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节能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节能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1、承办单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2、项目负责人:3、项目单位概况: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30万元,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司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节能产品与节能技术服务,以及能源管理咨询服务。XX市XX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工业锅炉、新型节能产品开展鉴定性测试。对流化床燃烧技术、反向燃烧技术、催化燃烧技术、热媒换热器技术,热管换热技术等多种新型燃烧换热技术进行了尝试性的测试方法的研究。鉴定考核的新型节能产品既有工业用的也有民用的。如超高压大型变压器的远距离红外热诊断、
2、民用燃气灶具灼热效率测量、变频调速式风机水泵的测量、电热水器节能量的测量、工业用机床设备有效功的测量、电弧炼钢炉有效功的测量、水泥窑能量综合平衡、润滑油抗磨添加剂在汽车及机械运行中间接节能效果的评价、合成氨耗单耗测量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节能产品不断的研制出来,如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电光源的绿色照明等,这些产品都需要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测量。以往的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有些也缺乏可比性。故统一全国的节能评定方法,将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使好的节能产品脱颖而出,形成规模效益。也有利于对国有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进行评定和跟踪服务。现有专业人员50多人,通过多个项目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单位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谋生存,以质量求效益,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建立学习型团队。始终遵循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宗旨和敢言、多谋、慎断的行为准则。本着对国家负责的精神,内强自身,外树形象,提出了技术人员市场化、管理人员职业化、专业人员知识化的新理念。建立健全了有利于促进该单位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使XX市XX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增强了研究院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成果质量保证体系。XX市XX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具有较
4、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试制、检测检验条件,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研究开发投入。具有组织技术服务资源的能力,拥有与业务经营范围和业务发展能力相适应的执业资格和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具有明确的服务方向、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并积极组织实施。建立社会化、开放式运行模式,注重产学研联合,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社会科技资源,不断提高服务平台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服务平台应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研究开发、市场开拓、节能咨询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三) 项目建设地点:XX市相山区人民路197号招商大厦(四)报告编制依据:1、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
5、通知”,(国办发2004第30号文);2、2004年11月国务院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3、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4、2006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5、 2007年03月19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6、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7、2007年10月28日公布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8、2008年1月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财建20071027号)9
6、、2008年8月公共机构节能条例;10、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2008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8160号)11、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2、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见13、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14、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决定15、XX市关于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6、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XX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17、XX市统计年鉴-2010(五)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建立工业领域节能服务平台的目的:通过开展平台式工业领域节能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节能服务水平的提高,突破目前
7、节能服务业瓶颈,更好的为工业领域的发展做好服务。2、XX市节能服务业平台建设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总的建设思路和框架是:以工业领域节能服务为工作中心,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应用体系建设为核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市的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平台。成为快捷、方便传达国内外政务信息和商务信息的重要渠道,展示节能服务业、宣传节能服务业、服务工业领域的重要平台,成为节能服务业孵化发展的基地,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的平台,建设企业生产制造平台。3、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成为工业领域节能服务业的中枢,成为政府、工业企业和各类社会中介机构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力争通过
8、平台将XX市节能咨询服务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建设成为省内和国内中生产性咨询服务示范工程。通过开展平台式节能服务体系建设,促进XX市节能服务水平的提高,突破目前节能服务瓶颈,推进节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市节能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工业领域节能服务业技术创新,增强竞争力,是指依托产业集群或优势产业,专门为工业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培训、开发、推广以及产品设计、研发、试验、加工、检测、质量认证等公共服务。(六)现有主要服务设备及条件1、人力资源XX市XX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在编人员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5名,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2名,范围涉及电力、煤炭、石油、机械、电
9、子、冶金、化工、铁道、交通、建材、有色、环保等行业及部。2、现有资产210多万元,办公面积300余平方米。3、现有服务设备(1)台式电脑及笔记本:25台 (2)复印机:2台(3)空调:15台(4)打印机:15台(5)管理及行业研发软件:16套(6)胶印机:1台(7)扫描仪:2台(8)传真机:1台(七)服务内容1、为XX市企业节能提供政策和技术咨询;2、为政府节能决策提供依据;3、建立政策免费咨询网站;4、建立免费咨询热线;(八)项目投资概况本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70万元。二、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现状(一)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成就1、节能服务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显现了朝阳产业强劲而持续的发展势
10、头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用市场机制推动全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根据EMCA初步调查统计结果,全年规模以上节能服务产业完成总产值为417.3亿元,同比增速92.69%。节能服务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冶金、建材、石化等工业领域的较大型节能项目仍然是拉动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增长的最主要动力。2010年,工业、建筑和交通三大领域对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3.1%、33.4%、3.5%。二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差距进一步拉大。2010年东、中、西部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46.1%、40.5%、13.4%,同比增速分别为106.5%、101.7%、34.8%,区域
11、发展的不平衡继续加大距离。三是技术创新型的节能服务公司成长优势更加明显,是保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和综合节能投资实现平稳双增长,有力支持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116.7亿元,综合节能投资253.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8.17%和120.94%。按综合节能投资计算,形成年节能能力 1235.12 万吨标准煤,年减排796.85万吨碳。节能服务公司在本年度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从资金来源看,节能服务公司以自有资金投入仍占主流,占全部投资的65.2%,其次是银行信贷,占总投资的28.1%。民间资本和租赁
12、业务开始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分别占总投资的4.2%、3.5%。二是从投资的行业分布看,工业领域继续突出了项目平均规模大、资金密集度高的特征,占总投资的67.4%;建筑和交通分别占总投资的30.7%和1.9%。三是从投资的模式看,节能效益分享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领域,节能量保证型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3、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继续壮大,新增就业大幅增加,为产业持续发展增添了生力军2010年,以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含非EMCA会员)新增157家,达到386家,同比增长68.56%;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达到65000人,同比增长85.71%。新增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公司注册
13、资金较大,从业人员较多,公司在组建时即具有相当规模;二是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融资优势和市场资源优势;三是由于初涉节能服务市场,能力建设需要假以时日,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打造和发挥。4、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气象、新举措和新亮点2010年,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本年度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那就应该是“创新”。在这一年里,节能服务产业又一次迈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新的成就,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新出台了多项扶持性政策,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和新的机遇;2010年是节能服务产业的创新之年,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企业机制创新、节能技术创
14、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体系创新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新机遇。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特殊背景下,节能服务公司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临危不惧、积极应对、不失时机地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挥模式,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创新,给节能服务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增添了新亮点。(1)国家和地方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节能服务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强调并要求全国上下“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务求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实现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十二项工作重点,
15、出台了多项鼓励性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节能服务公司获得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成为各级政府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明显趋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级政府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已经成为节能市场的排头兵。安徽、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从本地区节能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陆续评定并公布了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名单,明确把节能服务公司及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纳入节能服务体系,制定了针对节能服务公司鼓励性政策。如:上海市对具备一定资质的专门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采取登记备案制度,出台了上海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扶持实施办法和上海市合同能
16、源管理操作指南。长沙市能源管理办公室与长沙威胜能源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长沙市节能120威胜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公益性节能服务平台。、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及时出台,节能服务公司财政支付能源费用的用能单位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障碍得以消除。温家宝总理亲自签署了第531号国务院令,于2008年8月1日颁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实行。条例明确了“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节能服务公司在政府机构节能领域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加大了节能减排各种扶持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一大批节能服务公司从中受益
17、。2010年,节能服务公司在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能力和节能项目等方面获得的各种专项政策性资助及奖励创历年纪录。如:湖北三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节能环保项目资助”和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给予的“专利补贴”,大连唯思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贴资金”,西安瑞驰冶金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与客户共享“国家节能专项资金”,珠海优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获得“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奖励等。(2)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创新的节能技术成为快速发展的支点,精心打造的商业模式成为做大做强的杠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任何一个节能服务公司首先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而最为核心的竞争
18、能力体现在“节能技术体系与最佳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2008年,节能服务行业涌现出一大批在节能技术上勇于创新、在商业模式上大胆探索的优秀企业,为行业树立了典范,成为本年度的新亮点。具体表现如下:、众多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结下了丰硕的成果,优秀节能技术如百花竞放、层出不穷,各有特色的示范案例在市场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进而吸引投资机构并实现融资,市场规模随之迅速扩大,显现出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的发展趋势。如:惠德时代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将IT技术引入节能服务领域发明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YDE能效管理专家系统,先后在钢铁、石化和市政等领域拥有了成功应用案例,形成了以“远程集中监控”为技术特
19、征、以“节能效益分享”为主要商业模式业务发展平台,从一个注册资金50万元的公司实现首轮股权融资5000万元。惠德公司在本年度已经完成127个节能项目改造,锁定未来四年节能效益分享总收益超过5亿元,第二轮股权融资2亿元的计划正在进行中。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十年来坚持技术持续创新,从单一的蓄热式烧嘴技术发展到包括铁矿石原料工艺过程和资源综合利用全方位的十二项综合节能技术大组合,并且从冶金行业延伸到石化、建材和民用等领域,保持了连续八年实现总产值翻番的增长速度,2010年已突破五十个亿大关。北京硕人海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发明了高炉鼓风除湿技术,在首钢集团两台高炉应用成功,取得了很好的经
20、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软银风险投资公司的战略投资。公司融资能力的增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年前又与某钢厂签订了7台高炉鼓风除湿节能项目合同,与五家钢厂达成了合作意向,快速成长的趋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为第二轮融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国各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节能服务公司还有很多,他们的成功经历,充分展现了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带有共性的“七位一体”发展模式,即“优秀团队技术创新成功案例最佳商业模式股权融资高速成长做大做强”。、节能服务公司在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转换创新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走科研平台开放式、社会化的创新之路。如昆明阳光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21、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了“清华阳光节能减排研发中心”,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慧生能源技术研究中心等。、拥有和依托传统的成熟节能技术的公司更加注重商业模式创新,把技术做精、把行业做专、把市场做大。主要从四个层面体现:一是把打造行业品牌与创建节能服务流程标准体系相结合,强化节能项目的可复制性,不断提升客户市场的增量,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如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是从水蓄冷为传统技术路线的节能服务商,客户从2003年不到10个稳健持续增长到目前的80多个,销售收入一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获得了2010年度“德勤高成长50强”和“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十大案例”等荣誉称号
22、。二是精心构架“项目公司”商业模式,扬长避短,巧借东风,实现用客户资信实现项目融资的目的,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如成都四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水泥余热发电领域,大打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牌,在省内外运作了多家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公司运作经验。西安瑞驰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核心技术优势,在2010年签订了投资5.5亿元的大型集群电锅炉烟气余热资源综合利用能效电厂合作协议书,该项目总装机高达10万千瓦,分期以项目公司形式分步实施,第一期项目公司正在运作中。三是能源费用托管得到了客户进一步认同,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开始出现。如北京奥天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医疗卫生行业对医
23、院进行能源费用托管的企业,2008年该公司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签订了包括物业管理在内的能源费用托管的正式合同,目前已全面接管运行。四是随着节能服务公司在市场上的信誉度逐步提升,合同能源管理不再是撬动市场的唯一手段,客户直接付款采购的节能项目开始增多。如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北三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都走过了一条从节能效益分享到节能量保证进而赢得客户直接采购的商业模式演变之路。(3)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战略联盟正在加速形成,行业合作即将进入新阶段。、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开发活动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即围绕一个城市或一个大型企业建立建立节能服务的“根据地”。如时代嘉华(中国
24、)科技有限公司同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四川开达精工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攀枝花钢铁集团建立了关于节能减排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节能服务公司相互之间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为目的结成战略联盟。这类联盟包括以节能产品技术为主线的供需联盟、以客户资源为主线的项目联盟和以股本连接为主线的实体联盟。节能服务公司相互之间战略联盟的最高境界是“同业联盟”,即由主营业务相同或相近的节能服务公司组成,大家一起来制定行业规范、完善行业标准、对接各项政策、培育共同市场,共享优势资源、获取规模效应,在合作中有序竞争,在竞争中密切合作,共同把行业做大、企业做强。、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同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获
25、得竞争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如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鑫桥租赁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引入租赁业务扩展融资渠道;深圳市嘉力达实业有限公司与日立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引入先进的节能产品拓展国内市场;北京国发机关后勤服务有限公司与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结成战略伙伴,加强技术支撑;施耐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多家节能服务公司结成合作联盟,实现节能业务的属地化支撑和资源配置的互补性。(4)国际机构积极进入我国节能减排市场,面向节能服务公司的绿色信贷和其他发展机遇风生水起、方兴未艾。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能源金融一体化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普遍现象。金融支持能源工业发展,能源企业积极
26、参与金融市场、能源市场与金融行业战略性结合、能源效率金融市场迅速发展正成为“能源金融一体化”的具体表现。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我国高达4500亿元至6000亿元的节能市场投资总需求,为银行能效贷款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对我国各种形式的能效贷款接踵而来,加快了国内商业银行启动绿色信贷的步伐,扩宽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渠道。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于1998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通过引进、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孕育了节能服务产业,拉开了利用国际机构资金扶持节能服务产业成长的序幕。截止到目前,世界银行/全球环
27、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EMCo贷款担保计划共实施了4年多的时间,EMCo贷款担保共完成项目一百多个,涉及全国各地四十多家EMCo企业,项目总投资7.9亿人民币,贷款本金5亿元,担保金额4.5亿元,实施的项目每年节约43.9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3万吨碳。EMCo贷款担保计划的实施,帮助许多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第一次建立起银行信用记录,促进了一批商业银行、地方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对EMCo融资模式的理解和支持。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大力推动的基础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背景的能效贷款随之而来。2006年5月,兴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签
28、署了能效贷款合作协议成为与IFC一起开展中国能效项目的首家境内银行。截止2010年10月,IFC合作银行已经受理200个项目,其中有97个项目获得了批准,总贷款额超过33亿元人民币。随后,法国开发署以主权贷款形式向中国提供6000万欧元中间信贷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贷款由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三家国内银行合作开展,以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条件发放给贷款申请企业,主权贷款期限为10年。几乎以此同时,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华夏银行共同承担的世界银行节能转贷业务开始启动,总额度为2亿美元,参与的银行1:1配套,可用资金额度可达4亿美元。2008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宣布了一项节能融资计划
29、,投入8亿人民币提供损失分担机制支持中国提高楼宇能源效率,为在中国进行的提高能源效率项目提供大力支持。并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能够建立一种模式,吸引更多的能源管理公司和金融机构成为合作伙伴,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实施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从2008年开始,清洁发展机制(CDM)开始成为节能服务公司关注的热点,有些公司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如四川鸿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川威集团高炉煤气发电CDM项目”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5)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节能服务公司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迅速、波及广泛,是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30、的大国显然很难独善其身。这次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对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影响是明显的和多层面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客户现金流出现问题,节能服务公司正常回款受到影响,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市场风险正在加大。二是由于耗能企业存在随时减产甚至停产的潜在风险,导致节能服务公司放缓了项目签约的节奏,提高了选择客户及项目的标准。三是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以上不利因素给节能服务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将对节能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空前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风险永远与利润同行,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在这次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也显现出来:一
31、是耗能企业从以前把扩产增效放在首位,转变到现在把企业生存和节支增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节能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显著提高。二是由于耗能企业资金短缺,用自有资金开展节能项目受到制约,给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择机而入的机遇。三是中央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政策和四万亿的财政投入,体现了政府应对危机的魄力和决心,在第四季新增的1000亿投资中,其中100亿用于节能减排。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形势不会改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节能服务公司在这场危机与机遇博弈中一定能够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淌出一条“转危为机”的持续发展的健壮大道。(二)2011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32、2011年,根据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中长期发展目标并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2011年,是节能服务产业经受前所未有严峻考验的一年,是节能服务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积极应对求机遇的一年。在2010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支持力度;要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着力突破制约产业
33、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考察指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向企业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用常规思维考虑问题,而是要清醒把握市场变化并认真谋划发展之策。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昨天,要看到改革开发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以增强信心,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就是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千方百计去克服。面向明天,就是不仅要度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当前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央对节能减排的力度不仅不会削弱而且正在继续加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34、和市场环境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在当前形势下,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领导应认真分析本企业的主营业务特征,密切关注客户所属的行业动态,精心谋划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商业计划,最大程度地控制市场风险,不失时机地把握发展机遇。同其他行业一样,我们也需要“想三天”,既要看到节能服务产业在过去十年来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又要勇敢面对和努力克服当前的困难,更要坚定发展信心、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创制明天的辉煌。(2)创造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2011年的工作重点是:第一,积极推动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第二,制定节能服务行业公约,发起“节能服务公司自愿守约承诺”活动;
35、第三,进一步加大对节能服务产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节能服务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节能服务公司的行业美誉度;第四,加强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的研究工作,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政策导航和政策咨询。(3)搭建行业服务平台,唱响节能服务大戏1、搭建信息平台,展现行业风采。一是建立与关联机构信息互换机制,推行会员信息共享制度;二是继续扩大“中国节能服务网”的有效信息量,加快内容更新的频率,增设专业子网站,着力提升宏观政策、行业动态和专业栏目三个层面信息汇编和发布能力,强化系统性、专业性、权威性和及时性的特征;三是继续办好中国节能服务月刊,进一步突出节能服务行业特征,努力扩大对全社会的
36、影响力。2、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支撑体系。一是筹备设立“投融资专家指导中心”;二是建立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需求动态信息档案;三是开发投融资示范案例,编制EMCo投融资指南;四是举办有针对性的投融资论坛;五是开展组织“EMCo投融资战略联盟”可行性研究。3、搭建市场平台,扩展合作商机。一是以节能服务公司的需求为依据,围绕一类技术、进入一个行业;二是以各地方政府机构的需求为导向,围绕一个地区促进交流合作。自2009年至“十一五”期末,EMCA将采用论坛、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举办“EMCo节能服务公司万里行”全国巡回大型活动,为节能服务公司开发更多的商业机会,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再立新功。4、搭建培训平
37、台,塑造行业精英。2009年的主要任务是在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办好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清华大学实战型节能减排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着力打造成为节能服务产业的“黄埔军校”,为节能减排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贡献杰出的企业家。三、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和市场分析(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为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200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由省经委牵头,省社科院、合肥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有关专家共同组成的规划编制组通过深入开展省内外调研,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结合安徽经济发展实际,研究编制了安徽
38、省2008-2012年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对指导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规划提出2008-2012年期间,我省生产性服务发展将重点实施“135”战略。实现一个目标,即2008-2012年期间实现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左右,到2012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0%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15%左右。培育三个载体,即通过集中培育20个经济基础较好、总量规模大、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建设和培育50个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园区,重点培植1
39、00个具有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生产性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强化五个行业,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健全完善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金融担保业。通过五年的持续投入和积极培育,力争做到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发展相协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XX市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节能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工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到XX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根据安徽省人民
40、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皖政200770号)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XX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所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基本思路和发展重点,结合XX市实际,针对我市服务业发展提出低企业进入门槛政策:(一)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区企业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的储备、包装和推介力度,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新设立的属于产业政策鼓励的注册资本在2
41、00万元以下的服务业企业,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行业外,其首期注册出资额应达到注册资本的20%以上,其余部分可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到位,未按期到位的,可以办理注册资本的变更登记。(三)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从事设计、咨询、中介、翻译等不影响公共利益、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企业,其申请者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住宅,经社区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可作为经营场所予以登记。个体工商户进行工商登记时,租房协议可作为有效合法的经营场所使用凭证。除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权属证明外,当地政府或其派出机构出具的同意使用该场所从事经营的证明可以视为企业住所有效证明。(四)简化连锁企业证照办理手续。除药品、食品、互联网上网服
42、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危险化学品经营实行“一店一证”外,文化、新闻等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均由连锁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各分支机构无需单独申报,管理部门可在其批准的许可证上标明许可的行政区域范围。(二)XX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XX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中小工业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全年新增私营企业951户,新增从业人员9296人,新增注册资金16.7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1452户,新增从业人员12761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7.9亿元,增长11%,占GDP比重为37.1%,比08年提高1
4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纺织、食品、陶瓷、物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我市的中小企业创业和创新工作,按照科技兴市,工业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区为载体,着眼于促进我市工业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工业整体素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重点围绕煤炭采选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纺织业、陶瓷业、食品业、煤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工程和重点产业,催生了一大批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三)XX市中小企业咨询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分析我市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发
44、展,但是,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XX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无论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与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差距都很大:一是缺乏全市层面的整体规划,重复建设,分散浪费,布局不够合理;二是投入总量不够,配置不当,与企业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管理体制与方式不适应企业创新的要求,条块分割,部门封闭,单位所有,利用率低,共享机制缺乏,相应鼓励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四是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才队伍不稳,专业素质下降等。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45、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四、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一) 项目建设目标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围绕煤炭、装备制造、纺织、物流、陶瓷、食品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重点对行业共性技术转化、科技创业、企业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技服务等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的科技资源进行集成、整合、优化和提高,分别选择研究实验基地与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平台(ASP平台)、行业共性技术平台、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等进行试点和示范,初步构建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框架,探索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凝聚一支专门从
46、事科技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实现我市特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下一步在全市形成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运转更加高效的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区域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建设规模该项目建成后,单位新增资产170万元,办公面积将达到600余平方米。为XX市工业企业500余户提供服务。(三)主要建设内容1、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该平台将整合国内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紧密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的需求,在我市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高技术研究实验基地,提高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加强源头管理,
47、调控增量投入,激活存量资源,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需求和专业测试与行业检测,整合、建设若干个专业分析测试中心,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对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2、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通过深入分析我市工业企业对网络化制造系统的需求,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化流程改造、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效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3、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工程化进程,围绕我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强化“创新、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成果转化所
48、需系统集成的工程化验证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我市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选择我市优势明显、基础较好的主导产业或重点支柱产业,以为新产品开发、试验、检验、评测等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为宗旨,按照产品开发的规范流程,针对关键共性技术与薄弱环节,集成优化全市创新服务资源,形成与产品开发过程相配套的专业技术服务链。建立和完善产业共性技术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和支撑服务系统,形成产业共性技术服务网络,实现创新资源和信息在全市范围内的有效流动,提高综合使用效率。4、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依托我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等机构,打破条块分割,对我市各有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科学研究、科学测试、科学检测、科技统计、科学普查等基础数据资源,以及国家、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推动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共享服务网络建设,避免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