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591164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目录I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专 业现代纺织技术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交稿日期 摘要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设计和自主创新显得非常重要,仿制生产市场上正在盛行的产品,做得好且及时,也能达到立竿见影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只外来的产品要想成功地仿制出来,必须首先对织物进行分析,获得上机工艺资料,用以指导织物的织造过程。当今时代CAD与自动化在纺织业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为纺织品的设计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手段,同时也给设计结果带来新的检验手段。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对织物分析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机织物密度测定

2、、机织物织缩的测定、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纱线捻度的测定等等。还简略的介绍了采用CAD模拟技术的意义及发展前景,并用dobby2000素织物CAD对所分析面料进行模拟。关键字:织物分析;CAD;模拟 AbstractIn market competition, the product desig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very important, modelled on the market is popular production, doing well and timely, also can achieve immediate and twice

3、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A foreign products to successfully in imitation of fabric, must first obtain analysis, computer technology material, in order to instruct the fabric weaving process.Current era of CAD and automation in textile industry gradually widely. Computer technology not only f

4、or textile design provides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ans, but also to the design result brings new test means.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y standards for fabric analysis method and process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woven fabric density measuring, woven fabri

5、c shrinkage of determin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linear density, yarn twist the determination, etc. Also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AD simulated the meaning of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Dobby 2000 grain fabrics with CAD to analyse the fabric is simulated.Key word: fabric analysis; CAD; sim

6、ulat Author:ZhuDanInstructor:ZhouBin目 录第一章 织物的基础知识及来样分析111 织物的概念112 织物的分类113 来样分析概述1第二章 织物分析标准及测试421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422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623 织物单位面积经纬纱线质量的测定924 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1025 织物中拆下纱线捻度的测定1226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及色纱排列1527 织物原料定性检测18第三章 CAD模拟设计2331 CAD的概述2332 织物实物模拟系统的概述2433 CAD模拟设计图与实物对照25第四章 总结27参考文献28致 谢29III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

7、第一章 织物的基础知识及来样分析4 31 第一章 织物的基础知识及来样分析11 织物的概念织物大致可分为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三种。机织物是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的浮沉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在织物内,平行于布边方向的纱线称为经纱。与布边垂直的纱线称为纬纱。针织物是由单独一组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有经编织物和纬编织物之分。非织造物事将松散的纤维用粘合法、水刺法或针刺法等方法予以粘合或缝结而成的织物。12 织物的分类按织物组织可分为:原组织织物即基本组织织物。它是所有织物中最简单的一类组织,也是最基本的一类。有平纹、斜纹和缎纹。小提花组织织物此类织物的组织是将原组织加以变化或组

8、合而成。这类织物又可分为变化织物组织和联合织物组织。如方平、加强斜纹、山形斜纹和绉组织等等。复杂组织织物此类织物的组织由若干系统的经纱和若干系统的纬纱所构成,这类组织能使织物具有特殊的外观效应和性能。如灯芯绒、平绒、毛巾等等。大提花组织织物此类织物的外观具有大的织纹图案,它是由各种组织和纱线构成大花纹图案的。如提花毛巾被、提花毛毯等。13 来样分析概述131 简介各种织物所采用的原料、组织、密度、纱线的线密度、捻向和捻度、纱线的结构及织物的后整理方法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形成的织物在外观及性能上也各不相同。为了创新及仿制织物,就必须对织物进行分析,掌握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等资料。13

9、2 取样位置分析织物时,资料的准确程度与取样的位置,样品面积大小有关,因而对取样的方法应有一定的规定。由于织物品种极多,彼此间差别又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样品的选择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一般规定:从整匹织物中取样时,样品到布边的距离不小于5cm,离两端的距离在棉织物上不小于1.5-3m;在毛织物上不小于3m;在丝织物上约3.5-5m。 此外,样品不应带有显著的疵点,并力求其处于原有的自然状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133 取样大小取样面积大小,应随织物种类,组织结构而异。简单组织的织物试样可以取得小些,一般为15cm15cm。组织循环较大的色织物可以取20cm20cm。色循环大的织物(如床

10、单)最少应取一个色纱循环所占的面积。对于大提花(如被面,地毯)因其经纬纱循环数很大,一般分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结构即可。因此,一般取为20cm20cm,或25cm25cm。如样品尺寸小时,只要比5cm5cm稍大即可分析。134 织物正反面织物的正反面一般是根据其外观效应加以判断。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 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2.具有条格外观的植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花纹必然是清晰悦目的。 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4.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绒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

11、的一面为正面。 5.观察织物的布边:如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6.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密度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 多数织物其正反面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不少织物的正反面极为近似,两面均可应用。因此对这类织物可不强求区别其正反面。135 织物的经纬向在决定了织物的正反面后,就需判断出在织物中那个方向是经纱,哪个方向是纬纱,这对分析织物密度,经纬纱特数和织物组织等项目来说,是先决条件。 区别织物经纬向的主要依据如下。 1.如被分析织物的样品是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便是经纱,与布边垂直的则是纬纱。 2.含有浆份的是经纱,不含浆份的是纬纱。 3.

12、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纱,密低小的一方为纬纱。 4.筘痕明显之织物,则筘痕方向为织物的经向。 5.织物中若干纱线的一组是股线,而另一组是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捻纱为经向,S捻纱为纬向。 7.若织物成纱的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多数为经向,捻度小的为纬向。 8.如织物的经纬纱特数,捻向,捻向都差异不大,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 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为经纱,不起毛圈的纱线为纬纱。 10.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向。 11.若织物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特数时,这个方向则为经向。 由于织物用途极广。因而对织物原料和组织

13、结构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判断时,还要根据织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织物分析及设计模拟 第二章 织物分析标准及测试第二章 织物分析标准及测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对一块布样进行如下分析:21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7211/21984 纺织品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单位长度纱线根数的测定。2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机织物密度的三种方法。适于各类机织物密度的测定。根据织物的特性选用其中一种。方法A:织物分解法。 适用于有机织物,特别是复杂组织织物。方法B:织物分析镜法。适用于每厘米纱线根数大于50根的织物。方法C: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适用于所有机织物

14、。 (根据以上叙述,选择采用方法A)212 定义 密度:机织物在无折皱和无张力下,每单位长度所含的经纱根数和纬纱根数,一般以根10cm表示。经密:在织物纬向单位长度内所含的经纱根数。纬密:在织物经向单位长度内所含的纬纱根数。213 原理 分解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计数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的纱线根数(这里只介绍方法A)。214 最小测量距离表2-1每厘米纱线根数最小测量距离(cm)被测量的纱线根数精确度百分率(计数到0.5根纱线以内)10101000.510255501251.00.425403751200.70.4402800.6对方法A,裁取至少含有100根纱线的试样。对宽度只有10c

15、m或更小的狭幅织物,计数包括边经在内的所有经纱,并用全幅经纱根数表示结果。当织物是由纱线间隔稀密不同的大面积图案组成时,测定长度应为完全组织的整数倍,或分别测定各区域的密度。215 试样样品应平整无折皱,无明显纬斜。除方法A以外,不需要专门制备试样,但应在经,纬向均不少于五个不同的部位进行测定,部位的选择应尽可能有代表性。实验前,把织物或试样暴露在试验用的大气中至少16个小时。216 操作方法用具a 钢尺:515cm,尺面标有毫米刻度b 分析针c 剪刀步骤在调湿后样品的适当部位剪取略大于最小测定距离的试样。在试样的边部拆去部分纱线,用钢尺测量,使试样达到规定的最小测定距离2cm,允差0.5根。

16、将上述准备好的试样,从边缘起逐根拆点,为便于计数,可以把纱线排列成10根一组,即可得到织物在一定长度内经(纬)向的纱线根数。如经纬密同时测定,则可剪取一矩形试样,使经纬向的长度均满足于最小测定距离。拆解试样,即可得到一定长度内的经纱根数和纬纱根数。217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线。分别计算出经,纬密的平均数,结果精确至0.1根10cm。当织物是由纱线间隔稀密不同的大面积图案组成时,则测定并记述各个区域中的密度值。测试结果如下:织物密度测定 测量距离(cm)测量数据(根)平均密度(根/10cm)备注第1点第2点第3点第4点第5点经11.851

17、2434两个完全组织纬12.4384310说明:当织物不同区域纱线稀密不同时,需测一个完全组织或完全组织的整数倍。22 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本标准采用ISO 7211-3:1984纺织品 机织物 结构分析方法 第3部分:织物中织缩的测定2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大多数机织物,不适用于在一定伸直张力下不能消除纱线上的卷曲,以及在织造,整经和该方法的分析过程由纱线受到破坏的织物。 222 定义1 织缩率:纱线的伸直长度与在织物中该纱线两端距离的差对后者的百分率。2 伸直张力:消除织造张力引起的卷曲而施加于纱线的最小力。223 原理从一已知长度的织物条样中拆下纱线

18、,在张力作用下使之伸直,并在该状态下测量其长度,以织缩表示结果,张力的大小根据纱线种类和线密度选择。224 试样样品调湿至少16小时。把调湿过的样品摊平,不受张力并免除皱褶。在样品上标记5个长方形试样,其中2块试样的长度方向沿样品的经向,3块试样的长度方向沿样品的纬向。裁剪试样,试样的长度至少为在试样夹钳内长度的20倍,宽度至少含有10根纱线。测量并记录试样的长度,以毫米(mm)为单位。225 操作方法1 设备1)纱线和测量装置,需符合下列要求:a. 应有两只夹钳,且夹钳在闭合时有平行的钳口面;b. 两只夹钳之间的距离能变化;c. 应能测量两只夹钳之间的距离,最小分度值为毫米(mm);d. 每

19、只夹钳应有一基准线,在夹钳闭合时可以看到;e. 能把规定的伸直张力通过夹钳加到纱线上。 2)钢尺:最小分度值为毫米(mm)。 3)分析针。2步骤a调整装置按表2-2提供的伸直张力调整张力装置,以便尽可能地消除纱线的卷曲。表2-2纱线线密度/tex伸直张力/cN棉纱棉型纱770.75线密度值(0.2线密度值)+4毛纱毛型纱中长型纱156061300(0.2线密度值)+4(0.07线密度值)+12非变形长丝纱所有线密度0.5线密度值b夹持纱线 用分析针轻轻地从试样中部拔出最外侧的一根纱线,在两端各留下约1cm仍交织着。 从交织的纱线中拆下纱线的一端,尽可能握住端部以免退捻,将该头端夹入甚至装置的一

20、个夹钳,使纱线的头端和基准线重合,然后闭合夹钳。 从织物中拆下纱线的另一端,用同样方法把它夹入另一夹钳。c测量伸直纱线长度使两只夹钳分开,逐渐达到选定的张力。测定并记录两夹钳口间距离,作为纱线的伸直长度。d测定的数量 重复b和c,随时把留在布边的纱缨剪去,避免啥现在拆下过程中受到拉伸,从5个试样中个测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226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对每一个试样测定的10根纱线,计算平均伸直长度,保留一位小数。按分别计算每个试样的织缩率,保留一位小数。 C=100 式中:C织缩率,L从试样中拆下的10根纱线的平均伸直长度,单位为毫米(mm)L0伸直纱线在织物中的长度(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21、) 分别计算经纱的织缩率平均值和纬纱的织缩平均值。测试结果如下:试验长度(cm)伸直张力(cN) 伸直长度(cm)平均织缩率(%)备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织物织缩率测定经纱1106.510.210.02510.1510.1510.151.8方格组织1/3斜纹经纱2106.510.1510.210.1510.110.21.6纬纱1256.526.226.2526.326.2526.25.0方格组织3/1斜纹纬纱2256.526.426.526.4526.526.66.0说明:1、当织物同一方向织缩率纱线只有1种时,只需填经纱1、纬纱1。当同一方向不同织缩率纱线较多,不需全部测出,只需填

22、写2种纱线。2、将被测纱线粘附于备注栏,并标明。23 织物单位面积经纬纱线质量的测定本标准采用ISO 7211-6:1984纺织品 机织物 结构分析方法 第6部分:织物单位面积经纬纱线质量的测定。2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织物单位面积经纱和纬纱质量的两种方法,根据需要可采用其中的一种。本标准不适用于纱线不易拆开的织物。232 原理方法A:在待测的织物样品上画矩形试样标记,去除非纤维物质后,分解拆下经纱和纬纱,分别测定其质量。方法B:分解已知面积的试样纱,从经纬纱中去除非纤维物质后,分别测定其质量。(根据以上叙述,选择采用方法A)233 试样在标记或剪切试样前,将样品暴露在调湿用的标准大气下至

23、平衡。用大模板和铅笔在样品上标画一正方形,其对角线沿织物的经纱和纬纱方向。在正方形的中间用小模板和不退色的墨水标画一面积不小于150cm2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试样,其各边与经纱和纬纱平行。用剪刀从样品中裁剪大模板标画的正方形。当不需要测定非纤维物质得含量时,只要保证试样部分的纱线在去除非物质过程中不丢失,样品可以是任何形状和尺寸。234 操作方法设备a 不退色的打印墨水b 剪刀c 分析针d 小模板:正方形或长方形,其大小与规定的试样面积一致,长与宽之比不超过4e 大模板:正方形,其大小以包围小模板的面积为宜f 天平:精确到试样最小质量的0.1g 通风烘箱步骤按ISO 1833-1 中关于纤维混合物

24、定量分析前非纤维物质的去除方法,除去样品中的非纤物质。样品干燥后置于实验用的大气中调湿至平衡。沿着样品上面所标画的试样各边裁剪,并测定其质量。在颜色适当的有色纸上分解试样,以便收集从试样中较易落下的纱线和线尾断屑。不时地把留在另一方向的纱缨剪掉,并将其收集在一起,要把它们与较易拆下的纱线分开。当整个标画的面积已被分解成经纱纬纱后,分别测定两组纱线的质量。这两组纱线质量之和与分解前试样的质量差异应不大于1。如果差异大于1,应重复该程序,以获得所需的精度。235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根据测定的经纬纱质量和分解的已知试样面积,计算单位面积,计算单位面积经纱、纬纱和织物的质量,以克每平方米(g/m)表示

25、,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结果如下:试样面积(cmcm)测量值(g)平方米经纱质量(g/m2)平方米纬纱质量(g/m2)平方米织物质量(g/m2)单位面积质量经纬1015经纱0.711047.461.3109.2纬纱0.919424 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本标准采用ISO 7211-5:1984纺织品 机织物 结构分析方法 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2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两种方法。一是从没有除去非纤维物质的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方法。二是从去除非纤维物质以后的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方法。根据需要可选用其中的一种。本标准适用于大多数机织物拆下纱

26、线线密度的测定,不适用于在一定伸直张力下不能消除纱线上的卷曲,以及在织造、整理和该方法分析过程中纱线受到破坏的织物。242 原理从长方形的织物试样中拆下纱线,测定其伸直长度,在试验用的标准大气中调湿后测定其质量(方法A),或测定其烘干质量加上商业允贴或公定回潮率(方法B)。根据质量与伸直长度总和计算线密度。在测定纱线干燥质量时,当加热到105,除水以外的挥发性物质容易引起显著的损失,这时应使用方法A。可以对未去除非纤维物质的纱线进行测定,也可以对去除非纤维物质后的纱线进行测定。243 试样将样品调湿至少24小时。从调湿过的样品中裁剪经纬向试样至少2块。(注:每个试样的长度最好相同,约为250毫

27、米,宽度至少包括50根纱线)244 操作方法 1设备a 天平,精度为试样最小质量的0.1b 测定纱线伸直长度的装置c 通风烘箱2 步骤(1)分离纱线和测定长度 按照FZ/T 01091的规定,调整好伸直张力,从每一试样中拆下并测定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精确至0.5mm)。然后从每个试样中拆下至少40根纱线,与同一试样中拆下并测定长度的10根形成一组。(2)方法A在标准大气中调湿 试样在GB6529规定的预调湿用的标准大气中预调湿4h,然后暴露在试验用的标准大气中24h,或者每隔至少30min其质量的递变量不大于0.1。将2组经纱一起称重,2组纬纱一起称重。245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方法A 由式

28、分别计算经纬纱线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调湿纱线的线密度= 结果表示单纱线密度相同的股线,以单纱的线密度值乘股线来表示;单纱线密度不同的股线,以单纱的密度值相加来表示。 例:34tex2;R 69.3tex26tex+60tex;R 89.3tex其中R及其后面的数字表示股线的最终线密度值。 测试结果如下:项目类别试验长度(cm)纱线根数(根)平均伸直长度(cm)质量(g)线密度(tex)备注纱线线密度测定经纱1102010.180.026312.9经纱2纬纱1252026.240.076014.5纬纱2说明:1、当织物同一方向纱线线密度只有1种时,只需填经纱1、纬纱1,当织物同一

29、方向不同线密度纱线较多时,只需填写2种纱线。2、当股线中单纱线密度不同时不需测出组成该股线的各根单纱的线密度值。3、将被测纱线粘附于备注栏 ,并标明。 25 织物中拆下纱线捻度的测定本标准根据ISO 7211-4:1984纺织品 机织物 结构分析方法 第4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捻度的测定。25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织物中拆下纱线捻度的方法。252 原理 将织物中拆下的一段纱线,在一定伸直张力条件下夹紧于两个已知距离的夹钳中,使一个夹钳转动,直到把该段纱线内的捻回退尽为止。根据退去纱线捻度所需转数球的纱线的捻度。253 试样 样品调湿至少16h。试样长度至少应比试样长7cm8cm,使夹持试样过

30、程中不退捻,宽度应满足试验根数(见表2-3)。经向取1块试样,纬向在不同部位取5块试样。对纬向试样,试验根数在各试样之间的分配大致相等。表2-3纱线种类试验根数试验长度/cm股线和缆线2020长丝纱2020短纤纱502.5a在试验长韧皮纤维干纺的原料(单纱)时,可试验长度用20cm.b对于某些棉纱,可采用1.0cm的最小试验长度。试验长度和试验根数按表2-3规定,如要达到特殊要求的精确度,则试验数量应由同级确定。254 操作方法 设备a捻度试验仪:由一对夹钳组成,其中的一个夹钳可按任一方向转动,并与回转计数器相连。夹钳距离可调整到规定的试验纱线长度。非转动夹钳应可移动,以供试样在解捻时长度变化

31、之用。仪器应具有施加适当伸直张力装置b分析针c放大镜d衬板:颜色适当,以便于观察纱线退捻 步骤判断捻向抽出一根纱线,并握持两端,使其一段(大约10cm)处于铅直位置,观察捻回螺线的倾斜方向,与字母“S”中间部分一致的,为S捻;与字母“Z”中间部分一致的,为Z捻。测定捻数 在不使纱线受到意外伸长和退捻的条件下,将纱线一端从织物中侧向抽出,夹紧于一个夹钳中。使试样受到适当的伸直张力后,夹紧另一端,伸直张力按FZ/T 01091 的规定。 转动旋转夹钳退解捻度。对于股线、缆线及长丝纱插入分析针并于其间移动,以示捻回的退尽。对于短纤纱,使用放大镜及衬板,判断捻回退尽与否。记录旋转夹钳的回转数。当回转数

32、不超过5r时,记录试验结果精确到1/10r,当转数5r15r之间时,记录试验结果精确到0.5r;当转数超过15r时,记录试验结果精确到最接近的整数。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规定的试验根数。为便于抽出纱线,可剪去横向纱缨。如需测定股线中长丝纱或单纱及缆线中股线的捻数时,在测定完股线或缆线的捻度后,分开各组分,去除不测的长丝纱、单纱或股线,将待测的组分调整至表1规定的长度,按照FZ/T 01091 调整伸直张力,并测定其捻数。255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式分别计算经纱和纬纱的平均捻度: 捻度(捻/m)= 测试结果如下:类别&捻向预加张 力(cN)试验长度(mm)测试捻回数(捻回)平均捻 度(捻回/m)备

33、注纱线捻度测定经纱短纤维单纱Z捻6.525第1次 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895.221.523.422.522.721.8纬纱股线S捻6.5200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1035208.2204.4208.5206.3207.6说明:1、类别填写短纤维单纱、股线、长丝纱、包芯纱等。2、若为股线,只需测定股线捻度,不需测定股线中各单纱的捻度。3、当织物同一方向不同捻度纱线较多,不需全部测出,只需测1种纱线。4、将被测纱线粘附于备注栏,并标明。26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及色纱排列本标准根据ISO 7211-4:1984纺织品 机织物 结构分析方法 第1部分:织物组织图与穿综、穿筘及提综图

34、的表示方法。2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织物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描述了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和提综图的表示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一种花纹配色循环的色纱排列规律的表达方法。 本标准适应与所有机织物,包括复杂组织织物。 262 原理在方格纸上表示织物的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及提综图,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花纹配色循环的色纱排列规律采用列表法表示。 263 材料及用具 意匠纸、放大镜(例如织物分析镜)、镊子、剪刀、分析针264 试样 从织物中选取一块含有若干完全组织的试样。 265步骤 分析 鉴别织物的正反面和经纬向,确定拆纱方向。 拆除试样两垂直边上的纱线,露出约1厘米的纱缨,用分析针平行于

35、纱缨拨动纱线,记录组织点。连续从织物中逐次地拨出纱线,观察和记录每根纱线的交织情况,直至获得一个完全的组织。 如果需要,可对织物的浮面烧灼和轻微修剪,以改善组织点的清晰度。 记录组织循环,穿综,穿筘和提综图,如果需要,记录经纱和纬纱的排列顺序。 组织图 一般的,意匠纸上纵行格子代表经纱线,横行代表纬纱线,每个格子代表一个组织点,在一个格子内画一个符号,除非另作说明,一个符号代表一个经纱在纬纱线上的组织点。在该方法不适宜的情况下,应明确指出符号为“纬浮点”。至少用一个组织来表示织物组织的大小。 穿综图 穿综图画在组织图的正上方,在组织图中代表一根经纱的纵行格子在穿综图中代表同一根经纱,穿综图中的

36、横行格子代表综片。 在代表经纱的纵行和代表综片的横行相交的方格内填入一个符号,表示这根经纱穿过该综片上的综丝眼。穿综图至少要画一个穿综循环,也可按组织图所述的方式简化。 穿筘图 穿筘图在组织图和穿综图之间,占总两行,是以连续涂绘一粗横线或其他符号于一横行的格子内表示相应的几根经纱同时穿在一个筘齿内,当简化描述组织图和穿综图时,或每筘穿入的根数相同时,可注上穿筘的说明。 提综图 方式一:提综图的每一横行表示与组织图中相应的一根纬纱,每一纵行表示对应的一片综,其顺序自左向右,提综图和穿综图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直角线表示,当组织图可以简化时,提综图也可以简化。 经纱和纬纱的排列 花纹配色循环的色纱排列顺

37、序用表格法表示。如果其中顺序有重复,则不需要重复填写,可以把重复的部分括起来,同时在括号的尖点上标注数字,说明循环次数,表中的第一根纱线相当于完全组织中的第一根纱线。266 注意事项 在选择拨拆方向时,即选择拨拆经丝还是纬丝时。最好将密度大的丝线拨开, 这样可以借助另一系统纱线间隙看清经纬交织情况; 意匠纸上记录组织点的方向应与拨拆的方向完全相同; 拨拆丝线的数必须保证经纬丝有两个完全循环出现才能确定其组织; 在配色模纹织物中,当组织循环数不等于色纱循环数时,往往是色纱循环数大于组织循环数。在绘组织图时经纱根数应是色纱循环数与组织循环敌的最小公倍数。纬纱循环应是色纬循环数与组织循环的最小公倍数

38、; 提花织物组织分析,只须分别对地部和花部的局部进行分析,而得地组织图和纹组织图; 重经或重纬织物,首先要认清重叠组数及排列比例。267 分析结果如下组织图如下: 色纱排列如下:颜色贴样样处色经色纬排列备注织物纱线排列顺序经纱黑色22蓝色112白色48484848蓝色21612蓝色322蓝色412蓝色522纬纱绿色11紫色11411蓝色36363636紫色21114紫色31411紫色41427 织物原料定性检测271 原理根据各种纤维特有的物理、化学等性能,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通过对照标准照片,标准谱图及标准资料来鉴别未知纤维的类别。272 试剂本系列标准使用的试剂,一般均为分析

39、纯或化学纯。实验溶液的配置应按有关手册的规定进行。273 取样 取样的准备 取样的正确与否对于检验结果至关重要,通常来讲,所去试样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对于某些色织或提花织物,试样的大小应至少为一个完全循图案或组织,如果发现试样存在不匀性,如面料中存在类型、规格和颜色不同的纱线时,则应按每个不同的部分逐一取样。 试样的预处理 在试样上附着的整理剂,涂层,燃料等物质可能掩盖纤维的特征,干扰鉴别结果的准确性时,应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方法将其除去,但要求这种处理方法和所使用的溶液不得损伤纤维,或改变纤维的性质。274 纤维鉴别的一般顺序通常情况下,先采用显微镜法将待测纤维进行大致分类,其中天然纤维和部分再生纤维素纤维,动物纤维,这些纤维因其独特的形态特征,用显微镜法即可进行鉴别。 合成纤维,部分人造纤维及其他纤维在经显微镜初步鉴别后,再用燃烧法,溶液法等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后最终确定待测纤维的种类。275 燃烧试验法 原理 根据各种纤维靠近火焰,接触火焰,离开火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