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力促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相关南谯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南谯区作为城郊型农业区,地形地貌多样,资源较为丰富,特殊区位优势为颇具特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发展空间。多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加紧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迈上了快车道。现将调查情况汇报以下,并就深入加紧我区特色农业发展做些探索和思索。一、发展现实状况建区伊始,区委、区政府就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放在“三农”工作关键位置,确立了几大产业分类指导,着力推进。全区各地依靠资源优势,前后形成了部分含有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如圩区特种水产、莲藕、席蔺草、苗木,山区花生、芝麻、茶叶、经果林、
2、食用菌,丘陵区草坪、滁菊、烤食山芋和近郊区奶牛、蔬菜等。多年来,伴随市场经济推进和国家、省市产业布局政策明朗化,有产业已成昨日黄花,失去了支柱产业地位,如腰铺棉花、大王席蔺草等;有产业变为旭日朝阳,得到深入加强,如奶牛业、蔬菜、苗木草坪,薪碳林等,从而逐步成为局部镇村支柱产业;有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看好,有望成为领军之势。总体来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区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方面。区划调整后,我区还有土地面积1187平方公里,除了传统粮油面积外,多为特色农业生产。其中蔬菜基地面积4万余亩,年生产蔬菜10万斤,生
3、产条件和生产水平显著提升。茶园面积由原来0.5万亩左右稳定发展到3万余亩,现已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基础上为高级名优茶。滁菊生产从无到有,从零星栽培到成片大面积种植,前几年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去年发展到5000亩,今年已达1万亩,菊泰滁菊、滁菊研究所、施集茶场等企业全部建有基地。以圩区为主苗木花卉基地已发展到3万余亩。以施集、珠龙、腰铺为关键草坪面积扩大到近3万亩。以山区为中心薪碳林面积发展到15万亩。以圩区为中心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已达成4万亩,占全区可养水面50%。今年福家水产养殖场、长江水产养殖场又被同意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全区繁殖各类鱼苗40多亿尾,其中鳜鱼近20
4、0万尾。奶牛生产由原来分散养殖一律改为现在基地化标准牛舍养殖,生产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国因“三聚氰胺”事迹乳制品企业近50%被淘汰情况下,它仍然傲立于同行之中。另外,各类产业示范园,生态观光园建设方兴未艾,前景看好。大柳香菇产业示范园仅三、四年时间,就已建成大棚40多栋,带动农户20户,年产香菇30万千克,现又充足利用了当地资源优势,规模深入扩大,向木耳、灵芝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体沙河图业生态观光园、黄泥岗舜耕农业园已初具规模,集生产、生态和观光为一体腰铺国盛现代农业园、乌衣现代农业园全部正在建设之中。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增加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在我区,除了少数传统粮油加工、乳制
5、品等企业以原来为基础外,多数农业企业于以后建立,范围覆盖到蔬菜、茶叶、滁菊、水果、畜禽、水产、林木生产和加工等多个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形成有力地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带动了千家万户开展订单生产。现在全区各类龙头企业60余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省级4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有10家包含特色农业生产和加工,其中滁菊已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金玉滁菊、施集牌茶叶等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和全省著名商标。几年来,经过企业化运作,现在全区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26个,获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3个(其中有机食品6个),制订产品(国家和企业)标准13个,其中多数为特色农产品。三是农业专业合
6、作组织快速增加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几年仅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发展到120多家,入社组员1.2万多人,加之原有农业专业协会10多个,全区共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30多个,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关键栽体,也促进了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保障了特色农业健康发展。运行比很好有腰铺绿园蔬菜合作社、施集明张草坪合作社、大柳凤胜合作社、施集联盟养蜂业经济合作社等。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原因尽管我区在发展特色农业工作上取得不少成效,但和现代农业要求和农业发达地域相比,我区特色农业仍有很大差距,关键表现以下多个方面:1生产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特色不够鲜明。或因资源条件所限,或因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7、,或因发展速度不快,我区不管种植业还是畜牧业乃至水产业,生产总量全部偏小,特色农业尤为如此。从近几年所建蔬菜、滁菊、茶叶生产基地看,也全部存在档次不高,规模偏小等问题。规模化程度不够,布局分散,不利于集约生产,也限制了龙头企业创建和壮大。2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小,牵动力弱。我区境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包含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大多创建或改制时间不长,有还处于转型阶段,原始资本积累不足,经济实力不强。加上大多产品档次不高,品牌不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所以优势产品难以形成优势产业,难有效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不少产品深加工层次低,甚至以原料外销,如花生、芝麻、木材、山芋等。张浦郢小磨麻油虽在当地小有
8、名气,但因对外宣传不够,企业规模过小,对外竞争力不够。有产业还存在反复建设、分散建设问题,如滁菊、茶叶加工家厂全部有七、八个之多,难以形成协力,不利于品牌做强和市场开拓。3扶持引导力度不够,运行机制不完善。现在,即使企业和种、养户开展订单生产形式覆盖面广、包含量多,但因企业和农户之间,合作社内社员之间没有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订单或协议短往往流于形式,履约率低。其关键是合作社和协会尚处于创建阶段,运作不规范,机制不完善,在企业和农户、企业和基地之间未能起到应有桥梁和纽带作用,各方利益难以确保,急需加以引导和规范。4社会化服务微弱,保障力度不够。因以区、镇机关为主体农技服务体系人员流失、老化,功
9、效逐年萎缩,以企业、合作社、协会等市场运作形式社会化服务组织正在探索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动植物疫病防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还存在不少微弱步骤,急需创新开展,提供保障。三、相关提议1提升认识,系统计划。特色农业既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步骤,也是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关键路径。所以全区上下应该认识到,不管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部离不开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加紧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关键任务。近几年,伴随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业基础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农业生
10、产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加之全国、省、市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和政策日益明朗化,为我区产业规模奠定了基础。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这一根本,统筹考虑环境资源、区位、人才、资金等要素,制订系统产业发展计划,确立长久发展方向已成为现实和必需。计划应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突出地方特色,布局合适集中,走农业可连续发展之路。计划还应包含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标准化小区、农贸市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设内容。尤其要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开展综合性农业园区建设,扩大特色农业规模,增强这亮点。2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提议区政府参考省、市做法成立区级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农委设置办公室。除了省市农业产
11、业化龙头企业外,设置一定数额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系统计划,相关产业政策制订,区级龙头企业评定和省市龙头企业推荐工作,并在全区开展优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评选工作。指导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申报工作,加强企业间协作和交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通常规模偏小,应注意经过各类项目和政策扶持促进其发展。尤其要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创建新合作模式,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紧密型结合体,切实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3内外联合,扩大规模。规模化经济是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伴随农业机械化普及、土地流转有序开展和养殖大户兴起,全区规模化程度也逐年提升,但仍需继续推进。首先要激励
12、区内龙头企业在区内外建立基地,推进小户、分散经营向大户、集中经营转变,并实现基地和基地联合,发挥规模效益。其次,区内产品和基地经过合作社和外部加工企业、基地联合。这么,如滁菊、山芋、花生、苗木、草坪、蔬菜、特种水产等企业、产业全部可继续做大做强,有企业已经尝试这一有效路径。4稳定基地,打响品牌。只有稳固基地,良好环境条件,才能生产出质量稳定原料,才有利于开发产品、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再经过品牌效益,回馈基地,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关键是深入提升种、养基地生产条件,推进标准化生产,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主动宣传推介南谯农业品牌,组织和支持企业参与各类展示
13、展销活动,激励企业开展各类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继续扶持农产品进超市活动,让各具特色南谯农产品走俏市场。5强化服务,提供保障。政府要结合项目建设,逐步充实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监测、农业技术推广、植物保护、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队伍和技术手段,加强对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种子、肥料、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继续推广农业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轻型栽培等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结合实施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全方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同时有针对性为农业企业培育熟练工人。社会化服务方面关键经过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建机防、机耕、机收队形式,面向市场,开展服务。其它农业保险方法。还包含成立土地流转仲裁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帮助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农业改制企业(无房产抵押)处理融资难问题,补助降低企业用水用电成本等。另外还有特色产品市场(如山货市场、苗木花卉市场)、综合农贸市场、生产道路建设、改善等。总而言之,有了保障性政策方法和技术方法,才会降低农业投资风险,才有利于调动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农业主动性。二一十二个月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