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59351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章 总论31.1项目概论3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3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原则51.4项目研究的范围61.5项目概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1.6可行性研究的结论8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92.1项目提出的背景9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三章 项目选址153.1场址选择153.2建设条件16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214.1设计依据和原则214.2建筑设计方案224.3结构设计方案254.4给水排水方案274.5采暖通风方案304.6电气系统设计方案324.7弱电设计方案36第五章 环境保护评价415.1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415.2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415.3项目投入

2、使用污染源及治理措施445.4水土保持措施455.5工程对环境影响程度分析46第六章 节能措施476.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76.2节能原则486.3项目综合能耗指标及分析486.4项目主要耗能设施和节能措施496.5节水措施50第七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计划537.1项目管理537.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4第八章 项目招标方案568.1编制依据568.2招标原则568.3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方案578.4招标程序588.5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59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9.1投资估算619.2资金筹措63第十章 社会效益和互适性分析6510.1社会效益分析6510.2

3、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6510.3项目所在地相互适应分析6610.4社会评价结论67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6911.1结论6911.2建议69附表:项目投资估算表新能源汽车实训楼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论1.1.1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 1.1.3项目选址聊城市湖南路西首,站前街西侧,技师学院校园内。1.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原山东省第二技术学院)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省委高校工委管理、省财政厅全额拨款的副厅级事业单位,培养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实训教师的高等技术学

4、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山东省职业介绍中心分中心,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介绍就业一体化功能。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联委会成员、全国职协技校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和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规划建设的“山东(鲁西)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学院建于1965年,目前在校生17000人,培养层次为技师、高级技工以及同时具有高级工和专科学历的“双高”人才。设材料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机电工程、交通车辆和驾驶培训部、基础部等7个系部,常设14个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65人,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高级实习指导

5、教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0,专业教师中70以上为“一体化”教师。建有超一流的八大实训中心,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组建了全省首家校企合作集团,全方位承担大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是全国校企结合先进典型。学院培养质量突出。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按照新型产业工人的要求管理培养学生,全面实行一体化教学,在全省率先实行“召回制”, 聘请十大省首席技师为实习指导专家领衔执教,通过推行实训产品化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在全省、全国各项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学院学生当选山东省“劳动之星”和优秀青年技工,包揽了全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高级组全部四项冠

6、军,有3人进入全国竞赛前10名,获得“雏鹰奖”。6人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学院一心一意为企业一线培养“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与省内外大企业长期保持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就业渠道广泛而稳定。学院设有山东省职业介绍中心分中心,与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对接。与全省26家大企业共建校企集团,实行“订单培养”。毕业生供不应求,平均有2个以上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当年就业率达98%以上,几年后许多都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学生除到大企业就业之外,还有境外就业途径,同时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被部队选拔为“士官”,是部队士官选拔最早和最多的院校。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原则1.3.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7、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5)山东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6)聊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7)项目承办单位与工程咨询单位签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协议(8)国家、行业和地区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标准(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关于本项目的原始材料及数据本报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论证。本报告力求内容完善、文字简练、文件齐全。1.3.2编制原则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

8、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未来学科领域发展、教学建筑设施的功能性合理确定建设规模;(2)注重协调发展、鼓励资源节约的原则。(3)“以人为本、环境优先”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在建筑设计方面应体现环境优先,崇尚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并紧跟时代的脉搏。(4)建筑设计整体做到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外观简洁、大方。(5)注重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建筑设计的新颖性,创一流设计施工水平,节约各种能耗,合理利用土地。1.4项目研究的范围根据项目单位委托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主要是:(1)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3)规划建设方案(4)环境影响评价

9、(5)节能、节水措施(6)项目实施进度和招标方案(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8)社会互适性分析1.5项目概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拟建的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为实训楼的南侧主楼,建筑高度43.1米,层数为9层,总建筑面积22874.90平方米,内部三至六层设置为工作站,七、八层设置为教研室,九层设置为会议室。1.5.2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5084.2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628.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7.54万元,基本预备费148.08万元。资金来源:由山东工程技术学院自筹资金解决。1.5.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

10、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用地总面积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22874.902.1地上建筑面积平方米21603.742.2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1271.163容积率0.54绿地率%355建筑密度%16.86项目总投资万元5084.206.1其中:工程费用万元4628.586.2 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307.546.3 预备费万元148.087建设期年21.6可行性研究的结论(1)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符合山东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能够促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2)该项目土地利用方案适当,各类规划建设方案合理,功能区布局满足学校教学、办公和生活需要。(3)拟建的

11、实训楼投入使用后主要污染物为教职工、学生生活用水,以及生活垃圾、办公垃圾等,通过合理的措施使各类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理、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4)项目总投资为5084.2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628.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7.54万元,基本预备费148.08万元,投资规模合理。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2.1项目提出的背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强市必先强教,兴业

12、必先兴教。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民生性作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中指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按照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和结构,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快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系统培养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内部的有机衔接。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打

13、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实行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重,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建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

14、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衔接。统筹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建立开放沟通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工学结合、学分认证为基础,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学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

15、培养体制;完善政产学研的协作对话机制,推进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共赢的集团化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根据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开放衔接,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有效发挥行业在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行业人才规格标准和行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改革机制等方面的指导作用。鼓励各地、各行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

16、同步协调制度,实现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沟通。建立“学分银行”,完善学分互认、累积制度,探索同一层次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之间的课程互设、学分互认、学生互转的机制,推动应用型本科课程进入职业院校。鼓励开放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名师名课、精品课程等职业教育资源,为各类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和技能培训。适度扩大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试点规模,扩大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规模。建立社区和职业教育联动机制,鼓励职业院校探索社区化办学模式,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需求。有效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17、切实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同时,山东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强学校场地标准化建设,学校的建设用地,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进行规划配置;加强校舍标准化建设,普通教室数量应按照学校规模和标准班额确定,功能教室数量、种类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进行设置;加强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3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保证地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权利和接受优质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

18、最根本的利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接受必要的教育不仅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人一生的命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本项目的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保证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教育作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为城市的发展增加动力;反之,落后的基础教育会成为发展的障碍。该项目的建设地区,多为农村和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往往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缓慢。良好的教育也是招商引资和聚敛人气的一面旗帜,能吸引投资,发展

19、生产。对于投资商而言,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对生产发展影响特别大。其中的软环境就是人文环境和教育环境。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作为铺垫。这就说明了教育对一个地区的商业价值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工作水平才能提高,才能有更多精力关注教育,进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使教育和经济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2.2.1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符合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国家“十二五”阶段的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要调整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首先要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规划中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高端

20、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布局,鼓励高等学校参与国家产业创新发展工程,自主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国家支持在高等学校建立一批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加大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投入力度,超前部署基础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差距。推动各地根据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制定高等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规划。加大对地方高等学校和行业特色高等学校工程、技术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能源、交通水利建设、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等基础产业相关院校、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强装备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由此可

21、以看出,新能源汽车领域属于国家教育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符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2.2.2实训楼的建设符合学院开展新能源汽车实训教育的需要。目前,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山东省职业介绍中心分中心,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介绍就业一体化功能。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联委会成员、全国职协技校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和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规划建设的“山东(鲁西)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同时,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组建了全省首家校企合作集团,全方位承担大企业技能人才培养,

22、是全国校企结合先进典型。学院培养质量突出。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按照新型产业工人的要求管理培养学生,全面实行一体化教学,在全省率先实行“召回制”, 聘请十大省首席技师为实习指导专家领衔执教,通过推行实训产品化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学院一心一意为企业一线培养“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与省内外大企业长期保持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就业渠道广泛而稳定。学院设有山东省职业介绍中心分中心,与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对接。按照学院的发展规划,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计划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教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技术人才。实训楼作为职业教育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继教室理论教育以外的又一个重要

23、教育功能区,实训楼的建设对完善学校的整体功能和提升学校的整体服务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且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校教学的可容纳能力。新能源汽车实训楼的建设符合学院实训教育的开展的需要。综上所述,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为开展新能源汽车实训教学新建实训楼项目,能够改善学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为社会提供高技术专业人才;也是保证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选址3.1场址选择3.1.1选址要求1、实训楼建筑的选址在交通方便、位置适中、地形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适宜、地形较高、排水通畅、场地干燥、地址条件较好

24、、远离污染源的平坦地段。校内不得有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穿越。2、建筑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生产贮藏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库房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3.1.2项目地址本项目为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实训楼项目,项目位于聊城市湖南路北侧,站前街西侧的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校区内的北侧,用地东西长约76米,南北长约110米,用地呈规整的矩形,长轴偏东约9度。场地各项建设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需要,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3-1。项目所在地3.2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根据聊城市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该项目区属于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体气象资料数据如下

25、:(1)风向常年主导风向:西南偏南冬季主导风向:东北偏东夏季主导风向: 西南偏南(2)风速最大风速: 33.3mS冬季平均风速: 3.2mS夏季平均风速: 2.5mS(3)气温年平均气温: 13.1极端最高气温: 41.6极端最低气温: -22.7(4)相对湿度最冷月平均相对温度:58%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2%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7%(5)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578.4mm年最大降水量: 1004.7mm日最大降水量: 328.7mm(6)最大积雪厚度: 190(7)最大冻土厚度: 5003.2.2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该项目场地地形平坦,但为建筑垃圾较厚场地,勘察期间各勘探点孔口高程采用

26、相对标高,以校园内道路中心线一点为基准点引测,地面高程差异不大。勘区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单一。2)地基土构成及岩性分布特征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建筑场地地基土共分6层:(1)1层杂填土:杂色,湿,松散,以砖块及砼块等建筑垃圾及部分生活垃圾为主,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2.0m,平均1.3m下部为素填土厚0.71.2米。(2)2层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以及少量石英长石,砂质粉土,局部接近粉砂,3.0米左右夹10cm左右粘土。(3)3层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可塑,含氧化铁及少量有机质,干强度高,韧性高,中偏高压缩性。层厚1.12.3米,平均1.83m。(4)4层粉土:褐黄色,湿

27、,中密,含云母片,局部夹粘性土,性质稳定,中压缩性,厚度3.5-4.7m,平均4.06m。(5)5层粉质粘土:褐色,可塑,含氧化铁,氧化铝及少量有机质,干强度高,韧性高,性质稳定,中压缩性,厚度2.0-3.2m,平均2.56m。(6)6层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含有机质,石英长石,土质均一,性质稳定。3)地下水该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年变化幅度1.0米左右。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介于3.0-3.5米之间,平均相对标高-2.95米。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主要排泄方式为大气蒸发及工农业用水及缓径流。根据附近的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该区地下水水质呈弱碱性,不含侵蚀性CO2

28、,对混凝土及其中钢筋不具备腐蚀作用。4)地震效应勘区位于华北地台,辽冀台向斜南翼,聊城凹陷东缘,聊城-兰考断裂带在本区的走向为NE30-40度。倾向NW,倾角40-60度。聊考断裂为本区最大的构造带,为鲁西隆起与临清坳陷两个构造单元的转换带。该断裂是由一系列NE走向的西侧正断层组成的破碎带,其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为:(1)地震主要沿断裂分布,且发震部位多北东向的聊考断裂与某些近东西向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2)由于下部地壳构造活动的差异,致使本区历史地震区存在阶段性差异,6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南段,北段地震一般为45级。(3)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3.2.3交通运输通讯条件该项目坐落在聊城市陈口

29、路北二中校区东南角,位于公交线路上,出行方便。电话:网通、广电、铁通宽带光缆线路已铺设到主要干道和工业区及居住区附近,全市交换机总容量100万门,提供IDD,DDD,ISDN、等服务,移动电话已达到了无缝隙覆盖。互联网: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电信均在聊城开展了ADSL、光纤宽带等互联网业务。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有多家宽带运营商,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传真电路和国际直拨电话及铺设光缆专线等服务。3.2.4外部配套条件聊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治污等市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功能有了质的提高,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水利

30、、交通、能源、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加强。1)供水聊城市区有三座自来水厂,主要用于生活供水,水质达国家一类用水标准,供水能力为13万吨,压力0.35兆帕。2)排水聊城市区建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万吨,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率达85%。 3)供热聊城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355万平方米,用热普及率约50%,处全省中等水平。城区共435个居民小区、131个企事业单位用上了集中供热。城区共有275个换热站,其中由供热企业建设管理的集中换热站35个,供热面积约500万平方米;由开发建设单位建设管理的分散换热站240个,供热面积约855万平方米。4)供气聊城市实施了天然气工

31、程,燃气普及率达到96%以上。燃气为地下天然气,从中原油田经管道输送到聊城,其成份为甲烷热值4106J/m3,日供应量40万立方米。5)供电聊城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现有发电厂两个,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其中460万千瓦的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区内的双回路、双电源电力网络,全电缆系统和先进的电力管理为进区客商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72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4.1设计依据和原则4.1.1设计依据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005)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无障

32、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6、校区地形、道路及用地范围图4.1.2规划设计原则(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2)以人为本,满足学生与教职工的需要,创造宜人的学习工作环境。(3)满足学员对建筑功能的各类需要,综合考虑校区环境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影响、各种不同使用功能教室的优缺点来安排布局。(4)设计提倡均好性、经济性、多样性和科技性。(5)建筑造型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

33、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6)建筑物符合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7)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的选择,应符合建筑耐久年限、防火、抗震、防洪、建筑节能、保温隔热等方面的要求。4.2建筑设计方案4.2.1项目编制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34、1201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2)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等;(13)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4.2.2总体规划方案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在生态绿化、资源共享、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和实施可操作性。实训楼南侧设主入口,方便学生及教职工使用;北侧设置次入口,东西两侧设置方便大型车辆进入的单独入口。实训楼中部设置开敞的庭院,在节约投资的前提下尽量创造景观环

35、境特色。拟建的实训楼包括南侧主楼、北侧主楼和裙楼,其中本报告针对的建设内容为实训楼南侧主楼。其中南侧主楼9层,建筑高度43.10米;北侧主楼5层,建筑高度25.10米,裙房两层。4.2.3功能分区整个实训楼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一、二层裙房主要为汽车检测线、工作站及物流实训基地,层高5.5米;(2)南侧主楼三至六层主要为工作站,七八层为教研室,九层为会议室;(3)北侧主楼三至五层主要为教研室;(4)南侧主楼地下一层设置为设备用房、消防功能用房,北侧不设置地下层;(5)南北主楼及裙房围合成一个内部开敞庭院。4.2.4开放空间与景观组织空间与景观组织非常重要,功能上要创造人群活动与交流的场所,满

36、足室外的人流疏散的需要,景观上要体现舒适宜人的环境,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内容:南侧主楼前广场:南侧主楼前广场进深约23米左右,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是总体建筑的主要疏散广场;中部围合的开敞庭院:满足课余学生及教职工休闲娱乐的需求。在南北两栋主楼的中间设绿地,配以景观小品。北侧主楼前广场:进深约为南侧广场的一半左右,约11米,主要起疏散作用。4.2.5道路交通出入口:整个实训楼设置两个独立的出入口,分别位于建筑的南北两侧;东西裙房设置方便大型车辆进入工作站及检测线的车辆入口。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明确,人车分流。主要车行系统环绕整个实训楼,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道路采用城市型混凝土道路,道路宽度约为8米。静

37、态交通:充分考虑了汽车的停放问题,汽车停放采用地面植草砖车位的方式。4.2.6功能房间设计1、房间特点(1)平面规整,动静分区,功能合理,房间均有较为合理的空间尺度。(2)现代化的平面功能:以人的活动为主,创造出灵活开放的空间,能充分适应各种功能的要求,也可以通过组合教具、帷帘、玻璃隔断等组成多种用途空间;(3)最佳的采光通风:所有房间均有直接采光,开敞的平面形式有利于组织房内穿堂风,冬暖夏凉。(4)齐全的设施:合计的设置教具,便于学生及教职工学习工作。(5)卫生间标准化、定型化、现代化:卫生间设计将便洗与无障碍功能加以组合,从而提高了其使用率。2、造型设计立面设计以简洁明快为基本原则,在强调

38、平面功能的同时,尽量避免多余的装饰,形成竖向的线条韵律,并且与墙面形成明暗两色对比,使整个里面灵动富有生气。3、建筑形体简洁,便于施工,节约造价本设计采用的空间及立面构成手法,充分时代气息。以新颖、使用的手法追求“经典”之美感。将简洁、温馨的风格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机结合,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4.3结构设计方案4.3.1结构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9、(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3.2结构设计标准(1)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地震分组为第三组。(2)基本风压0.45kN/m2,基本雪压0.30kN/m2。(3)地面粗糙度按B类。(4)建筑重要性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3.3结构设计(1)本工程为高层教学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高层教学办公楼拟采用桩筏基础,地下室部分拟采用桩筏基础+防水底板,具体形式需根据勘察报告确定。(2)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区建筑物应抗震设防的特点,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体系,力

40、求受力合理、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美观、经济耐用。(3)结构设计中结构构件在所规定的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要求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均应满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及其他相应结构规范的设计要求。(4)结构设计防火要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5)材料混凝土:C25-C40、垫层为C15钢筋:HPB235、HRB335、HRB400钢材:Q235墙体: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烧结砖,0.00以上采用加气砼砌块砂

41、浆:0.00以下采用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砌筑4.4给水排水方案4.4.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2)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2008年版)(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修订版)(5)全国民用建筑给水排水技术措施(2009版)(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4.4.2设计范围拟建的学校各用水点的给排水设计的范围:包括建筑室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及消防给水系统设计。4.4.3

42、设计方案1、给水工程(1)水源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市政供水压力暂按0.25Mpa考虑,由两路管径DN200接入本区。(2)供水系统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为2个区。3层及3层以下为低区,供水压力为0.25Mpa,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3层到9层为高区,供水压力为0.55Mpa,高区由设在地下水泵房的供水设备加压供给。(3)用水量估算用水量标准: 用水定额 小时变化系数 使用时间办公 50L/(人d) 1.5 10h教学 50L/(人d) 1.5 9h最高日用量:约为85m3/d未预见漏水量:15% (日用水:13m3/d)总用水量:98m3/d(4)消防供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的火

43、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室外消防栓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由室外消防栓提供,其水源由市政两路供水提供,成环状布置。室内消防栓设计流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消防供水采用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水箱联合供水的区域临时高压系统,竖向不分区。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有效容积252m3(消火栓系统144m3,喷淋系统108m3)。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m3)及稳压设备设置在屋顶消防水箱间,并提供火灾初期用水,火灾时由设于水泵房内的消火栓供水泵向系统供水。室内消火栓管道布置成环状,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室内任一部位均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消火栓栓口直径为65mm,水带长度为25m,水枪喷

44、嘴直径为19mm,充实水柱长10m。消火栓栓口距楼板或地面1.1m,所有消火栓处均配带指示灯和常开触点的启泵按钮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车库设计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级,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m2。办公设计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级,设计喷水强度为6L/minm2,作用面积160m2。自喷系统设计用水量为30L/S,设计水压为0.75Mpa。自喷系统采用区域临时高压、水池水箱水泵联合供水系统,平时管网压力由屋顶消防水箱和自动喷水压气压增压设备联合维持并提供火灾初期用水,后期由设于地下水泵房内的自动喷水泵供给系统用水。自动喷水给水泵由报警阀压力开关和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启动。消防泵站消防

45、泵站设有效容积252m3(消火栓系统144m3,喷淋系统108m3)的消防水池和消火栓泵组(一用一备)、自动喷水灭火泵组(一用一备)等,与生活水加压泵站共用站房。其他灭火措施配电室按严重危险级E类火灾设计,配置灭火级别为89B,设置推车式MFT/ABC20型磷酸盐干粉灭火器1台;其他按A类火灾中危险级,每个消火栓配置灭火级别为2A的两台MF/ABC4型磷酸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箱装,应具有防误操作措施。灭火器布置不满足最大保护距离处均现场按规范增设。(4)排水系统污水处理本工程生活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合流制,1层单独设置排出管,污、废水重力自流排至室外;地下部分则通过集水池经潜污泵提升后排放至室外。消防电梯井底部设置水井,其集水经液位自动控制潜水排污泵(排水量为10L/S)排至室外。潜污泵自动控制,并另设置高极限警戒水位信号,引至楼控工作站进行监视。最高日排污量约为90m3/d,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