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课时 善待他人 相处有方
考纲导航
课题
考纲要求
2.1诚实守信
△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信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2平等待人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2.3与人为善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3.1理解与宽容
3.2欣赏与赞美
3.3竞争与合作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考点突破
考点1: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信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1.诚实的含义
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2.诚实的表现(或要求)
(1)诚实的人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问心无愧。
(2)诚实的人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恪守诺言,履行约定。
3.诚实的重要性
(1)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
(2)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美德。
(3)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4)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5)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4.诚信的要求
(1)不撒谎,做到说实话,做实事,不弄虚作假。
(2)懂得承诺的重要性,兑现自己的每一个诺言。
(3)诚实要求我们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保持必要的沉默和适当的保留。
(4)做诚实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知识拓展
慎重承诺
(1)不要轻易许诺,许诺前应该三思而后行,但是一旦许了诺,就一定要兑现,但也不能因害怕失信于人就不对他人许诺。
(2)因为特殊原因,当自己没有履行诺言时,可以实事求是地向他人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得到他人的谅解,同时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自食其言”,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5.在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中作出正确选择
(1)正确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要懂得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不分场合和对象,将不适当的话和盘托出,即使说的是真话,也不是诚实的要求。
(2)正确处理诚实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
“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地,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已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
考点2: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考点3: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1.人的平等的集中体现
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法律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3.人格上的平等
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4.平等待人的原因
(1)新生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2)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3)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
5.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的表现: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2)要求
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对所有人抱以同样的尊重态度。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以某种主观片面的标准将人群分类,不适当地抬高某些人群,贬低某些人群。③要摈除陈腐观念。摈除对金钱、权力的庸俗崇拜,不能以貌取人、以地位取人。④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地对待他人,不以贫富贵贱论高低,不凌弱欺生。⑤平等地对待差异,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
知识拓展
如何对待弱势群体
(1)弱势群体包括:①城乡贫困人口(主体)。②农民工和城市下刚失业人员。③身患疾病和身有残疾的人。④灾民。⑤老龄人口与高龄人口。⑥儿童。
(2)正确对待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消除歧视,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不凌弱欺生,不以贫富贵贱论人,在精神上鼓励、安慰他们;在生活上,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关心、帮助他们,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如捐款、捐物、捐图书;号召身边更多的人关心他们。
考点4: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1.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含义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2.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要求
(1)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分担别人的不幸。
(2)成人之美,真心诚意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报。
(3)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4)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正确理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其实质是关心、尊重、理解他人。
4.人们之间需要理解
(1)理解他人的内涵
理解他人,凡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洽的人际关系。
(2)理解他人的要求
①尊重是理解的前提。②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③实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
5.生活中不能没有宽容
(1)宽容的内涵
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2)宽容的意义
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宽容:①有宽容才能共处。②有宽容才有创造。③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3)宽容的要求
①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为了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②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而不同。③宽容并不是是非不分、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④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不要斤斤计较。对别人的“对不起”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4)如何培养宽容精神
①培养宽容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承认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②培养宽容精神需要不断求知。③培养宽容精神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
6.与人为善
(1)什么是善良
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2)如何做到与人为善
①以善良之心待人:A.善良是无私的,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B.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对所有人都要充满真诚的善意和爱心。②与人为善也需区分是非对错,坚持原则。③善良要见诸行动,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④将心比心,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7.帮助他人
(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
(2)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
(3)我们应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考点5: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1.竞争的含义
在社会生活中,竞争是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2)竞争的积极影响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①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②不满足现状,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③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群体也就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
(3)竞争的消极影响
①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②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忌妒心理。
(4)竞争的分类: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
①良性竞争是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②恶性竞争是以不正当的卑劣或非法手段进行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
(5)正确面对竞争的压力
①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②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③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
2.合作,发展的基础
(1)合作的含义
合作就是人们通过相互配合完成某件事情或达到某个目标。
(2)合作的重要作用
①合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②古往今来,每一项大事业的成功无不取决于团结合作。
(3)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要求
①需要确立共同目标。②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③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3.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竞争与合作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两者常常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2)竞争需要合作,合作越好,力量就越大。团体之间的竞争必然依靠团体内部的合作;个人之间的竞争,也不能缺少个人背后的社会支持力量。
(3)合作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是一潭死水。团体内部合作得好,有利于在团体的竟争中取胜;在合作的团体中鼓励个体竞争,是团体保持活力和优势的内在动力。
4.学会在生活、学习中竞争与合作
(1)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
(3)在竞争中要尊重竞争对手、遵守竞争规则、克服忌妒心理,敢于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
(4)要形成团队精神。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精诚合作,无私奉献。
易错清单
1.误区:为人诚信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说实话。
纠正:诚信的核心是善。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但这种情形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2.误区:人与人是平等的,各方面都一样。
纠正:人与人之间在鑫钱、社会地位、能力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并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误区:宽容就是原谅别人的一切错误。
纠正:宽容不是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对于有意地违反道德、纪律、法律,损害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行为,不能宽容。
4.误区: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压倒对方。
纠正:对每个竞争者来说,应本着公平的法则、采用正当的方式参与竞争,如果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轻则违背道德良心,重则触犯国家法律。
5.误区:竞争比合作重要或合作比竞争重要。
纠正: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同样重要,不能说竞争比合作重要或合作比竞争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