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652745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版)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一)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译文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小故事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译文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

2、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小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很穷,他必须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识很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听了,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董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水平的。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二)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译文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小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

3、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译文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 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小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

4、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冬则温 夏则清晨则省 昏则定译文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小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

5、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出必告 反必面居有常 业无变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小故事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这次出门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死在外地了。事虽小 勿擅为茍擅为 子道亏译文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着

6、性子胡来,如果胡来的话,你的道德品质就会出毛病.小故事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死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他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说,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小,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还没有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物虽小 勿私藏茍私藏 亲心伤译文东西虽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会感到伤心。小故事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长大后,担任了

7、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最终成为了晋朝著名的清官。亲所好 力为具亲所恶 谨为去译文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亲所讨厌的东西,要小心为他们拿掉。小故事 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对父母特别孝顺。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郯子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好处,他决定想方设法取得鹿乳。郯子来到山上,却无法靠近鹿群.于是,郯子买了一张鹿皮,披

8、在身上混进了鹿群中。郯子的耐心获得了回报,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也传遍了天下 。身有伤 贻亲忧德有伤 贻亲羞译文要爱惜身体,遵守道德。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道德出了毛病,会让父母亲丢丑. 小故事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皇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的百姓任意欺凌.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朝臣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董卓的恶行使其家庭也受到了牵连,连年迈的父母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母亲已经90

9、我岁了,也被依法处死.实在是可悲啊!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亲爱我 孝何难亲恶我 孝方贤译文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是要孝顺他们,这才是最可贵的。 小故事 王祥是晋朝人,他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取了继母.继母对王祥很苛刻,但王祥从不忌恨,仍然对她很孝顺。继母生病了,他总是伺候在旁。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大冬天的,哪里能捕鱼呢?但王祥还是来到了河边,河上已经结冰了。为了能捉到活鱼,王祥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捕鱼。真巧,两条鲤鱼一跃而出。他不知有多高兴.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格外关心起来。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亲有过 谏使更

10、怡吾色 柔吾声译文母亲有过错,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轻声细语。 小故事 春秋时,有个叫孙元觉的孩子,十分孝顺长辈,可他的父亲对祖父极不孝顺。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里去。孙觉元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孙元觉一声不吭地背起抬爷爷的竹筐,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了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谏不入 尽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译文你的劝说父母听不进去,那就等父母高兴时再劝,要哭叫着

11、规劝;父母生气了,抽打你一顿,也要毫无怨言。 小故事 闵子骞小时候经常受继母的虐待.有一年冬天,闵子骞兄弟俩随父亲外出。一跃上,闵子骞一个劲地喊冷,弟弟却直说热.父亲见子骞穿的棉衣比小儿子的还要厚,以为子骞撒谎,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棉衣抽破了,露出了散乱的芦花,父亲明白了真相,要把继母赶走。闵子骞哀求父亲说:“现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 会孤单。”父亲最终打消了赶走继母的念头。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亲有疾 药先尝昼夜侍 不离床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亲病倒在床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他们的身边。 小故事 汉朝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

12、顺自己母亲。每天不管公务多忙,他都要去母亲房间请安。有一次,文帝的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离开母亲床前,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而且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太苦、太烫.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汉文帝侍奉母亲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丧三年 常悲咽居处变 酒肉绝译文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三年中,夫妻不同 居,不喝酒吃肉。 小故事 蔡邕小时候非常孝顺母亲。母亲得病长卧不起,蔡邕心中非常难过,总是在母亲床前殷勤服侍,而且为母亲洗马桶不厌其烦.看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蔡邕无心学习了,连衣服也不换洗,整天坐

13、在母亲床前,直到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埋葬母亲之后,蔡邕哭倒于坟前不愿回家。一帝做事的仆人见此情境,莫不潸然涕泣.之后,他叫仆人在坟墓旁搭个小房子,他住在那里,继续守墓,以表爱母之心。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丧尽礼 祭尽诚事死者 如事生译文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小故事 湖北有一个城市叫孝感。这个城市的名字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古时候,有个叫董永的人,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世了,由于家里穷,董永连埋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家当佣工。董永的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九天仙女,她偷偷

14、来到人间,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还做了他的妻子。后来人们便把仙女下凡的地方称作了“孝感”.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三)出则悌201005-16 18:13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译文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小故事 孔融是东汉时人,他有六个兄弟,数他最小,据说他四岁时,就懂得谦让。有一天,父亲请他们兄弟几个吃梨,哥哥们都一下子拥到了桌子边,只有孔融静静地在一旁等着.父亲让孔融先挑,孔融走到筐边,拿了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我最小,当然吃小的.”父亲连连点头称赞。长大后,孔融仍然保持谦让的高尚品德,

15、成了深爱百姓爱戴的好官。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财物轻 怨何生言语忍 忿自泯译文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相互忍让了,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小故事 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家有两兄弟。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两人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十几年过去了,卜式的羊群繁殖到了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这时弟弟却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于是卜式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的行为感动了弟弟和所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译文对待长辈应懂得礼

16、让。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小故事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怀念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到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但为了考验他,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侯嬴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恭敬。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长呼人 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译文长辈呼唤人时,如果你听到了,应马上帮他呼叫;如果要叫的人不在,而你能做长辈吩咐的事,就应该前去照应。 小故事 杜环

17、是明朝的一名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可怜的母亲,他的儿子不知下落,她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杜环得知后,决定先赡养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她儿子的下落。后来,这位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并没有接走他的母亲。而杜环则一直赡养着这位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称尊长 勿呼名对尊长 勿见能译文有事情叫长辈,不能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小故事 齐国宰相晏婴有位车夫叫吕成,他依仗主人的权势非常骄傲自大.有一次吕成回到家中妻子表示要离开他。

18、吕成很吃惊地问:“我为宰相赶车,多体面啊!不愁吃穿,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妻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车夫啊,你看晏大人虽然贵为宰相,但从没有像你那样的招摇和炫耀”听完妻子的批评,吕成很惭愧。从此一改前非,后来在晏子的推荐下,吕成当上了大夫。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路遇长 疾趋揖长无言 退恭立译文路上遇见长辈,应当迅速向前鞠躬问好;长辈没有和你说话时,要退在旁边恭敬站立,不要多嘴. 小故事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年轻时非常尊敬长辈.有一天,他在一座桥上散步,一位白发老人坐在桥头上,见张良走过来,故意把脚上的草鞋甩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伙子,给我把鞋拣上来。张良有点生气,但见老汉年纪大,就照

19、办了。但老汉并没有用手接鞋,而是把脚伸过来,张良默默地给老人家穿上鞋子,老人笑了。原来,他是著名的学者黄石公,后来他把神奇的兵书传授了张良。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骑下马 乘下车过犹待 百步余译文遇到长辈时,如果骑着马要立即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过去后,还须站立在一旁目送一百多步。 小故事 唐朝人陈玄奘八岁的时候,父亲给他讲孝经:“曾子听老师讲书,总是恭恭敬敬地站着,老师叫他坐着听,他说站着听是对老师的尊敬。”父亲抬头看玄奘,他已离开座位站着了。父亲叫他坐下听讲,他说:“曾子听老师讲书还站着,我听父亲讲书怎么敢坐着听呢?父亲称赞儿子学以致用,说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果然陈玄奘二十八岁时,从

20、京城出发,到天竺取经,成为了唐代著名的佛教学者。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长者立 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译文假如长辈站着,做小辈的就不要自以为是地坐下来;长辈坐下后,招呼你坐下你才可以坐下。 小故事 张释之是汉朝著名的大臣,他非常尊重长辈.有一次,朝廷举行朝会,许多达官贵人都 前来参加,场面十分热闹。这时有位叫王生的老人对张释之说:“我袜子的带子松开了,给我绑是吧。”张释之二话没说,很坦然地跪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恭恭敬敬地给这位老人绑好袜子。张释之身为高官,能具有礼贤下士,敬老尊贤的美德,群臣无不称赞,从此他的威信就更高 了。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尊长前 声要低低不闻 却非宜译文在长辈前说话

21、时,声音要放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却是不合适的。 小故事 孟尝军田文出生时就不讨父亲田婴喜欢,因为他出生在五月五日,当时的迷信说法是:他将会长得高过大门,会克父母,决不能养活他。田文五岁那年,他恳求母亲带他去见父亲,见了父亲,田文走上前磕了头,然后说:“父亲,人是活的,门是死的,孩儿将来如果长得高过家里的大门,只要将大门改高一尺不就行了吗?”父亲大喜过望,他一把抱起了田文。后来田文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了战国历史上著名的有影响的人物。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进必趋 退必迟问起对 视勿移译文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长辈问你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要东张

22、西望。 小故事 张苍是汉朝的丞相,他是一个非常尊敬长辈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得到过王陵的许多照顾。后来张苍当官后,为了感谢王陵,常常像对待父亲一样照顾他。王陵死后,他的老母还健在。虽然当时张苍已是丞相,公务很忙,但他总是抽空去照顾王陵的母亲,甚至亲自伺候王母吃饭.张苍贵为丞相,能这样谨慎地照顾长辈,足见中华民族尊老美德的源远流长。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事诸父 如事父事诸兄 如事兄译文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兄长辈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小故事 北宋时,福建有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她的父亲、哥哥都 是船夫。有一次出海,父亲和哥哥的船遇到了海难,经过林默

23、和大家的努力,父亲得救了,但哥哥却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林默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遭遇哥哥那样的悲剧,于是经常冒着危险去救助那些过往的船只。由于操劳过度,年仅28岁,林默就过早地去世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林默,便在沿海地方主,专门修建了祠堂,并称她为“海神妈祖”。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四)谨201005-16 20:38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译文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小故事 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

24、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译文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故事 王安石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弄得人总是脏兮兮的.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商议大事。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到后,偷偷

25、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为了人们的笑谈。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介他的仪表真是糟糕,我们千万不要学他。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译文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

26、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置冠服 有定位勿乱顿 致污秽译文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 了好人缘。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

27、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 小故事 嵇绍是西晋有名的贤士.一天,他去求见齐王时,齐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见了嵇绍,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今天可让他弹一曲让大伙儿乐乐。”齐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来乐器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庄重地说:“我今天穿着整齐的朝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该讲究礼仪,端正秩序。齐王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都很惭愧.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译文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 小故事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

28、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特别富有。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 ,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然而,他招待宗悫时,只给他吃杂粮煮的饭。但宗悫只是照样吃饭,从不因为饭菜差而发脾气。他胸有大志,把主要精力都 用在了学习上。后来,宗悫做了豫州太守,但他并不忌恨虞业,反而认为虞业有才而请他做的部下,宗悫把过去受辱的事看得很开,具有宽厚的胸怀,真是了不起。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年方少 勿饮酒饮酒醉 最为丑译文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小故事 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太傅钟繇有两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叫钟毓,一个叫钟会。一天,钟繇见哥俩在玩喝酒的游戏,他装着没见着不吱声。

29、只见钟毓先起身施礼,然后举杯一饮而尽;而钟会举起杯一饮而尽,并不曾行礼。后来钟繇问儿子:“喝酒为什么要施礼?”钟毓说:“饮酒是礼仪之一,所以要施礼再喝酒。”钟繇又问:“喝酒为什么不施礼?”钟会回答说:“偷酒喝不合乎礼,再施礼就是自欺欺人。”钟繇听了不禁笑起来,不能不点头称是。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译文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作揖时要弯腰,让身体成一弯形,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小故事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

30、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这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不过,也正是这一句赞美之词使卢绚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勿践阈 勿跛倚勿箕踞 勿摇髀译文不要踏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伸开两条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胯,否则你就显得没有教养了. 小故事 李白有一次在宫中喝醉了,竟然伸出了脚,让坐在身旁的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但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终于有一首李白送给杨贵妃的诗,被他抓住了把柄,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在诗中故意侮辱杨贵妃,杨贵妃信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

31、。后来,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李白哪里会想到,酒后的不拘小节竟会引来如此后果。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缓揭帘 勿有声宽转弯 勿触棱译文掀起帘子的时候,动作要轻,尽是不要发出响声;转弯的地方,行动幅度要大,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小故事 春秋时,卫献公想回国恢复王位,他便去请当时掌握卫国朝政的贵族宁喜帮忙.宁喜得知此事时正在下棋,他想也没想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说:“帮助一个国君复位是一件大事,而宁喜全家是九代当朝高官的家族,他对待重立君王的事却这么不慎重。”果然,卫献公登位后不思回报,反而因为宁喜是前朝重臣,而把他全族诛杀了。 中国经

32、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执虚器 如执盈入虚室 如有人译文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小故事 杨震是东汉时的名士,人称“关西孔子”。他做官后,十分清廉,从不受别人的贿赂。有一次,杨震过山东时,他的学生王密正在这里做县令。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见杨震,他坚决不要。王密说:“半夜里是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的。”杨震却说:“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告退.从此,人们都知道杨震是一个清廉无私的人了。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译文做事情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

33、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 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徐文靖的少年,非常调皮捣蛋,经常打架、骂人.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使他决定痛改前非。为 了能够改掉不良习惯,他找来两个小瓷瓶,准备了一些黑豆和黄豆。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一个瓶里放一颗黄豆;每做一件错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颗黑豆。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两个瓶里的豆子倒出来,进行检查、反省。渐渐地,黄豆多了,黑豆少了,最终他成了受欢迎的孩子。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译文遇到喧闹争斗的场合,绝对走近;遇到不正当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小故事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

34、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原来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管宁不以为然,仍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他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定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将入门 问孰在将上堂 声必扬译文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 小故事 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程頣、程颢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敬仰他们的

35、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一天,杨时读书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老师正在睡梦中.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就站在门前等候。老师醒来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老师非常感动,忙把杨时迎进了屋。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人问谁 对以名吾与我 不分明译文别人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小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出山辅助,便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拜访。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了;第二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访友去了。当第三次前去时,张飞很不高兴地说:“大哥别去了,让我用绳子把他绑来.”刘备责备张飞无

36、礼。随后,他再去拜访诸葛亮。刘备见诸葛亮在睡觉,便站在一边等候。诸葛亮醒了后,见刘备这么有诚意,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辅助刘备打天下.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用人物 须明求倘不问 即为偷译文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当面向人家请求;如果不问一声,那就是偷。 小故事 宋朝时,查道有一天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的亲戚.中午时分,他和仆人都饿了,路上一时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又没带午饭,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查道把送人的礼物当成人家的东西,不随便处理,那么借用别人的东西时,就更

37、要征得主人的同意了。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借人物 及时还人借物 有勿悭译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有,就不要吝啬。 小故事 明朝有一个叫宋濂的人,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太穷,根本买不起书,他常常只有借书读.但是许多富有的人家虽然藏书很多,却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了,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五)信2010-0516 2

38、0:45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译文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以的。 小故事 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秦孝公进行了变法。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天,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这时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这时有一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商鞅马上把五十两黄金奖赏给了那人。人们见商鞅说到做到,以后推行什么政策都积极响应,商鞅变法于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说话多 不如少惟其是 勿佞巧译文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小故事 诸葛瑾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大臣,平时话不多,但常常在紧要关头,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有一次校尉殷模被孙权误解,要被杀头,众人都向孙权求情,只有诸葛瑾一言不发.孙权问:“为什么子瑜(诸葛瑾字子瑜)不说话?”诸葛瑾说:“我与殷模的家乡遭遇战乱,所以才来投奔陛下。现在殷模不思进去,辜负了您,还求什么宽恕呢?”短短几句话,孙权就感到殷模不远千里来投奔自己,即使有过错也应该原谅,于是就赦免的了殷模.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刻薄话 秽污词市井气 切戒之译文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