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完整word)勾股定理复习易错题四套题由简到难(附带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卷
姓名
一、填空题
1.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它的最大边是 .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90°,BC=24,CA=7,AB= .
3.在△ABC中,若其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9、12、15,则以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4.如图1所示,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是8cm2,10cm2,14cm2,则正方形D的面积是 cm2.
5.如图2,在△ABC中,∠C=90°,BC=60cm,CA=80cm,一只蜗牛从C点出发,以每分钟20cm的速度沿CA→AB→BC的路径再回到C点,需要 分钟的时间.
6.已知x、y为正数,且|x2-4|+(y2-16)2=0,如果以x、y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7.在布置新年联欢会的会场时,小虎准备把同学们做的拉花用上,他搬来了一架高为2.5米的梯子,要想把拉花挂在高2。4米的墙上(设梯子上端要到达或超过挂拉花的高度才能挂上),小虎应把梯子的底端放在距离墙 米处.
8.如图3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若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则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 和 .(注:两直角边长均为整数)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为勾股数的是( )
A.6,12,13 B.3,4,7 C.4,7.5,8.5 D.8,15,16
2.要登上某建筑物,靠墙有一架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m,顶端离地面12m,则梯子的长度为( )
A.12m B.13m C.14m D.15m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边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连接这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 )
A.10cm B.3cm C.4cm D.5cm
4.若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同时扩大2倍,则斜边扩大为原来的( )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5.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4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边长度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边长度之比为9∶40∶41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关系:(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7.某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且一条直角边为5,则另一直角边为( )
A.3 B.4 C.12 D.13
8.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9,则对角线AC的长度为( )
A. B. C. D.
三、简答题
1.(10分)如图4,你能计算出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吗?
2.(10分)如图5所示,有一条小路穿过长方形的草地ABCD,若AB=60m,BC=84m,AE=100m,则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3.(10分)如图6,在△ABC中,∠BAC=120°,∠B=30°,AD⊥AB,垂足为A,CD=1cm,求AB的长.
4.(10分)小芳家门前有一个花圃,呈三角形状,小芳想知道该三角形是不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请问她可以用什么办法来作出判断?你能帮她设计一种方案吗?
5.(10分)如图7,在△ABC中,AB=AC=25,点D在BC上,AD=24,BD=7,试问AD平分∠BAC吗?为什么?
6.(10分)如图8所示,四边形ABCD中,AB=1,BC=2,CD=2,AD=3,且AB⊥BC.
求证:AC⊥CD.
参考答案:
一、1.直角, 2.25 3.108 4.17 5.12 6.20
7.0。7 8.4,6
二、1~4.CBDA 5~8.BBCA
三、1.(1);(2)
2.
3.
4.略
5.所以平分,理由略
6.证明略
四、(1)84,85.
(2)任意一个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可以拆成两个连续整数的和,并且这两个连续整数与原来的奇数构成一组勾股数.
(3)略.
八年级下册第十八《勾股定理》水平测试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三角形是 三角形;若这三个内角所对的三边分别为a、b、c(设最长边为c),则此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是 .
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则直角边长为 ,若直角边长为2,则斜边长为 .
3.在Rt△ABC中,∠C=90°,①若AB=41,AC=9,则BC= ; ②若AC=1.5,BC=2,则AB= .
4.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1cm和60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时,这3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5.如图1,将一根长24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至少为 厘米.
6.如图2,AC⊥CE,AD=BE=13,BC=5,DE=7,那么AC= .
7.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8cm,则底边上的高是 ,面积是 .
8.如图3,一个机器人从A点出发,拐了几个直角的弯后到达B点位置,根据图中的数据,点A和点B的直线距离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4,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4 B.8 C.16 D.64
2.小丽和小芳二人同时从公园去图书馆,都是每分钟走50米,小丽走直线用了10分钟,小芳先去家拿钱再去图书馆,小芳到家用了6分钟,从家到图书馆用了8分钟,小芳从公园到图书馆拐了个(设公园到小芳家及小芳家到图书馆都是直线)(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不能确定
3.一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长的和是49cm,则斜边的长( )
A.18cm B.20cm C.24cm D.25cm
4.如图5,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垂直于BE,且AE=3,BE=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16 B.18 C.19 D.21
5.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较小直角边的和、差分别为18、8,则较长直角边的长为( )
A.20 B.16 C.12 D.8
6.在△ABC中,若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是( )
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
7.如图6,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
A.CD、EF、GH B.AB、EF、GH
C.AB、CD、GH D.AB、CD、EF
8.如图7,在△ABC中,∠C=90°,D为BC边的中点,DE⊥AB于E,则AE2-BE2等于( )
A.AC2 B.BD2 C.BC2 D.DE2
三、简答题(共58分)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比为5∶12∶13,且周长为60cm,求它的面积.
2.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
3.如图8,是一个四边形的边角料,东东通过测量,获得了如下数据:AB=3cm,BC=12cm,CD=13cm,AD=4cm,东东由此认为这个四边形中∠A恰好是直角,你认为东东的判断正确吗?如果你认为他正确,请说明其中的理由;如果你认为他不正确,那你认为需要什么条件,才可以判断∠A是直角?
4.如图9,一游泳池长48米,小方和小朱进行游泳比赛,小方平均速度为3米/秒,小朱为3。1米/秒.但小朱一心想快,不看方向沿斜线游,而小方直游,俩人到达终点的位置相距14米.按各人的平均速度计算,谁先到达终点?
5.如图10(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10(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在该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线段的长度?这样的线段可画几条?
四、拓广探索(本题14分)
已知: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设△ABC的面积为S,周长为l.
(1)填表:
三边a、b、c
a+b-c
3、4、5
2
5、12、13
4
8、15、17
6
(2)如果a+b-c=m,观察上表猜想: (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
(3)证明(2)中的结论.
参考答案:
一、1.直角, 2.1,2 3.40,2。5 4.61或
5.14 6.12 7.4或4,16或 8.10
二、1~4.DBDC 5~8.CCBA
三、1.
2.图略
3.不正确,可添加或
4.小方先到达终点
5.最长的线段长为.这样的线段可画4条
四、解:(1)从上往下依次填,,;
(2); (3)证明略.
Ww w。x kb
点击《勾股定理》之特色题
本文将在各地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中,涉及《勾股定理》知识内容的特色创新题采撷几例,供读者学习鉴赏.
一. 清新扮靓的规律探究题
例1(成都市)如图,如果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n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 =_______.
【解析】:求解这类题目的常见策略是:“从特殊到一般”.
即是先通过观察几个特殊的数式中的变数与不变数,得出一
般规律,然后再利用其一般规律求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
此题,由勾股定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易求得:
,
照此规律可知:,新 课 标第 一网
观察数1、2、4、8、16易知:,于是可知
因此,
二. 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材料分析题
例2(临安)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的三边,且满足,试判断的形状.
解: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
(2)错误的原因为:
(3)本题正确的结论为: .
【解析】:材料阅读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命题,其类型多种多样,本题属于“判断纠错型”题目.集中考查了因式分解、勾股定理等知识.在由得到等式没有错,错在将这个等式两边同除了一个可能为零的式子.若,则有,从而得,这时,为等腰三角形.因此:
(1) 选C.
(2) 没有考虑
(3)
三. 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图形拼接题
例3(长春)如图,在Rt△ABC中,∠C = 90°,AC = 4,BC = 3.在Rt△ABC的外部拼接一个合适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拼成的图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
要求:在答题卡的两个备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与示例不同的拼接方法,并在图中标明拼接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请同学们先用铅笔画现草图,确定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画
出正确的图形)
示例图 备用图
【解析】:要在Rt△ABC的外部拼接一个合适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拼成的图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关键是腰与底边的确定;要求在图中标明拼接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这需要用到勾股定理知识.下面四种拼接方法可供参考.
四. 极具“热点”的动态探究题
例4(泉州):如图1,一架长4米的梯子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壁ON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
⑴求AO与BO的长;
⑵若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同时底端B沿OM向右滑行。 如图2,设A点下滑到C点,B点向右滑行到D点,并且AC:BD=2:3,试计算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多少米?
X k b1.c o m
【解析】:对于没有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同学而言,求解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但若是利用等边三角形就可以推出的一个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结合勾股定理求解,还是容易解答的.
⑴中,∠O=,∠α=
∴,∠OAB=,又AB=4米,
∴米.
由勾股定理得:(米).
⑵设在中,
根据勾股定理:
∴ -
∴
∵ ∴
∴ 所以, AC=2x=
即梯子顶端A沿NO下滑了米。
勾股定理中的常见题型例析
勾股定理是几何计算中运用最多的一个知识点.考查的主要方式是将其综合到几何应用的解答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一、探究开放题
例1如图1,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第二个正方形的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
(1)记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依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求出,,的值.
(2)根据以上规律写出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的表达式.
分析:依次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2,a3,a4,再观察、归纳出一般规律.
解:(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CD=AD=1.
由勾股定理,得AC=,
同理,AE=2,EH= .即 a2= ,a3=2,a4= .
(2) ∵, , , ,
∴ .
点拨:探究开放题形式新颖、思考方向不确定,因此综合性和逻辑性较强,它着力于考查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动手操作题
例2如图2,图(1)是用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图(2)是以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
(1)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写出它是什么图形;
(2)用这个图形证明勾股定理;
(3)假设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有苦干个,你能运用图(1)所给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另一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吗?请画出拼后的示意图(无需证明).
解:(1)所拼图形图3所示,它是一个直角梯形.
(2)由于这个梯形的两底分别为a、b,腰为(a+b),所以梯形的面积为.又因为这个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所以梯形的面积又可表示为:.Xk b1。c om
∴. ∴.
(3)所拼图形如图4.
点拨:动手操作题内容丰富,解法灵活,有利于考查解题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的才能.本题通过巧妙构图,然后运用面积之间的关系来验证勾股定理。
三、阅读理解题
例3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小明同学是这样解答的.
解:∵a2c2-b2c2=a4-b4, ∴
∴. 订正:∴ △ABC是直角三角形 .
横线与问号是老师给他的批注,老师还写了如下评语:“你的解题思路很清晰,但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相信你再思考一下,一定能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请你帮助小明订正此题,好吗?
分析:这类阅读题在展现问题全貌的同时,在关键处留下疑问点,让同学们认真思考,以补充欠缺的部分,这相当于提示了整体思路,而让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具体的补缺.因此,本题可作如下订正:
解:∵a2c2-b2c2=a4-b4, ∴.
∴,∴或.
∴或. ∴ △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
点拨:阅读理解题它与高考中兴起的信息迁移题有异曲同工之巧.解决的关键是抓住疑问点,补全漏洞.
四、方案设计题
例4给你一根长为30cm的木棒,现要你截成三段,做一个直角三角形,怎样截取(允许有余料)?请你设计三种方案.
分析:构造直角三角形,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
解:方案一:分别截取3cm,4cm,5cm;
方案二:分别截取6cm,8cm,10cm;
方案三:分别截取5cm,12cm,13cm.
点拨:本题首先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分析,设计出方案,然后再通过测量、截取、加工等活动方能完成.既要思考,又要动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做数学的快乐.
五、实际应用题
例5如图5,三个正方形形状的土地面积分别是74英亩、116英亩、370英亩,三个正方形恰好围着一个池塘.现要将这560英亩的土地拍卖,如果有人能计算出池塘的面积,则池塘不计入土地价钱白白奉送,英国数学家巴尔教授曾经巧妙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分析:巴尔教授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发现三个正方形的面积74、116、370相当于池塘的三条边的平方,因而联想到勾股定理,得74=52+72,116=42+102,370=92+172.于是作出图6,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问题就得以解决.
解:∵74=52+72,∴AB是两直角边分别为5和7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作出这个直角三角形,得Rt△ABE.
同理,作Rt△BCF,其中BF=4,FC=10.延长AE、CF交于D,则AD=9,CD=17,而AC2=370=92+172=AD2+CD2,∴△ACD是直角三角形,∠ADC=90°.
∴=.
点拨:本题的关键是运用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构造新图形,用构造法解题的思想,有助于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勾股定理中的易错题辨析
一、审题不仔细,受定势思维影响
例1 在△ABC中,的对边分别为,且,则( )
(A)为直角 (B)为直角 (C)为直角 (D)不是直角三角形
错解:选(B)
分析:因为常见的直角三角形表示时,一般将直角标注为,因而有同学就习惯性的认为就一定表示直角,加之对本题所给条件的分析不缜密,导致错误。该题中的条件应转化为,即,因根据这一公式进行判断.
正解:,∴.故选(A)
例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
错解:第三边长为。
分析:因学生习惯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即意味着两直角边为3和4时,斜边长为5.但这一理解的前提是3、4为直角边.而本题中并未加以任何说明,因而所求的第三边可能为斜边,但也可能为直角边.
正解:(1)当两直角边为3和4时,第三边长为
;
(2)当斜边为4,一直角边为3时,第三边长为
.
二、概念不明确,混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例3 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2、3 (B) (C) (D)
错解:选(B)
分析:未能彻底区分勾股定理及其及逆定理,对概念的理解流于表面形式。判断直角三角形时,应将所给数据进行平方看是否满足的形式.
正解:因为,故选(C)
例4 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
错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海里),
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海里).
∵(海里)且MP=34(海里)
∴△MBP为直角三角形,∴,∴乙船是沿着南偏东方向航行的.
分析:虽然最终判断的结果也是对的,但这解题过程中存在问题.勾股定理的使用前提是直角三角形,而本题需对三角形做出判断,判断的依据是勾定理的逆定理。其形式为“若,则。错解的原因在于未能充分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概念,导致错误运用。
正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海里),
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海里)。
∵,∴,
∴△MBP为直角三角形,∴,∴乙船是沿着南偏东方向航行的。
灵活应用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在几何计算或验证中,均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请看以下几例
一 计算问题
例1 一个零件如图所示,已知AC=3 厘米 AB=4厘米 BD=12厘米 ,求CD的长
解:在Rt△ABC中 根据勾股定理知:
BC2=AC2+AB2=32+42=25
在Rt△CBD中 根据勾股定理知:
CD2=BC2+BD2=25+122=169
∵CD>0
∴CD=13厘米
例2 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四条边的比AB:BC:CD:DA=2:2:3:1,且∠B=90°,则∠DAB的度数
分析:
这道题涉及到角度的求解,需要利用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
设DA=m(m>0)则AB=2m BC=2m CD = 3m
在Rt△ABC中,由AB=BC=2m 知∠BAC=45°,又由勾股定理得
AC2=AB2+BC2=(2m)2+(2m )2=8m 2
AC2+AD2=(8m)2 + m2=9m2
CD2=(3m)2=9m2
∴AC2+AD2 =CD2
从而∠DAC=90°
∴∠DAB=∠DAC+∠CAB=90°+45°=135°
二 推理验证
例3 如图 在长方形ABCD中,AB=5厘米.在CD边上找一点E,沿直线AE把△ABE折叠,若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点F处,且△ABF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求DE的长.
分析:
本题涉及到折叠翻转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折叠或翻转过程中形成的轴对称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通过设未知数解方程来求解.
解:
因为△ABF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AB=5厘米
所以×5·BF=30 ,BF=12
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
AF2=52+122=169
所以AF=13
由题意,知△AFE≌△ADE
所以AD=AF=13
所以BC=13 所以FC=BC-BF=13-12=1
设EF=DE=x则EC=5-x
在Rt△EFC中,由勾股定理,得
EF2=EC2+FC2
所以x2=(5-x)2+12
解得 即DE的长是
三 折纸问题
近年来出现的折纸问题往往考察学生对轴对称 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例4 (山东初中数学竞赛)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
解:△DCA和 △D′CA关于AC对称,∴∠DCA=∠D′CA
又∵DC∥AB
∴∠DCA=∠CAB
∴∠CAB=∠D′CA
∴AF=CF
设AF=x则CF=X,BF=8-X
在Rt△BCF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
从而解得x=5
∴S△AFC=
例5 (北京市中学生数学邀请赛初二)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中,E为BC重点,折叠正方形,使点A与点E重合,压平后,得折痕MN,设梯形ADMN的面积为S1 梯形BCMN的面积为S2 ,求S1:S2 的值.
解:过E作EG∥AB,交MN于F,交AD于G.
很明显MN垂直平分AE,所以AN=NE,△EFH≌△ANH
所以EF=AN
设AN=NE=x,AB=2a 则BE=a,
BN=2a-x 由勾股定理:x2=a2+(2a-x)2, 得x=
那么FG=2a- =
评析:以上题目,无论求面积,还是求长度,都有规律可循:首先根据图形特点及轴对称知识,找出一些相等的关系,设适当的未知数,然后归结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把三个边长度标示出来,再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解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