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577720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时教案王其凯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邮编:253400 邮箱:77kk2006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学习概括文章要点的方法。(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学习概括文章要点的方法。难点: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教学突破1.概括文章要点,要引导

2、学生找各段的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则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自己概括。2.说明顺序的选择是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读者的接受规律出发的,可让学生采用调换文段顺序的方法来比较,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学法:1.速读法。2.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1.教师了解作者,并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2.学生预习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并整理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3、课展示四幅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兼顾动物、植物),请同学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同学们,这些信息其实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语言,去聆听其中的奥秘吧。二、检测预习,交流资料。1.请学生给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萌生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草长莺飞2.请学生解释下列词语及词中加点字的意思。次第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年年如是3.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

4、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并给各段标上序号。2.交流初读收获,请学生回答下面问题: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前后位四人小组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教师为各小组计时,选出最先完成的四个小组。教师按照先

5、后次序要求四个小组展示阅读成果。教师根据成果,给这四个小组适当加红星若干颗。)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已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

6、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3四人小组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最快的四个小组上讲台板书划分结果。教师根据成果,给这四个小组适当加红星若干颗。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4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释疑。请两小组选派代表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其他小组同学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成果,给发言小组适当加红星若干颗。明确: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

7、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师点拨: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四、精读文段,深入探究。1.学生齐读第三部分。2.小组探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8、(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小组交流,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板书展示】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以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为序)由现象到本质:四季不同景观 物候现象与农业的关系 物候知识 物候学由主到次

9、:纬度 经度 高下 古今由空间到时间:纬度、经度、高下 古今【课堂作业】1.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年年如是(此).风雪载途(装载).销声匿迹(去掉).衰草连天(接续)2.如果请你解说下面几种情况,你会选用怎样的顺序?A.路人问路 B图书馆的变迁 C预防近视 D美丽的校园一角参考答案:1. 。“载”在“风雪载途”一词中的意思,是“充满”。2.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空间顺序【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往往会兴趣不高。本节课选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任务,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避免了学生初学说明文的无所适从。从本课来看

10、,还存在教师讲得较多的现象。如何做好从记叙文到说明文的过渡,把二者有效地衔接起来,还值得教师进一步探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科学家严谨务实的精神。【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难点: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突破1.本文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在第一、二段有鲜明的体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特点,可抓住这两段,

11、让学生反复品读,进行体会。2.说明事物时,作者经常举一些例子,列一些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教师对说明方法可适当地向学生点拨一下。【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1.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2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法:1.小组合作讨论法。2.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学生对说明文方法的掌握情况,搜集整理农谚,了解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学生:课下熟读第一、二段文字,初步感知语言的特点。搜集整理农谚,了解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教师请学生背诵大林寺桃花,上一节课

12、,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老师想让同学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是高下的差异。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学生齐读1、2段。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教师小结: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3.赏读句子,体会文章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1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动性与准确性两方面来说。如有必要,教师可示范一下。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4. 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学生发言。教师明确: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学习本文说明方法。1.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谈谈它们的作用。鼓励学生自由发

14、言。教师点拨。2.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明确: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好几个。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参考: “清明前,开秧田”是

15、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五、布置作业【板书展示】大自然的语言说明语言 生动优美、准确严谨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课堂作业】1. “首先是纬度,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

16、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这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阅读第一、二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2)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参考答案:1. 列数字、作比较。2.(1)时间顺序;举例子(2)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学习说明方法与品味说明语言上。在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认识更加深刻。此外,教师让学生课外收集农谚,课内分析其中的物候现象,把语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

17、”的乐趣。【教学案例】师:同学们,谁能具体说说一、二段的语言好在哪里?大家可以采用“我喜欢,这句好在”的句式来说一说。下面各小组交流一下,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下面请各组代表说一下。生1:我喜欢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师:“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这个句子,会让我们联想到哪些相关的物候呢?你能具体说一说吗?生1(思考后发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描绘到的几种物候现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8、 ”还有“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师:说得不错,我估计不打断你,你会把春全背下来了。你把学过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展示了几幅生动的画面,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苏醒”一词的作用。这位同学从修辞角度说了这句的好处,谁还能接着谈谈?生2: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

19、,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师:这位同学说得更全面了。除了从修辞角度来谈,我们还可以从用词的准确性上来说一说。哪位同学发言?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 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生4:还有“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模拟风吹落叶的声音,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生5:“准备迎接”写出大地的灵性,“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生6:写燕子

20、 “归来 ”前面加了“翩然 ”一词,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师:不错,“次第”、“翩然”等词用得比较典雅,很有表现力。下面同学们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文笔么?从全文来看,这两段有什么作用?生7:不是。这两段文字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本文语言除了生动、典雅的特点之外,还有准确、严谨的特点。谁能说一下?(生沉默。)大家看这句话:“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21、,比1960年迟五六天。”在这句话中,“左右”是约数,表示接近十天,去掉之后表示刚好十天,反而与事实不符。谁能补充一下?生8:“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限定了范围,不一概而论,显得非常严谨。生9:“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一句中,“若干”表示不确定,因为迟多少天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样说就显得留有余地。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通过交流,我们认识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