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而实验能力正是创造能力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近地训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一、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必要性(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动手做”的实验都很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2、造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毅力。因此,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二)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实验具有探究性,它能使学生在提取生活事实的基础上,对照已建立的原有概念,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独立操作工具或仪器,进行探究性的验证,自主发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使知识有序再现,供学生反复观察、思考;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使学生怀着对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强烈兴趣,在验证实验中发现需要的证据;实验具有实践性,它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有关知
3、识客体的真实、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实验既能够对观察现象进行全过程的定性研究,还能够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数值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问题的途径,从实验事实和获得的证据出发,形成科学概念,进而上升为科学规律,编织起科学知识的网络。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在亲历“做科学”中,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分析结果、形成结论的过程中,需要归纳、分析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能培养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等实验基础能力,还能培
4、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交流汇报中,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实验不仅是建立科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些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承的关系,以实验过程为载体,能够得到综合的培养和发展。二、把握小学科学实验能力的梯度,确定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实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的发展规律,遵循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合理安排能力培养的梯度,使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序地贯穿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一)低年级阶段的培养重点低年级是小学生初学科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儿童
5、对事物的认识通常依靠的是感知,其思维常常需要借助于“实物操作”进行。在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认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和常见的明显可见的自然现象,着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简单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类型以观察性实验、游戏性实验和定性分析实验为主,包括观察周围事物,如动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事物在水中的沉浮,摩擦起电,制作树叶的标本等实验。与学前经常性、无目的的观察和游戏相比,低年级阶段的实验教学必须遵从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也就是,对于每一项实验操作,都要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于每一个实验现象,都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对于实验描述,都要用符合科学的语言表达。因此,从科学课开课
6、之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要领(像闻的时候应该用手扇着闻;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盖子盖灭;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持平等);怎样测量更准确些,怎样计时,怎样记录等;实验前教师应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记录图表,教会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在这一阶段,实验教学过程应以发挥教师“领”的作用为主导,同时要具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意识,但应主要安排问题、假设、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比较明确的单一性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低年级阶段的实验主
7、要是让学生回答(表述)“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通过实验,会对事物进行比较(包括相似性与差异性)和简单分类,在比较和分类中总结规律,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方法和观点。因此,这一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比较能力,为进一步的归纳和逻辑推理等思维过程搭建基础。此外,学会合作,是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各尽所能、团结协作完成某项实验,是培养同学之间交流、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终身发展都会产生积极意义。在实验过程时,教师应创造小组合作的机会,教给学生合作的方式,并把合作能力作为检测学生实验能力的一个因素。总之,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遵循鼓励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8、为主要目标,采取多种途径与灵活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以贴近而非远离学生生活的童趣事物,作为探索发现的生成点,并贯穿实验活动的全过程”、“实验方法儿童化而非成人化,使探索性实验蕴含学生的情感价值和认知价值”、“实验内容新奇化而非平庸化,激发探索动机和求知欲”都是教师们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以上述原则组织实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中年级阶段的培养重点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上,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已开始表现出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认识事物。与此同时,科学课教学的内容无论是容量还是深度都有所增加,要求也有所不同。从主要要求学生认识事
9、物(主要是自然事物)的表象,发展到要指导学生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认识自然物体的性质、成分和种类,并认识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时期,要着重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以及运用简单科学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阶段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与低年级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实验应从定性实验逐步向定量实验转变,从“单一性”实验向“多过程”实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的多重条件,学会对比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的条件”、“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加快溶解的条件”、“连接简单电路”等典型的对比实
10、验。在这一阶段,实验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以下方面。1、注重突出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就是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自主探究发现事物规律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时空。当然,小学科学实验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科学家的经验,也不一定模仿书本的介绍,只要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证明他们的研究课题就可以,这本身就包含着创造性。2、注重扶放结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低年级阶段的实验教学以“领”为主导相比,中年级阶段的实验教学应采取以“
11、扶”为主导,“扶”与“放”有机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扶助”下顺利完成实验,真正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形成实验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指导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要领。对比实验目的是用差异法得出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实验中现象反差大,揭示自然事物的规律性明显,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自然事物的性质是多方面的,其变化也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他们一般难以区分交错复杂的变量;同时做对比实验时的操作要求较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简化的、直观具体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在确定一个因素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控制其他因素完全不变,一个条件一个条件或一组一组地去研究
12、去实验,这是对比实验成功的关键。(2)指导学生规范化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技能,是保证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的必要条件。中年级很多实验和所用工具仪器的操作步骤都有规范化的要求,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在学生初次做这类实验或初次使用某种仪器时,教师一定要讲清操作次序,指导学生一步步按规定操作(像往试管中注入液体,要沿着试管壁缓缓进行等)。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实验应由教师先做演示,这要求教师的实验演示必须严谨科学并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提高对自身操作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实验小组,认真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做法,使学生掌
13、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3)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仪器性能,以及预测获得的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忠实记录、整理器材的习惯;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处理数据、学会推理、学会误差分析等。实验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的实验过程,可以让全班学生对比看;对实验效果不明显或较差的同学,不要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儿,而是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改进实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指导学
14、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年级阶段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是什么原因”一类的问题,学会表述事物的因果关系。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研讨进程的把握和做适时的引导和点拨上,引导学生通过对同类事物个别特征的大量观察中,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共同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虽然事物变化的过程明朗(玻璃罩内的烛焰由大到小到灭),但要学生从这些观察感知中获得关于空气成分的知识,抽象思维的难度较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把各种观察感知依次加以分析、推理和综合,才能逐步推导出关于空气成分及其性质异同的正确结论。否则,学生是无法独立地和顺利地进
15、行逻辑思维,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概念的迁移的。(5)指导学生有意识的课外应用。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结论,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掌握的初步认识阶段,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刚建立的概念去认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事物,以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的课外实验,让学生去做,使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3、把握难易梯度,注重保护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无难度的、平淡的实验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降低和注意力的分散;同样,要求过高、难度过大的实验也易使学生望而生畏,影响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证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步子,把探索过程分
16、解为具有内在联系、坡度恰当、拾级而上的递进式探求环节,使探索过程具有渐进性、连续性和积累性。特别是对于相关因素有很多、假设可有几种、实验目的也可以多样的实验课题,可以安排由学生设计部分环节的实验,由学生自选与教师分配相结合,确定研究子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讨论,筛选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实验方案,然后再实施实验。通过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环节,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在思维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既保证实验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也保证整个实验过程始终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进行。(三)高年级阶段的培养重点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发展,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表现出可以进行较复杂的思考,能够利用客观具
17、体的因果关系解释一些现象的成因。因此,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安排全过程探究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以及探索性的实验原则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实验做出思考,选定实验内容,提出实验方案,选择所需材料和仪器装置,然后实施探究方案,并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在高年级阶段,进行模拟性的实验成为主要实验类型。模拟实验重在模拟在室内不能直接观察的现象,其重点放在说明原理。如模拟云、雾、雨、风的形成实验;模拟月相和四季成因的实验等。同时,仍有许多涉及对比实验的内容,如“水蒸气凝结与温度的条件”、“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等,这些对比实验中更多地渗透了定性分析的内容。在此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
18、多过程的实验以验证一个预测;能综合地分析思考问题,能够运用模型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自觉地应用对比实验的原则和方法,并对简单变量(而非交错复杂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会用表格、曲线图、坐标图等建立变量的量化图;能够自主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使用科学术语和简单图示来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等方面的能力。在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地把“部分”联系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整体,综合分析并认识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在此阶段,需要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教师要指导学生既能借助经验进行推
19、理,还能由观察结果做出一个或多个推理;既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直接推理,还能借助想象进行间接推理;既能进行单一过程的分析推理,还能进行多过程的综合分析推理,以及逆向的推理判断,使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总之,高年级阶段是对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的检验阶段,学生不但提高了实验能力,学到了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分析问题、独立操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大胆想象、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优化设计科学课的实验课桂林市乐群小学 唐永忠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适应于时代发展和培养新一代的需
20、要,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科学课课堂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实验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应用,在实验中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和做法。一、科学实验要贴近儿童生活,尊重童趣,设计实验探究活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这说明教育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必须尊重童趣,必须给儿童保持童趣的权利。而科学课标准对“探究”是这样阐述的:“探究即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
21、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领悟科学的真谛。”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实验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实验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提倡学生探究和合作的学习,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一)以童趣事物作为探索发现的生长点,并贯穿探索活动的全过程,发挥童趣机制作用,激
22、励持续探索的动力。如教学沉与浮一课,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来了各种物品放入水中进行实验,如:木头、海棉、回形针、木片、塑料积木等等。观察其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孩子们不仅越玩兴趣越高,而且在个别孩子的带动下,大家还玩出了新花样:想办法将沉入水中的物品让它浮起来;浮在水面上的物品让它沉下去。而在“橡皮泥浮起来”的实验中,孩子通过自己反复的操作,发现了:原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小小“沉浮实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二)突破传统实验束缚,实验方法儿童化,使探索性实验孕含学生的认识价值和情感价值。如研究水的内部压力,习惯上是用漏斗、U形管等器材做实验,方法成人化,也不
23、便于学生独立支配。为此,我们用开口蒙着橡皮膜、底部连接橡胶管的塑料盒替换了传统器材,并从学生吹泡泡的生活内容中衍生出“借水帮忙吹泡泡”的实验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在童趣的增力作用下,推动学生主动认识:水对水中的物体有压力,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水越深水的压力越大等。(三)改组学生熟悉的实验内容,创设新奇情景,引起求知欲,激发探索动机。比如,不少学生在学前生活中曾见过甚至做过镜子的第一个实验,再照图索骥,学生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镜子反光游戏,并记录出光的路线,从而激起了学生非要弄个明白的探求愿望。又如我在教学“摩擦起电”的时候,先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游戏
24、:“老师手里这只可爱的吹塑纸小兔,想到黑板上那片美丽的草地上去,你能只用手贴上去吗?”几个学生纷纷上台,想尽办法,用力地压,结果全部失败,然后我轻轻地用干燥的手背在上面摩擦几下,往黑板一贴,一下就贴上了,这时学生惊奇极了,有的猜教师手中有一种看不见的胶,有的说教师在上面放了磁铁学生的求知欲被大大激发,都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实验中探究的积极性非常高。二、合理分解,使实验形成递进式探求环节。抓住了学生自行探求的重点后,还需要按照知识逻辑发展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顺序,分析达到教学最终目标所要经历的基本步骤,弄清学生能探求什么,可能会有什么困难,怎样增设台阶,从而做到按照学生的步子把探索的过程分解
25、为具有内在联系、坡度恰当、拾级而上的递进式探求环节,使探索过程具有渐进性、连续性和积累性,做到确保学生自行探求实验的实效性。例如,我把让小电珠亮起来一课的实验重点分为七个环节进行:1连接最简单的小电珠电路使它发光并画出其电路图;2增加开关控制小电珠的亮灭并画出其电路图;3连接两只小电珠使其亮起来;4用一节电池连接两只小电珠;5连接两节电池有几种方式;6连接两节电池、两只小电珠有几种方式方法;7用开关控制上一节电路中电珠的亮灭。这七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前者引发后者,是探求后者的跳板,后者以前者为依托,是前者的提升。它既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电路连接的基本过程,又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在动态发
26、展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三、开放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1、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从常见的现象开展探究。如在教学天气单元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简易观测仪,观测和记录天气数据,让学生自己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又如教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下雨后的水到哪去了?扫地洒的水到哪去了?衣服洗后水到哪去了?学生一下就进入到探究中去了。2、在实验用具上,并不是由老师给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而是由学生自己带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沉与浮的实验,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使实验更贴近学生生活。在这次的实验记录单的设计中,我没有如以往那样,让学生使用统一由教师设计好的记录单,而是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记
27、录,给学生一张白纸,看看学生到底可以记录成什么样子。结果,有一部分的小组记录是不完全的,只有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和记录,通过与伙伴的合作、与其他组的成员的合作,养成科学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3、尽可能地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自行探究其中的奥秘,是非常有效的,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想。比如学习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时,让学生去寻找“为什么水泥路面要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对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是难以理解的,是啊为什么好好的要切坏呢,这些既常见又具有探究性的内容,很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便于开展探究。四、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在开展探究
28、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不以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束缚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改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打破书本的界限,打破课堂40分钟的限制,打破教室、实验室的狭小空间,走进生活,走进广大的自然界中,去发现科学。同时,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探究时间、空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机会。如教学金色的秋天时,因我校就在两江四湖旁边,两江四湖的风景区可是全国有名的,两江四湖的植物种类繁多,风景如画,条件比较好,我就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去和同学们一起共享自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的植物有哪些特点?叶子是什么颜色?果树上的果实怎样了?在活动中,教师少了许多说教,除了告诉
29、孩子们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外,更多的是和孩子们交流各自在金色秋天中的体会。我们相信,能和孩子们分享内心的思想和感情,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我们对大自然的深爱与尊敬之情,和孩子们真实地交流,才能以此激励他们去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比如教学周围的生物一课时,我也没有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做机械的讲解,而是带领他们到桂林的两江四湖边游玩边观察边记录,去寻找自然界中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生物,真正体验生物世界。再通过学生在家里自己种植植物、养小动物等,亲自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使学生有足够的探究实验的空间。总之,我们要优化设计科学实验课,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发
30、挥学生对实验课的喜爱,引导学生从实验中不断创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应用,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课教学的总结我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所创新呢?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体会到了在远教上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
31、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3、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对所教班的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做了充分了解,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利用一些课
32、件,进行资源整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的情境中,树立创新精神,主动发现问题。还要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4、科学教师在教学创新中,应当针对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及认知方式不同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认知,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再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学生产生新的体会,得到新的知识。总之,科学课教学创新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科学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那么他的教学就富有了创新的活力,就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
33、过程,做到探究性学习。教学艺术与小学体育教学 奉化江口中心小学陈云 摘要: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但要认真遵循教学原则,而且要使教学具有艺术性,使体育课更具吸引力,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和运动技能。 关键词:教学艺术;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小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之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会教”,另一方面需要学生“会学”,两者协调配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多方面
34、的运用教学艺术,全方位的掌握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技巧,使学生对体育科技、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自觉积极地投入其中。 一、和谐与体育教学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因素,现代教学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不挫败学生的自尊心,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就会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就能够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教师与教法的和谐。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中,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对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
35、意义。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既要看它能否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还要看教学过程效率高低。因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以及场地、器材、气候等因素来考虑教学方法,力求教师与教法的和谐。 学生与教法的和谐。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体育基础、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等等。每个教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运用一种新的教法时,要先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的优点、操作程序,以便学生主动配合。只有学生的学法与老师的教法默契配合,才能形成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绪调控与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师生
36、共同进行的一种双向教育活动,既然是双向活动,就存在着同意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就潜伏着产生诸多情绪的刺激因素。再者,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一是场地大,二是班级多,三是外界人和事物的干扰面广,因此这里面存在着更多更广泛的产生情绪的刺激因素。情绪产生之后就必然牵动师生的情感,当情感激动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和善于调控好个人和学生的情绪,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师情绪自我调控。 1理智调控。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意志、智慧、修养,冷静理智地分析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激动情绪带来的严重后果,主动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保持思维的条理性。例如,
37、在集合队伍时,学生出现迟到现象,并见到远远的地方学生在不紧不慢的往这边走来,当这种情形出现时,首先会使教师在思想上产生反感,进而引起愤怒,教师情绪变化就会迁怒于学生。假如教师在此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任其情感发展,就会打乱课堂常规,进而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假如教师发现迟到现象后,冷静、理智地控制住个人的情绪,平静地想一下同学们为什么迟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就会使一场激动风波停止下来,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同时还会增进师生的感情。 2幽默调控。幽默是“润滑剂”,教师出现某些失误或紧张气氛时,教师可大胆地运用成语、歇后语、小笑话、小幽默以及滑稽动作、表情来摆脱暂时的困境,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情绪
38、上的平静。 3教师情绪感染调控。即教师用自己健美的体魄、饱满的精神、潇洒的示范动作、精简的讲解语言、积极认真的情绪去影响感染学生的情绪,师生间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这是在体育课堂上调控学生情绪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教师情绪往往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眼神、手势、姿态、风度、衣着等表现出来。 BR高举旗帜突出主题尽心竭力服务陇南科学发展市政协主席邱正保(2007年11月9日)市委举办学习十七大精神研讨班,是市委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实质,深化对陇南市情的认识,增强加快陇南科学发展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陇南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
39、意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在于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加快陇南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联系起来,与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起来,与市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统一起来,学以致用。体现在政协工作中,就是要高举旗帜,突出主题,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中心环节,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要内容,紧贴市委工作思路,全面履行三项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在工作落实上要着重把握以下五点:一、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委“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
40、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去年,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市情认识、把握陇南发展整体性特征和阶段性特点的基础上,立足陇南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加快陇南科学发展,构建“生态陇南、文化陇南、和谐陇南、富庶陇南”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年多来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市委确立的这一发展战略和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符合十七大精神的,是符合陇南基本市情的,是符合全市人民意愿的。作为政协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好加快陇南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要维护核
41、心,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与市委保持“四同”,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履行政协职能;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发展战略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陇南科学发展,构建“生态陇南、文化陇南、和谐陇南、富庶陇南”的目标上来,进一步增强加快陇南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服务发展,坚持把促进陇南科学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继往开来的思想灵魂。作为政协组织,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把加快陇南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找准服务中心的结合点、履行
42、职能的切入点、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以共谋陇南科学发展为主题进行政治协商,以服务大局为重点进行民主监督,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进行参政议政,更好地发挥政协位置超脱、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优势,在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开发、扩大招商引资、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有新作为、新贡献。市县政协组织的领导干部,既要为决策建诤言,又要为经济建设办实事,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抓好所联系的项目、产业、贫困乡村、企业和学校工作。三、推进民主,积极发挥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作为政协组织,学习贯
43、彻十七大精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贯彻落实好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所出台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文件,积极为民主党派参与国是搭建平台,为政协界别发挥优势畅通渠道,为政协委员议政建言提供服务,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各族各界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切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四、促进和谐,坚持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是十七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作为政协组织,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市委“和
44、谐抓民生”的战略举措,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议政为民,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物质基础;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优势,努力促进机制和制度建设,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人民政协文化名人多、社会影响大的优势,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人民政协代表性广、包容性强的优势,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人民政协团结面大、联系广泛的优势,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激发社会活力和增进社会团结和睦贡献力量。五、全面履职,大力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政治协商
45、、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全面推进政协“三化”建设,是提高政协履职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政协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就是要按照“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的最新要求,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健全制度,选好载体,提高实效,积极探索和完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有效机制,努力使政协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省委实施意见、市委贯彻意见和市委在政协工作会议期间出台的66号文件为依据,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成功的做法
46、,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进一步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政治协商要在纳入决策程序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治协商工作的意见,建立完善落实“三在前”、“三在先”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的交流沟通机制和联合活动机制,建立健全政协内部工作系统与外部党政支持系统的良好对接机制。围绕市委的发展战略和重大部署选定政治协商内容,吸纳各族各界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市委科学决策。通过政治协商,把市委的决策部署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民主监督要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市委关于加强政协民主评议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和政协民主监督与
47、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落实机制,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不断提高民主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促进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促使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三是参政议政要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参政议政贵在主动,重在实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发挥界别、政协专委会和政协委员作用的保障机制和政协机关工作运行制度,真正做到在调查研究上出实招,在反映社情民意上讲实话,在建言献策上求质量,为加快陇南科学发展,实现生态陇南、文化陇南、和谐陇南、富庶陇南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习十七大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
48、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鲜明回答了党在新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同志必须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十七大精神,抓住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要求、新部署,突出重点,深入领会。1、关于十七大的理论贡献。党的十七大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就是系统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