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传动机构习题 (2)带传动一 判断题1 带的弹性滑动可以用增大摩擦来消除。( 错 )2 带在运转过程中,每一截面始终存在拉应力、离心应力和弯曲应力。(错 )3 所有带传动都是靠摩擦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错 )4带传动打滑首先在大带轮上发生。( 错)5带传动的带长都有固定的长度系列。(对 )6在V带传动中,带轮的最小直径取决于带的型号.( 错 )转速功率7带的弹性滑动是带传动中固有的现象。( 对 )8在带传动中,为了增加摩擦系数,可以将带轮加工得粗糙一些。( 错 )二填空题1弹性滑动将引起:1)从动轮度速 滞后主动轮速度 ;2) 降低 传动效率;3) 加剧 带的磨损;4)使带的温度
2、升高 。2在V带传动中,带的型号是由 小带轮转速 和 计算功率 两个参数确定的。3带传动不工作时,带两边的拉力 相等 ;工作时,有效拉力为Fe=F1F2,也等于 带的工作表面总摩擦力 .三单项选择题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之一是带的(C ) (a)松驰 (b)颤动 (c)疲劳破坏 (d)弹性滑动2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Fec与(B )有关 (a)拉力F1 (b)小带轮包角 (c)拉力F2 (d) 大带轮包角3V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相比较,其优点是(D )。 (a)传动效率高 (b)带的寿命长 (c)带的价格便宜 (d)承载能力大 齿轮传动、蜗杆传动一 判断题1齿面塑性流动在主动轮节线附近形成凹槽.( 对
3、)2开式齿轮传动通常不会发生点蚀现象。( 对 )磨损断裂3齿宽系数d是齿宽b与齿轮直径d2比值。(错 )D14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以大端参数为标准值,因此在强度计算时以大端为准。(错 )5多头蜗杆主要用于传动比大,要求效率高的场合。( 错 )6蜗杆直径系数q=d1/m,因和均为标准值,故q一定为整数.(错 )7齿形系数YFa随着模数m的增大而增大.( 错 )8单头蜗杆头数少、效率低、发热多.( 对 )9齿面塑性流动在从动轮节线附近形成凸脊。( 对 )10蜗杆传动设计时,通常只计算蜗杆的强度,而不考虑蜗轮的强度.( 错 )11对每一标准模数,蜗杆的分度圆直径 d1的数目是唯一的。(错 )二填空题1
4、实现两交叉(或相交)轴间的传动可以采用 锥齿轮或者 涡轮蜗杆 等传动。2 蜗杆分度圆直径与模数的比值 称为蜗杆的直径系数。3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有 齿根断裂 和齿面损伤.齿面损伤又有 齿面点蚀 、 齿面磨损 和 胶合和 塑性变形 等.4在蜗杆传动中要进行温度计算是考虑到 摩擦? .三 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传递动力的蜗杆传动中,如果模数m已经确定,在选配蜗杆直径系数q时选取了较大的数值是由于( b )。(a)为了提高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 ; (b)提高蜗杆的强度和刚度; (c)考虑到蜗杆的转速高; (d)考虑到蜗轮转速低;2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的抗点蚀的能力,可考虑采用(d )方法。 (a)降低齿面硬度
5、(b)加大传动中心距 (c)减少齿轮齿数,增大模数 (d)提高齿面硬度3齿轮传动中,为改善偏载现象,以使载荷沿齿向分布均匀,可以取(d )。 (a)变齿轮的材料 (b)增大齿轮宽度(c)增大模数 (d)齿侧修形四 综合题1图示为一传动装置,蜗杆为主动,通过蜗轮再带动一对直齿园锥齿轮传动, 被动锥齿轮转向如图所示。试求: (1)为使轴上所受轴向力较小,在图上标出蜗杆、蜗轮的旋向; (2)在图上标出蜗杆、蜗轮及锥齿轮3的转向; (3)在图上画出蜗杆传动及锥齿轮传动啮合点处的各作用力方向(用三个分力表示). 3如图所示的一手动铰车,采用齿轮蜗杆传动组成。如蜗杆为左旋,在提升重物Q时,试求:(1)在图
6、中标出手柄的转向;(2)斜齿轮1和2的轮齿螺旋线方向,画在图上(要求蜗杆轴的轴承受轴向力较 小);(3)在图上标出各啮合点处的各齿轮、蜗杆和蜗轮的作用力方向(用三个分力Ft ,Fr 及F a表示)。第五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1。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指的是螺纹的大径 ,计算螺纹的摩擦力矩时使用的是螺纹的中径 ,计算螺纹危险截面时使用的是螺纹的小径 .2 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_2_。(1)双头螺柱联接 (2)螺栓联接 (3)螺钉联接 (4)紧定螺钉联接3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3_。(1)螺栓联接 (2)螺钉联接 (3)双头螺柱联接 (4)紧定螺
7、钉联接4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1)螺栓联接 (2)螺钉联接 (3)双头螺柱联接 (4)紧定螺钉联接5 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_. (1)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 (2)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3)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 (4)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6 承受预紧力F的紧螺栓联接在受工作拉力F时,剩余预紧力为F,其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0为_。(1) (2)(3) (4)7 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0的最大值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m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b愈小,则_。 (1)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2)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
8、愈小(3)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不变 (4)螺栓中的疲劳强度降低8 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0的最大值和螺栓的刚度Cb不变时,被联接件的刚度Cm愈小,则_。 (1)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2)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3)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不变 (4)螺栓疲劳强度愈高9 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的紧螺栓联接,该联接中的螺栓_2_.(1)受剪切作用 (2)受拉伸作用 (3)受剪切和拉伸作用(4)既可能受剪切作用又可能受拉伸作用10 对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限定螺栓总拉力的情况下,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有效措施是_1_。(1)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 (2)减小
9、被联接件的刚度(3)增大螺栓的刚度11 现有一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的结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Cb与被联接的刚度Cm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F,现开始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达到与预紧力F的大小相等时,则_4_。(1)被联接发生分离,联接失败 (2)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3)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4)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外载荷F还可继续增加到接近预紧力的两倍12 有一气缸盖螺栓联接,若气缸内气体压力在02MPa之间循环变化,则螺栓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为_3_。(1)对称循环变应力 (2)脉动循环变应力 (3)非对称循环变应力(4)非稳定循环变应力13 为了改善螺纹
10、牙上的载荷分部,通常都以_4_的方法来实现.(1)采用双螺母 (2)采用加高的螺母 (3)采用减薄的螺 (4)减少螺栓和螺母的螺距变化差14 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若采用一组普通螺栓联接,则载荷靠_1_来传递。(1)接合面之间的摩擦力 (2)螺栓的剪切和挤压 (3)螺栓的剪切和被联接件的挤压15 设计螺栓组联接时,虽然每个螺栓的受力不一定相等,但对该组螺栓仍均采用相同的材料、直径和长度,这主要是为了_3_.(1)外形美观 (2)购买方便 (3)便于加工和安装 16 确定紧联接螺栓中拉伸和扭转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当量应力时,通常是按_4_来进行计算的。(1)第一强度理论 (2)第二强度理论 (3
11、)第三强度理论(4)第四强度理论17 当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承受横向载荷时,螺栓杆受到_2_作用。(1)弯曲和挤压 (2)拉伸和剪切 (3)剪切和挤压 (4)扭转和弯曲分析题:1、用Z个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已知联轴器传递的扭矩为T,螺栓的中心圆直径为D,联轴器结合面的摩擦系数为f,可靠性系数为K,螺栓材料的需用应力已知,试分析所需螺栓最小直径的表达式. 2、已知某气缸用Z个小径为d的普通螺栓连接,作用在气缸盖上的总的轴向载荷为F,单个螺栓所受预紧力为F1,剩余预紧力为F2,螺栓的许用应力已知。试分析单个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0,并写出其强度条件公式。第六章 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1 普通
12、平键联接的主要用途是使轴与轮毂之间_3_。(1)沿轴向固定并传递轴向力 (2)沿轴向可作相对滑动并具有导向作用 (3)沿周向固定并传递力矩 (4)安装与拆卸方便 2 键的剖面尺寸通常是根据_3_按标准选择.(1)传递转矩的大小 (2)传递功率的大小(3)轮毂的长度(4)轴的直径3 键的长度主要是根据_2_来选择.(1)传递转矩的大小 (2)轮毂的长度 (3)轴的直径 4 楔键和_2_,两者的接触面都具有1:100的斜度。(1)轴上键槽的底面 (2)轮毂上键槽的底面 (3)键槽的侧面5 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_4_。(1)键的斜面加工困难 (2)键安装时易损坏 (3)键装入键槽后,在轮毂中产生初应
13、力 (4)轴和轴上的零件对中性差 6 切向键联接的斜度是做在_3_。(1)轮毂键槽的底面 (2)轴的键槽底面 (3)一对键的接触面 (4)键的侧面 7 平键联接如不能满足强度条件要求时,可在轴上安装一对平键,使它们沿圆周相隔_4_。(1)90o (2)120o (3)135o (4)180o 8 平键联接与楔键联接相对比,它只能传递转矩,不能传递轴向力,这是因为_4_。(1)楔键端部具有钩头 (2)平键摩擦力小于楔键的摩擦力 (3)楔键的工作表面有斜度而键槽没有 (4)在安装时,楔键可沿轴向楔紧 9 标准平键联接的承载能力,通常是取决于_4_。(1)轮毂的挤压强度 (2)键的剪切强度 (3)键的弯曲强度 (4)键工作表面的挤压强度10 半圆键联接的主要优点是_3_。(1)对轴的强度削弱较轻 (2)键槽的应力集中较小 (3)工艺性好,安装方便11 花键联接与平键联接(采用多键时)相比较,_2_的观点是错误的.(1)承载能力比较大 (2)旋转零件在轴上有良好的对中性和沿轴移动的导向性 (3)对轴的削弱比较严重 (4)可采用研磨加工来提高联接质量和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