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论文 第 22 页 公民新闻背景下公民记者作用发挥空间探析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个人传播的时代,普通公民在技术的支持下有力地彰显了他们的传播力量,开创了新闻领域的新篇章。公民记者作为这其中的新生传播群体在公民新闻背景下成长、发展,以其自身的方式发挥传播新闻、影响舆论等的作用。然而如何看待和认识公民记者这支队伍仍是一个在业界和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公民新闻的大背景下,对公民记者的概念和特点做出分析,进一步探究了新的传播格局下公民记者的发挥空间,并对其发展方向做出探索。关键词:公民新闻,公民记者,互联网,自媒体ANALYSE HOW CITIZEN JOURNALIST
2、CAN WORK UHDER THE BACKGROUND OF CIVIL JOURNALISMAbstract It is the time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Ordinary citizen are showing their power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upport of technique and creat a new page of journalism realm. Citizen journalist ar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as a
3、 new communication grou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vic journalism. They play a role in transmitting news and influencing public opinion by their own way. However, it is still a controversial topic in the press circles and academia for how to regard and understand citizen journalist. From the backgro
4、und of civic journalism, the thesis analys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citizen journalist, research how citizen journalist can work in a new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and explore their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Civil Journalism ,Citizen Journalist,Internet,We Media 目 录前言4一、公民新闻背景下“公民记者”概念
5、界定5(一)技术支持下公民新闻的发展介绍5(二)“公民记者”概念厘定8(三)“公民记者”特点101.角色的非专业性102.身份的独立性103.传播的突发性和偶然性10二、新传播格局下公民记者的作用发挥空间11(一)公民记者作用发挥空间探析12(二)公民记者作用发挥的局限性14三、公民记者的发展方向探索15(一)公民记者“自食其力”16 1.提升媒介素养162.实名报道新闻173.通过组织的方式形成公民记者共同体17(二)专业媒体规范、引导17结语19致谢20参考文献21 前 言21世纪初公民新闻的概念传入我国,学术界的相关学者分别撰文进行了介绍,最早的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讲师李青藜的美国的
6、公民新闻事业 可参见 陈养凯:公民新闻的理念与实践,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页。借助于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新闻逐渐在我国形成本土化的发展模式。个体开始在传播的舞台上发声,参与到新闻事件的揭露、报道中来,打破一直以来由传统媒体所垄断的话语霸权。“公民记者”的身影随之走入人们的视野。美国人德拉吉因报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事件被赋予全球第一位“公民记者”的称号,周曙光因报道重庆钉子户事件也被称之为国内第一位“公民记者”。普通公民从事专业记者的工作的现象逐渐在全球得到普及,他们被称之为“公民记者”。公民记者,作为一支新生的传播队伍,学界和业界还没有对其作出统一、权威的定义。在
7、现今传播格局下,公民记者显然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国内比较系统研究公民记者的文章皆是出自研究生之手。笔者以为,这一群体终将走入学界的研究视域,得到关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公民记者这一概念做出界定,探究其作用发挥空间并对其发展方向做出探索。 21世纪,是一个人人拥有媒介平台、掌握话语权的时代。曾经等待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传播、发布消息的受众不仅不再局限于利用它们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消息,而且还能自己主动发布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写人类传播模式的历史,将人类社会引领入一个个人传播的时代。传统新闻领域内传-受关系的固定模式被打破,传-受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受众得以进入传者的领域,以一个传
8、播者的姿态制造个人化的新闻。正如丹吉摩尔在草根媒体一书中所说:传统上,新闻机构才是决定历史最初面貌的发言人。这一次,为历史添上新色彩的执笔人,却有一部分是传统的阅听大众。这是可能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丹吉摩尔 著,陈建勋 译:草根媒体,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序ii。 传统受众已经迈入新闻领域,凭借着个人化的媒介平台生产自己的新闻,形成一股“公民新闻”的热潮。一些“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正以其“公民”身份扮演着“记者”的角色,演绎着“公民记者”这一新生传播群体的行为与特点。笔者将在本文探讨“公民新闻”背景下,如何认识“公民记者”这一新生的传播群体,并进一步分析“公民记者”如何扮演其
9、记者的角色并发挥作用。一、公民新闻背景下“公民记者”概念界定 (一)技术支持下公民新闻的发展介绍 技术的发展对整个传媒业乃至全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早在上个世纪就被大师们敏锐的察觉,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等都是对这一现象做出的前瞻性的解读。他们纷纷敏锐地意识到技术的力量将对塑造未来社会格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20世纪末期,互联网的兴起逐渐在社会掀起一股“网络狂欢”的热潮。从Web1.0到Web2.0的转变是网民通过网络单一获取信息到实现双向互动的转变。网络开始上升为人们在虚拟空间里对话、交流、沟通的平台。整个世界被这个无止境延伸的网络连在
10、一起,人们借助于网络提供给用户的媒介平台,既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同时也向其传递信息。从早期的论坛开始,到后来的博客、播客以及近年兴起的微博还有诸如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工具等信息传递方式和专供民众发布信息的公民网站,都充当着普通民众信息发布和互动沟通的媒介平台。任何人,只要其具备基本的网络使用能力皆可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符号在这些媒介平台上实现个人化的文本传播,打破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传播垄断格局。如,1998年美国人德拉吉就领先所有媒体在其个人博客上报道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丑闻事件。 张震:公民新闻视域下的中国公民记者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31页。而通讯科技和数码技术的日新月异
11、,如手机(包括可拍照手机、智能手机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更是为普通民众实时记录、报道新闻提供了便利和操作的可行性。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和公共汽车爆炸案发生不久,BBC、ITV、卫报(Guardian)等英国主流媒体就陆续收到了来自公民的有关爆炸的图片和录像片段。这些图片和录像片段以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拍摄,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传到这些媒体的网站邮箱中,或者通过有关的博客网页直接将这些图片、录像片段以及那些亲历现场的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发布到网上。 赵志立:媒介素养与公民记者,载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11月13日。 传统的受众不仅拥有了曾经只有记者才有的新闻采访、报道工具,而且还享有曾经只
12、存在于专业新闻机构中的媒介平台。新闻将不再是媒体公司和传者自上而下的“广播”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等一起互动的自下而上的“网播”过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新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王莉:“自媒体”传播形态下公民新闻的失范与“规范”,载今传媒,2010年07月,第95页。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的公民新闻概念,21世纪初期时传入我国,就是在这些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公民新闻在我国得以迅速成长并逐渐发展。从通讯员、特约记者的启蒙期到新闻线人、报料人的雏形期,进入到了网络阶段以普通网民为主体的发展期。对何为公民新闻,还没有权威、统一的定义。首创博客报道形式的著名网络新闻学创始人丹
13、吉默尔,在他的新书我们即媒介(We The Media)关于公民新闻的定义,“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旨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信、准确、广泛及其他相关信息。” 刘昀:新媒介背景下的公民新闻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1页。被誉为中国公民新闻第一人的互联网协会新媒体专家郭涛认为,公民新闻就是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也就是指业余新闻工作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摄录、通讯工具(诸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计算机网络等)为广大受众选择、撰写、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Chinfest网: 理论研究 : 郭涛:新媒体研
14、究系列之公民新闻篇 ,2010年07月28日, 分析国外和国内学者的定义,笔者认为他们都达成一个共识:即普通公众开始进入新闻传播领域以一个积极、主动的传者姿态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其实践类型可分为公民提供新闻信息与传统媒体合作报道新闻,公民采集新闻信息利用个人媒介平台自主报道新闻。 近几年来,公民参与新闻报道的比例不断上升。他们有的凭借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网络空间参与对新闻事件的真伪辨别,最终促使真相浮出水面。如在2007年备受关注的“华南虎事件”中,一群网友纷纷发布自己掌握的关于虎照的信息,提供辨别虎照真假的证据,共同参与到华南虎照片的识别过程中。有的与传统媒体合作利用其作为新闻发布平台共同生
15、产新闻。如2008年的奥运会上,民众不仅仅是观看比赛还利用手中的传播工具记录现场情况,并将内容传给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开设如“奥运日记”、“一个人的奥运”等栏目,用来自观众的第一手资料报道普通民众对奥运的所见、所感等。有的以其占据的时间和地理优势,利用网络上的自媒体报道突发事件中的第一手消息。如2011年7月的温州动车事故中,网友Smm_苗、羊圈圈羊、摄影师小刀等,接连在微博上报道了事故最初的情况,取代传统媒体向社会发布最新的信息。还有的如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记者”的周曙光 骆韫鹏:透视中国公民记者,载青年记者,2007年8月下,第132页。,在2007年重庆钉子户事件中,
16、在传统媒体相继被禁止报道关于重庆钉子户事件的相关信息之后,他以平民化的视角将整个事件清晰的呈现出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事件发展态势及真相的窗口,等等。这些事例无不说明普通民众正在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公民新闻的理念。他们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平民化的视角记录、报道、传播新闻,为传媒领域加入了除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之外的声音。在公民新闻中,普通民众彻底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角色中解放出来,开始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中来,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所享有的话语霸权。正是在公民新闻的不断实践中,一些个体渐被赋予“公民记者”的称号,他们以其公民身份扮演着记者的角色,用其自身行
17、为为公民新闻理念做出诠释和注脚。那么,何为公民记者?(二)“公民记者”概念厘定 依托于公民新闻实践成长起来的公民记者队伍,作为新生的传播群体活跃在传媒的舞台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成立于2000年的OhmyN 国际版网址:是韩国著名的公民新闻网站,其标志性宣言即“每个公民都是一名记者(Every Citizen is a Reporter)。这些参与其中的公民记者每天提交大约200篇文章,约有十万读者每日浏览该网站新闻。 郑珮: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互联网语境下公共新闻事业的新发展,载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8月,第83页。2005年3月7日,博客公民记者嘉勒夫(Garrett M. Graff)获
18、白宫颁发第一张“博客采访证”,获得和传统大众媒体记者同等的采访权利。 吴飒: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记者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7页。然而学界和业界对如何定义和看待公民记者仍存在争议。有的持谨慎的态度,认为公民记者承担的是记者的责任与使命,应遵循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有的则对其抱以宽松的态度,指出公民记者是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权利意识提升的体现,是在实施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不应用记者的框架对其进行束缚。笔者拟提取应用较为普遍的概念进行分析。廖礼中在是“公民记者”还是“公民报道者”?新媒体环境下对“公民记者”的再思考一文中认为:一般地,人们把非专业化新闻传播者或公民新闻的提供者称作“
19、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t) 廖礼中:是“公民记者”还是“公民报道者”新媒体环境下对“公民记者”的再思考,载新闻记者,2009年1月,第89页。这一概念着重于公民记者相较于记者的业余身份。生奇志在公民记者对话传统媒体:挑战与应对一文中则认为: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公民记者”背后所体现的是“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生奇志:公民记者对话传统媒体:挑战与应对,载记者摇篮,2011年02月,第9页。该概念则强调了公民记者所充当的记者角色和发挥的职能
20、。从公民记者这一称谓来看,它是由“公民”和“记者”两个词组合而成。从其字面含义理解,可认为普通公民充当了记者的角色而将其称为公民记者。显然,公民记者的核心要素一是公民身份,一是记者角色。前述概念中所言是指:非专业化的新闻传播者发挥记者的作用称之为公民记者。笔者由此发出疑问:专业化的新闻传播者在职业行为之外,利用个人媒介平台传播新闻信息能否算为公民记者?首先,专业化的新闻传播者具备公民身份,其次,是在职业行为之外以普通公民身份扮演记者的角色。所以概念可被修正为:非专业新闻机构内的新闻传播者并发挥记者的作用。 但这一表述仍显粗略和模糊。何为记者?学者熊高指出,狭义的记者专指从事采访新闻信息和报道新
21、闻的人。 同11,第3页。也就是说记者的工作包括“采”,即发现新闻、采集信息和“报”,即将新闻传播出去。同时记者这一职业本身又决定了其所报道的事件应具有的新闻性或社会影响力。因此,作为发挥记者作用的公民记者应具备以下三要素:一、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二、采集新闻信息,三、通过个人媒介平台发布新闻信息。而普通公民在其扮演公民记者角色时,其本身可能就是事件的亲历者或现场目击者,无需经过采访便掌握了新闻事件的基本信息。故此,笔者以为,在公民新闻背景下,公民记者可指(通过采访或亲历或现场目击的形式)获取,并(使用手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新闻信息,利用个人媒介平台向公众发布、传播信息的非专业新闻机构内的
22、新闻传播者。然而,考虑到记者这一角色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如报人普利策所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因此这一概念又只是对公民记者做出的最低层次的判断和识别。任何普通民众只要其实现了这一完整的新闻生产过程,皆可被赋予公民记者的称号。而高层次的公民记者则体现在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等方面。无论层次的高低,符合这一概念的主体都可被赋予公民记者的头衔。报道重庆钉子户事件的周曙光 同8,第132页。,报道湖北省破坏天然林事件的李清平 中国环境网:公民记者悄然走来,200
23、9年08月12日,报道舟曲泥石流事件的王凯 仲跻嵩:从一个人的通讯社看公民记者,载传媒观察,2010年12月,第55页。都被称之为公民记者。对于那些只参与到新闻生产的阶段性过程中的民众,如将采集到的新闻信息提供给传统媒体,或是在个人媒介平台上就某新闻事件围观等,他们只能称之为公民新闻的参与者而非公民记者。(三)“公民记者”特点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公民记者显然不同于传统的职业记者,受雇于特定的媒体,有着对专业素养的高要求且受行业规范的强制约束;也不同于一般的公众,仅以“看客”身份肆意游走在信息泛滥、光怪陆离的世界。公民记者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点。1.角色的非专业性 公民记者是以普通公民身份扮演记
24、者的角色,其并不兼具完备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其对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原则的认识和把握显得不足。因此,公民记者实则可理解为业余记者,以平民化的视角记录、发布、传播新闻。2.身份的独立性 公民记者报道新闻是受公民主体意识的驱动且完全出于自身的意愿和目的。其不受雇于专业的媒体机构或是组织部门,也不受制于上级领导的命令或是单位的制度约束。其对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版面的选择乃至呈现方式的选择等都取决于公民记者本身。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公民记者具有比传统记者更多的选择自由和话语自由。3.传播的突发性和偶然性 普通民众成为公民记者往往是没有预兆的。一方面民众并非出于职业需求报道
25、新闻,其自身的传播行为可能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偶然为之;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新闻事件都是突发性的、偶然产生的,而某些民众则恰巧偶遇或是就在事发现场,抑或是其有意识的在第一时间前往事发现场,采集新闻信息并在媒介平台上传播信息。这些举动促使普通公民享有公民记者的称谓,但同时也说明公民记者的新闻传播行为带有突发性、偶然性,只是民众在某个时间内或是在某个事件上临时扮演记者角色的行为。二、新传播格局下公民记者的作用发挥空间 毋庸置疑,人类已经进入个人传播的时代,“每个公民皆可成为记者”的理念已经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尤其是微博出现之后,更是打出了“全民记者”的口号。这一传播趋势说明:公民个体由原来单向传播过程中的
26、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双向传播过程中集双重身份于一体的信息接收者和信息传播者之后,其实践空间和作用舞台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公民变身为公民记者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因而,普通公众在新闻领域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也愈加突出、明显,公民新闻正开启一段新闻界和人类历史的新篇章。公民记者作为公民新闻领域中一支新生的传播队伍,在传媒领域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究竟能有何作为? 作为一支业余的记者队伍,公民记者能否在现今传播格局下施展拳脚或是大显身手,是一个有待用实践考证的问题。然而,处在我国社会矛盾尖锐、公共事件频发的转型年代,记者实际上是有了大好的用武之地。一方面,国内的传媒大环境成了媒体、专业记者发挥功用难以
27、突破的瓶颈;一方面,媒体自身数量的有限性也决定了专业记者在这个社会所占据的有限的数量比重。公民记者则不同,其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也许恰恰既弥补了专业记者数量上的不足,也填补了专业记者报道外的空白甚至是侵入到专业记者的报道领域。无处不在的公民配以广泛应用的通讯工具再加上“零进入壁垒”的媒介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产生无处不在的公民记者的可能性。他们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有条件接触到丰富的第一手新闻素材,并有机会成为某些突发性事件的现场亲历者或目击者。无论从地域性或者行业性来说,都将极大地扩展“记者”的内涵与外延。 张震:公民记者的概念厘定与辨析,载东南传播,2010年第2期,第28页。专业记者没有到
28、达的地方也许已经有了公民记者的身影,专业记者无法触碰的敏感地带也许早已被公民记者曝光、揭露,几乎连专业记者专享的领地也许都开始被公民记者占领。无怪乎有学者提出,公民记者时代全面到来的时候,记者这个职业会走向消亡。 赵代君、张翀:“公民记者”与媒体责任,载新闻前哨,2009年第8期,第38页。(一)公民记者作用发挥空间探析公民记者作为新生的传播力量在以传统媒体掌握传播主导权的历史语境下成长起来,向我们彰显了这股力量所蕴藏的潜在能量。他们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热忱展开行动,以个体享有的话语权发出呼声,以公民记者的笔触与视角记录和报道 ,以快速、便捷的方式传播新闻,作为一股独立的社会力量,发挥传播新闻、
29、影响舆论等方面的作用。 1.丰富新闻来源,拓宽民众获取新闻的渠道。过去人们获知外部世界的信息主要是依赖大众传播机构。大众传媒根据统一的标准和模式生产、传播新闻。公民记者则根据他们对事件的认识、了解,向公众传递他们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提供一个报道新闻事件的平民化视角和了解新闻事件的新渠道。如2011年7月发生在温州的动车事故中,相继有公民扮演记者的角色为公众报道有关事故的消息,带来了传统媒体之外的消息来源。在事故发生前的几分钟,网友“Smm_苗”就曾目击到动车的运行情况并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 祝华新: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2011
30、年07月25日, 事故发生后四分钟,车厢内乘客袁小芜发出第一条微博:“D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全部停电了!我在最后一节车厢。保佑没事!现在太恐怖了!” 袁小芜的微博地址:当地居民摄影师小刀的地盘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即带着设备前往事发现场,在微博上对现场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实时报道。 摄影师小刀的地盘的微博地址:这些微博无疑拓宽了民众获取新闻的渠道,为其多角度了解事故,还原整个事故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而这几位热心的微博博友则在此次事故的报道中充当了公民记者。 2.报道突发事件中的第一手消息。由于每位公民都是潜在的公民记者,因此在突发事件现场公民扮演记者角色时占据
31、了时间和地理上的双重优势,令其能够领先传统媒体、抢占报道时机,向公众发布事件的第一手消息。2004年11月7日,网友老虎庙在前往王府井灯市口丰富胡同“老舍故居”的路上偶遇凶杀案,他在报警之后便用DV拍下了现场情况,之后不久在其名为“24小时在线博客”上发布了这则新闻。 参见老虎庙博客地址:此次事件,北京青年报和北京娱乐信报都给予了报道,但比张世和(老虎庙真名)的博客晚了一天,且其所发表的新闻照片也是向张世和征用的。 马原:从新闻博客现象看公民新闻的本土实践,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44页。2010年8月,大学生王凯放假回到舟曲的家不巧遭遇了舟曲泥石流灾害。事故当
32、晚他(网名Kayne)便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第一条关于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微博。这条微博使王凯成了国内第一个图文报道舟曲特大泥石流灾情的人。 同17,第55页。之后他接连不断地在微博上刷新灾情。截止到8月18日23时,Kayne共发布了近350条与泥石流相关的报道,追踪并关注他报道的新浪微博上的粉丝有1万多人。 同17,第55页。网友老虎庙和王凯也因此获得“公民记者”的头衔。 3.取代传统媒体发声,寻求揭露公共事件的突破口。在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是:媒体充当的是政府的耳目喉舌。笔者以为,媒体的确应该替政府“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为其了解民意或是对社会进行预警,向民众传递政府信息等。然而它也有可能为政府遮羞
33、避丑。特别是在我国媒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备受限制的情况下,媒体屡屡失声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公民记者身份的独立性使得这一群体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有了一席用武之地,在面临传统媒体集体失语的形势下,公民记者的报道为这些公共事件的揭露找到了突破口。发生在2007年的重庆钉子户事件和厦门PX事件都出现了公民记者活动的身影。在这两起事件发生之始,媒体都相继被禁止报道有关该事件的消息,人们因而难以从传统媒体上获知相关信息。然而网络媒介平台上却不断涌出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周曙光(网名Zola),一个以卖菜为生的普通青年,只身一人从湖南辗转到重庆,用自己的视角观察、采访并记录了该事件的相关信息,且将采访到的文字、图片、
34、音频等资料在其博客上陆续发布,其文章在网上很快获得众人的关注并被大量转载。 参见张震:公民新闻视域下的中国公民记者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8-19页。他也由此而被媒体称之为公民记者。网友北风和令狐补充也加入到公民记者队伍的行列,在厦门PX事件中双剑合璧,采用台前幕后的合作方式在牛博网现场直播了厦门市民反PX游行全过程。北风因是从外地来到厦门,他的手机因此不再政府屏蔽之列,而这一工具成了他源源不断向后方(令狐补充)输送消息的有力武器。令狐补充则将来自于北风的手机信息不断更新在牛博网上。 同27,第19-20页。在国内传统媒体普遍缺位的情况下,这次直播几乎成为唯一的连续的现场消
35、息来源。 昆明信息港:“公民记者” 一人一媒体 ,2010年04月21日, 4.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公民)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的监督。 展江、戴鑫:2006年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综述,载国际新闻界,2007年01月,第25页。公民记者虽然只是一支新生的传播队伍,但处在个人传播的时代,其进行舆论监督的力量堪比传统媒体的记者。2008年5月,李清平在回家探亲时意外发现在湖北省红安县与武汉市交界处的木兰湖畔,有人在大规模毁林砍树,砍掉天然生态林种上速生林。李清平的愤怒激发他向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和媒体反映此事,但一直未得到重视。在同学的指点下李清平在博客上发表
36、了请紧急制止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李家畈村大举破坏天然林的一系列博文。很快他的视频和博文被多家网站转载,很多网友跟帖痛批这种“剃头式”的毁林行为,同时积极加入到毁林事件的调查中。最终网上不断汇聚的民意引起了湖北省和黄冈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胡建玮:公民记者对舆论监督的推动及传播意义,载青年记者,2010年12月,第26页。2010年“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新闻事件当事人钟如九,开通微博向广大网友发布有关“拆迁事件”详情和进展的消息,得到了众多粉丝的转发和评论。不少博友对该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相继在网络上发出正义的呼喊。一时间,“拆迁事件”在网络中聚焦,引起社会关注,最终使宜黄县相关领导受到惩处,当
37、事人的权益得到维护。 人民网:解析微博中的“公民记者”,2011年06月30日,这两位公民记者借助个人的传播力量有效地掀起了一股网络舆论并且发挥作用。(二)公民记者作用发挥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公民记者在作为新生的传播力量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之际,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其自身身份的束缚和限制。公民记者其实质身份仍是普通公民,虽能自主采集、报道新闻,但其无法享用与专业记者匹敌的资源和设备。其没有记者的职业头衔所赋予的职业权利,如采访权,也没有专业机构配备给专业记者的精良装备,如高清摄录机等。而且公民记者的业余性质,使得他们不可能像专业记者一样持续不断投入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持久扮演记者的
38、角色。他们更多体现阶段性的特点,即便像周曙光、北风这样专程前往某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公民记者也如此。加之普通公民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其所具备的发挥记者职能的能力参差不齐,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对新闻操作的理解(5个W+1个H)和新闻原则(真实性、客观性等)的把握有待提高。此外,公民记者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而传统媒体的记者则更多体现为团队合作。因而,公民记者在面对一些新闻事件时,如重大交通事故等,难以从权威部门处获得权威的信息和意见,也没有向行业专业人员进行采访,缺乏不同角度的信息来源等,使得他们很难对一个事件真正做到追根溯源,也就决定了公民记者大部分的报道还只是停留在事件描述、现场介绍的表层上,且其呈现
39、的报道质量受到业界和学界的质疑。公民记者的形象也因上述因素的阻碍而无法深入人心,未能在普通公众心目中构建出一支权威的、有影响力的公民记者队伍形象。 三、公民记者的发展方向探索 公民记者伴随着公民新闻的出现而出现,与公民新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公民新闻依托于强大的技术语境发展起来,是传统受众走出历史传播困境开始发挥个体力量,掌握话语权的标志和象征。公民记者们的实践正是他们对自身权利获得认识的体现,也是他们逐渐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闻界历史新篇章的开始。他们代表的是一个长期话语权受困的庞大群体,在外在条件业已成熟的环境下,将一股积蓄已久的力量爆发出来,这是公民权利回归的时代。公民记者不仅是在担当记者的
40、职能,更是在充分享用宪法赋予每一个社会人的权利。无论其专业水平的高低、报道质量的优劣,公民记者其实一直都是在由自己开拓的公民新闻领域内纵横驰骋,未来也依旧如此。学界、业界抑或是广大普通民众对公民记者抱有的谨慎、怀疑等消极态度主要是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而这在笔者看来其实是一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忧虑和担心。一方面,公民新闻本身便是一种有其自身含义,不同于专业新闻的新式新闻理念;另一方面,每一样新事物的诞生都免不了经历一个摸索、修正,再摸索、再修正的锤炼过程,方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方式、方法。公民新闻如此,公民记者同样如此。作为一位有可能成为公民记者的普通民众,其实可以为公民记者未来的发展方
41、向做出自已的一份努力和贡献。犹如“问题婴儿”一般的公民记者,要想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传播格局下为自己占领一块话语权的高地,则必须要在实践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健康之路。公民记者虽可以不同于专业记者的标准对其进行评判,可以不用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对其进行要求,但这一群体若想持续不断的发挥作用,影响社会则必须要以一个最基本的记者姿态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公民记者赢得良好的声誉,并且在社会树立一个负责任、有影响力的权威形象。我们不妨借鉴KnightCitizenNewsNetwork提出的公民新闻学的几个原则,真正的公民记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准确确定关于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全面了解相
42、关新闻事件的全方位信息,包括事件所有相关联的背景;公正公民新闻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必须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展示每一个不同的意见;透明报道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过程都要清晰地展现在受众面前;独立不能受到除新闻真实性以外的任何非新闻因素的影响;来源让所有受众知道你进一步的消息来源从何处来。 同27,第44页。而这需要每一位公民做出行动。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公民记者“自食其力” 从公民记者自身出发,这一群体某种程度上自己把握着自己的未来。能不能发展,该如何发展等还要取决于公民记者对自我的要求和建设。1.提升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
43、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 百度百科:生活在传媒建构的社会大环境中,每个公民都应该让自己具备如何认识传媒并与传媒打交道的能力。这既是一种让自己适应社会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公民欲扮演记者时不可缺少的能力。每位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通过读报、看新闻节目、浏览新闻网站等接触传媒的方式,逐渐了解新闻生产的模式以及获取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新闻信息,形成自己对事件的认知和看法。此外,应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以拓宽知识面并锻炼思考能力,等。2.实名报道新闻 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
44、曾在她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公民记者实名报道新闻是必要的,这涉及到报道的公信力,写作的时候,是否具有文责自负的精神等等。 闾丘露薇:实名制和公民记者, 2007年05月22日,公民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若敢于公布自己的名字,有一种勇于承担的姿态,一方面能督促他自己求证新闻的真实性等问题,一方面也能提升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信任度,有助于公民记者在新闻界形成良好的口碑。3.通过组织的方式形成公民记者共同体单个的公民记者虽能以其一己之力发挥作用,但始终是有限的,难以企及群体所潜藏的效用,更无法产生团结的力量。公民记者作为社会传播大军中一支新生力量,若想不断将其队伍发展壮大并持续发挥作用和影响力,需要将散落于各
45、处的力量汇集起来。韩国的公民新闻网站O就是一个汇集公民记者进行新闻传播、报道的网络平台,并在业内获得美誉,且公民记者在其网站注册时就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真实姓名,以示对自己所发表的言论负责。 罗新星:公民新闻:人人都是记者基于新闻从“报道”到“共享”的思考,载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第4期,第78页。国内发展较好的平台,是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于2007年4月29日创办于美国的一五一十部落( 参见郑珮:精英还是草根?对一五一十部落博客网站的研究,2009年12月17日,目前,一五一十部落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的运作模式并且受到众多公民记者的欢迎,如公民记者老虎庙就在该部落上建立了自己的专栏。 参见一五一十部落网站:这种把公民记者集合到一处平台上的举动,可有助于公民记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了解并且对外构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二)专业媒体规范、引导公民记者始终是由一群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的普通公众组成,在这个队伍里既没有成文的规则,也没有强制的约束。专业媒体出面对公民记者的行为进行技术层面的指导或者把关等,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