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毕业论文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毕业论文 题目: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动因探讨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 级别: 09工商春 学号: 0961101400305 姓名: 杨锋辉 试点单位: 西安电大直属二分校 2011年4月28日内容提要资产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资产重组的历史不长,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企业资产重组的必要性和基本特征,了
2、解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洞悉企业资产重组的规律,确立企业资产重组的目标和可行方式,分析资产重组过程中的难点和障碍,如产权关系模糊、政府行政干预过多、产权市场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待解决,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等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顺利进行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资产重组的概念、理论依据与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概括资产重组的目标、原则和可行方式;第四部分深入剖析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五部分对我国顺利实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
3、对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资产重组 企业改革 探讨8目 录一、问题的提出1二、动因分析11、资产重组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推动的结果12、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23、企业优势的集中化要求进行资产重组24、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变化要求资产重组2三、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途径和方式31、公司制改造32、分立式重组33、兼并、合并和收购重组54、破产重组65、其他还有诸如新建聚合重组、共同重组等模式7四、结论7参考文献8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动因探讨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产的凝固化,即不可流动性。这种凝固化,虽然在近几年的改革中有所弱化,但并未完全消失。而随
4、着我们经济不断与国际接轨,现有体制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束缚愈发凸显。如何打破这种资产的不可流动性的枷锁,理清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内外动因,使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成为了一个突破口。 杨万东(1998)认为资产按照不同时期的经济走向及市场变动而进行重新组合,这是资产的内在特质。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设置却恰恰违背了资产的这种内在特质,造成了资产的“死化”,导致了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下。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促进国有资产的活化1。尤其是应当看到,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在当前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等具有特殊的意义
5、。基于此,我们深入探讨资产重组问题。二、动因分析 1、资产重组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推动的结果 结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国有经济结构效益严重低下,且其已成为国有经济大面积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冯海沧(1998)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结构失衡。具体来说,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与加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基础设施落后,基础工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加工业的需要;三次产业的比例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次产业基础薄弱且现代化程度很低,二次产业扩张与优化均不够,三次产业是盲目发
6、展与严重不足并存;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升级换代乏力;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发展;产品积压与产品短缺并存;企业组织结构失调表现为企业规模的小型化;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经济,企业竞争力不足2。因此,必须大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结构调整有两种方式: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应当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并举,但以存量调整为主。因为在目前我国存量结构严重畸形的情况下,按照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的增量投入由于资产存量变动的刚性,不会对结构的改善有什么积极作用,甚至会加重原有的结构扭曲。此外,目前我国可用于增量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依靠存量调整是可
7、能的。因为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形成了数万亿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这部分资产中有很大比重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通过资产重组使这部分闲置资产重新活跃起来,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使这部分资产在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需要的结果。2、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所有企业都面临着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这种激励的市场竞争,一方面来自于市场供给主体的增多与市场供给主体效益的增强,另一方面来自于市场态势的变化。考虑到国际资本与国际产品的介入,那么我国市场竞争就更加激烈。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市场中,企
8、业的生存压力促使其需要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不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扩大自身规模,以求企业在市场中能站位脚跟。然而,这些需要都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来实现。同时,在社会资金紧张,且获得贷款日益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增量投入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资产重组使劣势企业的资产流入优势企业,从而加速资本的集中,才有助于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3、企业优势的集中化要求进行资产重组 石建新(2000)发现,我国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优势分散化,即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人才、设备等要素的优势分散在不同企业内。各个企业分散的要素优势,就成不了
9、企业的经济优势,出现严重的优势闲置3。因此,如果把各有特色的企业联合在一起,把各自的优势集中起来,就会使潜在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而且解决了生产能力短缺、资本不足与生产能力过剩、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并存的问题。可见,重组是解决不足与闲置并存的有效手段。4、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变化要求资产重组我国过去实行的大、中、小并举的企业组织结构。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前提条件是当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突出时才合理有效的。裴常欣(2008)调研发现,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这种企业组织结构造成了资源浪费、大而全、小而全等严重弊端。一方面,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夺原料、能源、资金,使大
10、企业的生产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造成大企业开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小企业大多生产技术落后、员工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因而生产的产品往往质量较差、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4。因此,要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以大集团为中心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尤为重要。三、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途径和方式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资产剥离和购并是资产重组的两种基本形式。资产剥离是指将那些从公司长远战略来看处于外围和辅助地位的经营项目加以出售。购并主要涉及新经营项目的购入,其目的是增强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主营项目。企业资产重组过程往往伴随着资产剥离和收购兼并活动的同时进行。具体到我国来说,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
11、的深化,资产重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公司制改组、承包、租赁、企业兼并收购、托管、外资嫁接改造、破产重组等。其中公司制改造、分立式重组、企业兼并和破产是资产重组的几种主要模式。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中的资产重组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1984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经营承包责任制,发展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改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产重组过程。无论是国有企业改组为上市的股份公司,还是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都不可避免对原有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和重新组合。1、公司制改造 公司制改组是指本企业以整体资产进行重组,将国有企
12、业改组为上市的股份公司,或是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对比较小的非经营性资产不予剥离而改组设立新的法人实体。曹耳东(1995)发现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新建企业或“企业办社会现象”较轻的企业5。采用这种模式,企业不需要对其资产进行剥离,并联交易少,重组过程较为简单,重组时间较短;但是企业在重组时不能剥离不产生效益或效益低下的资产,不能裁减冗员轻装上阵,这是整体改组模式最大的弊端,仍可能存在国有资产的潜在流失。2、分立式重组整体改组分立模式是上市公司最为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分为二”重组模式和主体重组模式。“一分为二”重组模式是原本企业法人解散型,即原企业经过重组后已分为两个或多个法人,原法人消亡
13、,但新法人仍然属于原所有者。主体重组模式是原企业法人保留,这一类型从原企业重组中拿出生产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变成上市公司;其余非生产性资产作为全资子公司隶属于改组的控股公司。“一分为二”重组模式是指将被改组企业的专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原企业的其它部门和分离,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由于需要进行剥离,而且比较和判断有些部门是否剥离通常有一定的难度和协调工作,重组的难度加大,重组的时间拉长,多方面的剥离表现为不同实体的职工的既得利益和潜在利益的判别多数职工不愿到非上市部分,容易产生职工对重组的冲突;尽管是“一分为二”,上市公司与非上市部分之间将存在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的关联交易,这些关联交易处理比
14、较复杂,可能会影响其他股东权益以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一般来说,如果国有企业“企业办社会”的内容比较多且效益低,或辅助性生产系统数量大且效益低,或企业的生产性系统有较大量的效益低的资产,则可选择 “一分为二”重组上市模式。因为如把大量创利水平低落甚至亏损的资产纳入股份有限公司,会导致净资产利润率,每股税后利润极低,上市筹资缺乏吸引力,也可能导致资产评估时人为减少资产数量,使国有资产人为流失。主体重组模式是指将被改组企业的专业生产经营系统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增资扩股上市,原企业变成控股公司,原企业专业生产经营系统改组为控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或其它形式)的重组模式。这一模式与“一分为二”重组上市关
15、键的区别就在于原企业保留法人地位,成为控股公司。除具有“一分为二”重组上市的基本优点外,主体重组模式由于将原企业作为集团控股公司,有利于企业以整个集团利益为出发点,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部分矛盾可以在集团内部得以协调处理: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整,将一定数量负债转移到控股公司,或与控股公司实行资产转换,以获得良好的赢利能力,保持配股资格,获取较高的配股价。否则,如上市公司因业绩不理想失去配股融资资格或摘牌,将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相互重合,经营者没有来自出资者的压力,缺乏有效监督;涉及的关联交易比在“一分为二”重组上市模式下更为复杂,上市后的信息
16、也将更加复杂麻烦;上市部分可能在控股公司的“浓浓父爱”下缺乏市场化的动力。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一项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同样,国有企业改组有限责任公司也需要对原有企业的资产进行重新组合,以实现企业资产结构合理化的目的。股份制改造之所以成为目前条件下我国企业资产重组最易操作的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可能改组为多元投资主体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已经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的,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新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3、兼并、合并和收购重组兼
17、并与收购是市场经济中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兼并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法定的方式重组,重组后只有一个公司继续保留其合法地位。合并是指重组以后,原有公司都不再继续保留其合法地位,而是组成一个新公司。收购是指一家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和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该公司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往往同时进行,成为购并。企业购并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杠杆,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与企业自身积累方式相比企业购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生产集中和经营规模化。二是有利于减少生产同一产品的行业内的过度竞争。三是与新建一个企业相比,企业兼并可以减少资本支出。四是有利于调整
18、产品结构,加强优势产品,淘汰无前途、无市场的产品,加快支柱产业的形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通过债务重组和增加资本金,实现资本的优化。由于上述作用,企业兼并与收购成为市场经济中企业存量资产调整和优化组合的重要形式。既然如此,为什么企业兼并收购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呢。理由是,企业购并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行为及产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而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完善反过来对企业购并发展起推动作用。因此,企业购并所依存社会经济环境是否完善,在深层次上制约着企业购并自身机制的发育和成长。企业购并所依存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一是健全的市场体制和机制,主要包括以为导向配置资源、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
19、的市场机制。二是健全的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企业购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购并的市场化要求以完善有序的法律环境为保障。包括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社会保障法等等。三是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企业并购必然带来人员重新安置问题,要求有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作后盾,否则,企业并购就难以进行。一套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医疗保障制度等内容。除此之外,企业兼并收购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从我国目前来看,企业并购发展所需的上述社会经济条件均不具备,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很发达,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企业并购所依托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企业并购所需的法
20、律法规也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可见,企业并购所需的社会经济条件均不具备,这从根本上制约我国企业兼并活动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现阶段利用企业兼并进行资产重组遇到了一系列的障碍和阻力,既有体制上的障碍,又有政策(如财税、金融、人事、劳动政策)障碍;既有经济因素障碍,又有非经济因素(如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障碍。这些障碍因素决定了企业兼并收购在目前不可能成为我国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4、破产重组破产重组,最广义的涵义包括企业倒闭和清算。清算是公司依法被宣布完全解体,资产全部变卖,进行偿债。因而会产生一种企业淘汰方式的资产重组。破产不只是企业倒闭、清算,而且包括依法重组和调整。狭义的破产
21、重组使企业依法进行财务整顿后存活下来。调整是在法庭之外,由债权人以债务人进行的和解存活。可见,重组和调整均是资不抵债而需要破产的企业,经过财务整顿,实现资本结构重组,以及经过领导班子的调整,生产、经营计划的转变,而获得重生。这种破产重组与调整作用是:一是有利于债权人避免在破产清算中因资不抵债而受损;二是有利于职工防止企业解散引起的大量失业及其带来的社会震荡;三是有利于企业避免因破产而信誉受损。尽管如此,破产的清算形式仍是破产的主要形式,它促进了资产的流动、再配置和再组合,起着结构调整和扶优汰劣的作用。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破产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正常现象,每年破产倒闭的企业动辄数十万家。但是,
22、在中国市场经济不发达,破产机制不完善,破产立法不健全的进行条件下,企业破产的难度相当大,甚至比企业兼并实施难度还要大的多。正因为如此,国家政策鼓励“多兼并,少破产。”杨建荣(1998)发现,国有企业实施破产的难点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产权理顺难。国有企业破产涉及到由谁来批准决定,谁来申请,谁来承担经济风险与损失,清偿给谁的问题。而国有的产权关系十分复杂,由谁来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资产变现难6。目前,我国资产变现的经济条件还不完备,拍卖行业刚刚起步,中介机构不健全,使得破产资产拍卖变现不方便、不规范。三是职工分流难。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破产时的职工
23、安置便成为一个重大难题,这是当前制约我国破产制度实施的关键因素。四是法制规范难。目前,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法规还相当不健全,很多方面无法可依,有的则有法不依,以令代法,如破产企业的破产清算组的成员结构组成、破产程度的确定、法律文件的生效条件、文书的形式诸方面都很不规范,缺乏对债权人的法律保护,为破产逃债留下了缺口。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破产的难度相当大。5、其他还有诸如新建聚合重组、共同重组等模式。 新建聚合重组模式。是指企业以一定比例资产和业务进行重组,设立一个法人实体。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集团企业且集团企业中的生产性企业与非生产性企业界限较为清楚。新建聚合重组模式是指在被改组企业的集
24、团公司和下属公司重新设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调整集团内部资产结构,根据一定原则把适量资产(主要指子公司、分公司等下属机构)集聚在新股份公司中,再以此为增资扩股,发行股票和上市的重组模式。这一模式的重组主体多为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组对象为数人有一定关联性的下属企业(如属同一行业),新设的股份公司成为专业管理的控股公司。新建聚合重组模式涉及的是集团内部资产的结构调整,重组难度又不大,重组时间也不需很长,可以克服集团公司太大,而下属企业又太小的矛盾;构造出的股份公司结构合理,规模适中,增强了集团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新建股份公司重组上市,成为整个集团公司吸收社会资金的组织载体,开
25、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使集团能以较小的资本投入控制较大规模的资产动作。共同重组模式。共同重组模式是指多个企业,以其部分资产、业务、资金债权,共同设立一个新的法人实体,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企业在新实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这一模式在上市公司极少运用,但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采用。四、结论企业资产重组是通过资产主体的重新选择和组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更富竞争力的资产组织体系,从本质上看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次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对整个现有资产结构进行改造,使资产结构达到最优。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正是顺应了这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6、为了使国有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将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新分配体现了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优的内在作用力。不论那种重组途径,其最终目标都是要使国有企业的资产活化,使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得到抑制,是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规模经济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参考文献:1 杨万东;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问题讨论综述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8年01期 2 冯海沧; 论国有股权的集中、分散与制衡如何避免公司制改革成为国有资产的陷阱J. 财经研究 1998年02期3 石建新; 培育产权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J. 经济体制改革 2000年02期4 裴常欣;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新探D.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5 曹耳东; 市场竞争与企业资产重组J. 财经研究 1995年10期 6 杨建荣; 企业重组是实现国企战略性改组的重要途径J. 财经研究 199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