可避免地遗漏最隐蔽的、最具社会决定性的教育投资,即家庭所输送的文化资本,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能力或才能本身就是时间上与文化投资上的产物。”2(二二)文化资本的形态文化资本的形态 布迪厄继文化资本的概念后又将其划分为具体化的状态、客观化的状态与制度化的状态,并认为这三种状态并不是孤立单独地对个体发挥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Open AccessOpen Acce

12、ss刘星文 DOI:10.12677/ae.2023.139982 6313 教育进展 具体化的形式是以身心的长期支配形式存在的,表现为持久的“性情”倾向,是指个体在家庭的环境、知识、性情和技能等方面的熏陶下,将所习得的知识与修养吸收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行为体系。客观化的形式则是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存在,诸如书籍、词典等,这些商品是理论留下的痕迹或理论的具体显现,或是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批判2。任何资本要作用于个体身上不可或缺地需要借助外在物质或手段,这是文化观念与文化能力的具象化表征,因此具象化与表征性是这一形式的主要特征。制度化的形式则更多地指向于个体的文化资本得到制度的认可,比如国家授予并具有社

13、会认可度的各类证书。学术资格和文化能力的证书作用显著,它给其拥有者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的、长期不变的、得到合法保障的价值3。3.家庭文化资本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家庭文化资本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 教育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资本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层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被人关注。文化资本占有量丰富的阶层与占有量较低的阶层在入学机会的获得与专业选择上差异显著。(一一)家庭文化资本对实际入学机会的影响家庭文化资本对实际入学机会的影响 文化资本作为个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在个体实际接受教育机会的客观方面存在巨大影响,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不同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观愿望,致使不同阶层对高等教育的认

14、识相差甚远。(1)客观系统层面客观系统层面 实际入学机会的获得 我国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上采取的是高考这一择优录取的考试机制。高考不仅是对学生自身素质与学校教育水平的考验,实际上也是家庭文化资本之间的博弈。布迪厄通过研究发现子代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语和行为,继承了父母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丰富的父母通常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并拥有更多可以提高子女学业成绩的信息4。文化资本作为个体教育水平的基础与起点,文化资本越丰富的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越大,而家庭文化资本占有量低的子女则在高考制度中遭受淘汰的可能性愈大,这是因为教育系统在客观地进行筛选与淘汰。首先就知识的获取方式而言,文化资本丰富的

15、家庭相对于资本薄弱的家庭并不将学校教育作为文化知识的唯一来源,对其依附性较小。前者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知识以此丰富自身的知识体量与维度,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后者只能依靠学校教育获取知识,无论是在知识总量还是知识面方面都更为狭窄。因而在个体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语言表达层面就会展露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次就教育方式来说,文化资本薄弱的家庭虽然也期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实现阶层跨越。但囿于自身能力,能够在文化资本方面提供的支持微乎其微,更多地依赖学生自身努力与学校教师的支持。而文化资本丰富的家庭却能够在学业知识、学习氛围的创设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在家校共育方面

16、,后者对教育不是单独任何一方而需要家校共育的这一教育理念有着清楚的认知,实现了 1+1 2 的效果。最后学校文化的本质是精英文化,家校文化的一致性程度也影响着学生知识的习得程度,进而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布迪厄指出:“来自家庭环境的一整套爱好和知识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在学习学术文化方面只是表面上平等。”5文化资本丰富的家庭其家校文化的同质性使其子女在校学习较为轻松,表现出“如鱼得水”的状态,而资本薄弱的家庭其与学校文化的异质性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子女在学习上的吃力与艰难。正如伯恩斯坦的语言符码理论也发现中产家庭的孩子多偏向于精致型符码,而劳工阶层的孩子多为限制型符码取向。但精致型符

17、码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优势选择,因此以精致型符码为主要语言形态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家校文化的一致性愈高,学生在教学话语的表达以及学习内容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刘星文 DOI:10.12677/ae.2023.139982 6314 教育进展 以上种种因素皆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对子女产生影响,而是长年累月的积淀与熏染。这种文化资本经过长时间的继承从而所产生的差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这一层面才真正有了较为显著的体现,因此高文化阶层的子女比低文化阶层的子女在教育机会获得层面更具优势与轻松。受教育机会层次方面 高等教育机会的实际获得不仅体现在实际入学机会层面,还在进入何种层次的高校、接受何种层次的教育

18、方面有所差别。事实上社会分层与高校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即学生家庭背景阶层的高低与高等教育质量层次相匹配6。因此,文化资本的占有量与子女进入何种层次的高校有着直接且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庭文化资本通过代际传递转移至下一代。子女在家庭中所继承文化资本的多寡、优良与其进入何种层次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直接关系。这就意味着资本越雄厚越优质的学生进入高层次院校的几率相对文化资源稀缺的学生而言更高。当下社会发展对高层次、综合型人才的需要致使高等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思维与视野提出了高要求,此种趋势下,单纯依靠学校教育与个人的努力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文化资本越是优质的、雄厚的家庭在这一层面越能满足子女的需要

19、,反观文化资本薄弱的家庭由于资源匮乏,难以弥补与前者之间的差距,使子女在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中力量积蓄不够,核心竞争力下降,较难获得优质的高等教育。这正如布迪厄所说,不同社会出身的大学生在以往的教育中已经受到“不平等的选择”:下层阶级出身的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是受到了“过分选择”,而上层阶级出身的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却是“选择不足”7。在同等条件下,下层阶级子女往往需要付出超强的努力,极大的代价,经历极为严格的选拔与淘汰才能进入高等院校,而上层阶级则无需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与之在同一层次的院校进行学习。这意味着我们是将资本薄弱阶层中最为优秀的群体与资本充足阶层的绝大多数,甚至是较为一般的群体进行比较与

20、竞争。(2)主观愿望层面主观愿望层面 文化资本不仅在外显可见的入学机会层面发挥作用,同时也对较为隐蔽的入学主观愿望产生影响。义务教育作为国家送给所有适龄儿童的一份礼物,但由于受到因素的制约,教育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仍是一份“奢侈品”。与下层阶级的部分孩子无幸拥有本应享有的义务教育机会的状况截然相反,上层阶级的兴趣已不在法定教育机会本身,他们转而追求教育机会的“品味”8。在基础教育中仍然有人无法完整地享有义务教育,更遑论尚未完全普及的高等教育。高文化阶层的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较高,因而其子女认为自己与父辈一般接受高等教育再正常不过。文化资本一般的家庭虽能提供一定的文化资源,满足基本的文化需求,但同时需

21、要子女自身付出较大的努力,此种情境下孩子认为自身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件可能而非必然的事。对于为温饱而努力的群体来说,满足生存需要是首要的,文化环境的熏染与文化资源获取等方面欠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观动机较弱,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也指出:高文化阶层的子女在争取教育机会方面似乎比低文化阶层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对升学的自我期望较高8。(二二)家庭文化资本对专业选择的影响家庭文化资本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公众的目光更多聚焦于家庭文化资本对入学机会获得所产生的作用,对较为隐蔽的专业选择层面关注较少,但家庭文化资本在此方面所具有的影响不亚于入学机会的获得。如果说入学机会的获得在更大程度上

22、是家庭文化资本长久作用个体的结果,那么专业选择则更倾向于是家庭文化资本的作用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体现。首先在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形式层面,主要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影响子女的自我认知、人格特征等一系列性情倾向。该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对重要选择时与父母商量、征求父刘星文 DOI:10.12677/ae.2023.139982 6315 教育进展 母的意见,因此父母的文化资本不容轻视。高文化阶层的父母倾向于民主的教养方式,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与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听取孩子的想法。这有益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与人格特征,自主意识较强,因而在专业选择上更多地偏向于自身感兴趣的专业。其

23、次在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形式方面,主要是集中于书籍这类的教育投入上对专业选择的影响。文化资本雄厚的家庭对学习资源无疑是高投入,子女能够通过多样的学习工具与类型丰富的藏书提升自我素养,加深对各专业的了解以及不同专业的差别,从而找寻自己感兴趣的、适合的专业。反观文化资本薄弱的家庭在这一方面对子女的支持有所欠缺,无法满足子女对专业兴趣的寻求与相关专业信息的把握,从而使得入学后对就读的专业满意度低,与预期存在落差,进而影响学业成就。最后就从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形式而言,高文化阶层的父母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本身就能为子女的专业选择提供帮助,此外父母所处圈层的学历也对专业的了解进行一定的补充,从而降低风险。反之低文

24、化阶层的父母所能提供的支持有限,就专业信息获取的渠道而言较为单一,专业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从众性。专业的选择实质上就是对高等教育更深层次的选择,是人生道路中一次较为重要的抉择,家庭文化资本所产生的作用不言而喻。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直接附着于“人”的文化资本去影响学学生的自我认知、人格特质、专业兴趣、风险规避与信息掌握实现的9。4.教育机会的获得对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教育机会的获得对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 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教育机会的获得对家庭文化资本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个体通过教育机会的获得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无疑会提高个体的文化水平、增加个体的文化资本,

25、从而影响家庭文化资本的总量与质量。(一一)对个体文化资本的影响对个体文化资本的影响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首先会直接对受教育者自身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1)丰富个体的具体化资本丰富个体的具体化资本 具体化的文化资本主要使个体形成一套性情倾向。在家庭教育中,受教育者在家庭文化资本的熏陶下已经形成了一套带有家庭特质的性情倾向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教育无法对其产生影响。相较于在家庭教育与基础教育中对父母长辈和教师的依赖而言,在高校个体的学习与生活更多地指向独立完成,这对个体独立精神的发展有所助益。此外大学整体环境不似家庭般轻松惬意,也不再突出强

26、调知识的学习,因此受教育者可涉及的领域广泛,可着重发展的能力也各有不同。比如进入校级组织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意识进一步提高,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发展社会性能力。最后,高等教育知识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以及授课方式都对受教育者的自学能力与反思批判能力提出了要求。高校环境也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性情倾向系统的构建。(2)增加个体的客观化资本增加个体的客观化资本 客观化文化资本主要指受教育者通过占有书籍、工具等物质资料来提高自身的文化,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同样有助于受教育者这一

27、文化资本的丰富。大学的价值在于为了人类社会更好地延续与发展而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并通过人才的培养来传承人类知识与文化,通过服务社会来体现大学的意义10,由此可见生产并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主要职能。高等教育传递的文化知识与家庭教育有所不同。首先是更为系统的已被承认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还涵盖高校教师最新的理论与研究成果,这是家庭教育难以企及的。家庭文化资本薄弱的学生进入高校除了习得专业知识,还能通过阅读图书馆馆藏、进行科学实验等多种渠道,获得远丰富于家庭的文化知识,实现自身文化资本的初刘星文 DOI:10.12677/ae.2023.139982 6316 教育进展 始

28、积累。家庭文化资本雄厚的学生能在已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感兴趣的领域,实现家庭文化资本的补充与深层次发展。(3)提升个体的制度化资本提升个体的制度化资本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仍不及义务教育,无法惠及全体,依旧是较为稀缺的资源。因此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群体相对未获得的群体而言,在学历层次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高校还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责,因此学校教师会有科研项目,而学生也可通过参加这类课题进而丰富自身的制度化资本。最后学生还可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或各种正规考试,如教师资格证考试、国家计算机考试等获取证书,不断提升自身制度化资本。(二二)对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对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 高等教育机会

29、的获得对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这一中间人形成的。第一,丰富了家庭文化资本的总量,有利于实现家庭文化资本的代际积累与传递。个体作为家庭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的任何进步都建立在家庭成员成长的基础之上。首先,家庭文化资本总量是家庭成员个体资本的总和,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子女通过吸收更高层次的文化以此来丰富自身,进而直接增加家庭文化资本的总量。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的文化资本并不总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实现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它以转化为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形式得以发挥作用。比如,个体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会有一定的能力进入薪酬更高的职业,这种经济能力又对客观化形式的文化资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再如个体的社交

30、圈绝大多数是具有相同教育背景的优秀人才,也是家庭文化资本的潜在组成部分。最后,从资本代际传递角度来看,当子女也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时,可以说高文化阶层家庭已经实现了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与再积累。作为低文化阶层的家庭,相对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而言,受教育者无疑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个体通过进入高校积累一定的个体文化资本,从而实现了家庭文化资本的初始积累,并可以利用这些资本为自身以及家庭赋能。这种在教育系统挖掘的深层优势又会作用于下一代,最终实现资本的代际传递。第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除了对资本总量有所助益外,对资本质量的提升作用也不容小觑。受教育者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取最新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

31、与科学知识。对于高文化阶层子女来说,这是对父辈知识储备的更新与补充。对于低文化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文化,对该文化的掌握无疑是在父辈的基础上实现了极大的跨越。因此接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家庭文化资本的向上、向新发展,促进家庭文化资本质的提升。5.启示与建议启示与建议(一一)启示启示 教育仍然是实现文化资本积累与社会阶层跨越的主渠道与有效途径。教育虽然具有淘汰与选拔的功能,但它是以考试机制筛选人才,在这一机制面前人人都有机会,存在着较高的公平性。这对希望实现阶层跨越的普通阶层甚至是较低阶层来说,是一条付出代价较小且能看到希望的途径。虽然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于部分阶层来说是需要付出极大代

32、价才能获得,但并非不可获得。受教育者在掌握这种精英文化并进行文化移入后,个体的文化资本与精神气质就会发生转变,更趋向于精英文化所具备的特征。除此之外,文化资本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就如专业能力可以成为职业生涯的跳板,而职业层次又会影响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累积,这三种资本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教育所带来的持久效果以及深远影响将会使受教育者受益终生。家庭是影响子女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对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家庭这一关键因素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关注度日益提升。我们认识到教育不是学校、社会与家庭单独任何一方的责任,而刘星文 DOI:10.12677/

33、ae.2023.139982 6317 教育进展 是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合力共育,由此可见家庭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笔者看来,家庭甚至可以说是孩子发展的首要因素。它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正如建构主义主张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几乎都来自于家庭,来自父母。因此家长要注意到自己所能产生的能量,要知道自己、家庭教育才是让孩子获得更好发展的首要因素,自己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关键。孩子无法选择家庭,但家长可以改变家庭。只有家长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实现向上跨越,才能在身心方面给予子女充足的资源支撑,而不是一味地借助辅导班等外力作用,没有家长的身心投入,教育无

34、法直抵孩子的心灵。(二二)建议建议 政府需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对家庭文化资本薄弱的学生进行适当倾斜与补偿。个体在获得高等教育机会之前,除了受到家庭熏陶还有着学校教育的影响。因此我们学校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到那些家庭文化资本薄弱,处于教育不利的学生。在客观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是否存在自我效能感降低,主观上对教育改变自己,改善处境不抱期望的心理。基于此,作为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学生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应该对教育不利的学生进行适当补偿与关照,保护学生就学的意愿,二者应该尽力弥合教育不利的学生与教育优势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不是将其逐渐扩大。此外

35、还需要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升低文化阶层教育子女的能力。家庭教育对子女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家长的育儿意识与能力至关重要。文化资本薄弱的家庭欠缺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认为自身受经济所累以及水平有限,对子女的教育帮助不大,遂不参与子女的教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是学校与教师责任的想法,在家校合作上也是呈现被动参与的特征。在教育能力上,低文化阶层的家庭较难提供高层次的文化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无法提供任何教育资源。自身过往的经验如农作生活,乡土资源等都是我们可以提供的特色文化资源。家庭教育的缺失极不利于孩子的整体发展。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学校教育无法做到包揽一切,缺乏家庭教育的

36、学校教育独木难支。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为家长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提供建议,另一方面也要转变家长的意识与态度,让其愿意参与子女的教育过程,促使家庭教育的作用有效发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法P.布尔迪厄,J.-C.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 法P.布尔迪厄,J.-C.帕斯隆.文化资本与社会的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 法P.布尔迪厄,J.-C.帕斯隆.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 黄俊,李超.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5 法P.布尔迪厄,J.-C.帕斯隆.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 吴鹏.家庭资本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9.7 徐瑞,刘慧珍.教育社会学M.第 2 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018 重印).8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余炎林.家庭文化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湖北大学,2019.10 文兰芳.大学之道D:博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